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刘元功

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刘元功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现状;改进设计对策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市政道路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及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及城市发展形势下,市政道路设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对城市空间环境与布局、城市交通发展与环境提升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理念,对旧城环境改善、旧街区改造与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背景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坚持“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及行业发展背景下,在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道路上对市政道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市政道路设计特点

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涉及的部门有: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之前不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这些部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作。不管在任何阶段,均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例如,对城市道路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需和规划部门之间相互沟通,设计完成之后,需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对设计图纸进行介绍。因此,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充分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思想,设计人员将道路的修筑看成是一个整体性内容,对不同要素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最终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合理性。

2市政道路设计现状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市区内及外围交通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高。在我们传统市政道路设计中,主要采用“以车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把机动车通行的质量放在首位,剥夺了行人及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公平的道路资源使用权。市政道路设计工作者在展开设计时,普遍存在技术指标选择教条化的情况,对环境的综合因素调查不足,缺乏系统的有实质性的交通定量分析,且工程细节设计不足,造成工程实体与道路使用者需求贴合不准确,较易发生道路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带来诸如交叉口拥堵、慢行系统出行不便等问题。在道路空间设计整体集约化利用效率上也有待提高,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设计结合较差,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城市环境的杂乱无章。整体看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虽然在逐步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设计者们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最关键的环节,设计理念也急需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积极转变,仍有很大的主观作用发挥空间。

3市政道路设计对策

3.1“以人为本、路权平等”

在“以人为本、路权平等”的理念下,道路设计除了要考虑机动车通行需求,同样要以平等的原则考虑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人及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其最直接的体现主要在于慢行交通的空间占比和在道路横断面中的摆放位置,例如在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行道分开设置,并保证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具有一定宽度,在交叉口范围也不应因机动车道渠化而压缩慢行交通的空间。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城市总体路网规划及沿线景观绿化情况,设置慢行绿道,例如正在逐步完善的北京环二环路绿道。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间可结合市政道路两侧的用地采用不同高程或同一高程,由于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迅猛,建议在采用同一高程时应处理好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间的分隔措施。

3.2合理设计盲道

在盲道设计中,道路设计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应该把盲道设计纳入到整个城市盲道网络设计中,设计应使盲道分布科学合理且连续通畅,以方便盲人出行。(2)优化导盲路牌和提示砖的设计,导盲路牌应根据需要设置在盲道旁,其高度距地面约1.4m为宜,导盲路牌上的字迹应清晰且有凹凸感以供盲人辨认,保证盲人安全行走;导盲提示砖在十字路口、盲道起终点、公交站台等处应有专门的提示。同时,科学设置方向定位砖和盲道方向砖,正确引导盲人出行。

3.3整合提高道路空间利用效率

在当前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内尤其是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但城市居民对宜居环境需求却在逐年提高,城市机动车停车是各级政府经常面对的难题,目前随处可见的城市道路路侧停车、胡同小巷及人行道里的违章停车,即占用了地面资源,对人民生活及出行环境破坏严重,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跳出传统设计思路,充分挖掘道路地下空间进行集约化设计,平衡道路动、静态交通和环境的关系。例如,在文化保护区内以平房、胡同为主,但停车需求量巨大,这种情况下利用周边市政道路结合综合管廊多点布设机械式地下立体停车库,即集约化布置了市政管线,解决了管线养护“拉拉链”的问题,又解决了地面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将地面空间贡献给行人,再结合错时停车,不失为一种解决机动车停车、美化城市环境的方式。同时,在当下提倡公共出行、绿色出行的大数据时代,共享单车投放量迅猛,胡乱停放无序管理同样对城市形象造成极大影响,这时也可以利用街角绿地修建占地不大的机械式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

3.4合理规划路网结构的整体布局

在路网结构的布局中,要综合考虑支路和干路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和交通流大小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对于一些穿越商业区和城区的主干道,在上下班高峰期往往会聚集较多的车流和人流,这时可以采用较高的标准进行主干道设计,以节约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时间。在规划路网结构的整体布局时,要采取有利于城市交通发展的设计方案,并在考虑造价的同时,顺利实现新建道路与改造道路的合理过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路网结构的布局,在支路和主干道之间需设置一些过渡性连接设施来缓解干道的交通压力。

3.5合理设计城市排水设施

路面积水和地下水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路面积水,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合理的纵坡和横坡坡度,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设计一定数量的排水沟和排水检查井,同时,路基结构设计要科学合理,在建造时要满足路基压实度的要求,若路基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会导致路面塌陷和开裂而产生路面积水。针对地下水,需要在道路路基基础底部合理设计隔水层,防止地下水侵入路基与路面结构对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另外,城市道路中的雨水井应设置在低洼处且沿路缘石按照一定间隔布置,雨水井应避免布置在道路的正中央。排水设施应进行常规性维护和检查,特别是在大暴雨后,应及时对重要的排水设施进行检修,防止路面积水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影响。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设计人员,道路设计人员是整个工程的先行者,指导着整个工程的后期发展与进程。进行道路设计之前要做好设计人员的选择工作。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要牢记经济与质量原则,既要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也要追求经济原则,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参考文献:

[1]汪为.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88.

[2]潘少宁,张欢,杨攀.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1):236-237.

[3]季玥.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237.

标签:;  ;  ;  

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刘元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