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多发伤急诊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一般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成效和要点进行分与总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救治期间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急诊抢救期间针对患者的身心特点采取护理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发伤;急诊抢救;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2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导致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多发伤的发生率,由于发病较急、病情大都严重,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者脏器受到损伤,对生命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1]。多发伤是目前威胁城市人民健康的重大突发病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确保多发伤患者的安全,提高快速、精确的急诊救治是关键。此外,在就医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为疾病救治提供更多的抢救时间、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因此也是临床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护理方法及要点进行分析,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多发伤急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多发伤的诊断标准,机体出现两个或以上的解剖结构与器官损伤。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79岁,平均为(45.37±8.84)岁;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0例、高中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类型伤2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76岁,平均为(44.84±8.91)岁;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2例、高中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其他类型伤3例。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发现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的护理干预,按照急诊科室的常规护理流程开展各项工作;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传统的抢救和护理流程及方法进行优化,具体的措施包括:

1.2.1院前抢救护理

在接受患者或家属的求救电话之后第一时间派遣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达到现场后不要急于移动,对患者的致命性损伤进行判断,尤其是是否出现大出血、张力性气胸,随后按照QBCDE步骤快速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情况较为危急的患者采取就地抢救的措施,并在的意识时间向医院反馈救治情况,必要时取得专科医生的支持。同时检查患者的体征情况,观察意识状态、心率、瞳孔变化等,必要的情况下对血压进行测量,评估伤情。存在窒息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及时对呼吸道进行清理,将呕吐物等清除干净,使用低流量氧气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防止由于血氧浓度不足造成病情加重。开放性创口进行封闭,实施开胸腔闭式引流,做好引流。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1.2.2入院后的抢救与护理

(1)患者入院后开放绿色通道,院前评估为严重创伤的案例立刻进入急救室进行处理。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师进行指导,确保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密切,防止流程问题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做好病情监测,进入急救室之后快速为患者连接心电等监护设备,再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充分暴露患者的全身,通过系统的检查尽早发现隐蔽的损伤和出血,进一步评估全身状态,协助医师制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2)妥善固定患者的各种管道,除了静脉通道之外,很多患者同时还只有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等,护理人员在医师救治过程中必须经常性对这类导管进行检查,预防管道脱出、折叠和扭曲现象的发生,检测导管引流液的状态,详细记录引流量、液体的颜色和性质,出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医师进行处理[2]。(3)积极对合并症进行处理,多发伤患者大都豆存在开放性损伤,失血较多,短时间内严重失血很可能导致休克或者死亡,必须针对失血和休克等进行处理。根据医嘱及时补充血容量或其他阤制品,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针对开放性骨折或者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敷料实施包扎止血,四肢断裂且病情严重的患者使用止血带,快速行急诊手术。

1.3评价指标

1.3.1抢救成功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进行观察对比。

1.2.2护理满意度患者救治成功且生命体征平稳之后使用调查量表了解患者对于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护理主动性方面的满意水平进行对比,每个因子占20分,总计100分。

1.2.3心理健康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观察对比。

1.2.4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抢救和护理期间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34例患者中有31例通过抢救护理病情恢复到稳定的状态,另外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有1例为严重的颅脑损伤、1例肝脾损伤和1例心脏与大血管损伤,抢救成功率为91.18%;对照组34例患者中30例患者抢救成功,另外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有肝、脾、胰损伤2例、颅脑损伤1例和1例高位脊髓损伤,抢救成功率为88.24%。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研究组34例患者对于基础护理满意度得分为(17.53±3.26)分、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为(16.47±3.16)分、护理技术满意度得分为(17.26±3.05)分、服务态度满意度得分为(18.03±2.16)分、护理主动性满意度得分为(17.84±3.73)分;34例患者对于基础护理满意度得分为(15.04±3.12)分、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为(12.84±2.63)分、护理技术满意度得分为(14.84±2.68)分、服务态度满意度得分为(13.96±2.74)分、护理主动性满意度得分为(13.27±2.85)分。研究组患者多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

2.3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得分为(19.46±4.74)分、SDS得分为(18.57±4.1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得分为(22.64±4.97)分、SDS得分为(22.19±4.96)分。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4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34例患者急救和护理期间发生休克的有7例(20.59%)、发生感染的有3例(8.82%);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休克的有15例(44.12%)、发生感染的有11例(32.35%)。研究组患者救治期间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发伤患者的伤情大都非常严重,病情变化的速度非常高,加上失血量过多很容易引发休克,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伤后1h是救治的黄金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的抢救与护理非常关键。很多患者在送入抢救室之后都存在大出血现象,此时需立刻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的输注,根据患者的尿量、血压等生命指标调整救治与护理方案,第一时间通知通知专家会诊并确定合适的救治方案[4]。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积极配合抢救,本院构建专门的多发伤患者抢救制度,安排一名医生对现场情况进行协调与指挥,组织2-3名护理人员构成急救小组,分工合作,做好抢救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管理、药品供应、标本送检等工作;同时对急诊科、专科科室的工作进行协调。第二,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和治疗中必须全面巡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第三,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是确保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抢救的同时快速送检,了解患者的血型、凝血时间等,为手术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5]。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最终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各项满意度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P<0.05);同时心理健康评价结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发伤患者抢救中配合合理的临床护理方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滔,梁建.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4):2367-2369.

[2]彭艳,彭雪刚,文刚等.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在抢救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8):1263-1264.

[3]张宇.重度多发伤患者诊治过程中循环变化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16-17.

[4]郑雪君,焦丽强,方秀梅等.磷酸肌酸钠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439-441.

[5]田孝军,朱峰,夏娟等.车祸致多发伤并骨盆骨折大出血抢救成功1例报道[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3,10(3):16-17.

标签:;  ;  ;  

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