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角钢论文_鞠彦忠,沈卫彬,王德弘,白俊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角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钢,承载力,有限元,极限,腹板,静力,地脚。

单角钢论文文献综述

鞠彦忠,沈卫彬,王德弘,白俊峰[1](2018)在《跨中有支撑的等边单角钢压杆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输电铁塔工程中一些跨中有支撑的等边单角钢压杆被经常使用,国内《钢结构设计规范》以及《架空送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提供了等边单角钢压杆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但没有给出跨中有支撑的等边单角钢压杆的计算公式,常采用单角钢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实际工程发现有些此类单角钢会出现过早破坏的案例.根据叁种截面规格的六种长细比共计54根跨中有支撑的单角钢压杆的试验结果,得到了此类构件在不同长细比下的破坏模式以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大长细比构件的失稳模式为绕平行轴失稳,极限承载力较《架空送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规范设计值低,偏于不安全;小长细比试件有时会发生局部失稳,极限承载力较《架空送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12)规范值高,具有较高的安全裕度.(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正良,李妍,刘红军,大崎纯,施菁华[2](2018)在《偏心受压单角钢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边连接角钢在输电铁塔斜杆中的受力性能,采用与肢边平行的刀口铰支座,对48根等边角钢与62根不等边角钢试件进行了偏心受压试验稳定承载力研究。分析了节点板厚度、螺栓数量对其承载力影响,考察了不同长细比时角钢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及其变形形态,并与国内外规范中局部稳定宽厚比限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细比小于35的等边角钢与长细比小于40的不等边角钢发生了局部屈曲破坏,反之发生整体屈曲破坏,其中包括弯曲屈曲与弯扭屈曲两种;角钢承载力随着偏心距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等边角钢长细比超过175或者不等边角钢长细比超过150时,偏心对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当长度相同时,等边角钢承载力略高于不等边角钢,二者差值随长细比增加而减小;随着长细比增加,角钢弯曲轴从肢边平行轴逐渐向弱主轴转动,其稳定系数相较于规范值来说时高时低,承载力应根据实际弯曲轴对应的长细比进行确定。该类角钢构件局部稳定宽厚比限值应低于我国现有规范GB 50017—2017与DL/T 5154—2012的规定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俊帆,曾二贤,吴海洋[3](2018)在《等边单角钢构件受弯横向屈曲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等边单角钢的受弯横向屈曲承载力与临界杆长的相关性展开参数化分析,引入横向屈曲影响系数η,得出等边角钢受弯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建议,重点考察了角钢规格、角钢材质、荷载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角钢规格越大、集中荷载越小、钢材屈服强度越高时,等边角钢受弯横向屈曲对临界杆长的影响越为显着。最后,对输电线路设计中考虑人重荷载杆件的受弯验算,给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供实际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力勘测设计》期刊2018年01期)

李刚[4](2017)在《端部构造对单边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角钢因其良好的连接性能,在钢结构屋架、塔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单边连接单角钢虽然连接简单,但其受力复杂,属于双向压弯构件。对此类构件的设计,国内外规范多将其作为轴压杆设计,并考虑荷载偏心及端部约束的影响,但各国规范计算结果差别较大,这主要是由于端部构造复杂,各国规范对其影响承载力的考虑不一致。故本文将研究端部构造对单边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的影响。本文对单边连接等边及不等边角钢进行研究,探究端部构造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考虑初弯曲、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对端部焊接和螺栓连接不同细部构造的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端部焊接与螺栓连接构件承载力差异,并研究螺栓位置及节点板尺寸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对等边及不等边角钢各六种截面类型的单边连接单角钢压杆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求取其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端部两个及两个以上螺栓连接与焊接构件承载力相当,单螺栓单边连接等边角钢及长肢连接不等边角钢较双螺栓连接构件承载力降低幅度达15%,单螺栓短肢连接不等边角钢承载力降低幅度高达50%;参数分析表明螺栓位置对构件承载力影响较小,节点板厚度及宽度对不同长细比构件承载力影响程度不同,且节点板厚度较宽度对承载力影响更大。本文对单螺栓单边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提出了计算建议,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拟合得到单边连接单角钢压杆等效长细比计算公式,并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该公式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杨攀,张雷,孟宪乔,黄模佳[5](2016)在《单角钢八地脚螺栓的受力分析及其塔脚板厚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单角钢八地脚螺栓塔脚板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塔脚板的受力状态及传力机制,给出了塔脚板厚度的设计表达式。根据计算表达式设计了相应的实体塔脚板模型,并在室内开展了真型试验,真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塔脚板底板满足承载力要求,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塔脚板厚度计算表达式的合理性。相较于现行规范设计的塔脚板厚度,由本文提出的表达式而设计的塔脚板厚度能够降低约33%。(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6年03期)

吴海兵,杨景胜,白强,王学群[6](2016)在《单角钢双向压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压弯是角钢塔架主材和单斜材的普遍受力状态,鉴于双向压弯角钢极限承载力理论分析上的复杂性,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并考虑构件初弯曲和残余应力,对双向压弯角钢构件进行了数值分析,讨论了长细比、偏心率、构件截面尺寸、构件的内力分布以及初始缺陷对压弯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越大,构件承载力越低,偏心的不利影响随构件长细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两端异号弯曲构件的承载力大于同号弯曲的情况。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美国房屋钢结构标准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美国房屋钢结构标准公式安全实用,建议在设计中采用。(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6年08期)

张爱林,张庆芳[7](2016)在《单角钢构件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与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对单角钢截面构件的设计规定相对简化甚至空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美国钢结构规范ANSI/AISC360—2010、英国钢结构规范BS5950—1:2000和欧洲钢结构规范Eurocode 3对单角钢构件受压(包括轴心受压和单面连接单角钢受压)、受弯的设计规定发现:美国规范中当分肢的宽厚比b/t≤20时只考虑弯曲屈曲的规定不甚合理;英国规范对单角钢梁的规定偏于保守.最后,提出3条建议:深入开展单角钢用作受弯构件时的承载力研究;将单角钢分肢、工字钢与槽钢截面的自由外伸翼缘叁者作为"非加劲板"对待时宜考虑板件间约束的强弱;将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两方面验算统一为考虑了局部屈曲影响的构件整体承载力验算.(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张霰,孔正义,柳超,曹现雷,王彦[8](2016)在《腹板单角钢连接的初始刚度和变形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腹板单角钢的连接性能,主要分析连接的初始刚度和变形能力,并提出腹板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和变形能力的计算式。将计算式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提出的腹板单角钢的半刚性连接计算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6年04期)

郭小农,黄玮嘉,周锐[9](2015)在《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角钢构件的工程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了强度折减法来计算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的承载力.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规范的计算公式不够精确,尤其对于短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计算误差较大.本文首先完成了16根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的试验,并搜集了前人的试验数据,最终得到了31个有效试验数据点;然后建立了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初偏心、残余应力、初弯曲、节点板厚度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拟合得到了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的整体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和试验数据以及各国规范计算公式的对比表明,本文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5年04期)

高林涛,张伟,卢成志,林骞,张南[10](2015)在《单角钢不同初始缺陷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Q460高强单角钢两端偏心压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利用壳单元将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的极限承载力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通过改变初始缺陷的比例值,分析初始缺陷对试验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值与试验值吻合很好,证明有限元分析结果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单角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单边连接角钢在输电铁塔斜杆中的受力性能,采用与肢边平行的刀口铰支座,对48根等边角钢与62根不等边角钢试件进行了偏心受压试验稳定承载力研究。分析了节点板厚度、螺栓数量对其承载力影响,考察了不同长细比时角钢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及其变形形态,并与国内外规范中局部稳定宽厚比限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细比小于35的等边角钢与长细比小于40的不等边角钢发生了局部屈曲破坏,反之发生整体屈曲破坏,其中包括弯曲屈曲与弯扭屈曲两种;角钢承载力随着偏心距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等边角钢长细比超过175或者不等边角钢长细比超过150时,偏心对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当长度相同时,等边角钢承载力略高于不等边角钢,二者差值随长细比增加而减小;随着长细比增加,角钢弯曲轴从肢边平行轴逐渐向弱主轴转动,其稳定系数相较于规范值来说时高时低,承载力应根据实际弯曲轴对应的长细比进行确定。该类角钢构件局部稳定宽厚比限值应低于我国现有规范GB 50017—2017与DL/T 5154—2012的规定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角钢论文参考文献

[1].鞠彦忠,沈卫彬,王德弘,白俊峰.跨中有支撑的等边单角钢压杆承载力试验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8

[2].李正良,李妍,刘红军,大崎纯,施菁华.偏心受压单角钢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3].陈俊帆,曾二贤,吴海洋.等边单角钢构件受弯横向屈曲问题的探讨[J].电力勘测设计.2018

[4].李刚.端部构造对单边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5].杨攀,张雷,孟宪乔,黄模佳.单角钢八地脚螺栓的受力分析及其塔脚板厚度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6

[6].吴海兵,杨景胜,白强,王学群.单角钢双向压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分析[J].广东电力.2016

[7].张爱林,张庆芳.单角钢构件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与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

[8].张霰,孔正义,柳超,曹现雷,王彦.腹板单角钢连接的初始刚度和变形能力研究[J].钢结构.2016

[9].郭小农,黄玮嘉,周锐.单面连接单角钢压杆承载力试验研究[J].力学季刊.2015

[10].高林涛,张伟,卢成志,林骞,张南.单角钢不同初始缺陷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华电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典型梁柱连接节点板计算参数图示冷弯单角钢的ANSYS有限元模型3单角钢作为屋面檩条各国规范中对沿平行轴失稳的单角钢国外规范中计算单角钢沿最小轴和...

标签:;  ;  ;  ;  ;  ;  ;  

单角钢论文_鞠彦忠,沈卫彬,王德弘,白俊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