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制度论文_周晓梦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船舶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船舶,制度,国际,北部湾,自由贸易区,国家税务总局,民事责任。

国际船舶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王路: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及相关政策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南先行先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特别船舶登记制度,并在该制度框架内开展相关配套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据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船队船舶保有量236.8百万载重吨,占世界船队的比重为13%,排行世界第叁。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船舶登记制度,在企业税收、船舶检验方面均有(本文来源于《前进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周晓梦[2](2019)在《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及相关政策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3月4日电 (特派记者周晓梦)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王路建议,在海南先行先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特别船舶登记制度,并在该制度框架内开展相关配套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国船队船舶保有量236.8百万载重吨,占世界船队的比重(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03-05)

Pham,Van,Tan(范文新)[3](2017)在《国际、中国、韩国与越南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运业的发展,越南也面临着船舶溢油污染海洋环境问题,对船舶油污染损害赔偿不足的情况正在增加。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和越南船舶油污的现状,以及越南法律在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方面的缺陷。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外国和越南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上述基础研究,本文认为越南完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探求如何完善越南有关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律之对策,本文系统分析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相关的国际公约,包括:《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Fund Convention)、《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Bunker Convention 2001)。同时,笔者还将这些国际公约与越南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越南加入、实施这些国际公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此外,本文还比较分析了越南和中国、韩国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并对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评价。通过上述分析,为越南建立完善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提供了一定借鉴。通过学习国际公约、中国及韩国的经验,笔者也提出了完善越南现行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相关立法建议:(1)加强与船舶油污损害有关的国际公约的签署和执行;(2)制定专门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同时,笔者还提出了关于该项专门法律的立法建议稿草案;(3)设立海事法庭。笔者还针对如下领域提出了完善越南现行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相关立法建议,如越南海商法,越南环境保护法的修正案,等等。关于越南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专门法律立法建议稿草案应该包括如下内容或要点:明确的适用范围,相关法律概念须明确与具体;有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规定;明确规定油轮所有人与货轮所有人的油污责任;对船舶油污强制保险或者财务担保进行规定。根据上述规定,这项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专门法律的建议稿草案将有助于越南减少船舶油污损害,特别是能够为越南油污受害人提供充分的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计算和评估、补救措施以及索赔等方面的法律依据。具体来说,论文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首先对选择该题目的背景加以介绍,并对越南学者和外国学者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研究概况,特别是船舶油污损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章还分析了世界上石油污染的实际情况,并对越南的船舶油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加以介绍。第二章分析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赔偿适用的船舶范围,油类范围,地理范围。同时分析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的基本要素。这些内容和分析为笔者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奠定了基础。第叁章分析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相关的国际公约。同时,笔者还对国际公约与越南法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的规定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笔者认为,这些国际公约将为完善越南现行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奠定基础。第四章为进一步完善越南现行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笔者比较分析了越南法律和中国、韩国关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从上述分析,继而提出了针对越南的经验借鉴。第五章主娄是对越南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建议。笔者分析了完善越南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的原因和必要性,并对越南现行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法律法规等分别提出了完善建议,以及提出了制定一项关于越南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专门法律的立法建议稿草案。第六章提出完善越南法律相应结论以及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6-01)

杨海涛[4](2017)在《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契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条件与发展需求等视角出发,全面分析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契合性,以此对北部湾经济区今后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进行客观预测与展望。(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7年04期)

赵婷[5](2016)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不断发展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被很多国家所运用,并结合自身的国情,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一种船舶登记制度。我国当前的船舶登记制度问题凸显,急需改变已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19期)

刘德学,张珺[6](2016)在《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 提升南沙航运竞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船舶登记制度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目前在我国已有特案免税政策,洋山港、东疆和上海自贸区已开展船舶登记制度试点。南沙具有优越的港口地理条件、良好的航运发展基础以及建立航运金融功能区带来的产业配套条件,南沙片区应借助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政策,借鉴已有的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6-15)

夏雪[7](2016)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我国试行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各国已有的船舶登记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严格、开放和半开放叁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严格船舶登记制度,严格地要求了船东的国籍、船舶营运条件、船员配备等多种方面,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船员利益保障的监督管理,但同时也令船东不得不负担高昂的船员劳务费和税费,影响船舶所有人对其国籍登记地的选择,使得大量中资船舶选择到开放登记国家登记,成为方便旗船,这对我国航运事业的成长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制度既有别于传统的严格登记,又有别于开放登记的制度,有学者称之为半开放登记制度。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产生可以说是应对方便旗船冲击的产物,其特点就是在与原有船舶登记制度不冲突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放宽船舶登记的条件限制,减少或免除部分税收,从而降低船舶所有人的营运成本,以吸引本国船舶移籍回国。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型的发展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在积极地研讨和实践改良措施,应对方便旗船舶的不断壮大对航运业带来的冲击。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概述,主要讲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定义,同我国严格登记之间的对比,以及其发展历程,凸显制度的优越性。第二章在对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的一系列改良措施,政策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欠佳等,指出我国的船舶登记制度光靠改良是不够的。第叁章重点介绍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行实施情况,主要集中于对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具体法规政策进行分析,指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于我国传统制度的创新之处,以及实践实施中的不足所在。第四章针对前文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上海自贸区试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包括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区船舶登记条例、降低船舶税费标准、进一步简化船舶登记程序以及解除单船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限制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6-04-01)

安新科[8](2016)在《海事部门构建福建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登记是船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海事管理的源头,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自贸区成立后,拟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吸引符合条件的船舶在自贸区登记,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制度创新研究,目的在于借助公共管理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研究改进船舶登记制度对策,构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从目前我国船舶登记现状来看,在严格船舶登记制度方面已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随着国际航运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暴露出该制度因缺少公共服务理念和有竞争力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问题,导致我国资本的船舶在境外登记比例居高不下,无法使航运要素在国内港口进行聚集,影响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亟需对现有船舶登记制度进行创新。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公共管理,实施公共管理就要提供公共产品。本次研究充分运用了公共管理理论,在大力建设自贸区和制度创新的背景下,以公共管理理念为指导,梳理了我国船舶登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资船舶境外登记情况及原因,对改进船舶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和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国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借鉴,提出了构建福建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构想和保障措施,为今后国际船舶登记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和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影响政府管理模式和构建以顾客为导向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第二部分对我国现有的船舶登记制度现状以及与国际航运发展的适应性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资本所占有船舶的登记情况,论述了改进现有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和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论点。第叁部分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设计情况,分析了实施后的成效,总结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并进行了借鉴。第四部分论述了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构想,阐述了海事部门在制度创新中的职能和局限,重点论述了构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内容,并提出了如何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措施。本文所构建的船舶登记制度的主要创新点有:增加预登记制度和网上申报等程序;船舶登记文本标准化,与国际通行惯例对接;逐步放开对外资股权比例的限制;船龄上限不做硬性规定;在船舶检验机构上引入竞争机制;除船长外,其他船员可雇佣外国籍;着手税费改革研究,降低税费等。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次构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不足,实现了研究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6-02-10)

杨海涛[9](2015)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北部湾港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北部湾港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条件及其可行性着手,针对该制度在促进北部湾港的航运实力、经济收入增长、产业发展与服务升级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对该制度提升北部湾港在国家对外经贸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这一发展前景进行了客观展望,以供相关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5年46期)

杨海涛[10](2015)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发展国轮的正效应论析——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并以法律经济学为研究视角,定量分析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促进国轮发展的正效应情况及其原因,继而对该制度促进我国国轮发展的前景进行客观展望,以供相关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15年07期)

国际船舶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特派记者周晓梦)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王路建议,在海南先行先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特别船舶登记制度,并在该制度框架内开展相关配套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国船队船舶保有量236.8百万载重吨,占世界船队的比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船舶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路: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及相关政策改革[J].前进论坛.2019

[2].周晓梦.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及相关政策改革[N].海南日报.2019

[3].Pham,Van,Tan(范文新).国际、中国、韩国与越南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4].杨海涛.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契合[J].法制与经济.2017

[5].赵婷.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J].法制博览.2016

[6].刘德学,张珺.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提升南沙航运竞争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7].夏雪.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我国试行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

[8].安新科.海事部门构建福建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

[9].杨海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北部湾港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5

[10].杨海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发展国轮的正效应论析——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J].北方经贸.2015

论文知识图

索引索引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国际船舶制度论文_周晓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