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铆接论文_仇继伟,曹增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铆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复合材料,双机,数值,偏角,吸力,锥形。

电磁铆接论文文献综述

仇继伟,曹增强[1](2019)在《基于工业智能相机的自动化电磁铆接对中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手工电磁铆接存在的对中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工业智能相机的叁坐标电磁铆接托架系统,利用工业智能相机对铆接孔进行拍照,并经过图像处理快速计算出孔位中心坐标,最终根据坐标变换转化到装配坐标系中。详细阐述了叁坐标铆接托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通过西门子Smart PLC的运动控制功能实现叁坐标定位控制,通过WinCC触摸屏建立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实际的实施过程,试验结果验证了其系统的定位功能及对中精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郑砬玮[2](2018)在《基于ANSOFT的电磁继电器磁路铆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nsoft Maxwell 3D分析软件,对典型的拍合式直流电磁继电器进行电磁吸力仿真分析,对比磁路铆接质量对电磁吸力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对比,提出一种十字花铆的铆接设计方案,电磁吸力最大化且满足铆接质量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18年04期)

冯雪瑞[3](2018)在《偏角度电磁铆接接头性能研究及自动化实现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铆接是一种新型磁脉冲连接工艺,其特点是利用高速成型时产生的应力波使铆钉变形。该连接技术对于多种材料的适应性及连接的高疲劳寿命特性,使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本文针对使用机械臂进行自动化电磁铆接的潜在应用需求,针对铆接中容易出现的偏角度铆接问题,使用了2A10铝铆钉进行了电磁铆接数值模拟和工艺性能试验,研究了剪切、拉脱性能、墩头微观组织形貌、墩头宏观形貌以及铆接接头宏观形貌。同时针对受冲击力致机械臂偏转,使用了较为简便的方法计算偏转角度并对角度修正方法进行了探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偏角度电磁铆接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铆钉的主要变形过程分为钉杆的整体镦粗和墩头的局部镦粗两个阶段。外露的钉杆材料发生径向流动形成墩头,而偏角度铆接的墩头会形成和偏转的铆模一致的楔形墩头。钉杆中的温度分布和应变分布一致,随着偏转角度的增加,最大应变和最高温度都会有所增加。铆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和钉杆在两板接缝处的缝隙都表明,随着偏转角度增大,接头的疲劳寿命降低。其次,本文对多种角度的铆接结构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偏角度铆接接头的剪切强度、刚度和拉脱强度随着偏转角度增大而逐渐减小。金相形貌显示各角度的铆钉墩头都变形剧烈,都在墩头中出现了明显的绝热剪切带。0°铆钉墩头剪切带关于中心线对称,偏角度铆接的墩头中,一条对角线上的剪切带更为明显。偏角度墩头的左右侧与板的接触长度差异解释了拉脱强度的下降,接头中钉杆与钉孔的间隙说明了疲劳强度的下降。最后,针对机械臂自动电磁铆接系统,使用能量法加修正系数的方式计算机械臂前臂受电磁铆接冲击力的端面角度偏转,然后使用D-H法能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和进行运动学正解、逆解。根据偏角度对于接头的性能影响,对于需要角度修正的铆接工况,对铆钉对应的末端执行器位姿信息矩阵左乘一个角度变换矩阵,即可得到修正后的末端执行器位姿信息矩阵,对其进行逆解便可以得到修正后的控制参数。(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1)

罗通[4](2018)在《电磁铆接干涉量理论分析及工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铆接是在电磁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连接技术,现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和汽车等领域。与传统铆接相比,电磁铆接具有成形快、质量稳定、噪声小等优点,由于其冲击能量高,故可以使大直径铆钉完成铆接。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了电磁铆接过程中的感应电流、铆接冲击力,并将其作为铆钉变形边界条件求解了铆钉的钉杆变形及应力状态,得到了铆接试件干涉量沿轴向的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理论推导对铆钉工艺进行改进,探索了双头铆接的可行性。本文首先从电磁铆接原理出发,将电磁铆接线圈简化为双线圈模型,为了降低计算误差,驱动片被视为五个独立的圆环线圈,引入电感计算公式对线圈的自感和互感分别进行计算,将其代入电压平衡方程中得到驱动片上的感应电流,根据安培定律得到了铆接冲击力。计算结果表明,驱动片上电流分布不均,半径的一半区域感应电流最小,而与其相邻的区域感应电流最大,感应电流规律与放电设备电流规律一致,得到的铆接冲击力近似呈正弦曲线规律,使用传感器对冲击力测量得到的规律与理论基本一致。为了得到电磁铆接试件的干涉量,本文从应力波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应力波在一维模型和空间轴对称模型的传播,结合应力波的基础理论将电磁冲击力代入得到了铆钉的边界条件,并根据动态载荷下的厚壁圆筒理论计算了铆钉质点径向位移规律,根据体积不变原理和上界法得到了铆钉的径向位移和应力表达式,最终求出干涉量沿轴向分布的规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干涉量沿轴向分布不均匀,离撞击端面近干涉量更大。根据干涉量在铆钉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本文对电磁铆接工艺进行了改进,设计了电磁双头铆接的准静态和电磁装置。从铆接件的拉伸、剪切和疲劳性能上对叁种铆接试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叁种铆接方式的铆钉干涉量沿轴向分布,通过金相实验观察了两种双头铆接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准静态双头铆接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屈曲现象,在性能上没有明显提升,而电磁双头铆接的性能稍高于电磁单头铆接,且在干涉量分布上相对均匀,这对电磁双头铆接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0)

齐麟[5](2018)在《铆模尺寸对电磁铆接铆钉变形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汽车铝合金车身连接的困难,电磁铆接这种常用于航空航天制造的连接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2A10铝合金铆钉和6082-T6铝合金板材,进行了电磁铆接的有限元仿真和工艺试验。探究了铆模深度和角度对电磁铆接变形过程、接头准静态力学性能、疲劳性能以及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首先采用ANSYS Multiphysics和LS-DYNA建立了电磁铆接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电磁场计算结果表明作用于驱动片上的电磁力与放电电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等效集中电磁压力的峰值约为220kN,铆模能有效提高钉杆的相对干涉量。同时分析了铆钉镦头内部的应变场、温度场,确定了绝热剪切带是由于材料的相对滑动和热软化效应共同作用产生的。其次,对2A10铝合金铆钉和6082-T6铝合金板料进行了电磁铆接试验。通过对比铆钉镦头尺寸,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金相观察结果显示平镦头、40°镦头内存在上下两条绝热剪切带,而60°、80°镦头内存在一条下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晶粒发生严重变形。测量了铆钉剖面的维氏硬度,并与数值模拟获取的等效塑性应变对比,证明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此外确定了铆钉半圆头位置的强化作用最弱。最后,进行了电磁铆接接头的准静态拉脱试验和拉脱疲劳试验。在准静态拉脱试验的研究中,发现准静态拉脱载荷随铆模角度的减小而增大,40°铆模电磁铆接试件最大拉脱力较平冲头电磁铆接试件提升了8.4%。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铆模成形试件的疲劳寿命优于平冲头电磁铆接和压铆,80°铆模铆接的试件疲劳寿命最佳。铆模成形的试件失效均发生在上板。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微观形貌,对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及接头的失效过程进行了探究。对于板料断裂的失效模式,疲劳裂纹源位于上板下表面与钉孔相连位置。通过对几种铆模角度的疲劳断口进行对比分析,发现40°、60°试件由于干涉量过大,导致板料产生了疲劳裂纹源,加速了板料的疲劳裂纹扩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3)

汪乐[6](2018)在《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铆接是飞机装配中最主要的一种连接方法,良好的铆接质量是飞机结构件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重要保证。随着飞机装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航空制造业不断向装配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积极研究新的铆接工艺方法和实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双机器人协同配合下的电磁铆接关键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电磁铆接技术的成形原理,推导了电磁铆枪铆接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得到了电磁铆接力与铆枪放电电压的关系,分析了应力波在电磁铆接中的传递特性及其对机器人电磁铆接质量的影响规律。(2)分析了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自动化装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研究了电磁铆接技术在双机器人应用载体上的实现形式,实现了电磁铆枪与机器人的集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了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的工艺流程。(3)建立了电磁铆接铆钉变形有限元仿真的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配合状态下电磁铆接铆钉变形的特点,得到了不同铆钉直径的铆接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了电磁铆接成形后铆钉钉杆干涉量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改善铆钉干涉量分布均匀性的方法。(4)以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系统为试验平台,对不同直径的沉头铆钉进行电磁铆接试验研究,分析了铆钉成形力与电磁铆枪电压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配合状态下铆钉变形干涉量的大小,分析了铆枪延时对铆接件铆钉钉头齐平度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可,曹增强,杨宝惠,左杨杰[7](2017)在《锥形件结构的半自动化电磁铆接托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航天锥形件结构普通铆接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电磁铆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手工电磁铆接和自动化电磁铆接的不足,提出了电磁铆接技术在航天锥形件结构装配应用中的工艺方法,设计了半自动化电磁铆接系统托架的结构和工作流程。该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铆枪和顶铁自动对中、工件精确角度自动调整及铆枪减振系统设计。最后,对半自动化电磁铆接托架可以解决手工铆接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7年22期)

陈如明,范治松,黄伍平,邓将华[8](2017)在《锪窝及凹模对无头铆钉电磁铆接变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头铆钉具有钉杆成形均匀、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高和铆钉自身密封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针对无头铆钉电磁铆接过程中的成形质量控制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宏观和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锪窝结构及铆模型式对电磁铆接无头铆钉变形及干涉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锪窝结构及凹型铆模能有效减小镦头45°方向剪切效应,使其变形均匀,无明显剪切带产生;相比于平头铆模,凹型铆模可有效限制材料的径向流动,更有利于提高钉杆干涉量;采用锪窝结构及凹型铆模时钉杆干涉量标准系数CV值较小,干涉量分布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呈顺[9](2017)在《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电磁铆接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了铆钉延伸和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铆接复合结构垫片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试验和损伤试验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7年17期)

王青杰[10](2017)在《电磁铆接工艺参数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磁铆接的原理和发展历史,分析了电磁铆接技术的特点。系统地研究了电磁铆接技术在组合件铆接、铆接和抗干扰紧固件安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电磁铆接技术能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并能安装大型干涉配合紧固件。(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7年17期)

电磁铆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Ansoft Maxwell 3D分析软件,对典型的拍合式直流电磁继电器进行电磁吸力仿真分析,对比磁路铆接质量对电磁吸力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对比,提出一种十字花铆的铆接设计方案,电磁吸力最大化且满足铆接质量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铆接论文参考文献

[1].仇继伟,曹增强.基于工业智能相机的自动化电磁铆接对中定位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9

[2].郑砬玮.基于ANSOFT的电磁继电器磁路铆接设计[J].机电元件.2018

[3].冯雪瑞.偏角度电磁铆接接头性能研究及自动化实现与控制[D].湖南大学.2018

[4].罗通.电磁铆接干涉量理论分析及工艺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8

[5].齐麟.铆模尺寸对电磁铆接铆钉变形及接头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汪乐.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7].李可,曹增强,杨宝惠,左杨杰.锥形件结构的半自动化电磁铆接托架[J].航空制造技术.2017

[8].陈如明,范治松,黄伍平,邓将华.锪窝及凹模对无头铆钉电磁铆接变形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17

[9].王呈顺.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电磁铆接技术浅析[J].电子世界.2017

[10].王青杰.电磁铆接工艺参数试论[J].电子世界.2017

论文知识图

电磁铆接平板线圈结构图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试验平台双机器人协同电磁铆接装配系统型电磁铆接设备电磁电磁铆接触屏实时显示信息通过...电磁铆接

标签:;  ;  ;  ;  ;  ;  ;  

电磁铆接论文_仇继伟,曹增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