栖息地评价论文_童芳,罗庆华,朱深海,陶水秀,曹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栖息地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评价,适宜,鸟类,生境,湿地,大熊猫,因子。

栖息地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童芳,罗庆华,朱深海,陶水秀,曹威[1](2019)在《旅游干扰对张家界大鲵栖息地水质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旅游干扰对大鲵栖息地水质的影响,2014—2016年对张家界市内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大鲵栖息地进行水质调查。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大肠菌群5项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年间,18个测点中仅有3个测点为GB 30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其余测点均为Ⅰ类水,总磷是受到旅游干扰影响的主要指标。各测点3年间水质稳定,能够满足大鲵栖息地对水质的要求。因此,按照生态旅游要求实施的旅游设施建设与旅游活动管理,可以达到旅游开发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协调发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邢璐[2](2019)在《基于生境质量的滇金丝猴栖息地的评价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生境质量、物种种群之间的交流都对物种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滇金丝猴栖息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指数、景观变量和层次分析法,识别了应该在哪个栖息地进行植被修复来提高生境质量,进而提高滇金丝猴数量;分析了应该哪部分栖息地间最先实现物种交流能更加便捷和安全;探讨了是否可以增加一处人工保护区来提高滇金丝猴数量。结果表明:应在G4、G5、G15栖息地进行植被修复。在G8、G9、G10栖息地间率先实现种群交流;在G3、G4栖息地中或许可以增加一处滇金丝猴人工保护区。(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覃方铭,马月伟,贾子薇,叶文[3](2019)在《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构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化法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6年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介于0.340 5~0.736 2,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大子系统中,压力系统与响应系统指数偏低,栖息地遗产旅游面临较大压力,相应的响应措施亟待加强。(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刘奕彤[4](2019)在《基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江口鸟洲景观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愈发突出,越来越多湿地功能退化,对湿地鸟类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程度的下降。江口鸟洲是湖南省唯一以鸟类为主题的湿地保护区,每年在这里栖息和繁衍的鸟类总数达10万只以上,是湘南地区鸟类生物多样性高聚集区。但据江口鸟洲自然保区管理所调查,江口鸟洲的鸟的数量与种类比十年前减少,湿地面积逐渐缩小。对江口鸟洲的进行基于湿地适宜性评价的景观规划,可营造适宜的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口鸟洲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区,范围包括江口镇与永济镇,以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为目的,收集了江口鸟洲的鸟类资源名录,分析不同鸟类的生态习性与栖息地环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湿地鸟类栖息适宜性评价因子,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湿地适宜性评价,并通过洼地分析的结果进行湿地增补。合理规划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以营造多样的湿地鸟类栖息地景观为主题,力求在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下构建一个人鸟和谐的景观空间。研究成果如下:(1)对江口鸟洲的鸟类种类做了普查,获得栖息地鸟类有18目33科104种,其中留鸟51种、候鸟39种、旅鸟14种。大部分为冬候鸟,多数鸟类兼有动物食性和植物食性。涉禽类和陆禽类居多,鸣禽类与游禽类次之。(2)研究区内湿地适宜性程度随着远离水源而降低,最适宜湿地鸟类栖息地面积有29.82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95%,较适宜湿地鸟类栖息地面积有37.9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37%,一般适宜湿地鸟类栖息地面积有36.98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75%。主要景观类型是水田及林地,可以充分为湿地鸟类提供栖息地和觅食。(3)确定了研究区内最适宜作为湿地增补的洼地区域以及这些洼地的现状景观类型。最适宜作为洼地的面积有3.688km2,最适宜作为增补湿地的洼地占洼地总面积的24.413%,其主要景观类型是水田、林地及水域景观。(4)以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为基础,结合江口鸟洲实际情况提出了景观规划原则,以构建不同的湿地景观空间类型来满足江口鸟洲不同鸟类所需求的栖息地环境为目的,对江口鸟洲进行了景观规划,包括功能区划分、景观总体规划、交通系统规划、植物配置设计、湿地生态驳岸设计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黄超[5](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雪豹栖息地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江源国家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是世界雪豹连片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叁江源国家公园雪豹栖息地破碎、质量下降,给雪豹物种以及区域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叁江源国家公园雪豹栖息地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估现有雪豹分布区域是否受到有效保护,能够为雪豹的繁衍与生存、雪豹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支持,对展示该区域自然环境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叁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理论与技术的支持下,开展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并基于已有的雪豹痕迹点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构建了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有关学者对雪豹的研究成果,以及雪豹生存繁衍遇到的挑战,选取与地形条件相关(海拔、坡度、坡向、地貌类型)、与生态景观相关(植被类型、破碎度)、与人类活动影响相关(距道路距离、距人类活动区距离)共8个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采用层析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其权重值,分别为0.050、0.085、0.333、0.018、0.247、0.004、0.047、0.216。(2)模糊综合评价了雪豹栖息地的适宜性。依据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构建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雪豹栖息地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及验证。结果表明,叁江源国家公园雪豹栖息地的7个痕迹点均在适宜区及较适宜区内,且报道发现雪豹的地区也在适宜区内,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3)提出了保护雪豹栖息地的合理化建议。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雪豹潜在栖息地占叁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的96.65%,其中最适宜雪豹生存的区域占潜在栖息地总面积的61.02%,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园区西部及东南部、澜沧江源园区南部地区,最适宜区大部分位于核心保育区,但是仍有小部分分布在传统利用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且适宜雪豹栖息地区仍有小面积地区破碎度较高。因此,提出了通过提高保护区等级来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选派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找到导致破碎度较高的地区、实时监测雪豹栖息地适宜区的环境等措施,以期为雪豹提供大面积相对完整的栖息环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刘奕彤,齐增湘,刘慧[6](2019)在《基于鸟类栖息地的江口鸟洲湿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逐步缩小,对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江口鸟洲是湖南省唯一以鸟类为主题的湿地保护区,以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为目的,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对江口鸟洲一带湿地适宜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湿地适宜性程度随着远离水源而降低;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基础上,江口鸟洲最适宜湿地的面积为477.36hm2;最适宜湿地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是水田及林地,可以充分为湿地鸟类提供栖息地和觅食的资源。未来对江口鸟洲的湿地保育需重视用地类型,有效地完善湿地适宜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越,顾燚芸,李雪珊,闻丞[7](2019)在《北京市平原区受胁鸟类栖息地识别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分布的受胁鸟类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而平原区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因此,在城市管理中融入受胁鸟类保护的内容十分必要。以北京市平原区分布的24种受胁鸟类为研究对象,以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为分类依据,结合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法,在北京市平原区的高清卫星影像图上识别出5类一级鸟类栖息地和17类二级鸟类栖息地,得到北京市平原区鸟类栖息地分布图。使用24种受胁鸟类的空间分布模型掩膜鸟类栖息地分布,得到24种受胁鸟类的预测空间分布,迭加之后获得受胁鸟类丰富度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水域是受胁鸟类丰富度最高的栖息地。将受胁鸟类丰富度分布格局与北京市国家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分布迭加进行空缺分析,结果显示:1)北京市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山区,不能有效保护受胁鸟类;2)受胁鸟类的保护与平原区的城市建设、绿地管理关系密切。采用分区统计方法,计算各类栖息地中分布的平均鸟类种类数,作为栖息地保护行动优先级指标,得出湖泊、水库、坑塘、滩地、沼泽地等湿地区域是具有最高保护优先级的栖息地类型,在保护实践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对各类栖息地开展综合保护。该研究首次为北京城市区域受胁鸟类保护提出空间参考和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9年01期)

司世杰,杜博,谢文燕,员百江,张建忠[8](2018)在《叁门峡黄河公园越冬大天鹅栖息地构建与适应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新的大天鹅栖息地,实现越冬期大天鹅的合理分布,在叁门峡市黄河公园采用了地形整理、食物链构建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构建了大天鹅的栖息地。结果显示:2015年11月到2018年2月,黄河公园大天鹅数量从无到有,最多达625只;黄河公园成为了大天鹅在叁门峡库区夜栖地之一。利用GIS技术选择食物距离、道路距离、NDVI等因子构建逻辑斯蒂方程作为栖息地评价模型,评价了黄河公园作为大天鹅越冬早期栖息地的适宜性。(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胡大明,邓玥,温平,梁磊,夏奎[9](2018)在《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适宜栖息地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羚牛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特有濒危物种。其中的四川羚牛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岷山和邛崃山系。识别栖息地适宜性是科学管理和保护栖息地的前提。为提高局域尺度羚牛种群的保护,2017年—2018年笔者在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羚牛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模型可靠(AUC> 0.85)且保护区内羚牛适宜栖息地分布局限(80.4 km2)。最适宜的栖息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且绝大多数的适宜栖息地(包括适宜和较适宜)都分布实验区(39.1%)与核心区(40.6%)。在7个环境变量中,贡献最大的主要是地形因素(海拔和坡度)及特定的植被类型。野外调查发现,白水河羚牛集中分布区域的最低海拔2 100 m左右,最高出现在3 750 m,平均分布海拔是2 843 m,远高于其他保护区羚牛利用的海拔。低海拔区域(<1 900 m)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和缓冲区,因此保护区需要加强该区域的干扰控制、管理和监测,增强羚牛对该区域利用的概率,减缓人为活动对栖息地的进一步挤压。(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李英雪,周为峰,崔雪森[10](2018)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渔业生境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渔业生境评价中常用评价方法。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环境因子的选择、因子适宜性评价、因子组合算法和模型计算等模型评估的每个环节均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由于不同水域环境特征的差异,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环境特征选择适宜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对生境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构建过程中环境因子的选择、因子适宜性评价、时空尺度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湿地等不同水生环境中对渔业生境评价的应用加以概述。同时,总结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该模型在今后的应用提供一定地参考。(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栖息地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生境质量、物种种群之间的交流都对物种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滇金丝猴栖息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指数、景观变量和层次分析法,识别了应该在哪个栖息地进行植被修复来提高生境质量,进而提高滇金丝猴数量;分析了应该哪部分栖息地间最先实现物种交流能更加便捷和安全;探讨了是否可以增加一处人工保护区来提高滇金丝猴数量。结果表明:应在G4、G5、G15栖息地进行植被修复。在G8、G9、G10栖息地间率先实现种群交流;在G3、G4栖息地中或许可以增加一处滇金丝猴人工保护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息地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童芳,罗庆华,朱深海,陶水秀,曹威.旅游干扰对张家界大鲵栖息地水质影响评价[J].环境工程.2019

[2].邢璐.基于生境质量的滇金丝猴栖息地的评价与分析[J].绿色科技.2019

[3].覃方铭,马月伟,贾子薇,叶文.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4].刘奕彤.基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江口鸟洲景观规划研究[D].南华大学.2019

[5].黄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雪豹栖息地适宜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6].刘奕彤,齐增湘,刘慧.基于鸟类栖息地的江口鸟洲湿地适宜性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9

[7].黄越,顾燚芸,李雪珊,闻丞.北京市平原区受胁鸟类栖息地识别和评价[J].风景园林.2019

[8].司世杰,杜博,谢文燕,员百江,张建忠.叁门峡黄河公园越冬大天鹅栖息地构建与适应性评价[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

[9].胡大明,邓玥,温平,梁磊,夏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适宜栖息地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2018

[10].李英雪,周为峰,崔雪森.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渔业生境评价中的应用[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论文知识图

现状小白额雁栖息地评价结果生态水力学模型栖息地评价卧龙大熊猫栖息地评价过程空间模...卧龙大熊猫栖息地评价过程空间...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物元信息系...4-1野猪栖息地评价结果的ROC...

标签:;  ;  ;  ;  ;  ;  ;  

栖息地评价论文_童芳,罗庆华,朱深海,陶水秀,曹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