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浅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文智勇广西师大附中541004

摘要:高一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化学教学,兴趣较低,成绩滑坡。本人从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以帮助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一学生学习障碍教学策略

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包含两个阶段,即初中与高中阶段,高中是主要的学习阶段,而高一更是一个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在初中是学习的佼佼者,但在高一阶段却落伍了。凡是经过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在高一学习不好,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是很难学好的。这也提醒了我们每位有责任心的教师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地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

笔者通过对几届高一学生的教学,对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现将初步的体会与读者共勉:

一、化学语言变得抽象

大部分高一学生反映,对于一些概念难以理解,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等,觉得它们离生活太远,很抽象,听起来“玄”,很难把握其实质。的确,初、高中化学语言在表达上有着显著的区别。根据初中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和思维能力的层次,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并且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而高一化学一下子就接触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就感到高中化学难学。一旦有了这种畏惧心理,学好化学的信心也会受挫,缺少了内在动力,学习落伍就在所难免了。对此现象,我们在高中起始教学时必须遵循“直观化”的原则,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以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再概括。如在“物质得量”的教学中应举些常见微粒为对象的例子,可联系到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时间、质量等进行直观解释,帮助理解分析;对化学键的教学,可将化学键比喻为一条河两岸之间的桥梁(桥内部是成键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的混凝土)。但需要注意的是,“直观”仅是过渡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使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必不可少,而逐步增加抽象性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二、知识、内容的整体量剧增

高、初中化学又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体现在知识的“量”上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的课时相对减少。这也是对高一新生提出的新的挑战。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或扩大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发生变化,而不是单纯的积累知识。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精致与组织。精致就是根据自己认为有必要记住的内容编制合适的提前线索;组织就是将学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结构重新组织起来。精制的对象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而组织就是再现知识的框架。经过精致和组织这样的信息加工过程之后,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就会发生量的变化或质的变化。这一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区分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加强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内化领悟,并且尽可能地迅速领悟内容的实质和它的结构系统。因此教学应该注意:其一,刚开始应控制进度,不能片面地追求快进度以赢取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其二,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其三、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中梳理,形成板块结构,从而建立点、线、面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三、思维的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通过教学和跟学生的交流,我还发现,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许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自己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生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而高中化学在思维形式上开放性较大。如上面所述,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这种思维能力的突变使许多高一学生感到不适应,也会导致成绩下降。由教育学、心理学可知,高中学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渡,最后还需要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在初始阶段的化学语言又高度抽象,要求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因此:1.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思维层次适当降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其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当一个重要概念出现时,不要一下子就把它的涵义、全部相关的联系都讲透,因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不断升华的过程。而分阶段给出初步概念,达到比较完整的阶段,才是符合知识规律和教学论原理的。比如氧化还原的教学,在初三化学中只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在高一时能从化合价升降进行过渡(最后揭示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到高三讲原电池反应时才能更进一步深化。2.教师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字,既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尽可能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又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的适应程度,以求在“适当”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

四、教师、学生对“教”与“学”的认识较片面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只善于讲授概念、原理、理论和解题方法,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播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学法指导,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过程和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十分欠缺,常常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普遍下降,被动学习的人数逐渐增加。在当前新课改的潮流下,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

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和理解化学教育的价值,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将化学教育的价值体现于教学之中。在中学化学中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去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去解决科学原理与技术的结合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学质量也必然有所提高。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比如舞台用的幕布,为什么要用NH4Cl溶液浸泡后晾干?因为遇到火时,氯化氨分解产物HCl和NH3阻止了氧和可燃物的反应,从而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又如学习碱金属原素的用途时,在节日中的烟火晚会上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火焰,其实是多种碱金属元素所发生的颜色反应。经过这种学习就可以增加他们把科学、技术、社会联系起来的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创设学习情境,由学习者主动地、独立地开展探索活动,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传统的“教授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必须学上升到应该学、乐于学,学习的行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五、学习方法的依赖心理而滞后

很多研究表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是很明显的,而教师曾经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式”与家长以前的“唠叨”也似乎跟不上时代了,于是学习上的障碍随之产生了。要克服依赖心理,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正如有人这样比喻:小学生是老师扶着走,初中生是老师牵着走,高中生是老师指着走。这种比喻好不好先不说,但是反映了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心理过程。这样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让其学会主动地适应变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参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再此,对学习方法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巩固几个环节,要独立思考,学会自己总结,减少依赖性。当然,在起始阶段要降低难度和要求,使其力所能及,增强自信心,从而获取成就感。

标签:;  ;  ;  

浅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