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块体论文_向文帅,姜军胜,赵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球化学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球化学,块体,碎屑,厄立特里亚,塔吉克斯坦,西秦,德安。

地球化学块体论文文献综述

向文帅,姜军胜,赵凯[1](2019)在《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评价厄立特里亚金矿资源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厄立特里亚1∶10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选择厄立特里亚优势矿产资源Au为研究对象,结合厄立特里亚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对厄立特里亚金矿资源潜力进行研究。化探数据结果显示:Au元素的异常下限值为1.41ng/g。在此基础之上,以1.41ng/g、1.78ng/g、2.23ng/g、2.81ng/g、3.54ng/g、4.46ng/g作为分级间隔,共圈定出地球化学块体4个,区域异常7个。根据已知金矿床资源量,计算得到Au的成矿率。以1 000m岩块厚度计算了该区Au的总供应量289 801t,并预测厄立特里亚境内Au的资源量为371.7t,其中,3号、4号地球化学块体应作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12期)

范堡程,张晶,刘明义,孟广路,何子鑫[2](2019)在《塔吉克斯坦金地球化学块体内资源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吉克斯坦金矿产资源丰富,有用大量的原生金及砂金储备。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完成在塔吉克斯坦全境基岩出露区的低密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共计采取低密度地球化学样品1323件,控制面积达到130000km2。本文试图利用这些低密度地球化学数据与区域化探信息系统,从地球化学块体角度对塔吉克斯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许逢明,吴大天,周永恒,赵院冬[3](2019)在《基于地球化学块体概念的马达加斯加全岛铬资源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铬是马达加斯加的主要优势矿种之一,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铬生产国(中国第二大铬进口国)(李鹏,2017)。然而铬是我国急缺的金属矿种,需要大量进口,通过资源互补,互利共赢,马达加斯加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铬进口国,缓解国内铬的需求压力。自然界铬主要以铬铁矿的形式存在,马达加斯加铬铁矿主要分布在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中,现已发现矿产地65处,矿床类型属豆荚状铬铁矿床,也称为阿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徐善法,王学求,王玮,严桃桃[4](2019)在《中国铀地球化学块体与地球化学远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1)本文主要收集了全国区域化探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数据、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和东天山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由于所收集数据的比例尺不同,研究前把区域化探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按每个1:25000图幅(大约1个平均值/100km2,相当于1:100万比例尺)计算出一个平均值,把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组成新的数据集。这样就和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和东天山超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刘东盛,迟清华,陈圆圆,王学求,周建[5](2019)在《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结构及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存在水系沉积物钨含量大于3×10~(-6)、面积达50余万平方千米的钨地球化学块体。在长达2000余千米的西秦岭造山带-华夏地块地球化学走廊带以区域尺度(1件样品/1~2 km)采样方法系统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地层中岩石与沉积物样品,精确测定了包括钨在内的81种元素(指标)的含量,解析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探讨了块体内钨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并对块体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根据走廊带沉积物中钨的中高背景区(W=3×10~(-6)~4×10~(-6))、高背景区(W=4×10~(-6)~6×10~(-6))和异常区(W>6×10~(-6))分别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套合结构解析为外围、次级浓集中心和浓集中心,并对各结构主要地质体的钨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过程:地壳演化早期的不均一导致钨初步富集在华南造山带的沉积岩中;华南造山带早古生代到晚中生代发生多次陆内造山运动伴随大规模岩浆活动,使古老地层中的钨进一步浓集于加里东期-燕山早期花岗岩;华南晚中生代发生大规模钨成矿作用,钨进一步浓集于矿体及周边。(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丽君,张克信,何卫红,尹磊明,周效华[6](2018)在《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及古板块位置重建:来自神山构造混杂岩基质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是现今地球科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大块体的位置基本得到确定,小的地块的古地理位置越来越受到关注。在Rodinia块体中,华南作为东亚最大的块体由扬子板块和华夏块体拼合而成,二者以江绍-郴州-钦防对接带为界线。其拼合时间,构造演化及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至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华夏北缘的江西新余市南部的神山一带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前人命名为神山组、库里组,并与江南造山带板溪群对比,认为其为青白口纪晚期的裂谷盆地沉积,但该套地层不具有裂谷盆地浅水-深(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四)——专题96: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专题97: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与盆地原型分布预测》期刊2018-10-21)

宋丙剑,张艳军,李文忠,韩玉婷[7](2018)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吉林果松地区金资源潜力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果松地区隶属于国家重点勘查区带:吉南-辽东成矿带、白山-老岭成矿亚带、复兴-七道沟金及多金属I级成矿远景区。基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吉林果松地区以3.0×10~(-9)为异常下限值圈出Au地球化学异常187个,总体走向为NE向或NW向,其中面积>100km~2的地球化学异常1个,介于50~100km~2的地球化学异常7个,总面积约为1 805.98km~2,异常内Au元素的平均值为1.68×10~(-9),按金成矿率0.208 8,成矿深500m计算,可供金属量为4 232 494.728kg,潜在资源量为829 546.90kg,资源量可信系数取0.6,潜在经济价值608.36亿元,找矿潜力巨大,价值可观,可作为吉林省金矿的重点勘查区域。(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刘彬[8](2018)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铜地球化学块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存在的地球化学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实际是地球化学块体在地表的反映。区域高背景地层、岩体的侵入、地幔物质的加入、成矿作用及后期的风化分散作用都能引起自然界地球化学分布模式的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本文以该地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和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岩石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对铜地球化学块体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展开研究。借助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铜地球化学块体的时间属性进行厘定。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通过对水系沉积物21种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3个因子。因子1(Nb、Zr、Th、La、Pb、Y、Zn、Ag、Hg、Ti、Sn)代表了区内与中酸性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地质过程,因子2(Cr、Ni、V、Co、Cu、Ti)代表了研究区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活动、火山沉积建造和Cu、Fe成矿作用,因子3(As、W、Bi、Sb、Sn)代表了区内与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过程。Au的分布与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2)利用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OkmX 1Okm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组合数据,以铜含量大于32ppm圈定出6个铜地球化学块体:大冶-九江块体(Cu1)、安庆-铜陵块体(Cu2)、马鞍山-南京块体(Cu3)、东至-绩溪-宁国-开化块体(Cu4)、修水-武宁块体(Cu5)和德兴块体(Cu6)。在碎屑锆石样品中识别出4个年龄峰值,分别对应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表明地球化学块体是跨时代存在的,物质来源于多期地质事件。新元古代的构造-岩浆事件对研究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中生代是研究区铜地球化学块体形成的又一个重要时期。(3)研究区各构造单元水系沉积物中Cu的中位值随岩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表明水系沉积物中Cu元素的含量受到背景岩石的制约。各铜地球化学块体之间水系沉积物中Cu的中位值不随岩石的变化而变化,各块体范围内岩石中Cu的中位值也未随异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各块体内水系沉积物的Cu含量不受背景岩石的严格制约。(4)Cu1、Cu2和Cu3范围内的铜异常与地层无关,主要由成矿作用及后期的风化分散作用引起;Cu4范围内的铜异常主要由高背景地层引起;Cu5和Cu6范围内的铜异常由高背景地层和成矿作用及后期的风化分散作用共同引起。地幔上隆区控制了与大型矿床/矿集区有关的铜地球化学块体的分布,铜地球化学块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而与非成矿中酸性侵入岩关系不大。将地球化学块体范围内的水系沉积物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对比,有助于甄别异常的成因,并有效识别成矿作用的存在。(5)研究区所有已发现的铜矿集区都位于铜地球化学块体范围内,已发现的10个大型、25个中型和43个小型铜矿床中,分别有8个大型(80%)、18个中型(72%)和32个小型(74%)铜矿床产于铜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用低密度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能够有效追踪矿集区以及大型矿床的产出位置。研究区存在规模巨大的铜地球化学块体,能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巨量的成矿物质,是形成大型铜矿床/矿集区的重要条件。(6)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存在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且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层相对富Cu(平均值27.37ppm,中位值25.15ppm),表明研究区新元古代的构造-岩浆事件对铜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新元古代幔源基性物质的加入使Cu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富集。燕山期是铜地球化学块体中Cu发生聚集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些巨量的Cu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并有地壳物质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8-05-23)

刘彬,王学求[9](2018)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物质来源及其对铜矿集区形成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成矿物质供应角度入手,来剖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矿床/矿集区的成因。研究区内共圈定出5个Cu地球化学块体,区内所有已发现的Cu矿集区和绝大多数已发现的大型Cu矿均位于Cu地球化学块体范围内。根据前人获得的研究区典型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及成矿岩体中继承锆石年龄,推断研究区产出有矿集区中Cu地球化学块体内巨量的Cu元素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并有少量地壳物质的贡献。正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规模巨大的Cu地球化学块体,这些块体能够提供区域成矿带所需的巨量的成矿物质,从而使得该区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后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铜矿床。(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温小明,刘兴畅[10](2017)在《九瑞-德安地区Cu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其找矿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九瑞-德安地区为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本文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划分铜元素地球化学块体,揭示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预测研究地区的矿产资源潜力。(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20期)

地球化学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塔吉克斯坦金矿产资源丰富,有用大量的原生金及砂金储备。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完成在塔吉克斯坦全境基岩出露区的低密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共计采取低密度地球化学样品1323件,控制面积达到130000km2。本文试图利用这些低密度地球化学数据与区域化探信息系统,从地球化学块体角度对塔吉克斯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球化学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向文帅,姜军胜,赵凯.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评价厄立特里亚金矿资源潜力[J].中国矿业.2019

[2].范堡程,张晶,刘明义,孟广路,何子鑫.塔吉克斯坦金地球化学块体内资源潜力分析[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许逢明,吴大天,周永恒,赵院冬.基于地球化学块体概念的马达加斯加全岛铬资源潜力评价[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徐善法,王学求,王玮,严桃桃.中国铀地球化学块体与地球化学远景区[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刘东盛,迟清华,陈圆圆,王学求,周建.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结构及成因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6].王丽君,张克信,何卫红,尹磊明,周效华.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及古板块位置重建:来自神山构造混杂岩基质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四)——专题96: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专题97: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与盆地原型分布预测.2018

[7].宋丙剑,张艳军,李文忠,韩玉婷.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吉林果松地区金资源潜力预测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刘彬.长江中下游地区铜地球化学块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

[9].刘彬,王学求.长江中下游地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物质来源及其对铜矿集区形成的制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8

[10].温小明,刘兴畅.九瑞-德安地区Cu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其找矿潜力评价[J].世界有色金属.2017

论文知识图

号铜地球化学块体分布特征夹皮沟地区金地球化学块体平面...铜地球化学块体与线环构造分布一6华南锡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中国钨的地球化学块体铜地球化学块体与区域蚀变异常分...

标签:;  ;  ;  ;  ;  ;  ;  

地球化学块体论文_向文帅,姜军胜,赵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