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湘西自治州荣复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7位精神病患者为常规组。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175位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对常规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对观察组患者的进行常规检查。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5.15%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的就是神经一科35.71%,最低的是心理科室0.0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是最高,与其他感染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多与年龄、治疗药物异机住院时间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能减少医院感染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精神病患者;干预对策

为提高我院医疗护理的水平及质量,增强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感染的管理,规划和完善有关规定及制度。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7位精神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175位精神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能否有效的减少医院的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7位精神病患者为常规组。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3.6±3.5);以及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175位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5.4±3.3)岁。其中男患者96例,女患者7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②器官无严重损失;③病例资料完整;④确诊精神病患者为医院感染。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对观察组患者的进行常规检查,记录好患者的基本情况、体温、住院时间、感染部位以及日期、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等等。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措施。比如: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和责任心,对患者进行医学方面的知识宣传,让患者全方面的了解自身疾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尽量建立良好的病区环境,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的感染部位的发病率情况。统计出常规组患者在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

常规组:167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2例,发生率为25.15%,其中受到感染的男性为30例,女性为12例。

观察组:175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位21例,发生率为12%,其中受到感染的男性14例,女性7例。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5.15%,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病患者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而发生医院感染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其他文献表示:年龄较大和住院时间较长的精神病患者免疫能力较低[1],生理防御能力减退,而且对精神病患者多采用封闭式的管理[2],活动范围有限,增加患者彼此之间的接触,人员较为密集,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医院科室之间发生的感染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心理科室的患者较少,而且空间较大,多为轻度精神病患者同时住院时间较少,所以,相对而言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较低。而神经科室的患者并且较为严重,患者比较多,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因此,会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相对较多。

本文研究得出: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是最高,与其他感染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医学研究者报道一致。根据此次的研究得出,医院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应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镇静的效果,会控制呼吸道的纤毛运动[3],引发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而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唾液量多,甚至出现吞咽反射降低和严重咳嗽的等症状,患者在饮食或者睡眠时,特别容易发生呛咳的情况,从而导致口腔的分泌物或者是残留的食物被误吸到呼吸道,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很多抗精神病类的药物都有抗胆碱能的效果,这样会降低肠蠕动能力,会引发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进而反复应用腹泻剂导致胃肠道菌群出现异常而引发感染。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和行为会与正常人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不积极配合,自理能力差,不注重饮食卫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及时吞咽唾液和食物[4],导致口腔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了口腔和胃肠道出现感染的机率。若患者长期禁食或腹泻,会诱发呼吸肌和咽喉肌麻痹的情况,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本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情况,具体的干预方法为:提高精神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加深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告知患者要勤洗手,注重个人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传播途径。定期对患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在护理时候督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并且加深患者自我防病的意识,辅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室内和室外运动,有助于提高肠胃蠕动,增加抵抗力。对于年龄较大和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加强护理,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体质的不同和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感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预防,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定期进行消毒,加强通风,让病区保持洁净、舒适。对患者合理的应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避免出血滥用药物的情况[5],进而也可降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接待的患者较多,做好感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抗感染过程中,需要医院的每一个员工积极参与建立。特别是对于精神病患者,一定要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降低患者感染机率。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治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出现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卢年珍,易利君,方程秀.综合性医院171医院感染病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630-631.

[2]徐承裕.精神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46-47.

[3]程德君,张桂艳,冯砚国,王娟,孙臻.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374-1376.

[4]杨焦,杨芳,李天萍.2008-2010年某精神病院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00-2601.

[5]裴建琴.精神科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48-4749.

[6]张英杰,张丹,邹吉敏,等.精神病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073-1075.

[7]胡秋秋,魏爱荣,肖晓玲,等.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2):79-80.

[8]赵俊雄,王卫平,林承凤,等.精神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191-5192.

标签:;  ;  ;  

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