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

吴兵[1]2005年在《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关系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营造。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卫星镇建设,完善卫星镇基础设施,提高卫星镇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卫星镇生态环境,繁荣卫星镇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繁荣农村、稳定农村,着力为构造和谐社会创造条件,这是卫星镇建设新的内容,也是从事卫星镇建设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课题的选题意义与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然后,分析了我国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接下来,主要讨论了国外关于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主要融资模式及基本经验。紧接着,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及具体实施途径。最后,给出了株洲马家河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实例。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及具体实施途径,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株洲马家河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实例。

曾远亮[2]2011年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二五”国家中长期规划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将转向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城镇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不断膨胀的城镇人口的需求,但是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基本以非经营性或者准经营性的建设项目为主,由于政府财政力量有限、小城镇的财力更是捉襟见肘,同时民间资本还难以涉足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因此,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城镇化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致力于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期缓解或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及城镇化建设融资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案。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第一,在阐述小城镇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涵义及其分类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融资现状。通过文献研读和分析,总结了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的叁大现象:一是功能的缺失和弱化;二是发展不平衡;叁是建设规划乏力。而导致上述现象最主要的根源之一就是资金缺乏。通过对资金来源、融资方式和模式选择等分析,探讨了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投资主体单一,造成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二是城镇建设投融资政策和法规未能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建设及融资现状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融资新途径。第二,在冠用和扩展项目组合概念及其应用范畴的基础上,改进和构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组合融资模式。首先依据项目组合融资概念及其组合原则,构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组合融资模式基本架构,然后系统分析了该融资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及其相互间的合同关系,最后探讨和总结了项目组合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第叁,基于项目组合融资模式的概念、组合原则、主要参与者及相互合同关系、运作流程等相关理论,以“大汉模式”建设XX县城为例实证了项目组合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从而验证了项目组合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可行的,丰富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胡仁柯[3]2006年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小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巨大,仅靠政府财政投资远远不够,必须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动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金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本文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特点、融资方式和项目融资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案例加以说明。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提出小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按照可经营性不同将其分为叁类。阐述了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的特点和融资机制的特点。从我国国情和小城镇发展水平出发,提出申请国债和上级政府专项资金、培育土地市场、建立投资基金、商业银行贷款和项目融资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可行的融资方式,并对这几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有的还结合了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根据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具体项目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分析了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必要性、可行性、意义与障碍,为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提出了可操作的政策建议。重点阐明了BOT和TOT两种项目融资方式,阐述了小城镇基础设施进行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的实施程序,为基础设施BOT项目风险评价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彭羽[4]2017年在《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是“十叁五”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也是未来小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对于内蒙古实现科学发展,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数量巨大,上联城市下接农村,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绕不开的问题。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重要条件,是增强小城镇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缺少资金,更缺少吸引资金可持续进入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因此,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地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区域性脱贫,引导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本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周边省市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兼顾绿色、低碳、循环、集约、效率等多重发展目标,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大降低了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因此,解决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及管理问题是内蒙古小城镇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另外,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顺畅与否直接决定了投融资效率。内蒙古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建立“资金可获得、融资可持续、用资低成本、权益可主导”的国家、地方、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融资管理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投融资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所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是规范投融资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政府应逐步转变职能定位,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逐步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要加强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投入、使用、监督的全过程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实践,对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基础设施与投融资管理体制的关系,并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归纳总结了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策性金融理论和城市管理理论等理论基础,并阐述了各理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指导意义。第叁部分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的国际经验。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5个具有一定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国家在小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和分析发达国家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特点,借鉴美国市场主导型、德国政府主导型、英国政府与市场并重型及加拿大区域融资机构主导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经验,为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的完善奠定经验基础。第四部分为国内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案例分析。国内小城镇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各种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各具特色,对4个国内不同省区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管理典型案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分析各类投融资管理体制特点,对其投资主体、融资方式、运行机制、政府职能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创新提供借鉴方案。第五部分为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内蒙古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现状及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从政府部门职能划分、政府投资范围、融资方式及渠道、投融资管理职责、风险管理、投融资效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资金不足是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参与投资的各类企业、个人仍然很少,内蒙古大多数小城镇基础设施依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在吸引社会资本上扶持政策少、资源稀缺、项目边界条件较差、项目预期收益不明朗、政府财政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很难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导致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不畅,制约了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第六部分为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运用叁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方法全面评估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通过实证反映出改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要考虑的方向。通过提高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规模,可以有效提高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的整体效率,在当前“叁期迭加”、财政赤字进一步加大的宏观环境下,内蒙古应采取多种措施在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提高基础设施投融资规模。比如,通过设立内蒙古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政府引导基金,打造“互联网+特色小镇”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小城镇基础设施领域。另外,纯技术效率较低,说明内蒙古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效率偏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管理体制体现的是从政府到市场的多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通过转换政府职能,内蒙古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第七部分为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政策建议。借鉴第叁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国内外经验,总结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发现的存在问题。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蒙元文化特点和草原特色,因地制宜的完善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统筹规划,制度先行,突出草原文化特色,明确投融资生态功能定位;定位明确,产业支撑,依托内蒙古小城镇资源优势和特色,构建多元化投资体制,拓宽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健全牧区及“叁少民族”生态转移小城镇基础设施资金保障机制,理顺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加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PPP应用机制;推进开发性金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发展内蒙古绿色债券市场,完善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特色制度建设,引导社会资本为绿色转型。总之,本文以投融资管理体制为主线,围绕城镇化与小城镇、小城镇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与投融资之间的关系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问题展开研究,以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策性金融理论及城市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基础设施基本属性出发,明确政府财政责任边界,以提高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效率为目标,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创新方法和路径。提出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的完善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地方、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参与的投融资管理体制的主要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在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实证分析中,首先采用两步法(Spearman检验+Pastor法)筛选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叁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扰动对效率的显着影响,对内蒙古69个旗县政府所在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进行分析,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了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为完善内蒙古小城镇投融资管理体制提供依据。2.立足草原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明确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生态功能定位,加强生态环境规划,打造宜居草原特色小城镇。完善农牧区、半农半牧区及“叁少民族”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小城镇投融资金融组织体系服务功能等提出相应对策。

王万冬[5]2009年在《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融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城镇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有利于小城镇经济发展,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水平。然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情况极大地落后于社会需求。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和一些东部小城镇的成功实践都表明,市场化融资是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调查了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和投资融资现状,深入了解我国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是认识其存在问题的关键。然后重点分析了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市场化融资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水务投融资改革的经验,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融资”是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困境的最佳途径。面对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融资存在的困难,从宏微观2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宏观上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市场化融资体制,并重点分析了小城镇的排污收费政策和市场化融资的方式。微观上必须要提高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以达到进行市场化融资所需要的投资回报。深入分析小城镇排污收费政策,以及各种融资方式在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东、中、西部)小城镇的适用性,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另一创新点就是从污水处理企业经营的微观角度,探讨了污水处理投资决策分析,在成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补贴的确定及方式。

费振国[6]2004年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小城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而资金短缺造成的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如何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难的困境,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在对小城镇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涵义、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阐述了关于融资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分析和论证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分析了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制度变迁;第叁构建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最后提出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分类融资的具体的对策措施,并对政府在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本文共分为7部分第一章 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范围、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可能创新之处做了说明,是本文研究的基础性准备工作。第二章 小城镇基础设施及其融资的基本理论。本章首先在借鉴前人关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对融资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的论证奠定了基础。第叁章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及其分析。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其次重点介绍了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的现状,分析了其融资难的成因。第四章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制度变迁。本章介绍了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的两个阶段:财政主导型阶段和多元化融资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融资方式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五章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创建。本章主要创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项目融资、PFI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并详细地介绍了每种模式的概念、特点、运营程序以及在小城镇基础设施中运用中的保障条件和作用。第六章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分类融资对策。本章在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了分类融资的优点和量化指标,并对每一类基础设施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融资对策。第七章 政府在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中的作用。本部分指出了政府在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中必须更新观念,转变、创新职能,并阐述了小城镇政府在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宏观职能和微观职能以及管理体制。

冯冰[7]2006年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资金缺乏是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文先分析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历程和现状,对传统高度集权模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问题所在;然后构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PPP融资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内涵、优点及思路给予说明;最后提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融资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这种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吸引私人部门投资。对电信、供水、供电等经济效益较好的、有竞争力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逐步实行产业化经营;对环境卫生、污水处理等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价格一时不能完全放开的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政府资金配合其他投资并给予优惠政策的办法,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对镇区道路、消防、绿化等经营性弱、公益性强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实行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刘姗艳[8]2009年在《我国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加速小城镇化的进程中,有些地区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这些城镇被称为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是加速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的基础,而资金短缺造成基础设施的落后又严重阻碍了旅游型小城镇发展和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的困境,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论文通过比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的范围,界定研究范围——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综述国外典型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中国旅游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希望对中国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具有借鉴作用。论文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中国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的方法,同时分析目前旅游型小城镇分类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综合这两部分的分析提出中国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的融资模式。通过风险识别可得到目前中国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采用风险概率和影响矩阵的方法,得出具有高风险等级的风险;风险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找出在高风险等级的风险中,影响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借鉴法国的委托管理模式,从整体的管理和运营出发提出建立“旗舰式”的母子公司融资平台的设想,并初步探讨了平台的构架,运作模式,项目选择的标准,评价考核体系。

梁庆凯[9]2005年在《基于政府信用的中国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小城镇为载体对融资模式进行系统思考,针对小城镇建设融资难的问题,试图对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在一个政府信用的平台上进行创新,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中国,“叁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在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即就“叁农”论“叁农"。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指出扩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提法。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叁农”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当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困境。要对中国小城镇建设融资问题加以深入探讨,不能就“金融”谈“金融”,就“融资”论“融资”。基于政府信用,以融资推动信用建设,通过推动信用建设,政府组织增信完善小城镇建设项目信用结构,创新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国小城镇建设投融资问题的必然选择。

胡慧茹[10]2006年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十一五”城镇化战略的确定,关于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研究和探讨已经成为全国各个小城镇政府关注的热点,很多城镇正在积极探索扩大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规模和建立相应的建设、管理体制的新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接着围绕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通过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城建投融资多元化体系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基本框架。文章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引入项目区分理论,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以此来界定各项目的投资者及投资范围。文章接着针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项目区分理论为基础,根据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同特点,分别从政府职能的转换、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的构建以及投融资渠道的开辟等方面构建适合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的投融资体制。最后,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试点小城镇――深圳布吉镇和哈尔滨王岗镇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布吉镇和王岗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下一步的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吴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2].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曾远亮. 中南大学. 2011

[3].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D]. 胡仁柯. 天津大学. 2006

[4]. 内蒙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研究[D]. 彭羽. 中央财经大学. 2017

[5]. 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融资研究[D]. 王万冬. 天津理工大学. 2009

[6].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D]. 费振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7].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研究[D]. 冯冰. 暨南大学. 2006

[8]. 我国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刘姗艳. 天津理工大学. 2009

[9]. 基于政府信用的中国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梁庆凯. 中南大学. 2005

[10].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D]. 胡慧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