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铬论文_陈雪,李含竹,罗博,董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铬,母液,多相,色料,纳米,酸钠,材料。

氧化铬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李含竹,罗博,董辉[1](2019)在《振动散式床氧化铬余热回收装置操作参数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设计的一种振动散式床氧化铬余热回收装置,建立了高温粉料与冷却气体之间气固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UDF自编程定义振动条件并模拟其气固传热过程,定量分析了床层高度、冷却气体表观流速、振动振幅和振动频率等操作参数对余热回收的质与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大,颗粒在振动散式床中的运动速度降低,空气出口温度升高;冷却空气对颗粒的曳力作用效果只有床层高度较小时才明显;振动振幅的增大促进了气固间的换热,使得空气出口温度增大。在床层高度20 mm,冷却气体表观流速22.7 m/s,振动频率4.48 Hz,振幅15 mm的操作参数下,当氧化铬原料温度为920 K时,冷却空气的出口温度可达到500 K左右,余热回收率可达66.45%。(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9年06期)

魏潇,廖辉伟,陈宁,董明甫,黄先东[2](2019)在《铬酸钠碳化母液制备氢氧化铬工艺优化及叁氧化二铬粒度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利用铬酸钠碳化母液制备氢氧化铬工艺优化及叁氧化二铬粒度分布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恒温温度、氢氧化铬洗涤方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还考察了在固定煅烧条件下,铬酸钠含量对叁氧化二铬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铬酸钠碳化母液碳化率与叁氧化二铬粒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铬酸钠碳化母液碳化率的提升,Cr(Ⅵ)达到最大还原率时所需恒温温度下降,经过3次洗涤的氢氧化铬滤饼煅烧后铬酸钠质量分数为13%~15%,制备的叁氧化二铬呈类球体,颗粒粒径均匀,洗涤烘干后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GB/T 20785—2006《氧化铬绿颜料》。通过增加原料碳化率,叁氧化二铬颗粒的中位径D50随之增大,在碳化率为39.87%时制得的叁氧化二铬中位径D50为3.13μm,粒度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其特征粒径值均符合高端氧化铬绿产品的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刘玉欣,石凤娟,吕耀辉,魏世丞,王玉江[3](2019)在《纳米或多孔氧化铬粒子制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或多孔氧化铬的制备方法,即气相法、固相法和液相法(主要包括热分解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模板法、溶液燃烧法、超声化学法等);讨论了各制备方法对粒子表面形貌、粒径尺寸或孔结构、晶相结构等的影响;展望了今后对这类纳米或多孔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在诸多制备方法中,模板法或其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法是制备规整形貌、有序孔结构、均匀粒径分布、高热稳定性氧化铬的较为适宜的方法。模板法有望发展成为高效实用的催化剂制备技术。(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严仙荣,何星,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4](2019)在《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纳米金刚石、叁氯化铬、黑索金作为原材料,爆轰合成制备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全自动物理吸附仪进行物相、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结果表明,炸药爆轰完全可以促使氧化铬紧密包裹纳米金刚石颗粒,合成出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颗粒。氧化铬涂覆于纳米金刚石颗粒表面,形成由氧化铬粘结金刚石的复合粒子,金刚石粒径保持2-10nm粒径基本不变,复合粒子的粒径增至30~50nm;氧化铬包覆层改善纳米金刚石本身的氧化性能,增大粒度,颗粒完整、细密、形状规则,拓宽其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秦威[5](2019)在《中低品位氧化铬绿在色釉料行业的应用与注意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通体大理石瓷砖的流行为陶瓷坯体黑色色料的市场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支撑,特别是国内市场对于价格在6~13元之间的坯体黑色需求量一直保持旺盛的需求。与国内市场需求不同的是国外客户对于高品质的17~25元之间的产品需求更为旺盛。从产品的配方结构上来看,国内陶瓷市场对中低端的坯体黑色需求较高,而此类产品主要以铬铁矿及高品味的铬渣为主要(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6期)

魏潇[6](2019)在《铬酸钠碳化母液制备氧化铬绿工艺研究及生产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铬绿作为叁氧化二铬的颜料级产品,其本身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优秀的颜色表现能力,使其在陶瓷、高端磨料、无机颜料等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国内目前主要采用铬酸酐煅烧法用以制备氧化铬绿,但该工艺存在“叁废”污染严重、原料价格昂贵、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导致氧化铬绿的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传统的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清洁化生产需求,淘汰已成为时间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不同碳化率的铬酸钠碳化母液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氢氧化铬,考察了工艺参数、洗涤方式对氢氧化铬滤饼中钠盐含量的影响,并在固定煅烧条件下对氢氧化铬进行煅烧制备出氧化铬绿,确定设计的工艺参数。其结果如下:(1)随着母液碳化率的提升,母液中Cr(Ⅵ)达最大还原率所需温度由240℃降低至180℃。经过3次洗涤的氢氧化铬滤饼在固定煅烧条件下有利于制备颗粒粒径均匀、颗粒形貌为类球体的氧化铬绿。(2)产品中位径D(50)随碳化率的提高由1.12μm上升到4.22μm,当原料碳化率约为40%的时候,制备出的Cr_2O_3颗粒粒度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中位径D(50)=3.13μm,各项指标均优于颜料级氧化铬绿国家标准。(3)设计的工艺参数:铬酸钠碳化母液碳化率为40%,母液中Cr(Ⅵ)含量为350g/L(以红矾钠记),淀粉过量系数为1.4,反应温度为240℃,洗涤水与滤饼质量比为2:1,洗涤次数为3,煅烧温度1000℃,煅烧时间3 h。针对氧化铬绿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工艺操作条件、经济、安全等因素,以最优工艺参数为计算基础,开展了年产1000吨氧化铬绿项目的工业化初步设计。包括主要工段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重要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以及安全操作规范和叁废处理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晓红,卢小伟,何乃如,吉利,李红轩[7](2019)在《退火温度对氧化铬薄膜结构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GH-4169高温合金基体上沉积氧化铬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500、600、700和800℃)对薄膜形貌、薄膜结构、薄膜力学性能及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薄膜表面缺陷减少,氧化铬晶化趋于完善,薄膜硬度下降.高温摩擦学性能方面薄膜经500和600℃退火后,在环境温度从室温到800℃宽温域范围内摩擦系数较退火前均有所增加;经800℃退火后的薄膜在环境温度为400~600℃时的摩擦系数均明显下降,但室温摩擦系数明显升高,宽温域内摩擦系数波动较大;700℃退火后薄膜宽温域内摩擦系数在0.21~0.33之间,波动较小.(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晴晴,刘燕,刘娟娟[8](2019)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氮氧化物样品过饱和与叁氧化铬污染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标准方法采集氮氧化物样品,进行吸收液穿透及叁氧化铬污染样品状态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氮氧化物吸收液在样品采集时,及时判断后管变色,并停止采样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支吸收管采穿变黄情况的发生;吸收液被穿透时呈现亮黄色,与被叁氧化铬污染的黄棕色不同,根据颜色可以有效判断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污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1期)

高新芊,陆文多,户守昭,李文翠,陆安慧[9](2019)在《棒状多孔氧化铝负载氧化铬催化丙烷脱氢反应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工业上主要来自石脑油、轻质油以及其他石油副产物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这些过程能耗巨大,碳排放严重.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原料利用率高,副产物少,是一条更加经济环保的丙烯生产路线.Cr_2O_3-Al_2O_3催化剂因其出色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已在工业中应用,但氧化铝表面酸位点易催化副反应及积碳的形成,从而造成催化剂失活.因此,调控载体氧化铝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氧化铝的结构性质取决于合成条件以及焙烧过程表面羟基和水分的逐步脱除.我们课题组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表面粗糙的棒状氧化铝和富含五配位铝离子的片状氧化铝,以这些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棒状氧化铝表面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吸附、电镜(SEM/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表征了氧化铝结构,并探究了其对负载氧化铬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XRD结果表明,低温焙烧所得主要为γ相氧化铝,提高焙烧温度至900oC时出现δ相氧化铝.氧化铝氮气吸附-脱附表现出IV型等温线,随焙烧温度升高,介孔结构保持,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呈减小趋势.电镜观察显示氧化铝为棒状结构,表面粗糙.NH_3-TPD结果表明自制氧化铝酸量低于商业氧化铝,且随焙烧温度升高酸量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在氧化铝性质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得的氧化铝等体积浸渍氧化铬制得氧化铬催化剂.丙烷脱氢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氮吸附等温线表明新鲜催化剂为介孔结构,这有利于反应物接触活性位点,并提供抗积碳阻塞能力.对比氧化铝负载氧化铬前后的电镜照片可知,催化剂表面粗糙度降低,说明活性组分均匀分散于氧化铝粗糙表面;反应前后催化剂形貌保持不变,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UV-Vis和H_2-TPR结果表明,自制氧化铝和参比氧化铝表面的铬物种以相似配位状态存在,但铬物种在自制氧化铝表面更难还原,表现出更强的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NH_3-TPD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表面酸量(64μmol NH_3 g~(–1))远低于参比催化剂(140μmol NH_3 g~(–1)).热重分析证实反应后自制催化剂积碳量明显低于参比催化剂.自制棒状氧化铝作为载体制备的氧化铬低酸催化剂可抑制积碳形成,提高丙烯选择性,在丙烷脱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抗积碳能力.(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姜玮,崔彦发,曾庆毫,姚有为[10](2019)在《氧化铟/氧化铬异质材料的制备及其高气敏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波反应法合成了MIL-68(In),并将MIL-68(In)与氯化铬(CrCl3)以不同质量比进行掺混,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氧化铬与氧化铟共烧结产物,并研究了其气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铬元素的存在明显提高了氧化铟的气敏特性。其中MIL-68(In)与氯化铬混合质量比为10∶1.5时所获共烧结样品最佳,对体积分数为2×10~(-4)的乙醇响应值从纯氧化铟的15.8提高到30.3,而对体积分数为5×10~(-4)的乙醇响应值达到了46.4。该样品对乙醇气体的响应值远高于丙酮、甲苯、一氧化碳与甲烷,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后,从表面耗尽层机制与化学机制两方面对样品的高气敏性能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氧化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利用铬酸钠碳化母液制备氢氧化铬工艺优化及叁氧化二铬粒度分布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恒温温度、氢氧化铬洗涤方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还考察了在固定煅烧条件下,铬酸钠含量对叁氧化二铬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铬酸钠碳化母液碳化率与叁氧化二铬粒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铬酸钠碳化母液碳化率的提升,Cr(Ⅵ)达到最大还原率时所需恒温温度下降,经过3次洗涤的氢氧化铬滤饼煅烧后铬酸钠质量分数为13%~15%,制备的叁氧化二铬呈类球体,颗粒粒径均匀,洗涤烘干后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GB/T 20785—2006《氧化铬绿颜料》。通过增加原料碳化率,叁氧化二铬颗粒的中位径D50随之增大,在碳化率为39.87%时制得的叁氧化二铬中位径D50为3.13μm,粒度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其特征粒径值均符合高端氧化铬绿产品的技术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铬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李含竹,罗博,董辉.振动散式床氧化铬余热回收装置操作参数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炉.2019

[2].魏潇,廖辉伟,陈宁,董明甫,黄先东.铬酸钠碳化母液制备氢氧化铬工艺优化及叁氧化二铬粒度分布的影响[J].无机盐工业.2019

[3].刘玉欣,石凤娟,吕耀辉,魏世丞,王玉江.纳米或多孔氧化铬粒子制备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9

[4].严仙荣,何星,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5].秦威.中低品位氧化铬绿在色釉料行业的应用与注意事项[J].佛山陶瓷.2019

[6].魏潇.铬酸钠碳化母液制备氧化铬绿工艺研究及生产改进[D].西南科技大学.2019

[7].刘晓红,卢小伟,何乃如,吉利,李红轩.退火温度对氧化铬薄膜结构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19

[8].吴晴晴,刘燕,刘娟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氮氧化物样品过饱和与叁氧化铬污染比较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9].高新芊,陆文多,户守昭,李文翠,陆安慧.棒状多孔氧化铝负载氧化铬催化丙烷脱氢反应性能(英文)[J].催化学报.2019

[10].姜玮,崔彦发,曾庆毫,姚有为.氧化铟/氧化铬异质材料的制备及其高气敏响应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粉末压结体在5K下的磁化强度和电...鞣制后废水照片:(a)常规铬鞣主鞣...铝-316L不锈钢的铝层陶瓷化前的平板...常规铬鞣与少铬鞣工艺鞣后废液照片:...5-4 九组正交试验配方热处理到 980℃的...土壤总铬分布

标签:;  ;  ;  ;  ;  ;  ;  

氧化铬论文_陈雪,李含竹,罗博,董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