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射流对高雷诺数下翼型流动的控制研究

合成射流对高雷诺数下翼型流动的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翼型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攻角的增大,升阻比会逐渐增大。但当攻角超出某临界值时,随着攻角的继续增大翼型吸力面会产生较大的逆压梯度,从而导致在翼型后部吸力面出现流动分离。流动分离会使翼型的升力迅速降低,阻力继续升高,出现“失速”现象。本文采用合成射流技术对高雷诺数下S809翼型的流动进行控制,对合成射流控制翼型流动分离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合成射流的射流角度,射流频率以及射流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了单个和两个合成射流对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效果。此外,对采用合成射流控制翼型动态失速进行了探讨。具体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合成射流产生的射流涡会诱导翼型吸力面高速流体进入边界层,边界层底层的低速流体会被卷入主流区与高能量流体混掺,从而克服逆压梯度,延缓流动分离。两个射流激励器可以产生速度更高,流量更大的射流。在两个射流激励器控制下翼型吸力面的压力比单个射流激励器控制时更低,上下翼面的压差更大。双射流向翼型上壁面的流动分离区注入更多的能量,更好的改善流动分离,提高翼型的气动特性。(2)射流频率、射流角度、射流速度决定了射流涡的大小和射流涡的位置,对翼型的流场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这三个参数进行优化,射流参数的优化提高了翼型的升阻比。在来流攻角α=11°时,射流参数优化后翼型的升阻比从37.1提高到了48.3,在来流攻角α=19°时射流处于深度失速状态,射流参数优化后翼型的升阻比相比于优化前从13.5提高到了 16.9。在来流攻角α=23°翼型处于完全失速状态时,优化前的射流并不能对翼型的升阻比产生影响,但射流参数经过优化后升阻比的值已经从2.1扩大到了 12.6。即使翼型处于完全失速状态,射流参数优化后的射流方案也能增加翼型的升力降低阻力,提高翼型的气动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射流速度对射流效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射流角度,最后是射流频率。(3)在正弦俯仰运动模型下,合成射流控制可以提高翼型在动态失速情况下的升力系数。在射流控制下,射流涡对翼型尾缘处的流动分离区产生影响,增加了上下翼面的压力差。同时对比分析了翼型在动态失速和静态失速情况下的升力系数曲线,发现翼型的振荡作用可以延迟失速现象推迟失速攻角使得升力系数的峰值大于静态时的峰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流动控制方法概述
  •     1.1.2 合成射流技术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进展
  •     1.2.1 合成射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合成射流控制翼型流动分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数值模拟方法
  •   2.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2.2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   2.3 湍流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合成射流控制翼型静态失速数值模拟
  •   3.1 计算模型与计算网格
  •   3.2 计算参数与边界条件
  •   3.3 数值模拟可靠性验证
  •   3.4 合成射流控制效果分析
  •   3.5 合成射流控制的局限性
  •   3.6 本章小结
  • 4 射流参数的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   4.1 正交试验设计
  •     4.1.1 正交试验设计法概述
  •     4.1.2 正交试验表
  •   4.2 射流参数的正交试验设计
  •     4.2.1 试验指标及因素水平的选定
  •     4.2.2 列出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   4.3 试验结果分析及处理
  •     4.3.1 试验结果分析
  •     4.3.2 最优组合方案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合成射流控制翼型动态失速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2 网格及计算条件
  •   5.3 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5.4 翼型动态失速射流控制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双合成射流对机翼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   6.1 计算模型与数值方法
  •   6.2 合成射流/双合成射流对改善翼型静态失速的对比研究
  •   6.3 合成射流/双合成射流对改善翼型动态失速的对比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蔺远

    导师: 冯建军

    关键词: 翼型,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数值模拟,正交试验设计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力学,力学,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

    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50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19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8JM5102)

    分类号: V211.41;O358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9503K

    下载量: 240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主动射流控制的二元混压式进气道起动特性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0(03)
    • [2].基于燃气射流控制的可调进气道数学模型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0(06)
    • [3].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研究[J]. 电光与控制 2020(07)
    • [4].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数值模拟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2)
    • [5].射流温度对高温气体射流控制压缩着火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7)
    • [6].射流控制条件下超声速尾翼弹的气动特性[J]. 工程力学 2016(09)
    • [7].射流控制柴油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和排放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14(03)
    • [8].射流阀门开/闭过程无网格法数值模拟[J]. 弹道学报 2019(02)
    • [9].射流控制压缩着火发动机不同负荷下燃烧及排放特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4)
    • [10].燃气射流控制进气道调节原理及数值验证[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11)
    • [11].基于新型热力循环的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研究—(1)高压空气射流控制压缩着火模拟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05)
    • [12].边界层内水介质在压差驱动下沿小孔向气腔射流问题研究[J]. 宇航总体技术 2017(04)
    • [13].端壁射流对高速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 [14].合成射流低速射流矢量偏转控制的PIV实验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8(01)
    • [15].基于射流控制的南梁矿主排水监控系统优化[J]. 煤矿安全 2019(09)
    • [16].多路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改善翼型性能实验研究[J]. 推进技术 2018(09)
    • [17].气固同轴射流流场特性PIV实验与CFD模拟[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8(04)
    • [18].不同外激励参数下射流的附壁振荡特性[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7(06)
    • [19].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预混合气压缩着火相位的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 [20].激励参数对合成射流控制压气机流动分离的影响[J]. 推进技术 2017(05)
    • [21].局部及全叶高合成射流对高速压气机静叶栅流场结构的影响[J]. 航空动力学报 2018(05)
    • [22].后缘连续偏转机翼振荡射流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 2020(05)
    • [23].涡旋射流控制逆压梯度平板边界层分离的涡结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2(01)
    • [24].端壁合成射流对高负荷涡轮叶栅涡系结构和流动损失影响的数值研究[J]. 推进技术 2018(01)
    • [25].合成射流控制鼓包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7)
    • [26].射流控制蜂窝叶顶间隙流动的数值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03)
    • [27].联合射流控制技术的增升效果和机理[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6)
    • [28].合成射流控制高速扩压叶栅二次流的数值模拟[J]. 航空动力学报 2018(04)
    • [29].射流控制压缩着火正时可控性试验[J]. 内燃机学报 2019(06)
    • [30].分布式零质量射流控制增升装置分离的数值模拟[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02)

    标签:;  ;  ;  ;  ;  

    合成射流对高雷诺数下翼型流动的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