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乘法进位原理推广应用实例

数字乘法进位原理推广应用实例

一、数字乘法进位原理的推广及应用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罗瑞[1](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刘颖[2](2021)在《四年级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学理解这个领域,概念性理解与程序性理解一直是国内外热议话题。我国课标指出:“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1)竖式除法不仅涉及程序性知识,也涉及乘法、减法以及除法的相关概念性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与理解运算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该算法时存在诸多困难,教师一般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记住运算的程序,并不强调算理,导致学生只会计算,却不知为何可以这样计算,也不知道计算过程的实际意义,归根到底源于对算理的不理解。从竖式除法内容来看,整数竖式除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整数竖式除法的内容包括“被一位数除”和“被两位数除”。学习“被一位数除”是学习“被两位数除”以及“小数除法”的基础。而“三位数被一位数除”相较“两位数被一位数除”而言,计算的程序不变,难度有所增加,因此本文以“三位数被一位数除”为例考察学生对竖式除法的理解现状,发现学生理解存在的困难之处以及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本文采用测验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数学理解以及竖式除法的研究现状,将数学理解分为“程序性理解”与“概念性理解”两个维度,然后分别构建研究框架,考察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对于竖式除法的理解情况。“程序性理解”维度框架的构建借鉴沃斯的分类方法,主要研究三个问题:学生程序性理解现状如何;存在哪些计算错误;计算错误背后的原因。“概念性理解”维度框架的构建借鉴斯莱斯尼克的问卷,调查学生对5部分内容的理解现状:位值概念;商、余数、部分积的实际意义;横式与竖式的转化;竖式与实际情景的转化以及为何从高位算起。本文参考特蕾莎的理解水平构建“三位数被一位数除”的评价框架,用以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最后选取上海市某所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测验卷进行测验并对学生、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竖式除法的程序性理解情况较好,概念性理解情况较差,即计算正确率较高,但对算理理解情况较差。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学生在计算时主要出现了6种错误:减法错误;乘法错误;余数错误;书写格式错误;抄写错误;关于“0”的错误。其中最后一种错误率较高。究其原因,学生犯程序性错误除了粗心之外,多是概念性理解不佳造成的。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学生对于竖式除法中“位值”概念以及“竖式与实际情景的转化”理解情况较好,对“商、部分积、余数实际意义”以及“横式与竖式的转化”理解情况较差。并且学生对“为何从高位算起”缺乏思考。在理解水平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2水平,即能够较好的理解竖式除法中的“位值”概念,但不能理解数的拆分与组合,对于除法模型理解不深刻,无法体会竖式除法的便捷性。影响学生理解困难的原因主要有4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不足;算法规则本身难度大;教师教学不足;教科书呈现方式不足。综上所述,笔者提出5点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竖式除法的建议: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算理;在教学中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教学中使用多种表征方式;教科书编排高质量的现实情景例题;教科书中增加多样表征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张泽豪[3](2021)在《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的视觉运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度学习网络,因其具有强大的学习与表达能力,目前已被广泛运用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其中网络结构是深度学习应用的基础。研究新型的网络结构是目前研究的主流,是突破现有网络局限性的关键,对于推动深度学习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经历了一个以数据拟合为目标,由浅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目前面临以下瓶颈:首先,近年来在大多数任务中,深度学习网络性能提升极其有限。其次,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仅能够在特定数据集上表现优异,而在新的数据集上很难进行泛化,在学习能力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例如用全连接网络完成算术加法任务,只能在规定的数据集内进行,而无法泛化到更多的位数。这就极大限制了神经网络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提出新的网络结构模型,成为突破现有架构约束的关键。为此本文开展了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的视觉运算研究,以视觉运算为任务,构建了脑启发式学习网络。该网络在视觉运算任务中,显示了极强的泛化性,表明将人类定义好的知识与规律整合到神经网络之中是可行的。这种网络结构的构建,打破了现有网络数据驱动的现状,将规则驱动引入神经网络的构建之中。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首先,针对传统网络进行大数相加任务训练无法收敛的问题,提出了对标签按位标注的网络改进方案。在大大缩短训练时间的同时,解决了大数相加问题,扩展了传统网络的运算区间。其次,针对传统网络无法完成乘法任务的问题,提出了对标签按位标注以及在网络中间增加辅助标签的网络改进方案,完成了乘法运算任务,突破了传统网络无法完成乘法任务的局限。最后,针对传统网络泛化性差,无法解决除法任务的问题,提出了将人类归纳的四则运算规律整合到网络设计之中的方案,划分了视觉、运算和显示三个模块,构建了加法元、乘法元、比较元三个元结构来完成视觉运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完成视觉运算任务的准确率为100%,且能泛化到任意位数的算术运算。本任务是一个将规则驱动引入神经网络架构之中的典型案例。

石蕤[4](2021)在《基于RISC-Ⅴ架构的扩展指令微处理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矩阵运算作为现代信号处理中最常用的运算,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矩阵求逆存在运算复杂度高、数据量大、硬件实现难等问题,在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成为目前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为了实现快速高效的矩阵求逆运算,在恒定效能功耗比的限制条件下,采用传统的通用型处理器已不能满足需求,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调整处理器结构以适应特定算法的定制计算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矩阵求逆运算复杂度高、运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ISC-Ⅴ架构的矩阵求逆运算专用指令处理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首先,研究分析并推导证明了以向量运算实现矩阵运算的基本原理,简要分析常用的矩阵求逆算法,选择Sherman-Morrison公式作为基本求逆算法,对Sherman-Morrison公式进行分解,结合定制指令,将运算总步数从4n3+n2降低到4n2+n,并探索在tinyriscv处理器中实现定制指令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在处理器中扩展指令加速器提供理论支撑。(2)对比扩展V-ALU与扩展向量协处理器两种加速结构,选择硬件资源占用少、加速比高且适用性强的扩展V-ALU加速结构,并设计基于4阶、8阶、16阶的V-ALU结构以实现不同阶矩阵的求逆。在此加速结构下,研究定制指令的优化方法,按运算类型分别对加减类运算指令和乘法类运算指令设计并行运算器,并对tinyriscv处理器的存储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运算速度。(3)基于扩展V-ALU加速结构与扩展指令优化方法实现扩展指令微处理器的整体设计,包括自定制指令编码、向量运算单元以及浮点运算实现,采用降低除法运算结果比特位的权值的方法,实现保留运算结果的小数位,解决循环运算过程产生的误差问题。(4)搭建软硬件测试平台对扩展指令微处理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向量定制指令加速器后4阶、8阶、16阶矩阵的求逆运算时间分别缩减了 63%、85.6%、92.6%,同时运算结果误差可降到10-3以下。最后,基于180nm的CMOS工艺实现该处理器的ASIC设计。

程晓艳[5](2021)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调查研究 ——以Q市R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与代数”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牢固掌握“数与代数”的知识是小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因此,本研究以小学四年级为例,针对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领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对学生“数与代数”常见错误的筛选和分类,找出错误背后的原因,并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查阅并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错误的文献资料,对选题原因、研究意义、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对Q市R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及试卷中出现的有关“数与代数”领域的错误进行收集和分析。围绕在文本中收集到的常见错误对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筛选出了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时经常出现的十四个错误,并从数学知识和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对筛选出的错误进行了分类。根据筛选出的十四个错误与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对筛选出的错误进行归因分析,探究学生出现错误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在划分“数与代数”领域常见错误类型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层面出发,尝试提出了规避错误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充实四年级学生“数与代数”领域常见错误的相关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李金玉[6](2020)在《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及其教育价值之研究》文中指出王峻岑是我国近现代数学教育家和数学科普作家,他一生教书育人,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潜心进行数学科普创作,先后出版了六部数学科普着作《数学列车》《大大小小》《比一比》《数的惊异》《整数运算》和《图片展览》。在这六部着作中,王峻岑用通俗的语言以及活泼的笔调讲解数学知识,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与喜爱。数学科普着作作为数学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它可以普及数学知识、传播数学思想、弘扬数学科普精神、提升公众基本数学素养。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系统研究王峻岑的六部数学科普着作,分析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的特点及教育意义,以期为现今的数学科普教育提供参考。创新之处为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王峻岑的数学科普着作,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得到对数学科普教育的启示与借鉴。通过研究发现,王峻岑的六部数学科普着作各具特色,其特点的共同之处为:第一,善于运用故事性的讲解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第二,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采用大量生活实例,生动形象;第三,注重数学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通过研究发现,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的教育价值有:第一,了解数学发展,注重知识来源;第二,运用恰当材料,展示科目发展;第三,提高阅读兴趣,锻炼思想方法;第四,运用多种形式,深入浅出讲解;第五,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第六,倡导“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第七,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第八,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申涛[7](2020)在《藏族度量衡数学基础与历史演变研究(7世纪-20世纪)》文中指出藏族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统一政权是吐蕃王朝(公元618—824年),故本研究起始时间定为公元7世纪。藏学研究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其研究领域众多,如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宗教、历算等。已有研究较少涉及到藏族度量衡,本研究侧重藏族原始计量的重要部分“度量衡”。在数的规则和原理的基础之上,人类规定了度量衡的相关准则。度量衡自古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原始计量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度量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与统一。本研究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笔者多次前往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四川省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图书馆、雍和宫、西藏文化博物馆、南京市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搜集。查阅搜集期刊文献150余篇、专着书籍100余本、地方志与社会历史调查80余部。由于度量衡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笔者对藏族度量衡的研究分为藏族度量衡的数学基础和藏族度量衡的演变历史两方面:(1)藏族度量衡的数学基础。将与度量衡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梳理和分类后,具体研究藏族文字与数码的起源,藏族数学位值制与数词表示法,藏族乘法九九表,藏族传统筹算计算器和藏族四则运算。(2)藏族度量衡的演变历史。将研究时间大致分为早期、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解放时期等五个时期,从长度、面积、容积、重量等四个部分分析藏族度量衡。采用了直观表格、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等,从来源方式、民族比较、单位进制、统一规律等多个维度,分析研究了藏族度量衡的系统演变情况。通过以上研究,在探索藏族不同时期度量衡制度演变的同时,还可侧面展示藏族传统数学的发展脉络,由此丰富我国藏族和少数民族数学史研究,并为现在的藏族数学教育提供启示。

伊日贵[8](2020)在《蒙语授课小学整数运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算能力的养成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基础性技能,因为整数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小学生整数四则运算的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然而就当前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成果仍然未达到预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升级,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更为关键的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使得教育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开始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转化。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计算,还要求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但实际上,当前的教学工作远远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尽管教师对整数四则运算法则教学内容较为重视,但却未能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这也导致学生没有从本质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理解到位,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了能够尽快解决现存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路径。蒙语授课小学的教学在整数四则运算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因此选择该校作为本次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此,本文以蒙语授课小学作为对象,对该校整数四则运算教学展开案例分析,采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其次,阐述小学四则运算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了解整数四则运算法则的相关理论,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对蒙语授课小学整数四则运算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别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着手,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果,发现小学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教师方面教学观念不正确,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缺失;学生方面学习兴趣单薄,概念理解不到位,以及学习习惯未形成等。继而对导致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包括学校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个人能力有所不足,以及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等。最后,得出结论,小学整数四则运算教学问题的解决的途径有很多,包括:教师端正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补充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要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概念理解教学,培养学习习惯,并且加强保障措施,健全学校评价机制,锻炼教师个人能力,遵循小学生认知水平开展教学等等。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小学整数四则运算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改善教师的现有整数四则运算教学状况。同时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宋羿童[9](2020)在《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文中指出小数,不但可被看成整数位值概念的延续,而且与分数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小数在数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今由于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数据的分析,使得我们对数据的要求不再只是整数,而是要求更为精确的小数。但在查阅文献后,发现对于小数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开展了小学阶段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根据研究要求将小数知识划分为三维度:小数概念、小数意义和小数计算,每个维度下细分多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本研究“三维度十指标”的理论框架,十指标为:小数辨识、小数读法、小数写法、小数位名位值、小数的估测、小数的化聚-单复名数转换、小数图像表征(离散型)、小数图像表征(连续型)、稠密性、小数分数互化、小数计算。并编制小数迷思概念测试卷,选取天津市三所学校每所学校2个班的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通过研究发现,(1)五年级学生的小数计算知识掌握较好。(2)小数意义维度的知识方面,总体表现较好,维度内部各指标的差异明显,(3)小数概念知识表现一般,反映出学生对小数知识理解存在问题,今后需要从理解的角度去深入学习。经过研究,对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转变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理清小数数位、凸显小数点的作用;第二,建立小数与生活中的联系,并沟通已学旧知;第三,理解运算算理和算法。

陈环[10](2020)在《FPGA功能测试研究》文中提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因其柔韧性、并行性等特点,在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FPGA功能的稳定与可靠对于其应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FPGA的功能测试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FPGA内部电路结构对其可配置逻辑块、输入输出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RAM模块及时钟管路模块中的故障模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测试方法。对FPGA中固定型故障、桥接故障、开路故障、延迟故障的原理及其故障响应进行了分析,并简述了常用的穷举测试、随机测试、伪穷举测试、伪随机测试方法的测试激励生成方法。将FPGA内各功能模块的电路资源按功能分块,对其进行功能测试研究。其中可配置逻辑块分为查找表功能测试、寄存器功能测试、分布式RAM功能测试;输入输出单元分为IDDR功能测试、ODDR功能测试;RAM模块分为存储阵列测试、读写控制测试、ECC校验功能测试;数字信号处理器分为加法功能、乘法功能、累加功能、级联功能及流水线功能测试。最后,选用自动测试设备UltraFLEX搭建测试平台,并根据FPGA内各功能模块的分布规律通过Verilog语言编程设计了各功能测试方法的资源测试电路。使用测试机控制编程软件IG-XL编写机台测试程序、创建测试实例进行功能测试实验。在该测试平台上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二、数字乘法进位原理的推广及应用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乘法进位原理的推广及应用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
    1.7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2.2.2 教材使用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3.5 研究的伦理
    3.6 小结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8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5.5.1 自我研读
        5.5.2 交流研读
        5.5.3 合作研读
        5.5.4 指导研读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6.1.1 内容层次
        6.1.2 水平层次
        6.1.3 结构层次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7.3 研究的反思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四年级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各国课程标准都强调对“运算”的理解
        1.1.2 学生在理解竖式除法上存在诸多困难
        1.1.3 关于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竖式除法存在争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数学理解
        1.4.2 程序性理解与概念性理解
        1.4.3 除法与竖式除法概念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数学理解的内涵
        2.1.2 程序性理解与概念性理解
    2.2 理解竖式除法的相关研究
        2.2.1 竖式除法概念的相关研究
        2.2.2 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相关研究
        2.2.3 竖式除法理解层次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2.3 竖式除法的教学
        2.3.1 强调算法多样性
        2.3.2 强调活动与操作
        2.3.3 设计高质量的例题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数学理解的两个层次
        2.4.2 理解的水平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测试法
        3.3.2 访谈法
        3.3.3 内容分析法
    3.4 研究框架的构建
        3.4.1 考察学生程序性理解框架的构建
        3.4.2 考察学生概念性理解框架的构建
    3.5 数据的编码
        3.5.1 学生与教师的编码
        3.5.2 研究框架与测试卷的编码
    3.6 研究工具的设计
        3.6.1 测试卷的设计
        3.6.2 访谈的设计
第4章 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4.1 学生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4.1.1 学生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的总体表现
        4.1.2 学生出现的程序性错误及错误原因
    4.2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4.2.1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的总体表现
        4.2.2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各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的结论
        5.1.1 学生在程序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5.1.2 学生在概念性理解层次上的表现
    5.2 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
        5.2.1 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不足
        5.2.2 算法规则本身的难度
        5.2.3 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与呈现方式
        5.2.4 教师的教学
    5.3 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5.3.1 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5.3.2 对优化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5.4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测试卷的试测版本
附录B 测试卷的最终版本
附录C 沪教版教科书涉及“整数除法”的教科书梳理
附录D 概念性理解部分测试题的评分标准与理解水平
附录E 教师的教学案例
致谢

(3)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的视觉运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觉运算问题研究现状
        1.2.2 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1.2.3 图像分类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神经网络相关理论和视觉运算研究介绍
    2.1 人工神经网络
    2.2 深度神经网络
    2.3 卷积神经网络
    2.4 经典卷积分类网络结构
        2.4.1 AlexNet
        2.4.2 VGG网络
        2.4.3 残差网络(ResNet)
        2.4.4 SENet
    2.5 基于神经网络的视觉算术算法
        2.5.1 基于图到图学习的视觉算术网络
        2.5.2 基于回归算法的视觉算术网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传统网络的视觉运算研究
    3.1 基于传统网络的视觉运算实验
        3.1.1 实验设置
        3.1.2 实验结果
    3.2 基于传统网络的算术加法实验
        3.2.1 实验设置
        3.2.2 加法验证实验
        3.2.3 加法泛化实验
        3.2.4 加法视觉运算的实验分析
        3.2.5 基于传统网络完成视觉算术存在的问题
    3.3 基于传统网络视觉运算任务的改进
        3.3.1 按位标注
        3.3.2 基于按位标注的视觉运算加法问题的研究
        3.3.3 基于传统网络视觉运算乘法问题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的视觉运算网络
    4.1 引言
    4.2 人类的算术过程
    4.3 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的视觉运算网络
        4.3.1 识别模块
        4.3.2 计算模块
        4.3.3 显示模块
    4.4 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网络的视觉运算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RISC-Ⅴ架构的扩展指令微处理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定制指令处理器的研究现状
        1.2.2 矩阵求逆运算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结构和创新性说明
        1.4.1 论文结构
        1.4.2 创新性说明
第二章 基于RISC-V架构的矩阵运算加速分析
    2.1 RISC-V架构特性分析
        2.1.1 编码风格分析
        2.1.2 基本指令集分析
        2.1.3 可扩展指令集研究
    2.2 tinyriscv处理器介绍
        2.2.1 整体结构
        2.2.2 流水线结构
        2.2.3 存储空间分配及指令集
    2.3 矩阵运算研究
        2.3.1 并行计算原理分析
        2.3.2 矩阵运算原理分析
        2.3.3 矩阵求逆算法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扩展指令的矩阵运算加速方法研究
    3.1 矩阵运算的加速结构分析与选定
        3.1.1 扩展协处理器加速结构
        3.1.2 扩展V-ALU加速结构
        3.1.3 加速结构对比分析
    3.2 扩展指令优化方法
        3.2.1 加减类指令优化
        3.2.2 乘法类指令优化
    3.3 存储结构优化方法
        3.3.1 基本存储结构
        3.3.2 存储结构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展指令微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整体架构
    4.2 向量扩展指令编码
        4.2.1 扩展指令编码标准
        4.2.2 向量扩展指令定义
    4.3 向量运算单元设计
        4.3.1 整体结构
        4.3.2 指令功能部件设计
        4.3.3 浮点运算设计
    4.4 矩阵求逆算法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验证与性能分析
    5.1 验证方案
    5.2 RTL级功能仿真
        5.2.1 扩展指令功能验证结果
        5.2.2 矩阵求逆运算结果分析
        5.2.3 仿真结果总结
    5.3 FPGA原型验证
        5.3.1 平台搭建
        5.3.2 验证结果分析
        5.3.3 原型验证结果总结
    5.4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5.4.1 逻辑综合
        5.4.2 物理版图设计
        5.4.3 一致性检查
        5.4.4 静态时序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调查研究 ——以Q市R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1.1 新课程标准中对“数与代数”的要求
        1.1.2 数学错误是有效的教学资源
        1.1.3 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错误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不容乐观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数与代数”的界定
        1.3.2 “数与代数”学习错误的界定
        1.3.3 “教学策略”的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筛选
    2.1 教材分析
    2.2 学生常见错误初步筛选
    2.3 学生常见错误的确定
第三章 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类型
    3.1 大数的认读、写错误
    3.2 计算错误
        3.2.1 计算法则错误
        3.2.2 进、退位错误
        3.2.3 有关于“0”的错误
        3.2.4 试商错误
        3.2.5 四则运算错误
        3.2.6 名数改写错误
    3.3 应用错误
        3.3.1 数量关系错误
        3.3.2 运算定律错误
    3.4 抄写错误
第四章 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原因
    4.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4.2 算理不清,计算能力差
    4.3 知识负迁移
    4.4 缺乏实际生活经验
    4.5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章 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教学解决策略
    5.1 知识与技能层面
        5.1.1 重视基础知识,强调概念理解
        5.1.2 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数字,发展学生数感
        5.1.3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5.1.4 适当增加计算量,加强计算技能训练
    5.2 过程与方法层面
        5.2.1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2.2 抓住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5.2.3 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5.3 情感态度层面
        5.3.1 注意规范性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5.3.2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及其教育价值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科普
        1.4.2 数学科普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王峻岑简介
    2.1 王峻岑生平简介
    2.2 王峻岑科普作品简介
        2.2.1 王峻岑的科普文章
        2.2.2 王峻岑的科普着作
第3章 王峻岑科普着作内容简介及特点分析
    3.1 《数学列车》
        3.1.1 《数学列车》出版初衷
        3.1.2 《数学列车》内容简介
        3.1.3 《数学列车》特点分析
    3.2 《大大小小》
        3.2.1 《大大小小》出版初衷
        3.2.2 《大大小小》内容简介
        3.2.3 《大大小小》特点分析
    3.3 《比一比》
        3.3.1 《比一比》出版初衷
        3.3.2 《比一比》内容简介
        3.3.3 《比一比》特点分析
    3.4 《数的惊异》
        3.4.1 《数的惊异》出版初衷
        3.4.2 《数的惊异》内容简介
        3.4.3 《数的惊异》特点分析
    3.5 《整数运算》
        3.5.1 《整数运算》出版初衷
        3.5.2 《整数运算》内容简介
        3.5.3 《整数运算》特点分析
    3.6 《图片展览》
        3.6.1 《图片展览》出版初衷
        3.6.2 《图片展览》内容简介
        3.6.3 《图片展览》特点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之教育价值
    4.1 了解数学发展,注重知识来源
    4.2 运用恰当材料,展示科目发展
    4.3 提高阅读兴趣,锻炼思想方法
    4.4 运用多种形式,深入浅出讲解
    4.5 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4.6 倡导“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4.7 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4.8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4.9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藏族度量衡数学基础与历史演变研究(7世纪-20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背景
        1.2.2 国内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问题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 用现代数学方式,解释当时藏族度量衡实际运用与操作问题
        2. 基于HPM理论,为藏族数学教育提供数学史资料
        3. 丰富少数民族(藏族)数学史
2 藏族度量衡相关的文献综述
3 藏族度量衡的数学基础
    3.1 藏族文字与数码的起源
        3.1.1 藏族文字的诞生
        3.1.2 藏族数码的起源
    3.2 藏族数学位值制与数词表示法
        3.2.1 藏族数学的位值制
        3.2.2 藏族数词的表示法
        1. 基数词
        2. 度量表数
        3. 零(0)
        4. 分数与小数点(.)
        5. 半数
        6. 量词
        7. 藻词
    3.3 藏族乘法九九表由来与演变
        3.3.1 公元7世纪(吐蕃初期)传入的汉族乘法九九表
        3.3.2 公元8世纪(吐蕃中期)的藏族乘法九九表
        3.3.3 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藏族乘法九九表
        3.3.4 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藏族乘法九九表
        3.3.5 公元19世纪(近现代时期)的藏族乘法九九表
    3.4 藏族传统筹算计算器的演变
        3.4.1 手指计算器-最天然的计算工具
        3.4.2 骨片计算器-实物类的计算工具
        3.4.3 石子计算器-民间版的计算工具
        3.4.4 沙盘计算器-历算学的计算工具
    3.5 藏族四则运算及其算法规则
        3.5.1 早期计算器的加减意识
        3.5.2 石子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3.5.3 沙盘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3.6 本章小结
4 藏族度量衡的演变历史
    4.1 藏族度量衡的概况
    4.2 藏族度量衡中长度计量的演变历史
        4.2.1 早期社会藏族的长度计量
        4.2.2 唐朝时代藏族的长度计量
        4.2.3 宋朝时代藏族的长度计量
        4.2.4 元朝时代藏族的长度计量
        4.2.5 明朝时代藏族的长度计量
        4.2.6 清朝时代的藏族长度计量
        4.2.7 解放时期藏族的长度计量
    4.3 藏族度量衡中面积计量的演变历史
        4.3.1 早期社会藏族的面积计量
        4.3.2 唐朝时代藏族的面积计量
        4.3.3 宋朝时代藏族的面积计量
        4.3.4 元朝时代藏族的面积计量
        4.3.5 明朝时代藏族的面积计量
        4.3.6 清朝时代藏族的面积计量
        4.3.7 解放时期藏族的面积计量
    4.4 藏族度量衡中容量计量的演变历史
        4.4.1 早期社会藏族容量的计量
        4.4.2 唐朝时代藏族的容量计量
        4.4.3 宋元时代藏族的容量计量
        4.4.4 明朝时代藏族的容量计量
        4.4.5 清朝时代藏族的容量计量
        4.4.6 解放时期藏族的容量计量
    4.5 藏族度量衡中重量计量的演变历史
        4.5.1 早期社会藏族的重量计量
        4.5.2 唐朝时代藏族的重量计量
        4.5.3 宋朝时代藏族的重量计量
        4.5.4 元朝时代藏族的重量计量
        4.5.5 明朝时代藏族的重量计量
        4.5.6 清朝时代藏族的重量计量
        4.5.7 解放时期藏族的重量计量
    4.6 藏族度量衡的演变概述
        4.6.1 广泛途径的来源方式
        4.6.2 相对统一的换算进制
        4.6.3 社会进步的精细划分
        4.6.4 不同民族的相似比较
5 研究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的结论
        5.1.1 藏族传统度量衡演变的历史价值
        5.1.2 藏族数学记数与计算演变流程图
    5.2 藏族度量衡史对数学教育的启示(HPM)
        5.2.1 位值制与十进制数学概念导入环节教学设计
        5.2.2 导入环节教学设计(基于HPM)的解释说明
参考文献
图表清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8)蒙语授课小学整数运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小学整数运算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算
        2.1.2 四则运算
        2.1.3 整数
        2.1.4 整数运算法则和规律
    2.2 理论概述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3章 小学整数运算教学内容分析
    3.1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的内容以及数的运算分布
        3.1.1 数与代数”的内容分析
        3.1.2 分析“数的运算”的内容
    3.2 整数运算法则以及运算教学关系
        3.2.1 加法的运算法则
        3.2.2 减法的运算法则
        3.2.3 乘法的运算法则
        3.2.4 除法的运算法则
    3.3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3.1 混合运算顺序
        3.3.2 简便运算
第4章 蒙语授课小学整数运算教学现状调查
    4.1 问卷调查
        4.1.1 调查对象及对象选取
        4.1.2 调查内容
        4.1.3 调查方法
    4.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4.2.1 调查问卷实施过程
        4.2.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3 教学方法
    4.3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4.3.1 调查问卷设计简述
        4.3.2 调查问卷实施过程
        4.3.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3.4 学生测试
    4.4 教师访谈调查
        4.4.1 访谈提纲设计简述
        4.4.2 访谈调查实施过程
        4.4.3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4.5 实物调查
        4.5.1 实物调查设计简述
        4.5.2 实物调查结果
        4.5.3 调查结果分析
第5章 蒙语授课小学整数运算教学问题及成因
    5.1 蒙语授课A和 B小学整数运算教学问题
        5.1.1 教学观念不正确
        5.1.2 教学方法单一
        5.1.3 教学效果评价缺失
        5.1.4 学习兴趣单薄
        5.1.5 概念理解不到位
        5.1.6 学习习惯未形成
    5.2 蒙语授课A和 B小学整数运算教学问题的成因
        5.2.1 学校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5.2.2 教师个人能力有所不足
        5.2.3 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第6章 蒙语授课小学整数运算教学策略与原则
    6.1 教学策略与原则
        6.1.1 教学概念
        6.1.2 教学原则
        6.1.3 教学策略
    6.2 数学教师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6.2.1 端正教学观念
        6.2.2 创新教学方法
        6.2.3 补充教学效果评价
    6.3 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6.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3.2 加强概念理解教学
        6.3.3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6.4 加强保障措施
        6.4.1 健全学校评价机制
        6.4.2 锻炼教师个人能力
        6.4.3 遵循小学生认知水平
第7章 整数运算教学案例
    7.1 教学设计与实施
        7.1.1 教学案例一
        7.1.2 教学案例二
    7.2 教学设计课后分析与评价
        7.2.1 学生的反馈
        7.2.2 老师的反思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蒙语授课A和B小学数学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蒙语授课A和B小学数学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蒙语授课A和B小学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蒙语授课A和B小学学生测试
致谢

(9)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迷思概念的相关研究
        (一)迷思概念的沿革
        (二)迷思概念涵义研究
        (三)迷思概念特性研究
        (四)迷思概念方法研究
        (五)数学领域迷思概念研究
    二、小数的相关研究
        (一)小数的产生
        (二)小数与整数和分数的关系
        (三)小数知识结构研究
        (四)小数知识学习研究
        (五)小数知识教学研究
第三章 本研究理论框架构建
    一、课程标准中小数内容梳理
    二、人教版教材中小数内容梳理
    三、小数迷思概念理论框架
        (一)小数迷思概念理论框架的构建
        (二)小数迷思概念理论框架维度探析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一)测试卷编制
        (二)测试卷修改
        (三)测试卷确立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数迷思概念总体分析
    二、小数迷思概念各维度分析
        (一)小数概念
        (二)小数意义
        (三)小数计算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FPGA功能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FPGA结构
    2.1 引言
    2.2 逻辑功能模块CLB
    2.3 输入输出模块IOB
    2.4 片内可配置随机可读存储器BRAM
    2.5 片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2.6 片内时钟资源
    2.7 本章小结
3 FPGA测试方法
    3.1 FPGA芯片功能故障模型及常用测试方法
        3.1.1 固定型故障
        3.1.2 桥接故障
        3.1.3 开路故障
        3.1.4 延迟故障
        3.1.5 存储电路中的故障
        3.1.6 常见的故障测试方法
    3.2 FPGA的 CLB功能测试方法
        3.2.1 CLB查找表功能测试
        3.2.2 可配置寄存器功能测试
        3.2.3 分布式RAM功能测试
    3.3 FPGA的 BRAM功能测试方法
        3.3.1 BRAM功能测试算法
        3.3.2 BRAM测试电路及测试激励
    3.4 FPGA的 IO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3.4.1 IDDR与 ODDR寄存器功能测试
        3.4.2 IDELAY功能测试
        3.4.3 IOB的单端输入输出、差分输入输出功能测试
    3.5 FPGA的 DSP功能测试方法
        3.5.1 加减法功能测试
        3.5.2 累加功能测试
        3.5.3 乘法功能测试
        3.5.4 级联功能测试
    3.6 FPGA中时钟管理功能测试方法
    3.7 本章小结
4 FPGA功能测试设计
    4.1 测试平台
    4.2 测试流程
    4.3 CLB功能内部测试电路设计
        4.3.1 CLB资源LUT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3.2 CLB资源寄存器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3.3 CLB资源进位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3.4 CLB资源SRL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3.5 CLB资源分布式RAM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4 BRAM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5 DSP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6 IOLOGIC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4.7 时钟管理单元DCM、PCMD测试电路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实验
    5.1 实验流程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数字乘法进位原理的推广及应用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四年级学生理解竖式除法的调查研究[D]. 刘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基于脑启发式学习的视觉运算研究[D]. 张泽豪.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RISC-Ⅴ架构的扩展指令微处理器设计与实现[D]. 石蕤.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5]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常见错误的调查研究 ——以Q市R小学为例[D]. 程晓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及其教育价值之研究[D]. 李金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藏族度量衡数学基础与历史演变研究(7世纪-20世纪)[D]. 申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蒙语授课小学整数运算教学研究[D]. 伊日贵.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D]. 宋羿童.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FPGA功能测试研究[D]. 陈环. 西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数字乘法进位原理推广应用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