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泥沙数学模型论文_杨晨,路宽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口泥沙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潮汐,海岸,黄河口,物理。

河口泥沙数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杨晨,路宽[1](2015)在《河口海岸泥沙输移的分组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河口海岸水沙输移的特点,建立了一个新的二维分组数学模型,用来预测该区域的水沙输移过程。该模型耦合了水动力模块、泥沙输移模块和床面演变模块。其中水动力模块基于浅水方程组,综合考虑了柯氏力、床面切应力以及表面风应力的影响,引入干湿判断法处理动边界。泥沙输移模块首先将泥沙按照粒径分组,针对不同泥砂性质,对各组泥沙分别进行建模求解。床面演变模块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实时更新床面高程以及床沙级配变化,并传递给水动力模块,更新底部边界。该模型被应用在了英国塞汶(Severn)河口,其预测的泥沙浓度和实测数据以及不分组的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文中建立的分组模型预测的结果要明显好于不分组模型。(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孙志林,倪晓静,许丹,聂会[2](2015)在《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叁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结对河口冲淤有一定影响,给出适用于河口非均匀黏性沙的任意k粒级的黏性力表达式、起动概率公式和临界起动切应力公式,探讨临界淤积切应力表达式在处理细颗粒泥沙絮凝时的作用;认为根据最大或最小含沙量对应的水流泥沙要素来确定河口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比以往按半潮平均来处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提出适合潮汐河口的非恒定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指出数值计算和验证有待改进之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孙志林,倪晓静,许丹,聂会[3](2015)在《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了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叁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结对河口冲淤有一定影响,给出适用于河口非均匀黏性沙的任意k粒级的黏性力表达式、起动概率公式和临界起动切应力公式,探讨了临界淤积切应力表达式在处理细颗粒泥沙絮凝时的作用;认为根据最大或最小含沙量对应的水流泥沙要素来确定河口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比以往按半潮平均来处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提出适合潮汐河口的非恒定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指出数值计算和验证有待改进之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雷文韬[4](2013)在《考虑粘性泥沙运动的河口二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河口复杂动力场作用下,水沙输移具有影响因素多、规律复杂及边界条件难以采用实体模型真实模拟等特点,使得数学模型成为研究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大部分河口为悬沙中粘性泥沙含量较高的淤泥质河口,粘性沙输移对河口演变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粘性沙运动规律并将其引入河口水沙输移的数值模拟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详细总结了粘性沙冲淤规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结合粘性沙冲刷的影响因素在已有的冲刷源项公式中引入床沙相对干密度以描述冲刷源项与床沙固结程度的关系,建立了分别适用于室内松散河床及天然河床的冲刷源项改进公式。根据室内封闭水槽粘性沙冲刷试验资料率定改进公式中的各系数后,采用天然沙及细颗粒石英沙的冲刷试验资料验证了适用于天然河床的冲刷源项改进公式。采用基于无结构叁角网格下有限体积方法建立了一个河口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型中将水动力模块与非均匀泥沙不平衡输移模块及河床冲淤模块耦合。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浅水流动方程组及悬移质非均匀泥沙不平衡输移方程进行离散,分别采用优化的Runge-Kutta方法处理时间积分以及Roe-MUSCL格式计算Riemann近似解并对状态变量进行重构,以获得时空方向上的二阶计算精度。模型中采用了一个适用于无结构叁角网格的干湿边界处理方法,引入最小水深来判断计算中单元的干湿状态。根据已有的粘性沙划分标准将研究地区的泥沙划分为粘性与非粘性沙,在模型非均匀泥沙输移模块中针对粘性和非粘性沙分别采用不同的输移源项处理方法,并引入经过率定和验证的粘性沙输移源项改进公式。分别采用概化水槽冲淤试验、天然河口实测资料及防潮闸下现场放水冲沙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其中,将概化水槽冲淤试验的河床冲淤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及其他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泥沙输移过程;选取海河口1995年10月大小潮期间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模型对河口潮径流作用下水动力及非均匀泥沙不平衡输移过程的模拟能力,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证明了在对河口泥沙输移过程的模拟中,需要同时考虑粘性和非粘性泥沙输移;选取陶家路闸2002年5月底实施的现场放水冲沙试验资料验证了模型对潮径流作用下河床滩槽及汉道演变的模拟能力。将经过率定和验证的模型应用于黄河口1982年6月至1983年5月期间的水动力及泥沙输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及已有文献中的模拟结果符合较好。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黄河口的水沙输移特性,将分别采用均匀与非均匀沙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对黄河口这类悬沙粒径较细、粘性沙含量较高的河口进行泥沙输移模拟时,需要采用非均匀沙模型模拟泥沙输移过程;而在泥沙输移源项的中同时考虑粘性和非粘性沙输移能够更好地模拟河口复杂动力场作用下的含沙量及地形演变过程。本研究为河口粘性沙运动及地形演变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04-01)

李孟国[5](2006)在《海岸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岸河口泥沙运动的基本方程、数值方法、边界条件、参数选取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06年01期)

高祥宇,赵晓冬[6](2005)在《灌河口航道工程和陈家港电厂码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及泥沙淤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建立了能较好拟合灌河河道和岸线形态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潮位、流速和流向的验证,得到了与原型基本相似的数学模型。在分析灌河口水动力和运动规律基础上,分析了近期灌河和口外水下地形变化,提出了灌河口拦门沙治理和航道开挖的原则,并提出了多种工程组合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采用泥沙回淤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各工程方案码头泊位和航道泥沙淤积厚度和淤积量。为灌河口拦门沙的治理和开挖航道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韩清波[7](2004)在《独流减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北方,河口修建防潮闸后,由于下泄径流减少而产生闸下河道淤积属于普遍现象,由此影响到河口防洪、排涝和航运等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以解决防洪问题为目的,运用泥沙数学模型理论,对独流减河口进行了清淤方案与泄量、回淤量的研究。概括起来,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对泥沙数学模型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独流减河口潮汐水文泥沙特性、淤积情况和原因。(2)建立了独流减河口二维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地形、水文资料进行了对数学模型验证。(3)对不同闸上水位下河口现状泄流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4)对不同闸上水位、不同清淤方案的泄量、回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各方案的清淤效果和经济价值,分析了各方案的回淤率。(5)通过综合对比,定性分析了河口清淤长度、宽度、底高程与泄量、回淤量的关系规律,提出了独流减河现状泄流条件下和设计泄流条件下最优河口清淤方案。本文的成果将用于工程实践,指导今后独流减河口的清淤方案的设计工作。其中的研究方法对其它河口的泥沙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12-01)

李东风,张修忠,韩巧兰,程义吉,陈梅[8](2004)在《黄河河口二维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及应用(Ⅱ)——潮流和泥沙输运沉积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泥沙冲淤和海底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都与实测资料和遥感图像的分析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04年03期)

张修忠,王光谦[9](2001)在《河道及河口一维及二维嵌套泥沙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河道及河口一、二维嵌套的泥沙数学模型 ,对基本的控制方程、方程的离散和求解方法、嵌套连接条件以及非均匀沙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非恒定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作为本文建模的基础 ,为方便处理二维计算域的不规则边界 ,采用有限元数值离散格式 .验证算例对河道做一维简化 ,对口外海域做二维处理 ,通过交界面的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的传递 ,在每一迭代步内进行耦合计算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且计算省时 ,表明本文建立的嵌套模型是一种解决某些实际工程问题的可靠的和高效的工具 .(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1年10期)

[10](2001)在《“黄河河口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研究”(98Z02)项目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7月6日,黄委会科技外事局会同规划计划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委治黄科研专项"黄河河口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研究"(98Z02)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系统分析黄河河口河道水文、泥沙、海(本文来源于《治黄科技信息》期刊2001年04期)

河口泥沙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叁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结对河口冲淤有一定影响,给出适用于河口非均匀黏性沙的任意k粒级的黏性力表达式、起动概率公式和临界起动切应力公式,探讨临界淤积切应力表达式在处理细颗粒泥沙絮凝时的作用;认为根据最大或最小含沙量对应的水流泥沙要素来确定河口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比以往按半潮平均来处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提出适合潮汐河口的非恒定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指出数值计算和验证有待改进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口泥沙数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晨,路宽.河口海岸泥沙输移的分组数学模型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2015

[2].孙志林,倪晓静,许丹,聂会.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3].孙志林,倪晓静,许丹,聂会.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4].雷文韬.考虑粘性泥沙运动的河口二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李孟国.海岸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6

[6].高祥宇,赵晓冬.灌河口航道工程和陈家港电厂码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及泥沙淤积分析[C].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7].韩清波.独流减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4

[8].李东风,张修忠,韩巧兰,程义吉,陈梅.黄河河口二维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及应用(Ⅱ)——潮流和泥沙输运沉积过程模拟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4

[9].张修忠,王光谦.河道及河口一维及二维嵌套泥沙数学模型[J].水利学报.2001

[10]..“黄河河口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研究”(98Z02)项目通过验收[J].治黄科技信息.2001

论文知识图

海底淤积和高程等值线外推延伸图(a)海...东江叁角洲0.25psu的咸潮界表1叁大水库...流速大小和方向的计算验证结果港口工程布置图大凌河冲淤变化典型断面图钱塘江河口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网格...

标签:;  ;  ;  ;  ;  ;  ;  

河口泥沙数学模型论文_杨晨,路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