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梁结构论文_李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弦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结构,应力,迭代法,模式,临界,枢纽。

张弦梁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友[1](2019)在《脉动风作用下某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半刚性大跨空间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张弦梁结构的特点和常见施工方法。以实际工程的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开展了找形分析以及非线性静/动力分析,深入研究了脉动风作用下单榀张弦梁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状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确定了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全过程监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6期)

费洪刚[2](2019)在《浅析立体张弦梁结构中叁维有限元软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立体大跨度张弦梁结构是近年来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空间结构形式,本文以宁波站雨棚区的船型立体张弦梁钢结构工程为例,运用叁维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预应力拉索张拉工况下对钢构件的几何变形的影响,为合理优化张拉方案、确定钢构件预偏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9年07期)

刘冰[3](2019)在《张弦梁结构在交通枢纽建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与表现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张弦梁结构在近些年新建和待建的交通枢纽建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与表现力,对比其他常规结构,张弦梁结构在受力方式、杆件尺寸、细部构造和空间塑造上具有较大优势,建筑师通过对张弦梁结构进行结构选型与形式优化,可以实现结构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7期)

谢庆华,罗宇能,姜正荣[4](2019)在《辐射式张弦梁结构的施工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椭圆形辐射式张弦梁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初应变法引入拉索预应力,分别采用一阶段张拉法和叁阶段张拉法对结构进行施工仿真分析,以此对比两种张拉方案的优劣。研究表明:与一阶段张拉法相比,叁阶段张拉法对拉索的受力和结构的变形较为有利,可有效避免拉索出现超应力的情况,保证施工过程结构的可靠性。工程实践中,对类似结构的施工仿真分析,建议采用叁阶段张拉法。(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期刊2019-05-01)

王彦宏[5](2019)在《张弦梁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仿真模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张弦梁大跨度空间结构在甘肃省体育馆训练馆项目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应用及其控制措施展开分析研究,以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分析为主,重点论证解决了张弦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也充分诠释了张弦梁结构技术优越性,为同类工程施工及同行业者研究学习提供经验积累和技术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张建,丁海祥,于乃鹏[6](2018)在《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结构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弦梁结构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它是由弦、撑杆和压弯构件组合而成的新型自平衡体系。大跨度张弦梁结构具有结构跨度大、节点构造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文章以如东县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为例,对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结构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建材》期刊2018年06期)

刘焕芹[7](2018)在《张弦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开展有关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与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且对象与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框架结构中,将其应用于张弦梁结构则相对很少,尤其是轮辐式张弦梁整体结构的易损性研究更是很少见于文献。在以往张弦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主要考察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发展,以此对结构进行动力稳定性分析和抗震能力分析,这往往会低估结构的塑性耗能,高估结构抗倒塌能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以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体育馆异形钢柱支撑的轮辐式张弦梁结构为工程背景,对该类张弦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位移、塑性耗能、动力失效模式、损伤状态、损伤指标和易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张弦梁结构综合考察延性位移和塑性耗能的非线性增量动力时程分析(IDA),提出了能够合理表征张弦梁结构损伤状态的损伤指标和划分标准,发展了一套有效的针对张弦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方法,论文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异形钢柱支撑的轮辐式张弦梁结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现场监测结果和有限元张拉分析结果,包含中央刚性环的竖向位移,外环梁径向总收缩值,多次张拉过程中索力值等方面,证明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也验证了张弦梁结构模型的精确性。(2)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张弦梁结构的“改进的多重响应的全荷载域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特征响应的张弦梁结构动力失效模式的判别准则。选择两条地震波对张弦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增量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结构的最大节点位移,上弦构件、撑杆和拉索叁种不同构件的不同屈服程度杆件比例,特征节点的位移时程曲线叁者的相关性,研究了两条地震波作用下张弦梁结构的失效模式。从设防水准、性能水准、性能目标叁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和国外有关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同和区别。基于已有关于性能的文献和大跨结构的性能分析,提出了适合张弦梁结构损伤状态的定性划分标准,结合两条地震波作用下的特征响应,对定性划分标准进行了量化。(3)考虑结构和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获得了多组结构-地震动样本对,对每个样本对进行非线性增量动力时程分析,获得所有样本对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特征响应。根据失效极限时刻的特征响应,拟合出了损伤指数用以描述张弦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将所有样本对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特征响应与损伤指数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损伤指数的准确性,并提出了基于损伤指数的的划分标准。统计分析四个极限状态下损伤指数的限值所对应的特征响应,证明了选取的界限值的合理性。(4)分析了各荷载工况下,初始预应力变化时结构的变形和内力,依据合理初始预应力的确定准则,确定了最优初始预应力值和合理初始预应力的范围。采用基于概率统计的理论分析方法,绘制不同初始预应力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合理初始预应力范围内,在给定地震动强度的前提下,初始预应力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研究设防烈度为7度的不同初始预应力的结构分别处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时,结构的抗震性能。(5)综合分析了我国关于锈蚀的相关规定,确定了结构的起锈时间和锈蚀速率。分析了已有文献关于钢材锈蚀的退化规律,选取了适合本结构的考虑锈蚀的本构模型。从考察延性位移和塑性耗能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服役龄期的结构刚度的退化规律。运用考虑时间的地震易损性的理论,绘制了不同服役龄期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为结构的抗震安全评估,后期鉴定加固,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设防烈度为7度的不同服役龄期的结构分别处于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时,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11-22)

吴敏[8](2018)在《某篮球馆屋盖张弦梁结构节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某高校园区共享区体育馆的篮球馆屋盖张弦梁的主要连接节点进行了设计分析,通过对连接节点形式的探讨和分析计算,采用了适合本项目的节点连接方法,局部节点根据实际张拉情况作了有限元的应力分析,可供类似项目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0期)

王彬彬,杜咏,张浩[9](2018)在《张弦梁结构受火失效模式及临界温度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NSYS软件,建立张弦梁结构热力耦合数值分析模型,讨论结构温度分布等一些因素对张弦梁结构受火失效模式及临界温度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张弦梁结构的失效模式按临界荷载比可分为上弦钢梁破坏和下弦钢索破坏.当结构为下弦钢索破坏时,随着荷载比增加或支座摩阻力的减小,结构临界温度降低,预应力比、矢跨比、垂跨比、上弦钢梁刚度及温度分布系数对结构的临界温度影响较小,火源位置及火源半径对结构临界温度无影响.当为上弦钢梁破坏时,其临界温度随荷载比、预应力比、矢跨比、垂跨比及支座摩阻力的增加或随温度分布系数、上弦钢梁刚度的减小而降低.火源位于位置A为最不利火灾位置,火源半径对临界温度无影响.在上述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端铰支座的张弦梁临界温度计算式,可为张弦梁结构抗火承载力提供验算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秦明[10](2018)在《张弦梁结构在midas Gen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弦梁结构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张弦梁结构由叁类基本构件组成,即可以承受弯矩和压力的上弦刚性构件、下弦的高强度拉索以及连接两者的撑杆。本文主要从张弦梁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入手,结合midas Gen软件介绍索预应力施加的四种方法,最后通过一实例介绍了如何通过逆迭代法进行索结构找形分析。逆迭代法在张弦梁结构的找形分析中步骤简单,在midas Gen软件应用中也非常便利的找形成功。(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8年05期)

张弦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立体大跨度张弦梁结构是近年来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空间结构形式,本文以宁波站雨棚区的船型立体张弦梁钢结构工程为例,运用叁维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预应力拉索张拉工况下对钢构件的几何变形的影响,为合理优化张拉方案、确定钢构件预偏量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弦梁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友.脉动风作用下某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

[2].费洪刚.浅析立体张弦梁结构中叁维有限元软件应用[J].住宅产业.2019

[3].刘冰.张弦梁结构在交通枢纽建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与表现力[J].城市建筑.2019

[4].谢庆华,罗宇能,姜正荣.辐射式张弦梁结构的施工仿真分析[C].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2019

[5].王彦宏.张弦梁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仿真模拟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19

[6].张建,丁海祥,于乃鹏.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结构施工技术[J].江苏建材.2018

[7].刘焕芹.张弦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18

[8].吴敏.某篮球馆屋盖张弦梁结构节点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9].王彬彬,杜咏,张浩.张弦梁结构受火失效模式及临界温度参数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8

[10].秦明.张弦梁结构在midasGen中的应用[J].特种结构.2018

论文知识图

张弦梁结构前3~5阶结构振型9 张弦梁结构的荷载效应函数张弦梁结构布置图新型空间张弦梁结构体系1-4RoyalAlbert桥的~...张弦桁架结构对应的破坏模式

标签:;  ;  ;  ;  ;  ;  ;  

张弦梁结构论文_李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