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价值评价

CT及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价值评价

溆浦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溆浦4193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对其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CT和MRI简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通过实际的回顾以往的这方面的临床病例。通过实际的检查CT和MRI的临床表现。然后在根据其主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其中根据影响资料显示其中19例病灶呈现分叶状肿块,具体的表现在直径在2-10厘米,平均在3.5厘米。CT在进行扫描其中有9例是等密度,7例是低密度。增强扫描主要是用于动脉,进而病灶明显加强。其中密度比较高的有7例,等密度的有9例。高密度的有5例。MRI在进行实际的扫描其中10例呈现T1比T2信号大,同时在增强动脉呈现比较大的强化。另外的4个病灶中央伤疤也进行延时强化。结论:对于FNH的影响学主要的表现为动脉期的均匀强化,门脉期以及实质呈现高密度或者是等密度,延迟强化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血管瘤鉴别。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CT;磁共振成像;诊断

对于实际的肝脏性的增生,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比较少见,主要发生的病变在肝脏的位置,通过CT和MRI进行实际的动态扫描主要是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诊断。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于本院就诊的确诊为FNH的19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12例,有女性患者7例。所有的患者的年龄均在18~46岁之间,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岁。所有的19例患者中,其中有9例患者是在体检或是无意中发现,有6例患者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有4例患者曾有过慢性肝炎的病史,所有的患者的AFP检测都为阴性。通过CT检出的有16例,MRI检出的有10例,两者共同检出的有7例。

1.2影像学检查

(1)本次实验所选用的CT机是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根据患者的腹部定位片来选定CT的扫描范围,除平扫外常规扫描患者的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具体的扫描参数为:层厚:10mm,螺距:1∶1,矩阵:512×512,本次实验所选用的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的对比剂,注射方式为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的肘前静脉给患者注入,高压注射器的流速设定为2.8~3.0ml/s,一共注射70~80ml,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s、45~55s、4~5min扫描。

(2)本次实验所采用的磁共振成像仪为GESignaHorizonLXHighspeed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先对患者的肝脏进行扫描,具体的扫描参数为:TR:150ms,TE:1.4ms,激励角:90°,矩阵:256×160,相位:Fov0.75,其中的物理参数为1次激励,层厚:6~8mm,层间距:1mm。单次扫描时间:19s,进行全覆盖,在进行增强扫描中,扫描1次,我们从实际的注射影剂开始,进行周期性的扫描,时间的间隔20秒,其中行门扫描为50秒。在最后进行实际的肝脏的扫描90秒,最后生成常规SET1W1序列。(GdDTPA)简称钆喷酸葡胺,所用量为0.1ml/kg,注射速度为2~3ml/s。

2结果

2.1病灶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结果显示,一共发现了24个病灶,其中有14例单发病灶,有4例为多发的病灶,多发病灶中,有2例患者有3处多发病灶,有2例患者有2处多发病灶。所有患者中,发生在患者肝左外叶的一共有3例,发生在左内叶的一共5个,发生在右前叶的一共8个,发生在右后叶的一共8个;在所有检出的病灶中最大的病灶为2.2~9.5cm,所有病灶的平均直径为3.8cm,所有的病灶均呈现出类圆形。

2.2CT检查

对于实际的CT的检查,主要是有16个例子以及15个病灶,在进行实际的平扫中主要的病灶有12个,可以说实际的密度比较的均匀,其余的3个病灶等密度,动脉期:15个病灶均明显强化,瘢痕组织无强化呈低密度,所有病灶边界显示清晰,无明显包膜,其中6个病灶周围出现增粗扭曲血管影。对于门脉期而言,病灶的密度一般前期较低,其实际的延迟主要呈现出其中的密度为6个强化的。

2.3MRI检查

所做的10例MRI检查中一共发现了14个病灶。平扫:T1WI像上出现了9个稍低信号,5个呈等信号。其中,在11个病灶中心可以看到呈更低信号的条索状或星状的中心瘢痕。对于实际的T2W1具体的表现为可见高信号4个,等密度信号4个。动脉期:在动脉期,所有病灶都均匀呈现出高信号,但病灶中央的瘢痕呈低信号,在所有10例检查中,有4个病灶可以看到出现的周围增粗扭曲的血管影。就门脉期而言,病灶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实际的呈现出下降或者是等信号,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延迟以及比较稍高的信号。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有文献报道,女性的发病率较高于男性[2],但是本次实验中,男性患者较多于女性,略与文献不符。FNH病灶的直径比较小的为5厘米,平均的直径为3.6厘米,这样算来多发性的病为5%,本文认为对于一些病人的采用激素类药,我们经常见到的为避孕药,这个和其病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这种诊断比较的准确[3]。

3.1病理特征

对于比较典型的FNH的病例外观主要是有分叶以及纤维包裹着肝脏组成,典型FHN特征为异常结节状结构,畸形血管及增生的毛细胆管。在大部分FNH中的病例中,一般会有一个或者是多个,而比较典型的FHN为增生的肝实质[4]。位于病灶中央的瘢痕由纤维结缔组织、增殖的胆管和畸形血管构成。畸形血管包括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这是患者中央疤痕在增强造影中延时增强的病理学基础。动脉分支逐步的输入,其中比较小的分支直径大约是1毫米,一般的FNH的动脉假如比较的异常,需要从中央的动脉流出,其中的增强呈现部分的开花病理结构[5],一般无包膜形成。

3.2FNH的CT多期扫描的表现

FNH的典型的CT表现为分叶状轮廓。在CT平扫是,结节常表现为稍低或等密度影,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发现结节中有钙化现象。本组12例患者在CT动态增强扫描的动脉期除了中心的瘢痕组织外其他部分均明显强化的现象出现。其中,有6例患者可以看到病灶有明显的增粗、扭曲的动脉,这与镜下见到的影像相吻合。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中可以发现肝实质的强化,显示FNH是由正常的干细胞构成,并且其血供较为丰富。5例患者可见中心的瘢痕组织,有4例患者有明显的延迟强化的情况出现,有1例患者强化不明显,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患者的瘢痕组织的血供和其纤维化的程度有关[6]。

3.3FNH的MRI表现

FNH典型的表现为TIWI在实际的CT或者是MRI呈现出一种低信号以及等密度的实际情况,主要在于T2W1主要表现出等密度以及非常高的信号,其次在实际的动态的扫描中,这时候的动脉期结也是呈现出一种高信号以及等密度的变化,但是实际的效果要比T2更加的强,但是对于门脉期而言,对于实际的延迟病灶呈现出一种等密度以及比较高的信号,对于实际的FNH的强化的模式主要的特征为均匀性,因此在本组的实验中,10例的动脉期均可以见到瘢痕。另外的7例具体的表现特点为MRI对于FNH呈现的病症为比较敏感,CT同时出现比较高的频率以及对于水肿、炎症等纤维化的程度不一样。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CT和MRI的扫描都可以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其中FNH的病理特点以及特征都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实际病的鉴别能力。对于部分的病例以及肝脏主要采用的方式为肝脏穿刺方式进行。对于部分的特殊病情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其中就包含HBV感染证据、AFP阳性的肝脏实质性占主导位置,进而有利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吴振东,陈林,杨凯,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9(9):50-53.

[2]陈海清.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5(12):60-63.

[3]谭利新,刘凤,谭清军,等.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9(5):70-73.

[4]鞠德峰,姚家美,王明亮.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征象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5(14):71-73.

[5]张继云,陆健,张学琴,等.Gd-EOB-DTPA增强MRI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4(8):43-46.

[6]贺卫华.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能[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02):36-39.

标签:;  ;  ;  

CT及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价值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