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建议

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建议

殷珵/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办事处

【摘要】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GDP、广义货币供应量、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对我国股票市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GDP;广义货币供应量;沪市股票交易额;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股权分置改革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股票市场不断深化与发展。宏观经济如何影响股市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促进和保护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些问题成了数据可循且极富研究价值的经济学热点问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国内外学者都认同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GDP、广义货币供应量(流通速度稳定,能正确反映购买力的变化)、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7天回购协议银行间回购市场交投最为活跃,对货币影响力最大)、股权分置改革(股改过后,随着非流通股的解禁,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将会极大增加,有利于公司股票的价值回归)作为宏观经济的代表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从市场制度、企业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广义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股票市场的走势不具备正相关的影响。表面上更多的货币供应导致流动性提高,应该会提高投资到股市的资金量。但是实际上根据近几年所得出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反的,在我认为有四个原因:一是近年来我们的M2高速飞涨更多的是因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的被动型增长;二是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投资者更多的是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而我国股市在2003年-2012年期间,也仅仅只有2006-2007年短短2年的牛市,其余8年皆是熊市,投资者信心不足;三是我国国民储蓄倾向比较大,投资倾向较小;四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机制不完善,而且有着“政策市”的名称。

所以说更多的货币供应并不能给股票市场的走势带来正向的影响,这也充分反应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不成熟,体制不健全,股民素质低下,纽带作用较低,健全我国股票市场刻不容缓。

(二)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

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对股票市场的走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点看似违背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个人认为,一方面,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严重,即使调高利率也无法阻止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在政府监管部门与众多投资者的博弈中,投资者们或是因为不够成熟,或是因为预期过于乐观,不会因为利率的上调而卖出股票去买债券、储蓄,所以利率与股价的负相关在中国这个弱势有效市场上无法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利率的上调意味着国家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势头过热,其实也是一个对经济形势看好的信号。

(三)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走势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关系有显著的影响,股改后,大量非流通股解禁,股市市值大幅度增加,必然伴随着股票交易额的大幅度上涨,与上证指数也必然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四)GDP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GDP是实体经济,而股市是由GDP派生出来的虚拟经济。两者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在目前所得的数据中来看,二者走势有所背离,这主要由于企业发展不够稳定、资金使用不够透明,股市难以起到连接实体与虚拟经济的关键桥梁作用。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市场制度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各种人为因素造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价格上的巨大差异,使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上,造成一级市场长期大规模的资金沉淀.同样,二级市场由于信息不畅,行政干预等使得大量投机行为充斥其中,市场比较混乱等。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分别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市场混乱的问题。

1.一级市场的深化

(1)发行结构的深化,根据各家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特点,将部分国有股、法人股改为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或经辅导后直接上市。

(2)发行规模的深化。对于发行规模,最终的出路在于取消额度管理,实行真正的核准制。

(3)发行价格的深化。对于发行价格,应随行就市,真正反映其内在价值并与二级市场有机衔接。

2.二级市场的回归

二级市场要走出泡沫怪圈,就必须使非理性的炒作投机向理性的监控性投机回归。这除了深化一级市场,还要治理价格操纵、规范和完善信息披露、弱化政府干预等。

(二)促进企业发展

尽管目前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发生背离,但实体经济的发展仍是股市繁荣的基石。因此,要通过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只有企业的经营业绩真正有提高,股票市场的繁荣才能长久,才能有效解决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背离的问题。

再则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然而就目前而言,这个基石还不够牢固,上市公司整体来说质量堪优,己成为我国股市发展过程中潜伏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在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居于绝对控股地位,国有企业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上的固有弊端,都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也限制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最后上市公司从股市中所融资金的使用也是需要有关部门监管和上市公司自身注意的地方,做到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

(三)完善资本市场文化建设,提升投资者的素质

资本市场归根结底是钱与智慧的竞争场所。法律和制度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公平参与市场的权力,但法律和制度无法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在研发、操作上与大型机构处于同等水平。监管体系也有风险,即监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公平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市场博弈当中,总有部分投资者会“吃亏”。

即使在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投资者自身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自尊程度、生活态度等对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资本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与资本市场机制相吻合的财富观、博弈观、公平观。这种观念上的跨越也会反过来促进资本市场机制上的完善,使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志扬,马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财贸研究》,2005.1

[2]李广众,《银行、股票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2002.2

[3]刘勇,《中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经验研究》,《财贸经济》,2004.4

[4]陈军松,《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研究》,《中国水运》2007.10

[5]张国莉,《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及影响》,《时代经贸》,2007.02

标签:;  ;  ;  

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