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支护结构论文_敖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支护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结构,深基坑,压力,基坑,土质,路基。

组合支护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敖亮[1](2019)在《兰州地区某高填方土质边坡组合支护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兰州地区某高填方土质边坡工程支挡结构设计实例,简述了加筋土边坡+锚定梁式桩板墙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组成、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着重讨论了该支挡结构的结构特点、设计思路、计算方法。该组合结构体系受力明确,锚定梁锚索能提供较大的锚拉力,能有效控制支护结构位移,减少支护结构截面尺寸,节省工程造价,具有较大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李雪峰,余振锡,王鹏[2](2019)在《钢管与钢板桩组合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与钢板桩组合支护结构(PUC)作为一种新型组合支护结构,理论较少,为了突出它相较于传统钢板桩和钢管桩的优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叁种支护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PUC支护结构承载能力较单一钢板桩结构有很大的提升,且并没有低于钢管很多。(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顾建祥[3](2019)在《基于ABAQUS的邻路基、临河多支点组合支护结构深基坑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徐盐客运专线跨新洋港斜拉桥邻近既有新长铁路路基和通榆河航道深基坑设计与结构受力验算实例,基于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支护桩、钢板桩、内撑组件等受力特性,量化基坑开挖中基坑与围护结构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指标,明确施工控制要点,指导施工。(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郝朝峰[4](2019)在《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在矿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矿山基坑工程施工及地质深基坑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矿山地质矿区周边条件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支护方案,以达到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经济合理的成功案例。(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3期)

江凯,范瑛[5](2019)在《弧形间隔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地表地形、地质结构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改进直线排桩的不利受力性状和提高排桩的整体稳定性,提出弧形间隔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通过基坑支护的4组水平向千斤顶试验机模型试验,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横向荷载下弧形间隔排桩和土钉墙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分别讨论不同桩距、基坑高度和土钉长度的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荷载下,减小桩距或基坑高度可降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当土钉长度与基坑高度之比小于0.29时,桩间土钉墙变形明显;当土钉长度与基坑高度之比大于0.29时,其变形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范海涛,张涛,赵洲源,赖彦林[6](2019)在《砂石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砂石桩-土钉墙组合支护体系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及使用性。通过建立基坑体系的二维有限元弹塑性模型,运用强度折减法对砂石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砂石桩能有效的控制坡体水平位移,而竖向位移仍由土钉-土体组成的"加筋体"共同约束;土钉轴力在滑裂面、砂石桩与土体接触界面轴力达到大值,土钉穿越砂石桩后轴力减小;砂石桩的破坏位置介于桩端持力层与坑底之间,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德华,吴祚菊,张建经,蒋永林[7](2019)在《多级组合支护结构对非均质高边坡抗震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震引起支护结构失效、边坡失稳的事故频发,因此对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重要价值。以四川省乐山市风池山某边坡支护工程为背景,选取该边坡地层分布较为不均匀及存在薄弱夹层的典型剖面,建立了未支护结构和支护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型,对比分析了支护结构对边坡抗震性能影响,其中,支护结构综合采用了矩形格构框架梁、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多级组合支护形式。试验中充分考虑了边坡土层非均质性,以及薄弱夹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坡面位移、坡体加速度,以及支护结构动力响应等方面的重要结论。(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成[8](2019)在《长短组合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模式研究与变形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排桩支护结构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基坑支护体系。不同于规程中常规限定的排桩等长、等距、对称规则等布置准则,工程中逐渐出现一些非等长、非等距、连接处非连梁等不规则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并因其改造后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获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然而对于此类双排桩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计算依据成果甚少。本文在常规双排桩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长短组合式双排桩的土压力计算模型、构造形式、设计要点、有限元模拟、工程试验应用等,并对其各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与判断,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已完成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查阅整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双排桩或长短组合双排桩的相关研究成果,汇总了已有的主要计算方法和理论推导,对汇总的分析计算路径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比分析了其理论的来源、方法的利弊以及应用的合理性。(2)以极限平衡理论,郎肯土压力法为理论依据,将规程中的计算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将双排桩桩间土的土体抗力作用视为弹簧力,推算前后排桩身受力的相关公式,为支护结构的生产运用时的安全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规程方法的可靠度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双排桩计算模型,并修改其对应的公式,提出推导出的设计控制要点。通过简化修改,进一步提出长短组合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与公式,从而求解长短组合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3)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根据工程试验,提取清晰的长短组合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相关数据,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考量前后排桩长、排距、桩间距、桩身刚度、土层参数与属性等因素对于长短组合双排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影响,得出结论为以后的应用提供有效的要点控制与设计准则。(4)根据对长短组合双排桩支护与整体基坑的实体建模,建立同等条件下的常规双排桩支护结构模型,将二者从受力、工程量、经济、变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长短组合双排桩支护作为新型体系的优化处,并将工程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数据绘图拟合,验证建模与结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斐[9](2019)在《软土地区桩撑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基坑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广州亚运城F1分区住宅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该基坑工程的选型过程和监测结果,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对其进行了整体和局部的叁维数值模拟,将计算所得的变形、内力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然后重点分析了桩撑桩锚结构交界点的影响范围,桩锚支护结构各设计参数的影响,桩撑设计参数的影响,为与本基坑工程具有类似特点的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深基坑变形的形态、机理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周边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设计因素是本文需要重点考虑的。(2)说明了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原则,并分析了本基坑工程的特点,阐述了本基坑工程选型的思路,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基坑深度、面积和周边环境,确定了适宜本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并且分析了该基坑工程的监测结果,包括:沉降监测、支护桩水平位移监测、锚索内力监测和水位监测。(3)建立整体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基坑开挖的过程。得出各个工况下支护结构的位移、单根支护桩的位移、支护结构的应力、单根支护桩的弯矩和锚索的轴力,然后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桩撑桩锚组合支护结构交界处的变形以及影响范围。得出结论:角撑的布置会减小桩锚支护结构的位移,影响范围约40m。且减小的最多的位置不是刚好在桩撑桩锚交界点处,而是在距离交界点约7.5m左右的位置。(4)根据上一章得出的影响范围,取出基坑包含桩撑部分和桩锚部分的一个角部,建立局部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锚索角度、锚索长度、锚索水平间距、锚索竖向间距、支撑水平间距、支撑竖向间距对桩撑桩锚交界处支护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得出结论:增大锚索长度、减小锚索水平间距、减小支撑竖向间距、增大支撑刚度有利于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而锚索角度、锚索竖向间距、支撑竖向间距则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周婉[10](2019)在《多种支护结构组合形式在深大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地区某一大型商品房项目的基坑工程为背景,详细分析了不同开挖深度和环境保护要求下多种支护结构形式的组合与应用,并对有限元数值分析情况及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3期)

组合支护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管与钢板桩组合支护结构(PUC)作为一种新型组合支护结构,理论较少,为了突出它相较于传统钢板桩和钢管桩的优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叁种支护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PUC支护结构承载能力较单一钢板桩结构有很大的提升,且并没有低于钢管很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支护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敖亮.兰州地区某高填方土质边坡组合支护结构设计[J].甘肃科技.2019

[2].李雪峰,余振锡,王鹏.钢管与钢板桩组合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材.2019

[3].顾建祥.基于ABAQUS的邻路基、临河多支点组合支护结构深基坑案例分析[J].安徽建筑.2019

[4].郝朝峰.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在矿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

[5].江凯,范瑛.弧形间隔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6].范海涛,张涛,赵洲源,赖彦林.砂石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及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7].王德华,吴祚菊,张建经,蒋永林.多级组合支护结构对非均质高边坡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9

[8].陈成.长短组合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模式研究与变形影响分析[D].广州大学.2019

[9].赵斐.软土地区桩撑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基坑变形分析[D].广州大学.2019

[10].周婉.多种支护结构组合形式在深大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9

论文知识图

剖面A-A剖面B-B2 MC 桩组合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分...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示意图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平面示意图

标签:;  ;  ;  ;  ;  ;  ;  

组合支护结构论文_敖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