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

张春宝[1]2016年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已逐步进入转型的新时期,金融改革无疑将成为加速经济转型和维持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其中,资本账户开放作为资金高效、自由流动的前提,已成为我国此轮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国际环境来看,新时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更加侧重贸易协议与投资协定相结合,所以,资本账户的管制不仅会限制资金自由流动的配置效应,更将对我国参与多边合作以及制定新的国际标准上制造了阻碍。而从国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发展,伴随企业和居民储蓄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国际投、融资渠道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愈加明显。也正因此,资本账户的开放已不仅是我国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外市场、国际资源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国实施全球化战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以及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然而,资本账户开放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进入20世纪90年来以来,新兴市场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如1997年以泰铢贬值为导火索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1998和1999年先后发生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货币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银行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而这些危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伴随着新兴市场的资本账户开放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也正因此,如何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基础上,高效地开放资本账户,是我国此轮金融改革无法逃避的核心问题。因而,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法定层面和事实层面测度了我国现阶段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并通过HP滤波分析探究了两层面开放的趋势变化,并整体评价了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的现状。进而,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诱发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构造的货币危机指数和银行系统风险指数,阐述了我国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状况,进而利用协整检验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检验了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现阶段我国资本进一步开放条件是否成熟展开了研究,并通过选取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财政因素等变量构建了影响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Probit模型,并对8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和稳定性检验,进而利用国际经验参数测度中国资本账户应达到的开放程度,以评价我国进一步开放的条件情况。最后,本文从借鉴经常账户开放经验和研究成果的角度出发,着重从产生寻租和增加经济运行成本的两大经济影响角度对中国资本账户的管制措施进行了重分类,并衡量了各类别的经济影响程度,进而借鉴服务贸易开放的逻辑,在依据次优理论的基础上,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视角对我国资本账户具体管制项目的最优开放次序提出了建议。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问题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的结论和启示:第一,近年来我国的资本账户整体呈现出逐渐开放的趋势。其中,除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了事实层面开放异常波动外,我国资本账户整体开放趋势明显,并在现阶段处于一个中等的开放水平。从资金不同流向的开放情况来看,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基本保持同步调的放松趋势;其中,在法定管制上,资金流出的开放程度略高于流入,即政府对资金涌入的管控相比更为严格;而在事实层面上,资金的流入始终略高于资金的流出,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相比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对华直接投资。第二,从我国资本账户的具体管制项目来看,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领域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基本达到了70%-80%间的水平;资本项目中的房地产交易限制开放趋势显着,而私人资本流动的管制则开放步伐相对平缓;对比之下,证券投资则仍处于管制最为严格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短期资金流动的货币市场工具、集体投资证券和衍生工具等项目的管制最为严厉,开放程度基本处于50%以下的水平;从事实层面的开放情况来看,以贷款为主的其它投资项目占据着中国资本账户中资金流动的绝大部分,其后是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资本项目则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通过HP滤波对趋势项进行剥离的结果来看,我国资本账户法定和事实层面均表现出逐渐开放的长期趋势,从整体情况来看,事实的开放有效的促使了法定的开放,而法定的开放又进一步刺激事实的进一步开放,并呈现出类似于经常项目开放中的法定向事实并轨的局势。第叁,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基本为负值,这表明人民币始终处于升值的压力。其中,1999-2007年间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显着,并于2008年第一季度达到巅峰,此后,2010年也出现过一波较强的升值压力。而我国银行体系的风险整体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并且波峰略有升高的趋势。其中,2011年第一季度,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银行风险指数出现了较为显着的提高趋势。然而,部分期间银行风险指数呈现负值,这主要是受近年来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大幅增长的存款金额所致。也正因此,我国银行体系的整体风险处于较为温和的状态。第四,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诱发货币危机风险的角度来看,理论上来讲,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出于对国内较高投资收益率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资本账户开放通常会导致资金的大量流入并造成对本币需求的大幅增长,进而显着提高升值的外汇市场压力风险;而当政府面对本币较高的升值压力时,为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根据“叁元悖论”的思路通常会选择放弃适当的资金流动性,从而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来降低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预期基本一致,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度与外汇市场压力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压力具有负向作用;由于人民币近些年来始终面临升值压力,即EMP<0,所以,这种负向作用表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在长期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强,但二者间短期内的相互影响并不显着。第五,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诱发银行系统风险的角度来看,理论上讲,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导致国际资本的涌入,银行的国际融资渠道扩宽外加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会促使我国银行业信贷业务开始大幅扩张,而当经济受到冲击或发展放缓时,不良贷款率将显着攀升,从而诱发银行系统风险提升。此时,管理当局为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必将加大监控力度,提高信贷门槛并降低信贷额度。因此,在事实层面上银行系统风险的提升可能会促使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出现波动并呈现降低的趋势。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银行系统风险并无显着关系,但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变化(一阶差分项)对银行风险指数在长期具有正向作用,即从长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大幅变化会提升银行系统的风险,并且影响系数较为显着。而从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来看,两变量短期向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不强,并且从整体系数的结果来看,短期内的相互影响并不显着。第六,从我国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条件来看,基于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良好、外汇储备充足、金融监管和执行能力较强,虽然金融发展程度相对薄弱,但整体抵御风险和进行开放的条件较为完备。而从定量分析结果来看,基础回归结果表明,在经济因素中,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适度开放程度的提高,均会有利于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而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通常会增加该国对资金流入项目的管制,但对资金流出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在制度因素中,一国政治民主程度的提高,也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有力影响因素。而一国的财政因素以及国际清偿能力则对该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影响并不显着。另外,所有稳健性检验的模型回归结果与原模型基本保持了一致,即验证了原模型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中国数据带入模型中的模拟结果来看,依据国际经验,我国资本账户的实际开放水平远远低于应该达到的开放程度,即现阶段,我国的资本账户是充分具备进一步开放的条件。第七,对于我国资本账户管制项目的具体开放次序,本文在借鉴经常项目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服务贸易开放理论模型验证的结论,建议优先开放经济影响大且增加经济运行成本类的限制措施,最后开放经济影响小且产生寻租类的限制措施,其他的类别处于其次开放的顺序。

肖瑶[2]2009年在《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在金融全球化时代成为各国慎重对待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全球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非常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一举一动必然受到各方的关注也必然对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双重的影响,考虑这些影响不仅是出于对本国安全发展的考虑,是也本着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更好更有效率的利用国际资本以填补国内资本存量的不足,并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破坏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无论是学术意义还是实际意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无论是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还是从国际间接投资角度来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在于增加国际资本对于本国的流入,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为国内资本走向国际做好铺垫,提升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能力。然而对于资本持有者来说,投资的出发点是对利益的追逐,并不会考虑资本的冲击对他国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并不一定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得到二者皆满意的双赢的局面,这当然是最好的,也是各国所追求的最佳状态。但在实际过程中,国际资本的灵活性和波动性往往会对一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在本文中,按照实现我国提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别从金融安全、贸易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五个方面对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的冲击进行一一的阐述,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论证其已经造成的不利结果以及可能面临的威胁和风险,进而威胁到我国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理论的分析可能还不能够充分说明资本账户开放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相互关系,在总结了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五个方面的影响之后,本文选择了一定的模型和计量方法来对这两个变量之间做实证的分析,以求更准确和精细的描述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这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因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一种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于是本文引入了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即:AHP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将综合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层级关系,从而对指标体系给出综合的量化。如此一来,国家经济安全就可以用数据来做一个综合的评价,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模型就可以通过计量的方法得到运算和衡量,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根据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贸易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不同,其相关程度也各自有所区别,其中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经济领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其相关程度也较高,而对于产业和能源生态等方面,由于其影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渐渐显露出来的,其对资本流动的反应程度也相对滞后和缓慢,但长期条件下,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深刻和严重。针对理论和实证双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账户开放所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会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一地冲击,其已经造成的破坏和正在面临的威胁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关注,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只有充分认识到国际资本对经济安全所造成的冲击,慎重而渐进的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才能取利除弊,正真达到发展本国经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贵荣[3]2005年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出现了明显加快的趋势。这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促进了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给经济金融运行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许多国家在开放资本账户进程中都曾出现严重的经济失衡或动荡,甚至发生金融危机,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因而凸现出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已经不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的问题。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金融安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在开放过程中,有效地防御国际资本对我国的冲击,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首先介绍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安全的概念,并对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风险、货币危机与金融安全这一专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论文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机制,从金融活动及金融结构稳定性、实体经济稳定性、政府控制力、信心结构稳定性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开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包括: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汇率、利率、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引起资本流动的结构性扭曲,引发债务危机,导致金融泡沫和复合萧条现象的出现;削弱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力;导致公众信心结构脆弱化。论文接着回顾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与特征,并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这些国家开放的经验与教训,这就是实施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建立稳健发展的国内金融体系,尤其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内银行体系和监管机制;选择浮动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灵活的汇率制度;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充裕的国际储备水平;采取渐进模式,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在上述基础上,论文最后探讨了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和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以及开放的战略选择。这些条件主要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银行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论文认为,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要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首先,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国内外环境条

赵智[4]2006年在《金融开放下的中国金融安全》文中指出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和由此推动的金融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各国通过实施金融开放参与到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1978年确立全面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后,中国的金融开放也随之展开,多年来取得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在开放中不断加快步伐。但若干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金融实力普遍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过程中却要以国际市场上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为导向,金融内在脆弱性在开放中极易诱发各种前所未有的金融风险,危及本国的金融安全。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金融开放中同样面临以上问题,这使得对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动态地研究金融安全问题是一个可取的视角,因此对中国金融开放的阶段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各金融行业之间在开放的程度和速度上是不尽相同的,由此对其所面临的不同金融安全问题需要分别进行分析。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本文以中国金融开放的不断加快推进和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增多为背景,对中国金融开放推进的四个阶段做出界定和分析,比较全面地对构成金融业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叁大行业进行了金融安全分析,对作为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资本流动分别从流入和流出两个角度探讨了相关的金融安全问题,并最后落足到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方面的探讨。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共6章。其中,前言与第1章是总论,第2、3、4、5、6章为专论。在前言之后,第1章对金融开放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进而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的研究进行了一个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站在金融开放的角度对金融安全作出了界定,对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分析;第2章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历史回顾中,将开放的整个历程

王海峰[5]2016年在《身份进化、污名管理与国际资本规范:韩国资本账户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身份与规范变迁如何影响一国资本账户政策选择。在1997-1998年和2008-2012年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正统规范与韩国国家的经济利益同时存在不一致的情况。1997-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韩国选择接受并遵守国际资本规范,加快实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违背了国际资本规范实施了临时的资本管制政策。是什么因素促使韩国在前一次金融危机期间接受国际资本规范,加快实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而在后一次金融危机期间偏离国际资本规范,实施临时性的资本管制政策,并主动塑造国际资本规范?19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程度的提高,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先后实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国际经济学界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界对于资本账户政策的选择理论主要有四种:资本账户政策的成本与收益理论,国际资本结构假说,国内政治理论和规范传播理论。四种理论分别从理性选择、体系结构、国内结构与规范结构四个关键变量来为国家资本账户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解释。但是对于两次韩国资本账户政策选择而言,四种理论给出的因变量难以给出更为合理解释。针对以上理论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身份进化与污名管理的视角来弥补规范传播理论解释对韩国两次资本账户政策选择的不同给予解释。在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家对于“中心-边缘”,“国家-市场”关系认识的不同形成叁种国家身份:民族主义国家身份、国家主义国家身份、自由主义国家身份。国家身份选择受国际社会共有观念和知识结构影响,国家身份处于进化和变迁之中。国家身份不仅受到适当性的规范制约和塑造,还受到污名的制约。当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相违背,国家的行为选择可能产生污名。国家污名管理策略有叁种:污名接受、污名拒绝与污名化反抗。当边缘国家处于身份进化阶段,国家身份追求强烈,希望重塑自由主义国家身份,国家的利益也因此而改变。因此,国家选择接受污名,接受并遵守国际资本规范,实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当国家已获得自由主义国家身份,边缘国家为维护国家利益,选择违背国际规范实施资本管制政策。在国际规范约束力较强的情况下,边缘国家为减少污名化带来的损失,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言语叙述来操控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引导和影响市场行为体对本国经济的正面预期和展望。当国家获得自由主义国家身份,与此同时国际规范处于退化阶段,边缘国家可以通过在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议程设置和“话语框定”、“话语链接”等策略达到塑造新规范的目的,进而使得自身的行为和政策合法化。

孟柱[6]2004年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文中指出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持本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逐渐对外开放本国的经济和金融,放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让资本能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中自由流动,拓展本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新渠道,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面临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1996年12月1日开放了经常账户,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如何在资本开放的同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笔者选择了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研究主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资本账户开放的角度,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现阶段,如果我国盲目开放资本账户后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的风险与影响。从资本账户开放的效应角度出发,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分析与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政策选择,并最终落脚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分析和应对之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指出现今国际金融市场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国际资本流动不稳定性的内在根源,在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后,正是国际资本的不稳定性流动将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以至于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资本账户开放后,我国如何保持国家经济安全所应采取的策略选择。笔者认为,我国开放资本账户是必然的选择,但应当坚持审慎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并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协调,以便于驾御开放资本账户后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和化解开放资本账户后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安全风险。

霍强[7]2016年在《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货币政策传导是货币政策从操作到生效的过程,也是货币资金通过金融体系循环流动及创造信用的过程,对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流动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进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冲击。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交错变化背景下,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论文以国际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理论为指导,从金融结构视角出发对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及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构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有关观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论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和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IS-LM-BP模型图形分析考虑多种情况的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梳理金融结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的有关理论,扩展Karras(1999)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并采用数理方法求解经济开放度、金融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而运用货币资金循环流动及货币信用创造机理加以定性分析论证。在此理论框架下,本文开展了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问题的实证及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可以概括为叁个方面:首先,论文实证检验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例)和直接融资体系(以股票市场为例)传导问题。第叁章分别从商业银行整体和个体两个维度验证了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存在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着影响;运用整体银行体系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证实银行体系资产配置和负债选择两方面的风险承担行为都显着存在;运用微观银行个体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证实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都具有显着影响。第四章分两个阶段研究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果,一是实证检验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调控如何影响股票市场,二是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产出和价格。结果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规模和价格具有显着影响,但股票市场规模和价格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效果比较微小甚至不显着,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果还较为模糊。其次,论文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第五章一、二节测度并统计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演进和对外开放度变化的历程及现状。第叁节计量分析表明经济开放度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并发现金融结构转型能够为经济开放度提高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解释。第四节定性剖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原因,汇率制度、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叁元”实践的历史表明货币政策独立性空间被压缩,货币资金循环流动机理加剧了资本流动,而经济开放度提高会推动金融结构转型,金融市场发展快于银行体系,在商业银行过度承担风险和股票市场传导不畅的共同作用下,货币政策有效性不可避免被削弱。最后,论文尝试提出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调整优化和相关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主要是第六章的内容。本文提出“叁元”选择的可行路径是“货币政策独立程度较高+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较为宽松的资本管制”;货币政策框架应调整为最终目标加入金融安全的“五目标函数、权重动态调整”体系,中介目标循序渐进向价格型转型,操作工具注重开发结构性工具,加快构建利率走廊形成政策利率体系;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应审慎有序、协调配合,完成的时序和程度应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改革应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质,加快发展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构建稳健高效、灵活竞争、共享普惠的现代银行体系,推动金融结构向金融市场型转换。

周珊[8]2015年在《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中国开放了经常项目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而近几年中国开始着重力于规划已久的资本账户开放,并以此作为其从经济大国转变为金融大国、经济强国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一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无法独立于全球经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动性增强。在这种情形下,资本账户的管制也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开放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并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谈判中的重要内容。资本账户开放意味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入和流出,标志着一国引入国际资本服务本国经济建设的手段更为成熟。然而,资本账户开放同样意味着资本账户项下资本流量将会大起大落,从而对该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南亚金融危机警醒中国在资本账户开放中可能出现的重重困难,资本账户开放如果处理不当,将威胁一国的经济金融安全,甚至可能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金融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经济国际化加深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讨论话题。那么资本账户开放会如何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中国怎样在维护金融安全和资本账户开放中取得最大化收益?目前对于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安全的讨论已有相当多,但是极少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金融安全涵盖了金融的方方面面,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谓深刻。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有必要深入了解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争取改革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本文首先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安全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阐述了相似概念的相关联系和区别,继而从宏观金融安全和微观金融安全角度,描述性分析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继而结合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实际情况与各个版块的历史数据,构建中国金融安全指标,并对中国金融安全指标和资本账户开放度进行长期协整,发现两者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最后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中怎样维护金融安全,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顾海兵, 夏梦[9]2013年在《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一定程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安全能力,但也会影响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经济安全条件系统中,衡量指标具有逆向性,即观测值越大,越降低中国的经济安全条件;在经济安全能力系统中,衡量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正向性,即观测值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安全能力,为此,必须确保资本账户开放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积极效用。

孙熠[10]2012年在《金融稳定视角下中东欧转轨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果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经济全球化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记的话,那么最清晰的印记莫过于资本账户自由化。这是因为资本账户自由化曾经承载过许多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预期,记录了兑现预期的欢欣,也见证了失败的痛楚。基于此,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着艰苦的探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资本账户自由化促进金融稳定收获正向收益?是什么原因促使其影响金融稳定收获负向收益?人们曾把求索的目光聚焦在是操作失误所致?是承载环境不配合所致?还是政策原生性弊端和衍生性缺陷所致?总之,人类的睿智一直不停地追寻着这一问题的真谛。本论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中东欧转轨国家推行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表现,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制约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寻导致正向收益和负向收益背后一般原因、特殊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进而试图找到可以趋利避害保持金融稳定的正确路径。最后,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推行资本账户自由化提出一点对策和建议。具体地说,本论文共包括八章内容,主要设置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对象,梳理文献理论,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提出了一个解释框架,并将其使用在转轨背景下,阐释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制约因素,及资本账户自由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第叁章,分析在政治约束条件与经济约束条件,及在在这两个条件的制约下,金融稳定状态在中东欧转轨国家的经济表现。第四章,着重介绍了与中东欧转轨国家实施资本账户自由化相配合的制度构建,以银行业制度构建、金融市场制度构建和汇率制度构建为例。第五章,阐述了中东欧转轨国家实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模式。指出实质性的问题在于,这些国家在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上呈现过度化。第六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制约因素。第七章,着重展示了中东欧转轨国家实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正向收益和负向收益。突显出自由化在其中的主要推手作用。同时也彰显中东欧转轨国家借助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机制作用,大量引入外资并主要以此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分析诸多原因之后,指出了浸入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主张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政策自身原生性弊端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反映出由正向收益转向负向收益的必然性。第八章,对全文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并以为借鉴,为我国推行资本账户自由化政策提出一些建议。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是:1.定性分析发现政治约束条件、经济约束条件对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推动作用,制度构建对资本账户自由化实施的保障作用。过度开放对资本账户自由化收益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资本账户自由化本身原生性弊端限制了其效力的正常发挥,助推了金融不稳定。2.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地确定了这些因素对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具体影响方向。银行业发展与资本账户控制指数成负相关关系,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与资本账户控制指数成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问题研究[D]. 张春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 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 肖瑶. 重庆大学. 2009

[3]. 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 李贵荣. 厦门大学. 2005

[4]. 金融开放下的中国金融安全[D]. 赵智. 四川大学. 2006

[5]. 身份进化、污名管理与国际资本规范:韩国资本账户政策研究[D]. 王海峰. 外交学院. 2016

[6].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D]. 孟柱.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7].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研究[D]. 霍强. 云南大学. 2016

[8]. 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D]. 周珊.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9].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实证分析[J]. 顾海兵, 夏梦. 学习与探索. 2013

[10]. 金融稳定视角下中东欧转轨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研究[D]. 孙熠. 辽宁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