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组合桩论文_杨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泥土组合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水泥,载荷,夯实,地基,现场,挠度。

水泥土组合桩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东[1](2018)在《内插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多层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建设开始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发展,对基坑支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基坑工程及其相关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引入一种内插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架的水泥土围护桩,这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形式,与一些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抗渗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提高施工功效,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更加绿色环保。本文主要针对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刚度、变形等受力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采用模型实测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校验,通过数值模拟对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结构的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进行了两组普通钢管桁架与预应力钢管桁架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种钢管桁架的刚度、变形和承载力等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钢管桁架施加预应力后,不仅可以提升钢管桁架的抗弯刚度,并可有效调节杆件的应力分布,杆件的受力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开展了水泥土各项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叁轴压缩试验等得出了不同掺入比的水泥土的变形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等参数,分析总结了龄期和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强度变化的影响,为水泥土组合梁的有限元模拟提供了相关参数。3.进行了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水泥土组合梁的整体刚度、变形和裂缝的分布情况,并与预应力钢管桁架进行了对比,探讨水泥土与预应力钢管桁架的相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能够有效提升桁架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整体刚度,而预应力钢管桁架能很好的延缓水泥土裂缝的发展。4.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预应力钢管桁架和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计算,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校验,对影响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管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主要受钢管强度、预应力的双重影响;其中,上下弦杆影响较小,预应力取值和腹杆特性的影响较为明显。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整体刚度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还要受到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水泥土力学性能对组合梁整体刚度的影响比较显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3-01)

郅彬,吴长炎,徐媛媛,任兴,王番[2](2017)在《型钢-水泥土组合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型钢-水泥土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结合实际工程中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工法中型钢不同的布置方式,对4根型钢-水泥土组合梁及2根纯型钢梁进行试验。在保持型钢截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截面宽度的试验梁分别采用两点加载和四点加载进行试验,研究型钢-水泥土组合梁的工作性能、破坏模式及组合梁刚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方式、截面含钢率对组合梁的破坏特征及组合刚度影响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将组合梁的刚度变化划分为两个阶段,并提出了型钢曲服前组合刚度的计算方法,该式可适当考虑水泥土对组合梁刚度及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7年11期)

丁勇,俞设,王平,何宁[3](2017)在《水泥土强度对型钢水泥土组合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基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没有充分了解水泥土在搅拌墙中起到的作用,水泥土的刚度仅被作为安全储备,这无疑造成一定的浪费。为了研究水泥土强度对搅拌墙的影响,本文以水泥土强度为变量设计了系列双型钢水泥土组合梁试验,采用分布式光纤采集试验梁加载过程的应变数据,提出了针对H型钢的分布式光纤应变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水泥土强度对组合梁挠度、刚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型钢与水泥土对组合梁外部荷载的分担情况。本文对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宋义仲,程海涛,卜发东,李建明[4](2017)在《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实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低、桩身强度低、布桩较密等缺点,开发了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结合聊城某工程实例,对比了复合地基与原设计方案的经济优劣,验算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分析了施工设备与施工参数的合理性,提出了水泥土插芯组合桩施工工艺,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处理措施,对复合地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相比原设计方案能够节约资金12.7%~14.5%,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最后应用效果表明,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桩位偏差和桩径均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地基基础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侯玉明[5](2017)在《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是由柔性桩(高喷搅拌水泥土桩)与同心植入的刚性桩(混凝土桩)组成的复合材料桩作为竖向增强体,并与桩周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而形成的一种适用于软弱土地层条件的新型复合地基。可以充分发挥水泥土桩桩身侧阻力和芯桩桩身材料强度,融合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各自的优势,具有设计可调性强、性价比高、经济环保等特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载荷试验以及有限差分软件的数值计算分析,对竖向荷载下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性状进行了研究。现场载荷试验表明,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对减小复合地基沉降,提高其承载力具有显着影响,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为天然地基的1.55~2.71倍;复合地基中组合桩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呈明显的摩擦桩特性,芯桩底端端阻比约为10%;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应荷载条件下,增强体承载力发挥系数约为0.59,桩侧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约为1.38;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应力比随上部荷载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其变化规律与荷载水平、面积置换率、芯桩长度比等因素有关。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分析了不同组合桩尺寸、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地层条件等因素对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性状的影响,给出了对此种复合地基组合桩芯桩与水泥土桩的长度比、桩径比以及桩间距的建议取值范围;讨论了地层条件的改变对荷载分担比、桩身轴力传递规律等的影响,并指出应尽量将组合桩的芯桩末端或水泥土桩末端设在性质较好的地层。文章的研究内容为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内容给出了建议,为此种复合地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4-01)

胡晓强,赵拓[6](2015)在《水泥土桩及CFG桩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优化桩型的思想,选取夯实水泥土桩及CFG桩进行优化组合,组成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用爆破的方式模拟地震提供震源,进行现场动力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载荷作用下,组合桩中夯实水泥土桩、CFG桩两种桩不同的动力反应,分别从峰值加速度、主频及持续时间的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在爆破地震荷载作用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随着静载试验载荷量的增大,两种桩型的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两种桩型爆破地震动持续时间从桩顶到桩底逐渐增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5年08期)

丁继辉,冯俊辉,张攀星,全小娟[7](2015)在《CFG芯水泥土环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优化桩型的观点,将工法成熟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P)和夯实水泥土桩(简称RCSP)进行组合,设计CFG芯桩-水泥土环桩(简称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通过现场试验研究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的静力特性和动力特性。现场载荷试验表明,当土性、桩长、桩间距相同的情况下,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复合地基承载力比CFGP复合地基降低19.1%,比RCSP桩复合地基降低23.8%,比天然地基增加了102%。现场爆破试验表明,在爆炸能量、爆炸点位置相同条件下,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土性、桩体刚度分布和堆载的大小。爆炸点的位置直接影响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中峰值加速度沿桩体的分布规律,堆载的增加使得各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S1期)

冯建光[8](2015)在《钢管-水泥土组合桩抗拔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水泥土组合桩较传统抗拔桩在荷载传递和承载力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借助于Ansys软件,就水泥土的力学特性及钢管表面特征分析其对组合桩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建材》期刊2015年02期)

丁继辉,冯俊辉,张攀星,全小娟[9](2014)在《CFG芯水泥土环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优化桩型的观点,将工法成熟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P)和夯实水泥土桩(简称RCSP)进行组合,设计CFG芯桩-水泥土环桩(简称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通过现场试验研究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的静力特性和动力特性。现场载荷试验表明,当土性、桩长、桩间距相同的情况下,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复合地基承载力比CFGP复合地基降低19.1%,比RCSP桩复合地基降低23.8%,比天然地基增加了102%。现场爆破试验表明,在爆炸能量、爆炸点位置相同条件下,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土性、桩体刚度分布和堆载的大小。爆炸点的位置直接影响CFGCP-RCSLP组合桩复合地基中峰值加速度沿桩体的的分布规律,堆载的增加使得各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4-10-10)

孙占利[10](2014)在《水泥土组合桩工程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土组合桩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组合材料桩,常用于粉土、粘性土等软土地基处理和深基坑支护中。在组合桩的荷载传递中,水泥土起着关键作用。组合桩的承载能力与水泥土强度之间存在必然关系。然而,目前对其工作机理的认识还不完善,还缺乏可行和可靠的分析和计算方法,这使得水泥土组合桩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进一步揭示水泥土组合桩的工作性状,本文以水泥土及水泥土组合桩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静载试验,对单掺水泥、粉煤灰等的水泥土强度、水泥土组合桩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对组合桩的破坏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可得:①单掺水泥时,水泥土的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的趋势不完全是线性关系。当掺量超过22%后,水泥掺量的增加对其强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龄期的增长使水泥土的强度发生跳跃式变化:当龄期为14 d-28 d时强度增长缓慢,龄期为28 d-60 d时增长迅速,而超过60 d后则基本不变。②同时掺加粉煤灰、生石灰和硫酸钠时,粉煤灰活性得到有效激发,其最佳掺入比为77:20:3。掺入后前期强度增长缓慢、后期迅速。③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当水泥和FCS(粉煤灰、生石灰、硫酸钠)的掺入比为1:2时,掺入FCS可节约水泥用量达50%左右。④石膏的最佳掺入比为2%左右,掺入石膏对水泥土最终强度影响不大,但可提高其前期强度。(2)通过对组合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可得:①组合桩荷载-沉降曲线拐点明显。当荷载小于极限承载力时,曲线呈现近似的线性变化,但当荷载大于极限承载力后,沉降量则快速增加。②长桩砼芯可有效地将荷载向下传递,并能将桩侧摩阻力充分利用。当荷载相同时,长桩比短桩的沉降量要小;③水泥土完全相同时,长桩比短桩的承载力提高了1.5~1.8倍;④桩芯所承担的轴力分布均为上部大下部小,短桩荷载传至30 cm时约降低50%,传至40 cm时降低约70%,轴力在桩上部5至25 cm时下降最快,下部变缓。长桩轴力分布规律与短桩相同。(3)通过对组合桩的破环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得出:①组合桩破坏模式主要有四种:芯桩桩顶被压碎、芯桩向水泥土中刺入、组合桩无芯段被压碎、组合桩整体刺入桩端土中。其中第四种模式可以使组合桩的侧阻力充分发挥,从而可获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是最理想的破坏模式。②在理想破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叁条优化设计观点:(i)单桩极限承载力随芯桩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适当的芯桩长度能够使更多的荷载传递到桩身下部,充分发挥桩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掺灰量越小,无芯段取值越大。(ii)组合桩芯桩的几何尺寸可由芯桩长度及桩顶和桩端截面面积来确定。(iii)在确保组合桩施工时能够顺利压桩的情况下,可通过降低水灰比的同时增大桩底附近的掺灰量,或在水泥浆中添加外加剂,比如石膏等,来提高水泥土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10-01)

水泥土组合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型钢-水泥土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结合实际工程中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工法中型钢不同的布置方式,对4根型钢-水泥土组合梁及2根纯型钢梁进行试验。在保持型钢截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截面宽度的试验梁分别采用两点加载和四点加载进行试验,研究型钢-水泥土组合梁的工作性能、破坏模式及组合梁刚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方式、截面含钢率对组合梁的破坏特征及组合刚度影响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将组合梁的刚度变化划分为两个阶段,并提出了型钢曲服前组合刚度的计算方法,该式可适当考虑水泥土对组合梁刚度及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泥土组合桩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东.内插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8

[2].郅彬,吴长炎,徐媛媛,任兴,王番.型钢-水泥土组合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7

[3].丁勇,俞设,王平,何宁.水泥土强度对型钢水泥土组合梁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4].宋义仲,程海涛,卜发东,李建明.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实例研究[J].施工技术.2017

[5].侯玉明.高喷搅拌水泥土插芯组合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6].胡晓强,赵拓.水泥土桩及CFG桩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试验结果分析[J].工程质量.2015

[7].丁继辉,冯俊辉,张攀星,全小娟.CFG芯水泥土环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5

[8].冯建光.钢管-水泥土组合桩抗拔性能有限元分析[J].江苏建材.2015

[9].丁继辉,冯俊辉,张攀星,全小娟.CFG芯水泥土环组合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C].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4

[10].孙占利.水泥土组合桩工程性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水泥土组合桩桩身示意水泥土组合桩的四种形式水泥土组合桩的4种形式水泥土组合桩的4种形式-3水泥土组合桩的几种型式1 水泥土组合桩的 4 种形式

标签:;  ;  ;  ;  ;  ;  ;  

水泥土组合桩论文_杨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