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论文_胥曦,张智勇,李秉航,唐晓军,尹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颌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颌骨,慢速,技术,橡皮圈,股骨,锥形,夹板。

上颌骨论文文献综述

胥曦,张智勇,李秉航,唐晓军,尹琳[1](2019)在《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上颌骨叁维测量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一套针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 HFM)上颌骨形态准确的叁维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HFM上颌骨发育不良的特点。方法收集60例未经治疗且单侧受累的HFM儿童的头颅螺旋CT叁维数据,并应用Mimics软件对数据进行叁维重建和测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测量值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ICC>0.73);Ⅲ型HFM患侧与对侧的上颌骨后部及牙弓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Ⅰ型到Ⅱb型,上颌骨后部宽度比率逐渐增加,后部高度比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应用螺旋CT和软件评估HFM上颌骨形态的方法,为明确不同分型的HFM上颌骨畸形特点建立了可靠的方法基础。Ⅲ型HFM上颌骨的横向发育未受到显着影响,从Ⅰ型到Ⅱb型上颌骨畸形严重程度逐渐加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陆叶,宋涛[2](2019)在《不同牵引器在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唇腭裂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瘢痕挛缩牵拉以及先天性发育缺陷等,有15%~50%的患者会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也是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骨后缩、中面部后缩呈凹形轮廓和安氏Ⅲ类咬畸形等。牵引成骨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各种类型的牵引器相继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现按照牵引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各种牵引器的组成部分、安放位置、适应证、牵引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陈鹏,伍文杰,吕晓鸣,郑磊[3](2019)在《经口内吻合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颌骨缺损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功能,缺损修复方式多样。本文报道1例经口内吻合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病例,介绍股骨内侧髁骨瓣的特点及口内吻合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钰芳[4](2019)在《上颌骨埋伏阻生第叁磨牙微创拔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微创拔除用于上颌骨埋伏阻生第叁磨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上颌埋伏阻生第叁磨牙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拔牙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拔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颌面部肿胀程度,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拔牙中(T1)、拔牙后5 min(T2)、拔牙术后第1天(T3)]、上颌窦炎及断根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4.6±2.0)min、张口受限程度(7.1±2.2)mm、颌面部肿胀程度(5.0±1.3)mm,均优于常规组的(18.9±1.8)min、(8.8±1.6)mm、(7.8±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断根率为0,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上颌窦炎发生率为4.17%,试验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除术治疗上颌骨埋伏阻生第叁磨牙和传统拔牙术相比,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王舒泽,王旭东[5](2019)在《叁维测量法分析上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患者正颌术后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叁维重建方法评价上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患者正颌术后上颌骨位置变化,以探讨该类患者术后颌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应用Le 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上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的患者50例,收集术前2个月(T0)、术后3 d(T1)、术后6个月(T2)的叁维CT图像,分别利用Proplan CMF 3.0软件对前鼻嵴点(ANS)、腭大孔点(GPL/R)进行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上述测量值进行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该类患者术后上颌骨的稳定性;并对具有明显复发倾向者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以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统计学分析发现,ANS-FH(T2-T1)出现显着变化,平均上移1.11 mm(P<0.05)。术后垂直向复发现象主要与上颌骨术中的垂直向移动距离以及上颌骨后部的术中垂直向移动有关。结论:应用Le 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上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患者具有一定复发倾向,其稳定性受到上颌骨术中位移距离及术后随访时间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敏[6](2019)在《弹性牵引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29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9例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所形成的裂缝,采用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术后纵向裂口逐渐缩小,骨缝基本拉拢,1月左右CT片显示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拆除全部牵引装置,3月后复查CT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正常。结论: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愈合,能较好地恢复硬腭的形态结构,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是一种价廉物美、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裴婧,陈蔚华,贾云香,陈蔚冰[7](2019)在《上颌骨成软骨型骨肉瘤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生于颌骨的骨肉瘤较为少见,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都较为困难。为了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更好地评估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例上颌骨骨肉瘤的临床病史、CBCT片以及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患者,男,37岁,发现右上腭长一肿物1周,无明显疼痛不适,检查见右腭部隆起,越过腭中缝,大小约5厘米×4厘米,质地中等偏硬,边界较清楚,表面光滑,不活动,触压轻痛,无搏动性。CBCT(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吉凯,牛学刚,周虹,刘佳[8](2019)在《上颌骨缺损外科方法重建相关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外伤、肿瘤切除、先天畸形等原因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但严重损害患者的颜面外形,而且影响咀嚼、发音、吞咽等功能,使患者遭受身心创伤。上颌骨形态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修复重建难度较大,因此,修复上颌骨缺损,尤其是实现功能性重建,是业内的重要课题。上颌骨缺损以外科方法重建,可采用组织移植技术、钛网技术、牵张成骨技术等手段,使患者恢复颜面外形,为口腔种植体植入创造条件,实现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性重建。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这些辅助技术方法可独立应用,必要时也可联合应用,以获得最佳的重建效果。该文对上颌骨缺损外科方法重建相关技术的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10期)

冯丹[9](2019)在《护理干预对口腔癌术后上颌骨缺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治疗对口腔癌手术后的上颌骨缺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名口腔癌手术后上颌骨缺损的患者按随机的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各25名。对照组患者行普通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再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功能如:心理功能、语音功能和总体评价等方面的得分均显着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功能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口腔癌手术后上颌骨缺损的患者的不适情况,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19年13期)

刘俊玲,李洪发,闫卉[10](2019)在《对比研究快慢速扩弓治疗对鼻腔及上颌骨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快慢速扩弓治疗对鼻腔结构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牙弓狭窄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术前和术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比较治疗前后鼻腔结构的变化。结果快速扩弓组较慢速扩弓组基骨弓宽度和鼻腔骨性结构打开量大;上颌骨宽度和鼻腔软组织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扩弓治疗更有益于改善鼻腔功能。(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上颌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唇腭裂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瘢痕挛缩牵拉以及先天性发育缺陷等,有15%~50%的患者会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也是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骨后缩、中面部后缩呈凹形轮廓和安氏Ⅲ类咬畸形等。牵引成骨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各种类型的牵引器相继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现按照牵引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各种牵引器的组成部分、安放位置、适应证、牵引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颌骨论文参考文献

[1].胥曦,张智勇,李秉航,唐晓军,尹琳.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上颌骨叁维测量的初步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2].陆叶,宋涛.不同牵引器在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3].陈鹏,伍文杰,吕晓鸣,郑磊.经口内吻合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1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4].张钰芳.上颌骨埋伏阻生第叁磨牙微创拔除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王舒泽,王旭东.叁维测量法分析上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患者正颌术后稳定性[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6].李敏.弹性牵引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29例报告[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7].裴婧,陈蔚华,贾云香,陈蔚冰.上颌骨成软骨型骨肉瘤1例报告[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8].吉凯,牛学刚,周虹,刘佳.上颌骨缺损外科方法重建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9

[9].冯丹.护理干预对口腔癌术后上颌骨缺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

[10].刘俊玲,李洪发,闫卉.对比研究快慢速扩弓治疗对鼻腔及上颌骨结构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双侧鼻骨骨折Fig4.4Thefractureofnas...牙齿疾病Fig4.29Dentaldiseases种植手术导板平扫(软组织窗)示左侧上颌骨膨胀...上颌骨囊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平...患者,男,24岁,交通事故伤致颧骨复合...

标签:;  ;  ;  ;  ;  ;  ;  

上颌骨论文_胥曦,张智勇,李秉航,唐晓军,尹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