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

一些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

刘宇[1]2007年在《含吡啶基团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文中提出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 TTF)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性质以及优异的光、电、磁功能,在材料化学和超分子化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例如:作为电极修饰及L-B膜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阴阳离子传感器、有机铁磁体、氧化还原-荧光开关等。近十年来,利用富硫有机给予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结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TTF化学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将有机TTF给予体与吡啶基团结合有利于制备配位双功能化合物。而没有间隔体的TTF-py衍生物会增加有机π电子之间(TTF和py基团),以及有机配体和金属d电子间的偶合,因此含(TTF-py)配体的配合物适合作为潜在的分子材料的砖块。基于以上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合成了2,3-dimethylthio-6-pyridyl-tetrathiafulvalene, DMT-TTF-py ,以DMT-TTF-py为研究对象,测试了这种化合物与氢质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响应,以及在CH2Cl2和CH3CN混合溶剂中的光谱响应,并得到了质子化产物的晶体。通过单晶CCD X-衍射测定了该质子化产物的结构。二、以DMT-TTF-py为配体设计、合成了四个金属配合物,运用谱学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CCD X-衍射测定了四个配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它们的氧化还原及配位性质。叁、用逐层修饰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修饰了多层金属-TTF衍生物。{Am[M(TTFS4)]}n (M = Cu2+,Ni2+和Fe3+,m = 0-2)修饰层是无定形的金属配位聚合物。运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对修饰后的金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修远见[2]2004年在《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其金属配位聚合物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富硫的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是良好的分子功能材料,现有的含硫有机配体分子的π共轭体系较短,或配体分子构型不呈平面性,因此,扩展含硫有机配体中共轭体系的长度及增加边缘梯形排列硫原子数,一方面可以使一维聚合物链与链之间形成更多、更紧密的S…S相互作用,则有利于链与链之间的电子流动,增强配合物的导电性;另一方面,S…S接触的增多可利用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二维或叁维的超分子网络,导电维度的增加还有利于避免低温时一维导电体系发生的金属-绝缘体的Peierls相变。 基于以上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以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为起始原料,利用Wittig偶合反应合成了二种双稠合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2-(4′,5′-二甲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叉)-5-(4′,5′-二腈乙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叉)-1,3,4,6-四硫并环戊烯(Ⅰ)和2,5-二(4′,5′-二甲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叉)-1,3,4,6-四硫并环戊烯(Ⅱ),其中(Ⅰ)是一种尚未见报道的新的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具有更为伸展的π共轭体系,因此有可能成为优良的电子给体。同时讨论了取代基性质对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收率的影响及偶合反应机理。 (2)在改变反应溶剂、反应配比、扩散溶剂的条件下,系统的研究了五种TTF衍生物与不同Ag(Ⅰ)、Cu(Ⅰ)以及Ni(Ⅱ)盐的配合反应,合成出四种新的配合物单晶及一种粉末配合物,其中叁种配合物呈半导体性能。 (3)中间物及产物经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二种单晶进行了X-Ray单晶衍射解析;对五种化合物进行了电导率测定,其中二种为绝缘体,叁种在无碘参杂的情况下为半导体。初步探讨了金属配位方式、配体分子构形等对配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侯瑞斌[3]2010年在《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子工程调控有机功能分子(荧光,半导体,氧化还原等)的自组装性能和有序纳米结构的自组织化过程仍然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是因为有序超分子组装体系不仅能够增强有机功能分子的原有功能,而且往往赋予材料许多新的功能。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卓越的给电子性能和π-π.聚集性能,在光电有机材料的研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结晶态和薄膜导电材料的制备和分子传感器、分子开关、非线性响应和场效应半导体或纳米科学,尤其是集中在分子电子学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虽然相当多的四硫富瓦烯的衍生物已被合成,但是还未完全弄清四硫富瓦烯系列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为了寻找新的功能分子,我们在四硫富瓦烯周围引入不同取代基或与其它π-功能性结构单元共价连接合成了叁个系列含有四硫富瓦烯结构单元的新的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1、利用高度稀释技术成功的合成一系列带有二氰基的TTF并硫杂冠醚。以它们为前驱体,在丁醇镁的作用下,把四个TTF通过硫杂冠醚链接到四氮杂卟啉母体上,首次成功的合成镁、非金属四氮杂卟啉和一个锌四氮杂卟啉,并通过1H NMR、13CNMR、MALDL-TOF-MS、IR对上述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CV)、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部分中间体化合物和目标化合物与碱金属离子和部分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结果表明,研究的化合物对银离子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其次,研究了部分上述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行为。结果表明,本文所合成的化合物确实发生了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中的间隔基团的碳链长短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最后,研究目标化合物在固态和液态的自组装以及通过一定方法制的部分化合物的膜,并通过AFM研究了膜的形貌和场效应性质。这种新颖的化合物有望成为新一代离子传输通道和分子导线的高级材料。2、通过4,5-二氰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酮和4,5-二(十二烷硫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硫酮的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关键中间体-连有两个四硫富瓦烯单元的马来二腈。在镁离子模板条件下,它与过量的邻苯二甲腈的环化反应生成不匀成四氮杂卟啉镁络合物。所有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结构已用光谱数据表征。目标化合物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如叁氯甲烷、二氯甲烷、苯、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循环伏安图显示目标化合物在+2000mV~-2000mV区域内有两个还原波和叁个氧化波,它们分别归属为Pz-3/Pz-4(Ⅰ),Pz-2/Pz-3(Ⅱ),TTF+/TTF (Ⅲ), TTF+2/TTF+(Ⅳ)和Pz-1/Pz-2(Ⅴ)。目标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表明,它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聚集成叁聚体,而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不易发生聚集。通过加入凝胶因子((1R,2R)-反式-双(十二酰基氨基)环己烷)得到了含有目标化合物的二元组分凝胶,用SEM观察了凝胶的形貌。3、通过4,5-二(胆甾烯氧基羰基烷硫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酮的偶联反应合成了系列基于四硫富瓦烯和胆固醇两个介晶基元的新型玻璃态液晶化合物,并利用DSC、POM和XRD数据研究了它们的相序和相结构。结果表明,具有较短间隔基(n=2-5)的化合物给出宽温度范围的单一近晶A相(SmA),而具有较长间隔基(n=7)的化合物给出宽温度范围的单一六方柱状相(Colh)。这些液晶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化而形成玻璃态液晶。本系列化合物在液晶态中的分子堆积模式与间隔基的长度密切相关。为了评价目标化合物的给电子性能,在干燥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测定了氧化还原电位。目标化合物的循环伏案图中均出现两个相应于四硫富瓦烯阳离子自由基和二价阳离子的可逆氧化波,表明发生两个连续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它们的氧化电位均高于对照化合物TMT-TTF,这可归因于位于分子远处的吸电子的烷氧羰基的存在。因此,当间隔剂的亚甲基的数目n<3时氧化电位随着n值的减小而增高,而间隔剂的亚甲基的数目大于3时氧化电位的变化缓慢。

王小刚[4]2006年在《“一桥”和“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合成有机导体“桥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方法。方法以6,7-二(2'-氰乙硫基)-2,3-二甲硫基四硫富瓦烯为原料,在醇钠的作用下分两次消去氰乙基生成硫负离子。第一次生成的硫负离子与对二氯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该衍生物再分别与醇钠和对二氯甲苯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的“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结果“一桥”和“二桥”- 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有特殊的电化学性质和很强的紫外吸收。结论为“桥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崔龙[5]2017年在《基于共轭四硫富瓦烯的多功能磁性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自旋电子学以及相关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协同效应的多功能磁性材料吸引了广大科学家们的兴趣,其中构建集导电与磁性于一体的分子材料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给电子性质以及氧化还原活性,是研究较为广泛的功能性分子之一。为了合成多功能材料,科学家们发现构筑π延伸的TTF体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们不仅可以通过TTF分子间π…π或者S…S的相互作用产生导电通道,而且可以通过与顺磁性金属中心相连提供有趣的晶体结构以及磁性质,TTF的π电子和顺磁性金属中心的p电子可能通过7π键相互影响,从而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磁性导体/磁性半导体。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共轭TTF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并对他们的磁、电物理及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1.利用锰-TTF席夫碱前体物[Mn(TTF-salphen)] [OAc] (TTF-salphen2-= 2,2'-((2-(4,5-bis(methylthio)-1,3-dithiol-2-ylidene)-1,3-benzodithiole-5,6diyl)bis(nitrilom ethylidyne)bis(phenolate)dianion)与氰基构筑基块[n-Bu4N][(Tp)Fe(CN)3] (Tp-= Tris(pyrazolyl)hydroborate) 、[n-Bu4N][Ru(salen)(CN)2] (salen2-= N,N'-ethylenebis(salicylideneimine) dianion)反应,得到了两个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配合物:双核零维配合物[(Tp)Fe(CN)3Mn(TTF-salphen) · CH3OH] (1)和一维链状配合物[Ru(salen)(CN)2Mn(TTF-salphen)]n (2)。我们对其进行了单晶衍射、固体电化学以及磁性测试。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和2金属中心之间通过氰基传递反铁磁交换作用。化合物1具有场诱导的单分子磁体行为,能垒为13.8 K。2. 我们首次将π共轭的四硫富瓦烯环状配体引入到二氰基金属盐中,合成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铁二氰构筑基块[(n-Bu)4N][Fe(TTFbp)(CN)2] (3) (H2TTFbp= N-(2-(4,5-bis(methylthio)-1,3-dithiol-2-ylidene)-5-(picolinamido)benzo[d][1,3]dithiol6-yl)picolinamide)。基于此构筑基块和手性锰席夫碱配合物,我们合成了一对手性一维链状化合物[Mn((R,R)-salphen)Fe(TTFbp)(CN)2]n (4-(RR)) 和 [Mn((S,S)-salphen)Fe(TTFbp)(CN)2]n (4-(SS)) (Salphen2-= N,N'-1,2-diphenylethylene-bis(salicylideneiminato)dianion)。圆二色谱和振动圆二色谱测试表明化合物4-(RR)和4-(SS)互为对应异构体。结构解析显示化合物是由氰基桥联的螺旋双链构成,由不对称的(-Fe-C≡N-Mn-N=C-)n作为链接单位。磁性测试表明FeⅢ和MnⅡ之间通过氰基传递反铁磁耦合作用,并观察到场诱导的磁相变(TN= 4.8K)。3.首次将草酸根引入到TTF体系当中,得到一个π延伸的TTF配体L2, TTF-Et2H2opba (opba= ortho-phenylenebis-oxamato).并进一步制备了相应的单核铜配合物[(n-Bu)4N]2[Cu(TTF-opba)] (5)。通过配合物作为“金属配体”的方法,草酸基团外围氧原子与金属MnⅡ离子配位得到得到一个有趣的异核一维链状配合物{[Cu(TTF-opba)] [Mn(CH3OH)2]}n (6) 。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方面的测试。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6具有分子间亚铁磁相互作用:g=1.96和J=-22.36cm-1。4.我们将叁氮唑配体通过共轭大π键接枝到TTF单元上,合成了π延伸的氧化还原配体L3 (6-(4,5-bis(propylthio)-1,3-dithiol-2-ylidene)-1H-[1,3]dithiolo [4',5':4,5]benzo[1,2-d][1,2,3] triazole),通过Cu(tta)2 (tta-= 4,4,4-trifluoro-1-(thiophen-2-yl)butane-1,3-dione)与配体L3反应,制备了一个五核铜簇合物(Cu5(tta)4(TTFN3)6)(7)。通过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它的结构,并测定了配体L3和配合物7的紫外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磁性测试表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我们探讨了配合物7在高导向热解石墨烯表面的自组装结构及其形成机理。5.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电化学活性的TTF席夫碱配体L4 (3,3'-(((2-(4,5-bis(methylthio)-1,3-dithiol-2-ylidene)benzo[d][1,3]dithiole-5,6-diyl)bis(azanediyl)) bis(methanylylidene))bis(pentane-2,4-dione)),并将其与荧光基团TPPE (1,1,2,2-tetrakis(4-(pyridin-4-yl)phenyl)-ethene)同时引入到自旋交叉体系当中,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时间与温度得到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一个二维层状聚合物9 (Fe(L4)(TPPE)0.5)和一个叁维聚合物10 (Fe3(L4)3(TPPE)1.5)。我们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分析、磁性以及变温荧光测试。化合物9表现出渐变型的自旋交叉性质,并且表现出随温度以及电压变化的荧光光谱,这说明磁性与荧光以及电化学性质与荧光之间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陈庆[6]2007年在《含硫有机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和二硫纶化合物作为有机富硫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性能特点被看作是一类很好的功能材料前驱体(电子给体和受体)。现有的含硫有机配体分子的π共轭体系较短,或配体分子构型不呈平面性,因此,扩展含硫有机配体中共轭体系的长度及增加边缘梯形排列硫原子数,以期获得更为扩展的π共轭体系及更多、更为紧密的S…S相互作用。本文采用wittig偶合反应,以亚磷酸叁甲酯作为偶联剂,从二硫化碳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合成了叁种新的非对称双稠合四硫富瓦烯衍生物:2-(4’,5’-二烷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叉)-5-(4’,5’-二腈乙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叉)-1,3,4,6-四硫并环戊烯(Ⅶ)。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验证了合成路线的可行性。系统地研究了这类非对称双稠合四硫富瓦烯衍生物Ⅶ及其中间产物2,3-二腈基乙硫基-6,7-二烷硫基四硫富瓦烯(Ⅴ)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研究显示化合物Ⅴ和Ⅶ都不是严格的电化学可逆过程。其中化合物Ⅴ表现为单电子转移过程,化合物Ⅶ表现为分步的双电子转移过程。测定了化合物Ⅶ的电导率,结果表明:除了乙基和丙基取代的衍生物呈现半导体性质外,其它取代基的衍生物均为绝缘体。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四种含硫有机配体与Ag(Ⅰ)的配位聚合物单晶:4,5-二甲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硫酮与AgCF_3SO_3反应所得配合物(Ⅰ);2,3-二腈基乙硫基-6,7-二乙硫基四硫富瓦烯与AgCF_3SO_3反应所得配合物(Ⅱ);4,5-二乙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硫酮与AgClO_4反应所得配合物(Ⅲ);4,5-二甲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硫酮与AgSbF_6反应所得配合物(Ⅳ)。通过IR、元素分析和X—ray单晶衍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测定了叁种配位聚合物及碘掺杂的配位聚合物(Ⅰ)的电导率,发现配位聚合物(Ⅰ)碘掺杂前后都表现为半导体,配位聚合物(Ⅱ)、(Ⅲ)和(Ⅳ)表现为绝缘体。初步探讨了四种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韩春平[7]2008年在《新型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表征》文中研究说明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其金属配位化合物由于它们在分析化学、催化、分子电子器件及有关生物无机体方面的应用,特别是1986年,首次报道了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TTF[Ni(dmit)2]2(dmit=1,3-二硫杂环戊4-烯-2-硫酮-4,5-二巯基)具有超导性质后,有机硫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对四硫富瓦烯分子进行修饰,合成出了各种结构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导电性能越来越好,开拓了四硫富瓦烯新体系,使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研究成为目前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生长点。本文以四硫富瓦烯为框架引入酰胺基,制得新型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以镍为中心原子、以四硫富瓦烯羧酸衍生物为配位体制得两种配位化合物,一种以硫原子配位,另一种以氧配位,并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叁种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学性质,结果表明,含有酰胺基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电导率;含有羧基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作为配位体时,硫配位和氧配位所得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导电能力不如前者。

陈斌[8]2015年在《基于共轭四硫富瓦烯配体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提出四硫富瓦烯(TTF)由于其强的给电子能力以及多个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常用作构筑基块广泛应用于超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通过对TTF骨架进行化学修饰,扩展分子的π共轭体系,是当前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延伸的TTF不仅容易达到稳定的氧化状态,而且能够产生较窄的HOMO-LUMO能隙,通过平面间π…π或者S…S相互作用增加材料的维度。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共轭的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配体及其配位聚合物、双邻菲罗啉四硫富瓦烯配体及其双核钌配合物,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及电化学性质。本论文包含以下两个部分:1.四硫富瓦烯基电化学活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基于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配体(H4L1)的配位聚合物(1-4)。羧酸配体丰富的配位模式以及不同金属或双金属核单元作为节点,共同构筑了(3,4),(3,8),(4,8)-连接的多种拓扑网络结构。研究发现叁维配位聚合物3和4具有两个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气体吸附分析表明由于MOF材料中含大π电子云的四硫富瓦烯配体而形成CO2对N2的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说明向配位聚合物体系中引入氧化还原性配体是一种将孔道和电化学活性结合于框架材料的有效方法,使其应用于气体分离的电致吸附材料。2.双邻菲罗啉四硫富瓦烯基钌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通过自身偶联反应首次合成出了双邻菲罗啉四硫富瓦烯配体(L2),微波辅助条件下合成了该配体的双核钌配合物(5)。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是一个可以将刚性近平面TTF配体引入分子基材料的有效方法。晶体结构显示末端配位金属核位阻效应而引起TTF十字交叉式排的列构型非常罕见。该双核钌配合物表现出丰富的电化学行为,显示了多个分步的氧化还原过程,并通过理论计算来阐明其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电子顺磁共振说明了配体和配合物中电荷转移诱导的部分电子转移现象。

孙勇刚[9]2014年在《含吡啶基团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平面共轭结构、良好的供电子性、特殊的氧化还原性能,在分子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近几十年来,这类有机富硫材料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在光电开关、分子器件、传感器、电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多吡啶的金属配合物自从它们可以作为非线性光学、分子传感材料等的应用发现以来也被人们广泛研究。结合以上两类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带有可以与金属配位的吡啶基团的TTF新配体为调制具有电子特性的分子固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吡啶类TTF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合成了多种金属配合物,并对其固体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TTF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研究进展,并对含吡啶类的TTF衍生物进行了简要介绍,描述了这类TTF衍生物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意义。二、合成了配体L1(DMT-TTF-(CONHCH2Py)2)及其Cu、Mn、Ni的配合物,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晶体结构、电化学、成膜形态及光电响应性质,初步探讨了配位中心金属的协同作用对光电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是电化学活性物质;配合物形态反映了其分子结构的维度;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配位中心在提高光电转换功能上可以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叁、合成了配体L2(Py-TTF-Py)及该配体与Cu、Mn、Zn、Pb的金属盐形成的五种配位聚合物,通过X-ray单晶衍射测定得到了它们的单晶结构。通过固体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中叁种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光电响应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具有电化学活性,同时也具有光电响应性质。我们以两种含吡啶的TTF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它们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组装作用,探索了其氧化还原、光电响应等性质,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机理解释。本论文的研究为设计合成具有光、电活性的有机无机杂化的分子材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体系。

顾静[10]2008年在《含羧酸基团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分子组装及性质研究》文中指出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及其衍生物已经成为研究较为广泛的功能性分子之一,并在材料科学和超分子化学方面已经有了重要的应用。然而羧酸类TTF衍生物相对研究的较少,但羧酸类配合物在分析化学、酶催化和化学催化、仿生化学、材料科学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所以本文以羧酸类TTF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综述部分简要介绍了TTF衍生物的性质及研究进展,描述了含有氧化还原功能基团的羧酸类TTF类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并对羧酸根不同的配位方式进行了归纳,然后对TTF在分子识别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作了概括;二合成了前驱体TTF羧酸钾盐(C_(10)H_6o_4S_6K_2)及钠盐(C_(10)H_6O_4S_6Na_2·3H_2O),制备TTF羧酸钙配位化合物C_(23)H_(26)Ca_2O_(12)S_(12),TTF羧酸钴配位化合物C_(32)H_(54)Co_2N_4O_(19)S_(12),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C_(23)H_(26)Ca_2O_(12)S_(12)的晶体结构;并测试了两种配合物的电化学和紫外光谱,进一步了解了金属离子和TTF基团间的电荷转移现象;叁制备了TTF羧酸衍生物(C_9H_8O_2S_6),通过紫外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TF单羧酸(DMTTTF-COOH)的氧化还原性,初步探讨了一些含氮杂环小分子对TTF-COOH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情况;四以酯基TTF衍生物(C_(10)H_(10)S_6O_2)为研究对象,合成了叁种新的电荷转移盐C_(20)H_(20)S_(12)O_4Cu_2C_(16),C_(20)H_(20)S_(12)O_4CuBr_4,C_(20)H_(20)S_(12)O_4Hg_2Cl_6;测定了C_(20)H_(20)S_(12)O_4Cu_2Cl_6的晶体结构,并对叁种化合物的电化学、紫外性质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 含吡啶基团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D]. 刘宇. 苏州大学. 2007

[2].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其金属配位聚合物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 修远见.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3]. 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 侯瑞斌. 延边大学. 2010

[4]. “一桥”和“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J]. 王小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5]. 基于共轭四硫富瓦烯的多功能磁性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崔龙. 南京大学. 2017

[6]. 含硫有机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 陈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 新型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表征[D]. 韩春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08

[8]. 基于共轭四硫富瓦烯配体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陈斌. 南京大学. 2015

[9]. 含吡啶基团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孙勇刚. 苏州大学. 2014

[10]. 含羧酸基团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分子组装及性质研究[D]. 顾静. 苏州大学. 2008

标签:;  ;  ;  ;  ;  

一些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