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论文_韩海斌,高书晶,徐林波,王宁,张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昆虫分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昆虫,特征,分类学,系统,夜蛾,形态,鉴定。

昆虫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韩海斌,高书晶,徐林波,王宁,张鹏飞[1](2019)在《DNA条形码技术在草地天敌昆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收集到的8种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Ⅰ)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通过比对分析,以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天敌昆虫系统发育树,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天敌昆虫种内及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与Genbank中寄生蝇及寄生蜂序列进行对比、剪切,共得到584bp的寄生蝇条形码基因序列49条、625bp的寄生蜂条形码基因序列45条。其中,49条寄生蝇的平均碱基含量中AT含量为71.1%,大于GC含量;45条寄生蜂的平均碱基含量中AT含量为74.0%,大于GC含量;均表现出AT偏向性。4种寄生蝇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5,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37;4种寄生蜂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5,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10,两类天敌昆虫的种间遗传距离均远大于种内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显示每一种天敌对应一个分支。说明基于COⅠ基因的条形码技术可以用于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鉴别。(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任一方,王文凯[2](2019)在《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昆虫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进行了系统采集、整理和分类鉴定,给出了该县天牛科昆虫4亚科55属83种的初步名录。(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姚侃,徐鹏,张广群,汪杭军[3](2019)在《基于图像的昆虫分类识别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自动化识别昆虫技术中,基于图像的昆虫分类识别研究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在查阅了近20年来具有代表性文章的基础上,对基于图像的昆虫分类识别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分类方法叁方面,并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基于图像的昆虫分类识别研究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郭文华[4](2018)在《山西省东南部灯蛾科昆虫分类及其触角感受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灯蛾科分类研究,第二部分是灯蛾科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1)灯蛾科分类研究。山西省昆虫分类研究工作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相对缓慢。对山西省灯蛾科昆虫种类记述的文献零散且大多为名录性质的。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实际标本,对保存在长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昆虫标本室内的灯蛾科标本(主要采自山西省东南部)进行整理、鉴定,对其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描述。共鉴定灯蛾科昆虫23种,隶属2亚科14属,其中苔蛾亚科6属12种,灯蛾亚科8属11种。文中提供了分属、分种检索表,分别提供成虫特征照片29幅,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照片20幅,雌性外生殖器特征照片17幅。2)触角感受器研究。感受器是昆虫感知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器官,在环境判定,同种识别和异性寻找及认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触角感受器特征在昆虫种类鉴定以及探讨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灯蛾科昆虫触角感受器研究的报道非常少,灯蛾触角感器的类型尚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3种灯蛾的触角感受器,确定了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描述了各类型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分析了触角感受器在种间和种内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触角感受器共有13种类型,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3种、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eatica,Sch)2种、腔锥形感受器(Sensilla coeloconic,Sco)2种、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r)2种、鳞形感受器(Sensilla squamiformia,Sq)2种、耳形感受器(Sensilla auricillica,Sau)和栓锥形感受器(Sensilla styloconica,Sst)各1种;毛形感受器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刺形感受器次之,鳞形感受器和耳形感受器数量最少,只在个别苔蛾中有发现;雄性个体触角感受器的总数量多于雌性个体。(2)在不同属间,触角感器的类型不同。苔蛾亚科中,土苔蛾属、雪苔蛾属和网苔蛾属有10种感受器,痣苔蛾属、荷苔蛾属有11种感受器,美苔蛾属有9种感受器;灯蛾亚科中班灯蛾属和黄臀灯蛾属有10种感受器,浑黄灯蛾属有8种感受器,其余5属分别有9种感受器。(3)属内不同种触角感受器特征值差异性分析表明:在土苔蛾属,StrⅠ和StrⅡ的基部直径、StrⅢ的长度、SchⅠ的基窝直径、ScoⅠ的缘毛数、ScoⅠ的中央锥直径、Sst的基部直径在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BrⅡ的长度在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雪苔蛾属,StrⅠ的基部直径、StrⅡ的基部直径、SchⅠ的基窝直径和基部直径、SchⅡ的基窝直径和长度、ScoⅡ的中央锥长度、Sst的基径在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StrⅠ的长度在种间差异显着(P<0.05),其余特征值在种间差异均不显着;在美苔蛾属,StrⅠ的长度和BrⅠ的长度在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无在种间差异显着和极显着的特征值;在污灯蛾属,StrⅢ的基部直径在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SchⅠ的基部直径在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4)有些种类雌性和雄性个体触角感受器的类型不同,同种雌雄个体触角感受器的特征值有些差异显着有些差异不显着。(5)触角长度与感受器数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各种感受器数量和感受器总数量与触角长度呈低度(R<0.5)、中度(0.5<R<0.8)或高度(R>0.8)正相关。研究结果对准确掌握山西省灯蛾科昆虫的种类及分布,丰富我省灯蛾科昆虫区系,加快我省昆虫分类工作的进展;对弥补灯蛾科触角感器研究的不足、丰富和完善鳞翅目触角感器类型以及深入开展灯蛾科触角感器电生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3)

李天奇[5](2018)在《千岛湖岛屿的茧蜂科(Braconidae)昆虫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茧蜂科Braconid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昆虫,在自然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茧蜂科昆虫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种类将近1万余种。寄主范围宽,主要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对许多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论文对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岛屿分布的昆虫进行调查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9个岛屿,共采集昆虫20000余件,其中膜翅目种类最多,并选取茧蜂科昆虫作为分类研究对象,通过统计、鉴定,为研究千岛湖昆虫物种、功能、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本文介绍各茧蜂亚科的分类沿革、生物学和研究方法,共检查、鉴定近300余件茧蜂样本,根据Van Achterberg和Yu等的分类系统,共鉴定描述千岛湖茧蜂7亚科18属32种,其中4新种。各属及分类单元均列有属名、属征,分布情况以及生物学特性,文章所有种提供详细描述以及相应特征图。明确各茧蜂物种在岛屿分布情况以及各茧蜂亚科在千岛湖地区的时间分布规律。1)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共记述5属9种,其中2新种;2)角腰茧蜂亚科Pambolinae,共记述1属1种;3)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共记述1属1种;4)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共记述4属8种;5)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共记述3属9种,其中2新种;6)探茧蜂亚科Oligoneurus,共记述1属1种;7)反颚茧蜂亚科Alysiinae,共记述3属3种。(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3-05)

付文博,陈斌[6](2018)在《蚊科昆虫分类及区系研究历史和现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蚊科昆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是人类最致命的动物杀手。准确的蚊虫分类鉴定是媒介蚊虫基础研究和控制的基础。蚊科现代分类学研究起自于林奈1758年对库蚊属Culex种类的记述,200多年来,已定名的种类日渐增多,分类系统已基本成形。本文在系统地编制了蚊科昆虫的世界名录和地理分布记录的基础上,概述了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历史,属级及以上类群的分类系统、种类及其生物学研究现状,并作了初步讨论和展望。目前,全球已知蚊虫41属201亚属3 573种,其中我国已知20属63亚属419种。按蚊亚科(Anophelinae)被认为是蚊科内单系类群,包括按蚊属Anopheles、白蚊属Bironella和沙蚊属Chagasia 3属11亚属489种。其中,按蚊属已知476种,占按蚊亚科已知种97%,是疟疾的单一传播媒介。库蚊亚科(Culicinae)被认为是一个复系类群,共计11族38属190亚属3 084种,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伊蚊族(Aedini)、库蚊族(Culicini)、煞蚊族(Sabethini)和蓝带蚊族(Uranotaeniini)是其中的较大族,分别拥有1 262,800,432和270种。特别是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和曼蚊属Mansonia的许多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在所有这些蚊虫种中,东洋区的种类最多,达1 075种;其次为新热带区(951种),非洲区(798种),澳洲区(542种),古北区(251种);新北区分布种类最少,有196种,不少种类跨区分布。这些信息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分类和分布现状的整体了解。由于隐存种(cryptic species)广泛存在,实际种数应是已定名种数的3~5倍。蚊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对于蚊科昆虫的准确鉴定、基础生物学及蚊媒病传播机制研究、媒介蚊虫及蚊媒病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蚊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区系仍是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蔡小娜,黄大庄,沈佐锐,高灵旺[7](2016)在《用于昆虫分类鉴定的几何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相对扭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何形态计量学着重研究生物形态的拓扑结构信息,不受昆虫标本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利用几何形态计量学中的相对扭曲分析来实现昆虫分类鉴定的研究,做为方法论的探索,本文以鳞翅目夜蛾科6种蛾类昆虫的翅脉图像样本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软件TpsDig2获取6种蛾180个右前翅翅脉样本的标记点,再运用软件TpsSuper对其进行普氏迭加分析,消除非形状因素等多余的信息,最后利用软件TpsRelw进行相对扭曲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的相对扭曲图像可以使昆虫的分类实现二维可视化,因此可以更直观地做出其种类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为蛾类昆虫的可视化鉴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对于昆虫分类鉴定的形态学测量数据可视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髙超[8](2015)在《单角蝎蛉属昆虫分类与系统发育分析(长翅目:蝎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蝎蛉属Panorpa Linnaeus,1758目前是长翅目Mecoptera蝎蛉科Panorpidae最大的属,全世界已知270余种。蝎蛉属种类繁多且形态多样,种间异质性明显,很早已被确定为复杂的并系群。蝎蛉属的分类系统迄今较为混乱,不同地理区系的蝎蛉属昆虫常被分类学者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种团。其中单角蝎蛉种团Panorpa centralis group因其雄虫第Ⅵ腹节具1指状臀角而得名。“种团”作为非正式分类阶元受到地域限制,且具有复杂性和不一致性。因此蝎蛉属急需全面系统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对蝎蛉科Panorpidae和蝎蛉属Panorpa分类体系进行修正。本文通过研究蝎蛉科昆虫的外部形态,建立1新属一单角蝎蛉属Cerapanorpa gen. nov.,共记述22个种,其中19个新组合均移自蝎蛉属Panorpa;3新种,六盘山单角蝎蛉Cerapanorpa liupanshana sp. nov.,壮突单角蝎蛉Cerapanorpa protrudens sp. nov.和弯曲单角蝎蛉Cerapanorpa sinuata sp. nov.;提出1新异名,高山蝎蛉Panorpa alticola Zhou,2000 (= Panorpa obtusa Cheng, 1949)。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编制了单角蝎蛉属分种检索表,修订了蝎蛉科分属检索表以包含该新属。采用支序学方法,基于42个外部形态特征,其中包括23个二态特征,19个多态特征,以大双角蝎蛉Dicerapanorpa magna和吉林蝎蛉Panorpa jilinensis为外群,应用Paup*4.0b10系统发育分析软件,通过最大筒约法对单角蝎蛉属17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单角蝎蛉属为一个单系群,在单角蝎蛉属内,所有的种又分两支,在其中一支中,尖翅单角蝎蛉C. acutipennis与荒川单角蝎蛉C. arakavae,具角单角蝎蛉C. cornigera,五霞町单角蝎蛉C. gokaensis亲缘关系比较近,在系统发育树中,蝎蛉属的2个种尤氏蝎蛉P. kiautai和深黄蝎蛉P. flavipennis并系于单角蝎蛉属,位于内群的基部,表明蝎蛉属部分种类雄虫第Ⅵ 腹节结构与单角蝎蛉相似,但翅、外生殖器等结构与单角蝎蛉属差异明显,是否应归入新属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分析得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度较低,通过其他特征又难以区分属内各种。因此,需进一步寻找更多合适的特征以解决该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师君[9](2015)在《中国瘿蜂科(膜翅目)2族10属昆虫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瘿蜂科昆虫是菊科、蔷薇科、壳斗科、罂粟科、唇形花科、槭树科等重要资源植物的致瘿类害虫。该科幼虫栖息于完全封闭的虫瘿内,高效截取寄主营养而严重危害植物,是农林业常见害虫。因其高度隐蔽和危害时间长,所以防治难度极大;长期以来,因该类标本野外不易采集(常需通过饲养虫瘿获取),同种不同世代个体的生物学与形态变异较大,并且体相对较小,故此,该类昆虫的分类难度相对较大。目前,我国对该类昆虫的分类学研究极为薄弱,特别是对疑难属种的分类研究是世界性难题。本文首次对中国瘿蜂科疑难属种进行了系统学研究。记述了瘿蜂科分类历史及中国分类研究的进展,并对部分疑难属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本文检查研究近年来通过野外采集虫瘿饲养获得和各单位借换获得的600余头标本,依据其寄主植物、虫瘿特性、昆虫形态,准确鉴定出部分瘿蜂科疑难属的瘿蜂种类,共鉴定出32种,其中包括,2新属,10新种,2新组合,3中国新记录属以及6中国新纪录种,它们分别隶属于2族10属。文中所有种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分别介绍了其寄主植物种类、做瘿生物学、鉴别特征、分布等。各属均有属征、生物学及分布等部分,并编制了中国分属种检索表,并附有特征图。模式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新分类阶元和中国新记录阶元如下:新属:腹合瘿蜂属Syneridiastrophus gen.nov.,刻点瘿蜂属Pseudantistrophus gen.nov.。新纪录属:盘缠瘿蜂属Diastrophus Hartig,1840、胸网纹瘿蜂属Phanacis Forester,1860、似脊瘿蜂属Periclistus Forester,1869。新种:新疆菊瘿蜂Aulacidea xinjiangensis sp.nov.、峨眉山腹合瘿蜂Syneridiastrophus emeishanensis sp.nov.、博乐刻点瘿蜂Pseudantistrophus bolensis sp.nov.、白脉副客瘿蜂Saphonecrus albidus sp.nov.、似合成副客瘿蜂Saphonecrus guoruii sp.nov.、玉龙雪山副客瘿蜂Saphonecrus yulongxueshanensis sp.nov.、栾川客瘿蜂Synergus luanchuanensis sp.nov.、秀客瘿蜂Synergus amabilis sp.nov.、红腹方胸瘿蜂Ufo rufiventris sp.nov.、青海似脊瘿蜂Periclistus qinghaiensis sp.nov.。新纪录种:网纹瘿蜂Phanacis phoenixopodos(Mayr,1882)、白石副客瘿蜂Saphonecrus shirokashicola(Shinji),2012、脊客瘿蜂Synergus jezoensis Uchida and Sakagami,1948、球瘿客瘿蜂Synergus gallaepomiformis(Boyer Fonscolombe,1832)、白足客瘿蜂Synergus pallipes Harting,1840、昆兰似脊瘿蜂Periclistus quinlani Taketani&Yasumatsu,1973。新组合:毛盘缠瘿蜂Diastrophus setosus(Wang,Liu&Chen),2012 comb.nov.和异盘缠瘿蜂Diastrophus distinctus(Wang,Liu&Chen),2012 comb.nov.。(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5-04-01)

徐源浩,齐焕芳[10](2015)在《基于ELM理论的昆虫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在昆虫分类领域,取代传统人眼观察识别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识别技术包含昆虫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两个主要步骤。根据整个识别过程,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特征的ELM理论昆虫识别方法。在特征提取阶段,提取混合特征包括颜色特征、形态特征、空域纹理特征和频谱纹理特征。在分类器设计阶段采用具有学习速度快且泛化性能好的极限学习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昆虫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7%,且分类器训练时间短,优于传统的自动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昆虫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进行了系统采集、整理和分类鉴定,给出了该县天牛科昆虫4亚科55属83种的初步名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昆虫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1].韩海斌,高书晶,徐林波,王宁,张鹏飞.DNA条形码技术在草地天敌昆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草地学报.2019

[2].任一方,王文凯.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昆虫分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姚侃,徐鹏,张广群,汪杭军.基于图像的昆虫分类识别研究综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4].郭文华.山西省东南部灯蛾科昆虫分类及其触角感受器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5].李天奇.千岛湖岛屿的茧蜂科(Braconidae)昆虫分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6].付文博,陈斌.蚊科昆虫分类及区系研究历史和现状概述[J].昆虫学报.2018

[7].蔡小娜,黄大庄,沈佐锐,高灵旺.用于昆虫分类鉴定的几何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相对扭曲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16

[8].髙超.单角蝎蛉属昆虫分类与系统发育分析(长翅目:蝎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9].王师君.中国瘿蜂科(膜翅目)2族10属昆虫分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10].徐源浩,齐焕芳.基于ELM理论的昆虫分类[J].电子科技.2015

论文知识图

衫包装盒适合做昆虫的分类标本盒,如蝴...衫包装盒适合做昆虫的分类标本盒,如蝴...萧采瑜昆虫分类查询界面蒋书楠杨集昆

标签:;  ;  ;  ;  ;  ;  ;  

昆虫分类论文_韩海斌,高书晶,徐林波,王宁,张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