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宮长宇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胸外肿瘤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5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均占据25例。对其分别进行一般护理与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小于0.05。结论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而言,给予分级心理护理方案可以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从而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胸外科;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对于胸外科住院患者来说,多数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疾病发展较快,进行手术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住院观察,且多数患者伴有各种不同的负性情绪[1],如:焦虑、抑郁等,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为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5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疾病类型包括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

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均占据25例。常规组: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0%(14/25)与44.0%(11/25),年龄区间在19-65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42.5岁;研究组: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2.0%(13/25)与48.0%(12/25),年龄区间在20-68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43.8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小于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心理护理方案,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研究组: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三级心理护理: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展开信息护理,获得患者家属的同意与配合后依据个别特殊的患者进行个性心理护理。二级心理护理:在三级心理护理的前提下详细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依据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等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每日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交流时间建议大于0.5小时。若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相关的心理问题应进行情绪疏导与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放松紧张情绪。一级心理护理:在二级护理的前提下同患者展开密切的交流,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告知患者相关的应对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且依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专家会诊。

1.3评价指标与判定方法

(1)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当分数越高时表示焦虑或者抑郁情绪越为显著[2]。

(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维度包括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3]。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需的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大于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且以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显著,P小于0.05,详情见下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详情见下表2。

3讨论

对于胸外科住院患者来说,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导致情绪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较为突出,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由于其疾病预后情况较差,行手术治疗较为复杂多变,使得患者需承受较大的心理与生理压力,同时手术治疗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打击,该类患者需面临致残、死亡、疼痛、社会职能等方面的改变,且所需经济费用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上述诸多因素均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患者出现心理上的变化。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医疗模式的转变,医院不仅仅遵循传统的护理方案,而是依据患者的个人需求、实际病情等为患者展开综合性的护理工作,旨在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等。

通常情况下,对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心理学理论与技能的指导下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在满足患者日常所需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近几年来,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以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来说,还是不能及时满足患者内心的需要,部分心理护理程序较为笼统[4],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对不同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手段基本一致,这就使得未能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参考国外一些文献后显示,将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住院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可取得明显的护理效果。田超等[5]将60例胸外科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并采取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本文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后,该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降低,且生活质量评分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而言,给予分级心理护理方案可以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从而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郑书芹,王学英.心理护理在胸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26-2928.

[2]刘鑫.分级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68-2370.

[3]张芬兰,陈明兰,杜宇等.胸外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25-27.

[4]申凌慧,胡海珍,赵鹏伟等.胸外科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43-145.

[5]田超.心理护理缓解胸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775-4775.

标签:;  ;  ;  

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