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叶敏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数据。选1200例研究对象。统计抗菌药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的是糖肽类抗菌药100%,不同抗菌药的不良发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过敏反应比例最高31.64%。结论临床应用抗菌药均有不良反应发生,要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20-02

抗菌药是目前全球用量最大、使用率最高的药物[1]。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抗菌药类药物,使得抗菌药的耐药周期急剧缩短[2]。据有关数据,我国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三分之二以上是抗菌药应用后产生的[3]。本文就常用抗菌药产生不良反应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遵医嘱使用抗菌药。其中,男性662例,女性538例;年龄9—78岁,平均年龄47±19岁;骨科195例,占16.25%,妇科284例,占23.67%,产科203例,占16.92%儿科66例,占5.5%,普外科151例,占12.58%,呼吸内科301例,占25.08%。

1.2研究方法

调取研究对象1200例的完整临床用药资料,统计研究对象不同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使用人数除以研究总人数乘以百分之百)、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人数除以使用人数乘以百分之百)等。随访研究对象,询问应用抗菌药后出现的皮肤过敏、恶心、呕吐、心悸(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菌药用药情况统计,抗菌药使用率为64.74%,联合用药率为30.96%,全部为二联用药。根据研究对象抗菌药使用数据算出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为68.3%。

2.2不同抗菌药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率。

1200例研究对象有414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人数34.5%。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多372例占用药人数31.00%,其次是青霉素类抗菌药288例占用药人数24.00%。所有抗菌药使用后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的是糖肽类抗菌药100%。

表1不同抗菌药使用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抗菌药控制人类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抗菌药被滥用于临床治疗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体对各种外来刺激都容易发生反应,药物也同样有反应[4]。为了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其用量。规范抗菌药的使用,提高用药医师对抗菌药作用及危害的掌握,合理用药,增加使用抗菌药的治疗效率,减少其不良反应。

本实验得出,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处方常用抗菌药均会产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不同,以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大(31.64%)。过敏反应是机体本身对刺激的过激反应和用药量无关。在患者服用抗菌药类药物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及时抢救,防止出现生命危险。

综上,抗菌药的使用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有抗菌控制人类感染,利于机体调节菌群,减少菌群失调的有利方面,另一方面,抗菌药的耐药性周期缩短耐药菌滋生,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药效的最大化[5]。所以做好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官晓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02):69—70.

[2]张建涛,刘洪菊.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09(02):3615—3616.

[3]国敏.抗菌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6,01(01):107—108

[4]孙晓娟.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回顾分析[J].药物研究,2013,12(02):105—107.

[5]张秀勤.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6.

标签:;  ;  ;  

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