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性

浅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性

陕西省周至中学710400

摘要:本文从价值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构等四个方面解读学生的政治认同,以此来帮助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最后达到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性。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及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给学生讲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时,遇到一个问题即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中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它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

1.我们要明确什么叫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反映的是事物的属性与人的主观需求之间的关系,特指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观点,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价值观”的意识古已有之,它是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个风向标,反映着一个社会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老子早在《道德经》中就写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及对人们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的重要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指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提出来的。

2.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早在《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文中论述了“核心”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今天,我们在思想领域更需要“一个核心”。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思想观念的冲击。除了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我们整个社会还要有一个核心和根本标准,才不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即我们允许价值标准的差异,但这个差异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标准,这样才能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3.我们要明确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为什么要加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这充分说明价值观是一个意识形态范畴。就观念本身来说,它表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事实上从价值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旗帜鲜明的加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可以避免对价值观的内容的误解,显示了我们的理论自信和政治自信。比如我们讲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是民主集中制,而不是三权分立;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我们讲的富强是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不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个别人的富裕。我们讲的文明,不但包括物质上的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我们讲的和谐不仅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国内与国际的和谐。我们讲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自由。我们讲的平等公正是对大多数人的平等公正,而不是对少数人的平等公正。我们讲的法治是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法治,而不是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法治。我们讲的爱国是爱社会主义国家。

4.我们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构是有一定的次序。即包括国家层面、社会明层面和个人层面,这个顺序不可颠倒。中国有句古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公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和社会放在前面,充分说明了国家、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传统,把个人、社会和国家有机统一起来。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分析,这四点连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达到了培养学生政治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文化与生活.人教版,2012,(02)。

[2]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10)。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

标签:;  ;  ;  

浅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