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草莓论文_周厚成,李刚,赵霞,康兆茹,郭蔼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凤梨草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莓,凤梨,性状,北美洲,智利,标记,形态。

凤梨草莓论文文献综述

周厚成,李刚,赵霞,康兆茹,郭蔼光[1](2014)在《森林草莓全基因组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的鉴定及凤梨草莓果实FaMADS1基因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基因组数据库中MADS-box基因的数量、结构类型、序列特征及染色体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70个含SRF-TF结构域的森林草莓Fv MADS基因,DNA长度289~14 596 bp,编码66~1 437个氨基酸残基,有21个Fv MADS没有内含子,在7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68个Fv MADS蛋白序列含有保守基序Motif 1,最佳匹配序列为"RQVTFSKRRNGLLKKAYELSVLCDAEVALIIFSSRGKLYEF"。另外,从栽培品种‘丰香’草莓果实中克隆了Fa MADS1基因,该基因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c DNA全长1 167 bp,编码区750 bp,推导编码249个氨基酸,具有MADS结构域和K-box结构域。(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朱文涛[2](2013)在《五叶草莓和带病毒凤梨草莓的超低温保存及其遗传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温保存技术不仅能作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有效方式,也能成为一种高效的脱毒技术——低温疗法。本文以野生资源五叶草莓为材料,研究了其最佳的超低温保存条件,然后分析了超低温保存后五叶草莓基因组DNA序列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水平;同时以携带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全明星草莓为材料,研究了玻璃化法的低温疗法脱毒的最佳条件,探讨了低温疗法脱除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效率,分析了低温疗法后全明星草莓基因组DNA序列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水平。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探索五叶草莓组织培养茎尖离体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最佳条件,比较后发现:草莓组织培养材料在4℃条件下低温炼苗3周,切取2~3mm的离体茎尖,在固体预处理培养基(0.4mol·L~(-1)蔗糖+MS+7g·L~(-1)琼脂,pH=5.8)中4℃处理3天,液体预培养液(0.4mol·L~(-1)蔗糖+2mol·L~(-1)甘油+MS,pH=5.8)25℃培养30min,玻璃化保护溶液PVS_2(0.4mol·L~(-1)蔗糖+15%(w/v) DMSO+15%(w/v)乙二醇+30%(w/v)甘油+MS,pH=5.8)0℃处理1h时,能达到最佳条件使成活率达到79.7%,且草莓再生植株直接分化成草莓植株。2.研究携带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全明星草莓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佳条件,与五叶草莓的玻璃化法超低温条件比较发现:全明星草莓离体茎尖在在4℃条件下低温炼苗4周,固体预处理培养基处理3天,液体预处理培养液培养30min,玻璃化保护溶液PVS_2处理1h时能达到最佳条件,然而成活率只有64.3%,植物材料不同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程序会发生改变。利用常规RT-PCR技术检测低温疗法后的植株病毒后,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脱除率达到了95%。3.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前后的五叶草莓和全明星草莓的基因组DNA序列,没有发现多态性差异条带。说明经过超低温之后的再生五叶草莓和全明星草莓植株基因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的稳定。4运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标记技术对超低温或者低温疗法前后的五叶草莓和全明星草莓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统计和分析了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的多态性条带之后,发现超低温过程促使五叶草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了6.73%,且去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和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分别为12.43%和5.70%;同样,经过低温疗法脱毒之后的全明星草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也出现了降低的状况,仅为3.83%,且去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和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分别为12.44%和8.61%。(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3-06-01)

董静,张运涛,王桂霞,金万梅,钟传飞[3](2010)在《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F_1代的形态学及SSR标记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传统杂交方法,以五叶草莓为母本、凤梨草莓品种‘达赛莱克特’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了11个F1代株系,利用形态学性状与分子标记相结合进行种间杂种鉴定。对父母本、F1代主要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在叶、花、果实等方面的很多性状不同于父母本,其中大部分介于双亲之间;植株长势明显强于父母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采用草莓属46对SSR引物进行分子鉴定,利用3对引物鉴定出种间杂种。形态学与SSR标记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全部F1代株系均为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的种间杂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张运涛,董静,王丽娜,王桂霞[4](2009)在《甜草莓——凤梨草莓的来源和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1甜草莓——凤梨草莓的来源在布列塔尼和其他花园中出现特殊的实生苗,果实的形态特征很独特。虽然这些实生苗的最初来源还不清楚,Duchesne在1766年的试验认为凤梨草莓是智利草莓和弗州草莓之间的杂交种,他以Fragaria×ananassa为其命名,表示草莓果具有凤梨的香味,尚不清楚第一个介绍凤梨草莓的文献,但是它们肯定来自于布列塔尼早期草莓园和遍布整个欧洲的植物园,像Duchesne研究的地方Versailles皇家花园——Frianon。第一个杂交品种来自于荷兰,(本文来源于《草莓研究进展(叁)》期刊2009-12-30)

董静,张运涛,王桂霞,钟传飞,金万梅[5](2009)在《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F_1代的形态学及SSR标记鉴定(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叶草莓(Fragaria pentaphylla Lozinsk.)原产我国,抗寒、抗病性强,果实香味浓,是开展种间杂交、进行栽培种改良的理想亲本。我们运用传统杂交方法,以五叶草莓为母本、栽培种凤梨草莓(Fxananassa Dueh.‘Darselect')‘达赛莱克特'品种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了F_1代,本文利用形态学性状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对11个F_1代进行了鉴定,以确定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的种间真杂种。在形态性状鉴定中,对父母本、F_1代主要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部F_1代在叶、花、果实等方面的主要植物学特征不同于父母本,许多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表1),且不同F1代间性状较为接近,无明显差异;而F_1植株长势明显强于父母本,株高、株径、叶片纵横径、叶柄长度、叶片数等生物学性状超过双亲,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值在25.6%~91%之间(表2)。在形态鉴定的基础上,采用草莓属41对SSR引物对F_1代进行了分子鉴定,根据SSR标记具有共显性、性状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特点,利用引物EMFv006从F_1代中鉴定出5株为种间杂种。对形态学与SSR标记鉴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获得了5株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的种间真杂种,为进一步在育种中利用五叶草莓的基因资源提供了中间材料。(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5-24)

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任丽娟[6](2007)在《东北草莓×凤梨草莓种间杂种一代的细胞遗传学观察与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利用我国原产草莓二倍体野生种东北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栽培品种‘圣星’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的种间杂种为试材,经体细胞鉴定种间杂交后代为五倍体,育性差。叶柄茸毛和花梗茸毛与野生种母本东北草莓相近;花序着生高度部分与母本一致,部分与父本一致,各占一半;植株高度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趋向于栽培品种。杂交F1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染色体构型为6·1Ⅰ+10·6Ⅱ+2·1Ⅲ+0·35Ⅳ,后期出现少量畸形多分孢子。RAPD分析表明,杂种后代具有亲本扩增片段,后代个体间存在遗传异质性。(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任丽娟[7](2005)在《利用GISH和RAPD检测黄毛草莓×凤梨草莓种间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高辛(DIG)标记的黄毛草莓基因组DNA为探针、凤梨草莓基因组DNA为封阻对黄毛草莓×凤梨草莓杂种F1的五倍体植株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利用GISH可将黄毛草莓染色质从凤梨草莓中检测出来,从而证实了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的真实性。利用RAPD技术对来自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不同品种的2个杂交组合获得的14个株系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以引物S1371和S1405能将黄毛草莓×春霄组合的10个杂交后代株系加以区别,以单一引物S1371、S1380、S1397、S1404、S1405可使黄毛草莓×硕香后代株系之间相互区别。在杂交后代中观察到了亲本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不同栽培品种的特征带,从而进一步证实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后代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马鸿翔,陈佩度[8](2004)在《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原产二倍体黄毛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栽培品种春霄和硕香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经体细胞鉴定种间杂交后代为五倍体,育性差。株高、植株状态、叶形、叶面状态、叶柄茸毛等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匍匐茎颜色、花序高度等多与母本一致;叶色、花梗茸毛等性状也倾向野生母本。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与野生亲本表现一致的抗叶斑病和炭疽病的杂交后代材料。杂交F1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染色体构型为7.55Ⅰ+12.97Ⅱ+0.29Ⅲ+0.16Ⅳ,后期出现畸形多分孢子,推测黄毛草莓与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12期)

马鸿翔[9](2003)在《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激增,近年来草莓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草莓栽培品种都为国外引入或由国外少数品种杂交育成,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较狭窄,长期下去将使草莓栽培品种改良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草莓属约50个种,我国至少有10个种,丰富的野生资源中拥有良好抗病性或果实具独特香气等优良性状。将野生资源优良性状基因引入栽培草莓品种,对改良我国现有栽培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原产我国草莓资源在草莓属进化中的作用至今尚未见报道,通过种间杂交及细胞遗传学研究可有助于探明草莓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为了解草莓的起源和进化提供参考。 以原产我国的2个野生种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idl.)(2n=2x=14)、东北草莓(F.mandschurica staudt) (2n=2x=14)分别与凤梨草莓(F.ananassa Duch.) (2n=8x=56)的栽培品种杂交,对杂交后未成熟种子的幼胚进行胚拯救,研究了胚发育天数、培养基等对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找到了草莓远缘杂种幼胚培养的适宜条件:授粉后20-25天、MS培养基加入1mg/L BA、5mg/L 2,4-D和0.5g/L水解酪蛋白;高频率地获得了种间杂种,其中东北草莓×凤梨草莓品种“春宵”种间杂交种子幼胚成苗率达43.2%。 对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品种春霄、硕香或圣星杂种F1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形态性状、叶部病害抗性的鉴定。F1为五倍体,育性差。黄毛草莓×凤梨草莓组合的F1株高、植株状态、叶形、叶面状态、叶柄茸毛等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匍匐茎颜色、花序高度等多与母本野生种一致;叶色、花梗茸毛等性状也倾向母本野生种。东北草莓×凤梨草莓杂种F1叶柄茸毛和花梗茸毛与母本野生种东北草莓相近,着生茸毛密或较密;花序着生高度部分与母本一致,部分与父本一致;植株高度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但与野生母本东北草莓相比明显偏高;叶形趋向于栽培品种。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与栽培品种相比杂种F1的叶斑病和炭疽病抗性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接近抗病的母本野生种。 对二倍体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栽培品种杂种F1花粉母细胞进行了观察,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杂种后代染色体构型为7.55Ⅰ+12.97Ⅱ+0.29Ⅲ+0.16Ⅳ,在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体呈多极分布,末期Ⅱ之后出现了26%的畸形四分孢子,说明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亲缘关系较远。与黄毛草莓相比,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杂种后代F1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出现的多价体数高于黄毛草莓×(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3-07-01)

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10](2003)在《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种的胚拯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原产的2个草莓野生种黄毛草莓(FragarianilgerrensisSchidl.)和东北草莓(FragariamandschuricaStaudt)分别与凤梨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杂交,对杂交后的幼胚进行胚拯救。研究了胚发育天数、培养基等对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明确了胚拯救条件:授粉后20~25d,MS培养基加入1mg/LBA、5mg/L2,4 D和0 5g/L水解酪蛋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凤梨草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低温保存技术不仅能作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有效方式,也能成为一种高效的脱毒技术——低温疗法。本文以野生资源五叶草莓为材料,研究了其最佳的超低温保存条件,然后分析了超低温保存后五叶草莓基因组DNA序列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水平;同时以携带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全明星草莓为材料,研究了玻璃化法的低温疗法脱毒的最佳条件,探讨了低温疗法脱除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效率,分析了低温疗法后全明星草莓基因组DNA序列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水平。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探索五叶草莓组织培养茎尖离体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最佳条件,比较后发现:草莓组织培养材料在4℃条件下低温炼苗3周,切取2~3mm的离体茎尖,在固体预处理培养基(0.4mol·L~(-1)蔗糖+MS+7g·L~(-1)琼脂,pH=5.8)中4℃处理3天,液体预培养液(0.4mol·L~(-1)蔗糖+2mol·L~(-1)甘油+MS,pH=5.8)25℃培养30min,玻璃化保护溶液PVS_2(0.4mol·L~(-1)蔗糖+15%(w/v) DMSO+15%(w/v)乙二醇+30%(w/v)甘油+MS,pH=5.8)0℃处理1h时,能达到最佳条件使成活率达到79.7%,且草莓再生植株直接分化成草莓植株。2.研究携带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全明星草莓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佳条件,与五叶草莓的玻璃化法超低温条件比较发现:全明星草莓离体茎尖在在4℃条件下低温炼苗4周,固体预处理培养基处理3天,液体预处理培养液培养30min,玻璃化保护溶液PVS_2处理1h时能达到最佳条件,然而成活率只有64.3%,植物材料不同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程序会发生改变。利用常规RT-PCR技术检测低温疗法后的植株病毒后,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脱除率达到了95%。3.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前后的五叶草莓和全明星草莓的基因组DNA序列,没有发现多态性差异条带。说明经过超低温之后的再生五叶草莓和全明星草莓植株基因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的稳定。4运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标记技术对超低温或者低温疗法前后的五叶草莓和全明星草莓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统计和分析了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的多态性条带之后,发现超低温过程促使五叶草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了6.73%,且去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和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分别为12.43%和5.70%;同样,经过低温疗法脱毒之后的全明星草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也出现了降低的状况,仅为3.83%,且去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和甲基化水平变化率分别为12.44%和8.6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凤梨草莓论文参考文献

[1].周厚成,李刚,赵霞,康兆茹,郭蔼光.森林草莓全基因组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的鉴定及凤梨草莓果实FaMADS1基因克隆[J].植物生理学报.2014

[2].朱文涛.五叶草莓和带病毒凤梨草莓的超低温保存及其遗传稳定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3

[3].董静,张运涛,王桂霞,金万梅,钟传飞.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F_1代的形态学及SSR标记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0

[4].张运涛,董静,王丽娜,王桂霞.甜草莓——凤梨草莓的来源和育种[C].草莓研究进展(叁).2009

[5].董静,张运涛,王桂霞,钟传飞,金万梅.五叶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F_1代的形态学及SSR标记鉴定(摘要)[C].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6].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任丽娟.东北草莓×凤梨草莓种间杂种一代的细胞遗传学观察与RAPD分析[J].园艺学报.2007

[7].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任丽娟.利用GISH和RAPD检测黄毛草莓×凤梨草莓种间杂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

[8].马鸿翔,陈佩度.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

[9].马鸿翔.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

[10].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种的胚拯救[J].江苏农业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引物UFFa14F08在部分资源中的扩增图谱草莓-草莓东北草莓×凤梨草莓的F1终变期...草莓-草 莓1. 有花植株; 2. 果枝苯甲酸苄酯草莓-草莓

标签:;  ;  ;  ;  ;  ;  ;  

凤梨草莓论文_周厚成,李刚,赵霞,康兆茹,郭蔼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