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基聚硅氧烷论文_梅青冉

导读:本文包含了轻基聚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胶,硅烷,硅油,耐高温,基多,丙酸,咪唑。

轻基聚硅氧烷论文文献综述

梅青冉[1](2018)在《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在耐刮擦聚丙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硅材料是具有半有机半无机结构的特殊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作为塑料耐刮擦剂,与塑料基体的C-C链既相容又相异,所以可相互混合发挥特有作用。本文以含氢聚硅氧烷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叁种1-烯烃(1-八烯烃、1-十二烯烃、1-十八烯烃)分别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侧基含环氧基和八烷基或十二烷基或十八烷基的叁种聚硅氧烷(8-ALEP、12-ALEP、18-ALEP,前面的数字代表原料烯烃的碳原子数),并将它们应用在聚丙烯(PP)/硫酸钡(BaSO_4)和聚丙烯(PP)/滑石粉(TD)两体系中,研究对体系耐刮擦性改善作用。使用质量分数0.25%的含氢聚硅氧烷为原材料,分别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叁种1-烯烃进行加成反应。实验发现,反应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颜色的影响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含氢聚硅氧烷的滴加速率>n(Si-H):n(C=C)(n是摩尔数)。铂催化剂(H_2PtCl_6)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合成ALE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4 ppm、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80℃、含氢聚硅氧烷60 min滴加完成、Si-H键与C=C摩尔比1:1.2。合成反应的Si-H键转化率可达90%以上,并采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谱图中可见产物中Si-H键基本消失,烷基以及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可以成功接到含氢聚硅氧烷的侧基上。在聚丙烯/无机填料体系中加入ALEP后,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明显改善,并且叁种ALEP的改善效果类似、差异不大,说明ALEP的加入可有效提高体系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加工难度。聚丙烯/滑石粉体系中加入ALEP后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改善,并且改善效果顺序为18-ALEP>12-ALEP>8-ALEP。其中,改性塑料中加入18-ALEP,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从未加入助剂的74.0 J/m提高到99.5 J/m,相比加入等量的8-ALEP、12-ALEP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聚丙烯/硫酸钡体系的作用效果也类似。在两种聚丙烯/无机填料体系中加入叁种ALEP助剂后,耐刮擦性能显着提高,并且改善效果18-ALEP>12-ALEP>8-ALEP。其中,聚丙烯/滑石粉体系加入18-ALEP后光泽度变化△L由未加入助剂的2.33提升到1.76;聚丙烯/硫酸钡体系中加入18-ALEP后光泽度变化△L由未加入助剂的2.05提升到1.60。(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1)

王晓辉[2](2018)在《长链烷基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以及润滑与抗刮擦功能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素有“工业味精”美誉的有机硅助剂能有效地提升材料性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聚烯烃加工中,本论文合成了一种侧基含十二烷基和环氧基的聚硅氧烷,将其应用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氢氧化镁(Mg(OH)_2、MH)/微胶囊化红磷(MRP)体系中起润滑与协效阻燃作用;应用于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滑石粉(TD)/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体系起耐刮擦作用。以含氢量为0.25%,分子量分别为8.0×10~3、3.5×10~4和6.8×10~4的部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DMS-co-PHMS),与1-十二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进行硅氢加成,得到无色透明粘稠、分子量分别为1.0×10~4、5.0×10~4以及1.0×10~5的侧基含十二烷基以及环氧基聚硅氧烷(DESO),Si-H键转化率达90%以上;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表征表明,产物中Si-H键基本消失,十二烷基(-(CH_2)_(11)CH_3)以及丙基缩水甘油醚基成功接到PDMS-co-PHMS链侧基上。添加DESO的LLDPE/MH/MRP体系相比添加相同分子量的侧基含十二烷基聚硅氧烷(PAMS)、侧基含环氧基聚硅氧烷(EMSO)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体系熔体流动速率高,而平衡扭矩低,说明DESO可以显着提高体系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加工难度;LLDPE/MH/MRP达不到V-0级别,添加了DESO、PAMS、EMSO和PDMS的各体系均达到了V-0级别,表明这些硅油类物质与氢氧化物、微胶囊化红磷有良好的协效阻燃作用。此外,添加1 wt%DESO可使LLDPE/MH/MRP的断裂伸长率从31%提高到168%,缺口冲击强度从42.0 J/m提高到54.2 J/m,比添加PAMS、EMSO和PDMS增韧作用明显,这可能是DESO能较好地减少LLDPE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分子链的移动性。PP/POE/TD/POE-g-MAH体系中加入分子量为1.0×10~4、5.0×10~4、1.0×10~5的DESO后耐刮擦性能显着提高,其中分子量为1.0×10~4的DESO比更高分子量的DESO对整个体系的耐刮擦值(?L值)降低作用更加明显,抗刮擦作用更好。添加了不同分子量DESO的各PP/POE/TD/POE-g-MAH体系熔体流动速率、冲击韧性均得到改善,其中分子量为1.0×10~4的DESO对熔体流动速率的提高作用最大;分子量为5.0×10~4的DESO对缺口冲击强度提高最明显,可将复合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从8.0 J/m提高到13.0 J/m,而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降低。因此,本论文制备的侧基含十二烷基以及环氧基聚硅氧烷能很好地改善PP材料的耐刮擦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军营,梁璐,马嘉浩,程珏,韩雁明[3](2017)在《耐高温湿固化侧甲基甲氧基聚硅氧烷的固化与性能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侧甲基甲氧基聚硅氧烷(PMOS)湿润性好、耐高温,可用于石英纤维增强的Si O 2复合材料和石器的疏水处理。本文针对PMOS的潜在用途,设计了固化装置,通过IR表征了固化物结构,研究了催化剂、固化工艺等对固化行为的影响,并由凝胶时间推算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同时研究了PMOS固化物的耐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MOS固化形成的高交联密度有机硅材料760℃时失重为10%,80℃时贮能模量E'为2.5×10~8 Pa,80℃时损耗模量E"为3.2×10~6Pa,在-18℃时耗能因子tanδ达到峰值0.06,PMOS固化物在耐热失重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等方面都优于一般的有机硅材料。(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7年12期)

廖芷蔓,谭景林,胡庆华,柏杨[4](2017)在《具有表面活性的咪唑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采用HCl质量分数34%~36%的盐酸为催化剂合成不同结构类型的低黏度氯丙基硅油,然后对氯丙基硅油进行N-甲基咪唑功能化反应制备咪唑基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FT-IR、~1H NMR表征。基于咪唑基聚硅氧烷含有咪唑阳离子和SiOSi疏水链具有双亲分子的特性,对其表面张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咪唑基聚硅氧烷能将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至30~44 mN/m。(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史猛[5](2017)在《脒基聚硅氧烷酸敏凝胶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聚硅氧烷主干链上的硅氧键可以灵活的转动,骨架灵活性非常高,其玻璃化温度比较低在-120℃左右,它的抗氧化性能非常好,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但是其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延展性比较高,因此其粘度往往偏低,这在它的日常应用中往往会是一种缺陷。比如它的力学性能比较低,很难被制备成稳固的薄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比如交联。近年来,人们都在尝试改善它的这种不足,但过程都比较繁琐。于是,我们想到在其体系中引入静电力的作用,首先将其合成脒基聚硅氧烷,提高它的碱性,然后向脒基聚硅氧烷与氨基聚硅氧烷的混合体系中通入CO2,引入静电力的作用,形成一种CO2响应的凝胶,使其粘度与模量的性能大大提升;另外可以在其体系中引入有机羧酸,同样可以使其体系的粘度、模量等性能得到提升,若是有机羧酸为二元酸,相邻的两条聚硅氧烷主链可以通过羧脒盐桥链接在一起,形成交联网状的结构,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其分子间的作用力,提高它的流变学性能;进而我们想到可以在脒基聚硅氧烷的体系中引入光产酸,制备出一种具有光响应性的凝胶。脒基/氨基聚硅氧烷混合体系中通入CO2 1h后,其粘度可以提高至105Pa·s,储能模量大大超过其损耗模量,表明其体系凝胶化的程度比较完全。脒基聚硅氧烷的粘度很低只有0.3Pa·s,,加入单元羧酸生成脒基聚硅氧烷羧酸盐后,其粘度都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即使粘度最小的脒基聚硅氧烷丁酸盐,其粘度也是纯脒基聚硅氧烷的32倍,粘度最高的脒基聚硅氧烷乙酸盐的粘度提高到102Pa.s。总体来看,脒基聚硅氧烷单元羧酸盐的粘度均明显大于纯脒基聚硅氧烷,羧酸的链段越短,其粘度就越大。脒基聚硅氧烷二元羧酸盐体系中,其粘度与模量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粘度性能最高的乙二酸盐其粘度可以提高到103-104Pa·s,储能模量可以到103Pa.s。总体来讲,脒基聚硅氧烷在加入二元酸以后,可以形成网状的交联体系,相比脒基聚硅氧烷单元酸体系,其粘度等流变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脒基聚硅氧烷二元酸盐体系中,其粘度与模量的性能不仅与羧酸主链的长度有关,同时与羧酸的分子构型有关,奇数碳原子的羧酸盐其粘度与模量往往比较低。通过对CO2响应脒基聚硅氧烷凝胶体系与脒基聚硅氧烷羧酸盐体系的研究,进而我们开发出一种快速的光响应凝胶体系,其粘度与模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光产酸的含量越多,其粘度与模量升高的速率就越快,最终得到凝胶的储能模量也越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李海波[6](2017)在《UV基聚硅氧烷及特殊手感织物整理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追求健康和舒适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人们希望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纺织产品。将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与无机纳米紫外线屏蔽剂相结合,同时加入功能型聚硅氧烷,以期得到具有柔软、滑爽、弹挺等舒适手感的防紫外功能织物。为增强织物的服用舒适度,对改性硅油进行复配,制取具有特殊手感的织物整理剂,以此提高织物的舒适性能,增强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活品质。鉴于此,本文主要的工作及结果如下:(1)本文以含氢硅油(PHMS),4-(3-烯丙氧-2-羟基)丙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MUV-0),苯乙烯(St),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VTES),烯丙基烷氧基聚醚(F-6)等为原料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聚醚/UV/烷氧基/苯基硅油(VPE-BUVSi)。对反应的条件进行探讨,采用IR、1H-NMR、UV等方法对VPE-BUVS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PE-BUVSi是预期的目标产物。将VPE-BUVSi进行乳化,得到外观透明、贮存稳定的VPE-BUVSi微乳液。利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乳液的粒径分布、带电情况及成膜形貌进行测试,并讨论了原料种类与配比、乳液的用量对整理后织物的柔软性、弹性、防紫外等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PE-BUVSi乳液的平均粒径为65.1 nm,Zeta电位为-2.43 mV;将VPE-BUVSi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当乳液的用量为30 g/L时,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回弹性和抗静电性,但白度和断裂强度稍有下降,且耐洗性能较差;经VPE-BUVSi整理后织物紫外线平均透过率小于3%,UPF值可以达到30+,棉纤维表面呈现平整、光滑的膜形貌。(2)将制得的聚醚/UV/烷氧基/苯基硅油(VPE-BUVSi)与氨基硅油(ASO-1)进行复配并乳化,得到了复合乳液UVAS。将纳米硅溶胶JN-30和UVAS对棉织物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整理工艺对应用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VPE-BUVSi和ASO-1的质量比,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防紫外有机硅整理剂。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应用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后整理织物的成膜性、膜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测。结果表明:UVAS平均粒径为105.7 nm,Zeta电位为+50.7 mV;纳米硅溶胶JN30的平均粒径为24.1 nm,且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性能;经二步法防紫外整理后,织物具有较好的防紫外性能,与仅使用VPE-BUVSi整理相比,二步法处理后织物紫外线总平均透过率小于2%,且UV-A波段平均透过率小于2%,UPF等级能达到50+,可以达到防紫外线产品的要求,同时处理后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洗性,疏水性,但柔软度略有下降;与空白织物相比,经二步法处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白度略有下降。SEM观察发现二步法处理后纤维表面变得紧致,虽有大量微突存在,但整体被一层聚硅氧烷膜所包裹,平整度、光滑度略有改善;AFM图可以看出,二步法处理后的硅膜表面相对不平,呈非均一结构,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峰包存在。(3)以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21)、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107)、环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ESO)、γ-(2,3-环氧丙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60)等为原料,利用复配技术制备了一种复合型硅油(SHO-1)。选取复合型乳化剂对其乳化,探讨了乳化剂的用量、配比,原料的配比,并将其应用于织物后整理,对影响应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当对SHO-1预处理的加热时间为60 min,m(ASO-121):m(107)=6:4,KH-560质量分数为2%,乳化剂用量为20%,m(1350):m(1370):m(1390)=1:1:2时,复合型硅油乳液SH-1外观无色透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平均粒径为24.2 nm,Zeta电位为+27.82 mV。当SH-1用量为10 g/L,采用一浸一轧工艺,烘焙温度165℃,烘焙时间90 s,ASO-121的氨值为0.3 mmol/g,黏度为2500 mPa·s,107的黏度为5000 mPa·s时,经整理后的棉织物应用性能最佳,具有一定的耐洗性。与空白织物相比,经SH-1整理后的织物白度变化不大,但是具有柔软,蓬松,活络,挺括等优良风格,存在一定的暖感,达到一种特殊的棉感风格。利用SEM和AFM对处理后织物及单晶硅表面进行观察,发现经SH-1整理后的纤维表面附有一层膜,使得棉织物的表面光滑平整且均匀,处理后的单晶硅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较小。同时,将SH-1应用到二步法防紫外整理配方中,与UVAS乳液复合使用,对二步法织物进行功能性整理,结果表明织物在具有优秀防紫外性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特殊的手感风格。(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尚丽坤,邓建国,邓志华,赖妮,纪兰香[7](2016)在《功能基聚硅氧烷摩尔折射度的计算与分子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修正原子贡献法原理,设计并计算具有不同功能基的聚硅氧烷摩尔折射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合成了系列高苯基室温硫化聚硅氧烷,将合成产物摩尔折射率与计算的摩尔折射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原子贡献法原理计算的聚硅氧烷分子折射度与合成产物实测折射率具有高度一致性;分子结构中,基团体积越大,其含量变化对分子折射率影响也越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1期)

谢小莉,赵艳志[8](2015)在《羟烃基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HT)为封端剂,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开环聚合,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羟烃基聚硅氧烷;以聚醚、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羟烃基聚硅氧烷为原料,1,4丁二醇为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为亲水性扩链剂,合成了系列羟烃基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分散体。考察了羟烃基聚硅氧烷相对分子质量及用量对WPU乳孔液的稳定性、乳液粒径以及胶膜涂层硬度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羟烃基聚硅氧烷改性WPU乳孔液分散稳定性优异,在聚碳酸酯板上涂膜的附着力良好,而硬度范围的跨度相当大(2H~6B);涂膜的综合性能以n(HT):n(D_4)为1:8的羟烃基聚硅氧烷质量分数约为4%时最佳,附着力达到ASTM 5B,硬度为H。(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5年04期)

刘波[9](2015)在《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合成及超疏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硅乳液因聚硅氧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胶黏剂、防水涂料等领域。文章对聚硅氧烷乳液的类型、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疏水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也作了介绍。文章较详细地讨论了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的聚合工艺、乳液性能及其涂层性能,重点讨论了甲基叁乙氧基硅烷(MTEOS)、丙基叁甲氧基硅烷(PTMOS)、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EPTMOS)及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乳液共聚制得的聚硅氧烷复合乳液在超疏水涂层方面的应用。文章首先以PTMOS、MTEOS、辛基叁甲氧基硅烷(OTMOS)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性能稳定的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探讨了加料方式(一次加料、单体滴加)、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对聚合乳液粒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乳液聚合过程的乳胶粒变化,并初步讨论了其成核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测试,通过动态激光粒度仪(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尺寸结构进行了测试,通过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聚合物热性能,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仪表征了乳液涂层的疏水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聚合物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单体滴加方式的乳液聚合合成的乳液粒径较一次加料方式的乳液聚合合成的乳液粒径小,而分布较宽;两种加料方式得到的乳液(理论固含量为30%)最终实际固含量分别为15.6%(一次加料)和15.5%(单体滴加);在单体滴加法合成的乳液过程中,其乳液粒径尺寸变化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明显存在叁个阶段(成核期,增长期,稳定期),最终稳定乳液的乳胶粒结构为规整的核-壳球形,其中,核主要成分为Si-O-Si结构,壳主要成分为烷基基团,并对该种核壳结构形成机理做了初步推断;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具有良好的稀释、储存、离心和耐电解质稳定性;在纸张中形成的涂层疏水性能最佳的乳液为OTMOS/PTMOS(摩尔比1:4)共聚乳液,接触角为110.8°。热重分析表明,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初始分解温度在350-450℃之间,而随着所用硅烷中带有的烷基基团的增大,相对应的聚硅氧烷聚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残余量逐渐减小。有机硅聚合物本身具有疏水性,因此对于聚硅氧烷乳液而言,可通过调控纳米粒子大小来控制形成涂膜的表面微纳米结构,进而形成超疏水涂层。本部分在合成的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基础上,首先制备了 PTMOS/Si02复合乳液与PTMOS/Si02/苯基叁甲氧基硅烷(PHTMOS)共聚复合有机硅乳液,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复合乳液的疏水效果后,采用PDMS与PTMOS、MTEOS、EPTMOS乳液共聚得到聚硅氧烷复合乳液。共聚乳液与气相纳米二氧化硅环己烷溶胶、适量的硅烷偶联剂按一定比例共混得到多烷氧基聚硅氧烷复合乳液,将该乳液涂覆在玻璃片后在一定温度下固化即可得到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涂层表面形貌结构,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仪表征了乳液涂层的疏水性能。通过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聚合物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涂层接触角先增加后小幅度减小,滚动角则先减小后小幅度增加。在二氧化硅含量一定时,当PHTMOS与EPTMOS混合用量增加(PHTMOS:EPTMOS=1:2,质量比),涂层接触角无明显变化(155°±2°),滚动角明显减小。当二氧化硅用量为23wt%,混合用量为15wt%时,涂层接触角为156.1°,滚动角为3°,涂层的超疏水效果最为理想。(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5-25)

许伟,郝丽芬,安秋凤,周磊[10](2014)在《新型交联网状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甲基氢氧化铵(Me4NOH)为催化剂,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3-缩水甘油醚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ETP)间的阴离子聚合法制得端环氧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EPVMS).再利用EPVMS与含氢硅油间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制得了新型交联网状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织物整理剂(CLPS).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中EPVMS的环氧值和乙烯值控制为0.08mmol·g-1及0.10mmol·g-1较为适宜.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产物具有预期结构.随交联度增加,其疏水性增强.(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轻基聚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素有“工业味精”美誉的有机硅助剂能有效地提升材料性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聚烯烃加工中,本论文合成了一种侧基含十二烷基和环氧基的聚硅氧烷,将其应用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氢氧化镁(Mg(OH)_2、MH)/微胶囊化红磷(MRP)体系中起润滑与协效阻燃作用;应用于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滑石粉(TD)/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体系起耐刮擦作用。以含氢量为0.25%,分子量分别为8.0×10~3、3.5×10~4和6.8×10~4的部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DMS-co-PHMS),与1-十二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进行硅氢加成,得到无色透明粘稠、分子量分别为1.0×10~4、5.0×10~4以及1.0×10~5的侧基含十二烷基以及环氧基聚硅氧烷(DESO),Si-H键转化率达90%以上;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表征表明,产物中Si-H键基本消失,十二烷基(-(CH_2)_(11)CH_3)以及丙基缩水甘油醚基成功接到PDMS-co-PHMS链侧基上。添加DESO的LLDPE/MH/MRP体系相比添加相同分子量的侧基含十二烷基聚硅氧烷(PAMS)、侧基含环氧基聚硅氧烷(EMSO)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体系熔体流动速率高,而平衡扭矩低,说明DESO可以显着提高体系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加工难度;LLDPE/MH/MRP达不到V-0级别,添加了DESO、PAMS、EMSO和PDMS的各体系均达到了V-0级别,表明这些硅油类物质与氢氧化物、微胶囊化红磷有良好的协效阻燃作用。此外,添加1 wt%DESO可使LLDPE/MH/MRP的断裂伸长率从31%提高到168%,缺口冲击强度从42.0 J/m提高到54.2 J/m,比添加PAMS、EMSO和PDMS增韧作用明显,这可能是DESO能较好地减少LLDPE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分子链的移动性。PP/POE/TD/POE-g-MAH体系中加入分子量为1.0×10~4、5.0×10~4、1.0×10~5的DESO后耐刮擦性能显着提高,其中分子量为1.0×10~4的DESO比更高分子量的DESO对整个体系的耐刮擦值(?L值)降低作用更加明显,抗刮擦作用更好。添加了不同分子量DESO的各PP/POE/TD/POE-g-MAH体系熔体流动速率、冲击韧性均得到改善,其中分子量为1.0×10~4的DESO对熔体流动速率的提高作用最大;分子量为5.0×10~4的DESO对缺口冲击强度提高最明显,可将复合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从8.0 J/m提高到13.0 J/m,而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降低。因此,本论文制备的侧基含十二烷基以及环氧基聚硅氧烷能很好地改善PP材料的耐刮擦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轻基聚硅氧烷论文参考文献

[1].梅青冉.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在耐刮擦聚丙烯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王晓辉.长链烷基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以及润滑与抗刮擦功能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张军营,梁璐,马嘉浩,程珏,韩雁明.耐高温湿固化侧甲基甲氧基聚硅氧烷的固化与性能探索[J].粘接.2017

[4].廖芷蔓,谭景林,胡庆华,柏杨.具有表面活性的咪唑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J].有机硅材料.2017

[5].史猛.脒基聚硅氧烷酸敏凝胶化反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6].李海波.UV基聚硅氧烷及特殊手感织物整理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

[7].尚丽坤,邓建国,邓志华,赖妮,纪兰香.功能基聚硅氧烷摩尔折射度的计算与分子结构设计[J].化工新型材料.2016

[8].谢小莉,赵艳志.羟烃基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5

[9].刘波.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合成及超疏水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5

[10].许伟,郝丽芬,安秋凤,周磊.新型交联网状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工艺探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层状聚硅氧烷样品的IR图谱双经丙基封端聚甲基乙基硅氧烷(PEMS...一1硅橡胶结构及示意图一19润湿剂用量对水性UV光油光泽度的影...=50:30:20材料AFM图像中空玻璃密封胶失效现象3原因分析

标签:;  ;  ;  ;  ;  ;  ;  

轻基聚硅氧烷论文_梅青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