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相容性论文_孙业崇,刘大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相容性,马来,细胞,表面,丁腈橡胶,丁苯橡胶。

界面相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业崇,刘大晨[1](2019)在《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界面反应对相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种工艺研究丁腈橡胶(NBR)/丁苯橡胶(SBR)并用胶界面反应对相容性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对比发现新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性能好.对比例50/50(质量份)的并用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交联密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得到的NBR/SBR并用胶的界面上产生了氢键,交联密度增大,产生了共交联;并用胶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相互靠近;两相界面间作用力增强,结合更加紧密.NBR/SBR并用胶的相容性提高.(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攀攀[2](2019)在《纳米纤维素-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及界面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为优异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应用于各种工业制品,但相比于工程塑料,聚乙烯机械性能差,易变形老化等缺点制约了聚乙烯的应用范围。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基聚合物,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比如低密度,高强度(约3GPa),高弹性模量(138GPa),使得纳米纤维素在弥补聚乙烯性能缺陷上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纳米纤维素进行酯化改性,降低纳米纤维素表面极性,提高与聚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改善所制备的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论文采用两种纳米纤维素(NFC和NCC)和不同添加量的纳米纤维素制备聚乙烯复合材料,并从纤维基本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去分析复合材料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短棒状的NCC比细丝状NFC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都要高;添加纳米纤维后,NCC-HDPE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结晶性能要比NFC-HDPE的好,在5%添加量时,N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为优异,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为29.2MPa和655.8MPa。采用烯基琥珀酸酐对纳米晶须进行酯化改性,并从引入不同性质基团和改变羟基取代度两个方面去探究改性N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NCC经酯化改性,在表面引入长而柔软的疏水长链,形成刷毛状结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降低,C12-3-NCC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分别为36.4 mJ/m~2,2.75 mJ/m~2,接近HDPE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本论文比较和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改性剂处理的NCC和具有不同羟基取代度的NCC对H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机械性能、热特性以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CC表面链长度增大以及C12-NCC的表面羟基取代度增大,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机械性能随之提高;C12-3-HDPE的拉伸强度为33.1MPa,弹性模量为745.5MPa,分别比HDPE提高了24.9%,38%,断裂伸长率降低;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比5%NCC-HDPE提高了16.1%,4%,139%。综上,与NCC相比,酯化改性的NCC表面碳链长度的增加以及表面羟基取代度的增加有利于NCC与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且5.0%C12-3-NCC添加量下的C12-H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祯,王斌,吕钧炜,李辉[3](2018)在《提高PBO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相容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提高PBO纤维与环氧树脂界面相容性从而提高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研究工作;从PBO纤维表面改性引入高表面能物理表面或构筑化学活性位点以及设计PBO纤维/环氧树脂中间界面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所涉及的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11期)

闫承琳,解光强,李晓旭[4](2018)在《竹粉/高密度聚乙烯紫外光快速成型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在混粉中通过竹粉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配比、马来酸酐相容剂添加量等因素,分析竹粉与HDPE的紫外光快速成型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试验结果为:竹粉与HDPE配比为1∶9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是24.07MPa,吸水率最低为1.2%,马来酸酐添加量为竹粉/HDPE混粉的3%时,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能较优,即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最佳。(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8年03期)

阳昱东[5](2018)在《新型腈基树脂和碳纤维的界面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腈基树脂作为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树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传统的腈基树脂在耐高温性能和工艺性能方面存在不足,新型腈基树脂的研究开发也因此成为近年来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一种新型腈基树脂的单体进行了合成和后处理工艺改进研究,并研究了该树脂与碳纤维界面相容性。以邻苯二酚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对新型腈基树脂单体4-(2-羟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的合成和后处理工作进行改进,对树脂单体4-(4-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的后处理工作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面,在K2CO3的存在和N2保护下,邻苯二酚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亲核取代反应,合成4-(2-羟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最佳合成条件为:邻苯二酚:无水碳酸钾:4-硝基邻苯二甲腈=2:1:1,反应温度80℃,固液比为0.222g/mL,最终产率达87.64%。粗产物在1mol/L的NaOH水溶液中能够将杂质和目标物初步分离,再经热水洗涤,得到最终产品,收率达45%,生产效率大大提高。4-(4-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的后处理过程用硅胶和活性炭吸附代替原先的硅胶柱层析,产率达87%,后处理效率提高7倍。对新型腈基树脂与T700SC碳纤维的界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其研究结果表明,在110℃-130℃区间,腈基树脂与碳纤维的动态接触角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即润湿性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130℃下腈基树脂和去浆碳纤维的接触角最小,为92.54°。采用化学氧化法、化学接枝法、聚合物涂层法和偶联剂法对T700SC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碳纤维和腈基树脂的界面相容性影响。在130℃下,化学氧化、化学接枝和聚合物涂层都能够改善腈基树脂和碳纤维的润湿性能。对腈基树脂和T700SC碳纤维的界面强度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320℃-380℃的固化温度区间,腈基树脂与去浆碳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随固化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在380℃下腈基树脂和碳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达到79.49MPa;在380℃的固化温度下,溶剂法涂覆腈基树脂的碳纤维与腈基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到86.98MPa,含上浆剂的碳纤维与腈基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83.93MPa,分别较去浆碳纤维与腈基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高出9.42%和5.60%。(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朱海洋[6](2018)在《介质浆料用CaO-B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制备及界面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采用厚膜工艺,可以制备出高集成度、高性能、高质量的陶瓷线路板,但是目前缺乏对厚膜电路中跨接多层布线用介质浆料、介质浆料用玻璃粉及介质浆料与导电层界面相容性的系统研究。所以本文在充分了解厚膜电路介质浆料及介质浆料用玻璃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CaO-B_2O_3-SiO_2(CBS)成分的析晶性能、热学性能;并在CBS体系的基础上分别掺入其他金属氧化物(BaO、ZnO),研究其对CBS析晶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制备好的玻璃粉配制成介质浆料,研究其固含量对浆料流变性、介质层对耐压性能和界面相容性(界面润湿、元素扩散)的影响,从而制备出具有良绝缘、隔离等作用的介质浆料。研究结果表明:(1)在CBS体系中,40%CaO-30%B_2O_3-30%SiO_2(mol)微晶玻璃主晶相为CaB_2O_4,热膨胀系数与Al_2O_3陶瓷基板相差比较大;而40%CaO-20%B_2O_3-40%SiO_2(mol)微晶玻璃其主晶相为CaSiO_3(具有优异绝缘及良好介电性能),同时具有与Al_2O_3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2)在40%CaO-20%B_2O_3-40%SiO_2(mol)玻璃成分的基础上,引入一定含量的具有助熔效果的BaO。随着BaO含量的增大,微晶玻璃中的玻璃相含量逐渐增大,说明Ba~(2+)的引入明显的降低微晶玻璃的析晶能力;当BaO的含量为5%时,玻璃软化温度(T_s)从902°C降到682°C,起到了显着的降低T_s的作用,同时具有与Al_2O_3陶瓷基板良好的润湿性能及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3)在CBS体系中加入一定含量的ZnO,同样降低了玻璃析晶性能,同时抑制β-CaSiO_3相的生成,促进SiO_2的生成;当加入5%、10%含量的ZnO时,其T_s降低不是很明显,但是当ZnO含量达到15%时,其T_s从876°C降低到653°C,同时结晶相为CaSiO_3(25.15%)和SiO_2(16.85%)。(4)在CBS玻璃中分别加入5%BaO和15%ZnO时,所制备的介质浆料,经过丝网印刷及烧结工艺,当介质层厚度为30μm时其耐压值可以达到2000v,即制备的介质浆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另外通过界面EDS分析可以看出,相比BaO,加入ZnO可以有效的抑制Ag元素的扩散。(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刘炎[7](2017)在《聚合物微纳结构界面的构筑及骨细胞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界面的建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多,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医学领域中有些材料虽然是生物惰性的,但经过某些表面改性或者表面修饰生物活性分子,材料会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一些生物医学移植材料表面图案化,可能使得医学移植材料在生物体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以此来展开,首先制备了两种微纳结构界面的材料,一种是在聚醚醚酮(PEEK)上原位构筑聚苯胺纳米纤维,一种是制备表面带有不同微纳图案的PDMS;然后对表面带有不同微纳图案的PDMS进行骨细胞迁移分化等相关体外生物实验。本研究利用稀释聚合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在PEEK片上原位构筑聚苯胺纳米纤维,并深入探讨原位构筑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反应原理,改变苯胺浓度和紫外光照时间来探索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SEM观察发现,苯胺浓度为7 m M紫外光照时间30 min合成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形貌和尺寸最佳,当苯胺浓度过大或紫外光照时间过长,聚苯胺就会产生大量的颗粒聚集。然后设计不同微纳图案,利用光刻技术在硅片上刻蚀出所设计的图案,采用软光刻的方法使用PDMS翻模硅片图案,然而PDMS表面的接触角为107-110°,表现出较高的疏水性,我们分别尝试阳等离子体的气相表面改性方法和在其表面修饰一层亲水性多巴胺涂层的改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DMS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的疏水性会慢慢恢复,而PDMS表面修饰多巴胺亲水涂层之后亲水性会长久保持,PDMS表面经过8 h修饰多巴胺之后,PDMS表面接触角降低为70°,且修饰后的PDMS表面与骨细胞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前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细胞贴壁粘附实验,结果表明PEEK/PANI和PDMS-PDA两种材料与骨细胞的相容性较好,细胞能够较快的在基底材料上面粘附生长。对拥有不同曲率凹槽图案的PDMS-PDA进行骨细胞迁移分化实验,结果显示骨细胞在不同曲率的凹槽中的迁移速率不同,骨细胞在曲率范围为1/575-1/875μm~(-1)的凹槽中迁移较快,速率可以达到5-7μm/10min;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曲率范围为1/875-1/1375μm~(-1)的凹槽中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较高。对拥有不同微纳图案的PDMS-PDA进行干细胞分化实验,结果显示微纳图案的边缘处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软骨细胞的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左迎峰,吴义强,顾继友,佘佳荣,郭鑫[8](2017)在《MAH改性方法对淀粉/聚乳酸界面相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和聚乳酸(PLA)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改性剂,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淀粉/PLA复合材料。研究了MAH分别作为增容剂和淀粉酯化剂这两种改性方法对淀粉/PLA相容性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熔融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进行了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结果都证明,MAH与原淀粉先进行干法酯化改性再与PLA复配制得酯化淀粉/PLA复合材料,比MAH作为增容剂直接添加制得原淀粉/MAH/PLA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受界面相容性提高程度的影响,酯化淀粉/PLA复合材料的熔融加工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能都优于原淀粉/MAH/PLA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16期)

刘慧,罗钰,孙娜,裴仁军[9](2017)在《生物相容性的叁维纳米界面上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和分离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对肿瘤病人的早期精确的无侵入式诊断,并有望在预后判断、疗效评价、转移监控、药物筛选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如能实现CTC的高纯度、高活性分离,则可实现对CTC的后续分子鉴定和功能分析,进而可研究癌症转移的机理。现有技术在捕获的效率、活性及纯度方面还有待提高。我们借助电纺技术构建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及纳米纤维等叁维纳米表面,并利用抗粘附分子(PEG、CBMA等)对血细胞的非特异吸附的有效控制和CTC亲和分子EpCAM适配体对CTC的特异识别的协同作用进行界面设计以实现CTC的高效特异性捕获。另外,我们由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得到启示,在高效捕获的基础上,基于CTC与血细胞增殖属性差异,将已捕获细胞进行原位培养进一步提高了CTC的纯度。通过引入适配体的互补短链可无损地释放纳米纤维上捕获的CTC。我们发展的方法能够实现CTC的高效捕获,并获得较高纯度、活性保持的CTC样品,这对后续CTC的分子鉴定及功能分析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储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期刊2017-07-24)

张青海,汪扬涛,曾安蓉[10](2017)在《改进竹纤维/NR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竹纤维与天然橡胶(NR)的相容性,采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钝化竹纤维表面亲水性基团,通过偶联剂处理竹纤维与NR的相容性,制得竹纤维/NR复合材料。研究了Na OH浓度、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竹纤维粒径及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无转子硫化仪、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0.5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竹纤维2.5%、竹纤维粒径为140目、竹纤维用量为10份时,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4.33 MPa,断裂伸长率为410%。(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界面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乙烯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为优异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应用于各种工业制品,但相比于工程塑料,聚乙烯机械性能差,易变形老化等缺点制约了聚乙烯的应用范围。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基聚合物,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比如低密度,高强度(约3GPa),高弹性模量(138GPa),使得纳米纤维素在弥补聚乙烯性能缺陷上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纳米纤维素进行酯化改性,降低纳米纤维素表面极性,提高与聚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改善所制备的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论文采用两种纳米纤维素(NFC和NCC)和不同添加量的纳米纤维素制备聚乙烯复合材料,并从纤维基本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去分析复合材料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短棒状的NCC比细丝状NFC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都要高;添加纳米纤维后,NCC-HDPE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结晶性能要比NFC-HDPE的好,在5%添加量时,N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为优异,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为29.2MPa和655.8MPa。采用烯基琥珀酸酐对纳米晶须进行酯化改性,并从引入不同性质基团和改变羟基取代度两个方面去探究改性N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NCC经酯化改性,在表面引入长而柔软的疏水长链,形成刷毛状结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降低,C12-3-NCC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分别为36.4 mJ/m~2,2.75 mJ/m~2,接近HDPE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本论文比较和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改性剂处理的NCC和具有不同羟基取代度的NCC对H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机械性能、热特性以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CC表面链长度增大以及C12-NCC的表面羟基取代度增大,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机械性能随之提高;C12-3-HDPE的拉伸强度为33.1MPa,弹性模量为745.5MPa,分别比HDPE提高了24.9%,38%,断裂伸长率降低;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比5%NCC-HDPE提高了16.1%,4%,139%。综上,与NCC相比,酯化改性的NCC表面碳链长度的增加以及表面羟基取代度的增加有利于NCC与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且5.0%C12-3-NCC添加量下的C12-H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相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业崇,刘大晨.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界面反应对相容性的影响[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9

[2].周攀攀.纳米纤维素-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及界面相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张祯,王斌,吕钧炜,李辉.提高PBO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相容性的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4].闫承琳,解光强,李晓旭.竹粉/高密度聚乙烯紫外光快速成型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2018

[5].阳昱东.新型腈基树脂和碳纤维的界面相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6].朱海洋.介质浆料用CaO-B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制备及界面相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7].刘炎.聚合物微纳结构界面的构筑及骨细胞相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左迎峰,吴义强,顾继友,佘佳荣,郭鑫.MAH改性方法对淀粉/聚乳酸界面相容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7

[9].刘慧,罗钰,孙娜,裴仁军.生物相容性的叁维纳米界面上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分离[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2017

[10].张青海,汪扬涛,曾安蓉.改进竹纤维/NR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探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硅烷偶联剂(Si69)与白炭黑填充橡胶原...原位改性分散方法的过程原理示意图(a)OCBzC前体在ITO及ITO/PEDOT:P...基于拉伸流变制备的TPU/PP复合材料的...涂膜液的SEM照片一20用水凝胶修饰的神经电极"

标签:;  ;  ;  ;  ;  ;  ;  

界面相容性论文_孙业崇,刘大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