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固定与转移论文_褚贵新,沈其荣,张娟,肖龙云,峁泽圣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素固定与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固氮,水稻,花生,旱作,生物,论文。

氮素固定与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褚贵新,沈其荣,张娟,肖龙云,峁泽圣[1](2003)在《用~(15)N富积标记和稀释法研究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固定和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花生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水稻 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的生物固氮以及花生向水稻的氮素转移。盆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证明在水稻花生间作的共生期内发生了氮素转移,花生固氮量的2%~3.5%转移到水稻体内。同位素稀释试验还表明,间作对花生固氮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其固氮效率(BNF)。本文还对两种同位素标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褚贵新,沈其荣,曹金留,茆泽圣,钟增涛[2](2003)在《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中的氮素固定与转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和旱作水稻为材料 ,采用分隔方法和15N同位素示踪法 ,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与花生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生的生物固氮效率、花生体内氮素向水稻的转移。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花生单作、水稻单作、水稻 /花生间作 3种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水稻和花生间作有产量优势和氮素营养优势 ,在N 0kghm- 2 、N 2 2 5kghm- 2 和N 3 0 0kghm- 2 叁个氮素水平下 ,根系不分隔的水稻生物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 3 0 0 3 %、1 0 1 %和 2 2 % ;水稻氮素吸收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 74 0 3 %、1 6 93 %和 2 3 2 % ;( 2 )花生在N 2 2 5kghm- 2 和N 3 0 0kghm- 2 氮素水平下 ,分隔处理和不分隔花生固氮量分别为 3 8 1 1 %、40 97%和 1 4 81 %、2 0 49% ,间作能提高花生固氮效率 ;( 3 )花生体内氮素在共生期内可以转移到水稻体内 ,花生固氮量和氮素转移没有相关 ;( 4 )与水稻单作比较 ,花生 /水稻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氮素营养。(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褚贵新,沈其荣,曹金留,茆泽圣,钟增涛[3](2002)在《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的氮素固定与转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和旱作水稻为材料,采用分根方法和15N同位素示踪法,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花生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生的生物固氮效率,花生体内氮素向水稻的转移。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花生单作、水稻单作、水稻/花生间作3种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和花生间作有产量优势和氮素营养优势, 在N 0 kg hm-2、N 225 kg hm-2和N 300 kg hm-2 3个氮素水平下,根系不分隔的水稻生物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30.03%、10.1%和2.2%;水稻氮素吸收量分别比分根处理的高74.03%、16.93%和23.2%; 2)N花生在225 kg hm-2和N 300 kg hm-2氮素水平下,分隔处理和不分隔花生固氮量分别为38.11%、40.97%和14.81%、20.49%,间作能提高花生固氮效率;3)花生体内氮素在共生期内可以转移到水稻体内,花生固氮量和氮素转移没有相关;4)与水稻单作比较,花生/水稻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氮素营养。(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叁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2-11-01)

氮素固定与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花生和旱作水稻为材料 ,采用分隔方法和15N同位素示踪法 ,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与花生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生的生物固氮效率、花生体内氮素向水稻的转移。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花生单作、水稻单作、水稻 /花生间作 3种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水稻和花生间作有产量优势和氮素营养优势 ,在N 0kghm- 2 、N 2 2 5kghm- 2 和N 3 0 0kghm- 2 叁个氮素水平下 ,根系不分隔的水稻生物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 3 0 0 3 %、1 0 1 %和 2 2 % ;水稻氮素吸收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 74 0 3 %、1 6 93 %和 2 3 2 % ;( 2 )花生在N 2 2 5kghm- 2 和N 3 0 0kghm- 2 氮素水平下 ,分隔处理和不分隔花生固氮量分别为 3 8 1 1 %、40 97%和 1 4 81 %、2 0 49% ,间作能提高花生固氮效率 ;( 3 )花生体内氮素在共生期内可以转移到水稻体内 ,花生固氮量和氮素转移没有相关 ;( 4 )与水稻单作比较 ,花生 /水稻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氮素营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素固定与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褚贵新,沈其荣,张娟,肖龙云,峁泽圣.用~(15)N富积标记和稀释法研究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固定和转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

[2].褚贵新,沈其荣,曹金留,茆泽圣,钟增涛.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中的氮素固定与转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

[3].褚贵新,沈其荣,曹金留,茆泽圣,钟增涛.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的氮素固定与转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C].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叁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2

论文知识图

不同处理土壤碱解氮的变化不同处理土壤铵态氮的变化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变化混播黑麦草的氮素来源水分对生物固氮贡献率的影响(In:苜...

标签:;  ;  ;  ;  ;  ;  ;  

氮素固定与转移论文_褚贵新,沈其荣,张娟,肖龙云,峁泽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