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醛反应论文_张福兰,刘艳,赵小辉,何树华,郭晓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甲醛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醛,甲酰胺,吡啶,选择性,喹啉,分子筛,异香。

苯甲醛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福兰,刘艳,赵小辉,何树华,郭晓刚[1](2019)在《Cu(Ⅰ)催化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在Cu(Ⅰ)催化下反应生成N-(吡啶-2-基)苯甲酰胺的微观机理.在PW91/DN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报道了四条可能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两种Cu(Ⅰ)催化剂中, CuI的催化效果优于Cu_2O.通过四条路径速控步骤活化能比较得出路径Re→IMA1→TSA1→IMA2→TSA2→IMA3→TSA3→IMA4→IM6→TS4→P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能,是反应的主要通道,其速控步骤IM6→TS4→P的活化能是260.12 kJ·mol~(-1),反应热为93.01 kJ·mol~(-1).理论预测的主要产物与实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Ekaterina,Kholkina,P?ivi,M?ki-Arvela,Chloe,Lozachmeuer,Roman,Barakov,Nataliya,Shcherban[2](2019)在《基于ZSM-5的微孔-中孔催化剂上(-)-异蒲勒醇与苯甲醛Prins环化反应合成药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数个ZSM-5基微孔-中孔催化剂用于(-)-异蒲勒醇与用作反应物和溶剂的苯甲醛进行Prins环化反应,合成杂环含氧2H-色烯衍生物,其包含四氢吡喃结构并表现出生物活性.采用N2吸附,氨-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和2,6-二-叔丁基吡啶吸附-脱附的红外光谱表征了所考察的催化剂.当在含适量强酸位和12倍所需产物尺寸的中孔的催化剂上,于70 oC下进行Prins反应,(-)-异蒲勒醇完全转化时所需产物产率最高达67%.(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包琳泉,赵成成,李圣刚,祝艳[3](2019)在《原子精度的钯原子簇催化硝基苯和苯甲醛反应制备苯甲酰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及相关催化领域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常规纳米颗粒催化剂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尺寸多分散,导致难以在原子水平上精确控制其活性物种结构,从而阻碍在原子水平上建立精准的催化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人们极需构筑和研究新型具有原子精度的催化材料.具有确定原子数目和精确结构的金属原子簇往往呈现出类似于分子的行为和特殊的电子结构,是一种介于均相与多相之间的结构精准的新型催化剂,其催化性能能够从原子水平上真正反映催化剂结构的影响,提供催化作用本质的清晰信息,对理解催化剂构效关系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常规催化剂所面临的一些难题.本文报道了一种原子精度的Pd_3原子簇催化剂,它在催化硝基苯和苯甲醛一锅法合成苄叉苯胺的反应中表现出比常规的Pd纳米颗粒催化剂更优异的性能.Pd_3原子簇催化剂可以高效地把硝基苯和苯甲醛转化为部分氢化产物(苄叉苯胺),而Pd纳米颗粒催化此反应得到完全氢化的产物(苄基苯胺).实验研究表明,苄叉苯胺更容易从Pd_3原子簇催化剂表面脱附,从而抑制了苄叉苯胺的进一步加氢,并提高了Pd_3原子簇催化剂对苄叉苯胺的选择性.密度泛函计算进一步证实了苄叉苯胺与Pd_3原子簇的相互作用比较弱,苄叉苯胺更容易从Pd_3原子簇上脱附,从而避免了其进一步加氢生成苄基苯胺,这与Pd纳米颗粒表面的催化性质截然不同.综上所述,我们报道了一种高效且易于回收的Pd_3原子簇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硝基苯和苯甲醛一锅法高效合成苯甲酰苯胺.Pd_3原子簇对此反应表现出了极高的反应活性并对部分氢化产物苄叉苯胺有极高的选择性,而Pd纳米颗粒催化剂则更加有利于生成完全加氢产物苄基苯胺.基于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我们确认了两种催化剂上反应物的吸附和反应的不同特性是导致其不同催化行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0期)

黄锐,姚志龙,孙培永,张胜红[4](2019)在《CuO-WO_3-ZrO_2的结构和性质对苯甲醛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O和WO_3含量的CuO-WO_3-ZrO_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N2气物理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O_3的引入可以调变ZrO_2的晶型,从而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发生变化,促进Cu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并影响催化剂的酸碱性.在苯甲醛加氢制备苯甲醇反应中,以CuO质量分数为18%,WO_3质量分数为10%的CuO-WO_3-ZrO_2为催化剂时苯甲醛单程转化率达到92. 03%,产物苯甲醇的选择性为94. 76%.(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廖娜[5](2019)在《邻炔基苯甲醛、苯胺和重氮膦酸酯参与的不对称叁组分环化/Mannich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布朗斯特酸配体,将其与金属盐作用形成络合物,用于催化邻炔基苯甲醛、苯胺和重氮膦酸酯参与的不对称叁组分环化/Mannich串联反应,合成了多取代的手性1,2-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最终能以高达97%的收率和高达98%的对映选择性获得目标产物。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催化剂易于回收、底物适用范围广、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此类反应也为合成手性1,2-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杨春[6](2019)在《苯甲醛参与的C-N酰化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酰胺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高分子材料中,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苯甲醛作为酰化试剂的研究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苯甲醛参与的C-N酰化反应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杨永佳,夏长久,林民,朱斌,刘聿嘉[7](2018)在《空心钛硅分子筛催化苯甲醛氨肟化制苯甲醛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苯甲醛氨肟化合成路线绿色高效,但苯甲醛性质活泼极易发生缩合和氧化等副反应,苯甲醛肟选择性较差。本工作研究了苯甲醛氨肟化反应网络和不同钛物种的催化性能,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空心钛硅分子筛HTS展示出更好的催化性能,且其中孤立骨架四配位钛是氨肟化主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为提高苯甲醛肟选择性,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氨水/苯甲醛物质的量比、双氧水/苯甲醛物质的量比、双氧水加料方式以及反应温度等参数对苯甲醛氨肟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甲醛转化率和苯甲醛肟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9.9%和95.8%。同时,HTS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8年05期)

姜芳,方维臻,陆群[8](2018)在《2-溴-4,5-二甲氧基苯甲醛高选择性脱甲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藜芦醛为起始原料,经溴化反应制得中间体2-溴-4,5-二甲氧基苯甲醛,选择性脱除甲基合成了6-溴香草醛和6-溴异香草醛,收率分别为87.0%和80.2%,其结构经~1H NMR确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素英,赵光练,曾启华[9](2018)在《一种合成2,3,4-叁羟基苯甲醛的反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无水AlCl_3所催化的邻苯叁酚与原甲酸叁乙酯的付克酰基化反应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它Lewis酸催化剂(如ZnCl_2、FeCl_3、叁氟甲烷磺酸钪)和甲酰化试剂(无水HCOOH)进行扩展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25期)

王大毓[10](2018)在《临时导向的苯甲醛衍生物与芳烃的直接脱氢偶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醛基是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有机功能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单元,也是化学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因此,化学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醛基作为导向基,直接进行C-H键官能团化的方法。然而,由于醛基具有很弱的配位能力等原因,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关于醛基导向的过渡金属催化C-H键官能团化的报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课题组将醛基转换成亚胺或肟作为导向基进行C-H键官能团化。然而,这些将醛基转换为其他官能团的方法将受到安装和移除导向基等实验步骤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临时导向基这一伟大策略。在反应中添加一种试剂,该试剂可以在反应中与反应底物组合成一个临时的导向基,在接下来的C-H键活化和随后的官能化中起导向作用,之后,该试剂将从产物中解离,并参与到下一分子的反应中,从而该添加剂仅需要催化的量。受此策略的启发,我们实现了临时导向的钯催化苯甲醛与简单芳烃的直接脱氢偶联。我们使用醋酸钯作为催化剂,叁氟乙酸作为添加剂,过二硫酸钾作为氧化剂,2-氨基异丁酸作为临时导向基,体系在60 oC下进行。该方法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官能团兼容性和良好的区域选择性等特点,将会在新药物开发和发现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苯甲醛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数个ZSM-5基微孔-中孔催化剂用于(-)-异蒲勒醇与用作反应物和溶剂的苯甲醛进行Prins环化反应,合成杂环含氧2H-色烯衍生物,其包含四氢吡喃结构并表现出生物活性.采用N2吸附,氨-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和2,6-二-叔丁基吡啶吸附-脱附的红外光谱表征了所考察的催化剂.当在含适量强酸位和12倍所需产物尺寸的中孔的催化剂上,于70 oC下进行Prins反应,(-)-异蒲勒醇完全转化时所需产物产率最高达6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甲醛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福兰,刘艳,赵小辉,何树华,郭晓刚.Cu(Ⅰ)催化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反应的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Ekaterina,Kholkina,P?ivi,M?ki-Arvela,Chloe,Lozachmeuer,Roman,Barakov,Nataliya,Shcherban.基于ZSM-5的微孔-中孔催化剂上(-)-异蒲勒醇与苯甲醛Prins环化反应合成药物(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3].包琳泉,赵成成,李圣刚,祝艳.原子精度的钯原子簇催化硝基苯和苯甲醛反应制备苯甲酰胺(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4].黄锐,姚志龙,孙培永,张胜红.CuO-WO_3-ZrO_2的结构和性质对苯甲醛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5].廖娜.邻炔基苯甲醛、苯胺和重氮膦酸酯参与的不对称叁组分环化/Mannich串联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9

[6].杨春.苯甲醛参与的C-N酰化反应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9

[7].杨永佳,夏长久,林民,朱斌,刘聿嘉.空心钛硅分子筛催化苯甲醛氨肟化制苯甲醛肟反应[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8

[8].姜芳,方维臻,陆群.2-溴-4,5-二甲氧基苯甲醛高选择性脱甲基反应[J].合成化学.2018

[9].张素英,赵光练,曾启华.一种合成2,3,4-叁羟基苯甲醛的反应探究[J].化工管理.2018

[10].王大毓.临时导向的苯甲醛衍生物与芳烃的直接脱氢偶联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的结构和催化反应Kaskel小组发现...等报道的二茂铁雕一希夫碱亚胺...化合物2a-2e的合成路线醛与烷叉丙二酸酯的不对称迈克尔加反...双官能团修饰的MIL-101[142]克级反应

标签:;  ;  ;  ;  ;  ;  ;  

苯甲醛反应论文_张福兰,刘艳,赵小辉,何树华,郭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