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论文_徐雪亮,刘子荣,姚英娟,曾绍民,黄衍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铃薯,病害,晚疫病,黄萎病,生理,发生,黑痣。

马铃薯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徐雪亮,刘子荣,姚英娟,曾绍民,黄衍章[1](2019)在《化学药剂种薯消毒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播前种薯浸液消毒处理法,研究了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和水旱轮作地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为60.3%;疮痂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75%百菌清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均高于60%;种薯浸液消毒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与水旱轮作地相比,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对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整体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张海斌,蒙美莲,刘坤雨,章凌翔,陈有君[2](2019)在《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轮作模式(LcLxM)的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大,叶片、茎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较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分别增加了22.57%、24.83%和23.42%,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28.09%,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07%,产量增加15.46%。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LcLcM)的轮作模式较好;马铃薯几种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以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最低,其中早疫病病情指数和植株枯萎病发病率较LcLxM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39.99%和76.40%,块茎黑痣病和疮痂病病情指数较LcLcM的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93.38%和87.98%。燕麦→向日葵→马铃薯轮作模式病害发生程度居中,LcLcM和LcLxM两种轮作模式的病害发生程度最高。综合分析各方面性状得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马铃薯生产中比较适宜的轮作模式是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江涛,杨茹薇,罗正乾,徐琳黎,李克梅[3](2019)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马铃薯真菌病害发生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马铃薯主产区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特点,2014~2017年对马铃薯主产区真菌病害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开展关键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理论参考。调查表明,北疆有9种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干腐病。病害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播期;主要病害因不同地区、年份、品种、栽培模式发生情况有差异;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日益严重,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19年03期)

韩亚楠[4](2019)在《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栽培马铃薯时,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青皮、空心等问题,由于常常出现高温干旱缺水的情况,马铃薯畸形、青皮比率也较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商品性,大大降低了种植效益。现将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与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在生产中进行参考。一、畸形薯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畸形薯主要是由二次生长造成的。二次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干旱后突然降雨或浇水,使原本停止(本文来源于《农业知识》期刊2019年11期)

程永乐[5](2019)在《马铃薯四种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马铃薯枯萎病、黄萎病、黑痣病和晚疫病病菌的拮抗菌菌株,通过筛选芽孢细菌的方法,从内蒙古不同生境下的土样品分离筛选到了 92株细菌,共划分为 7 个属,分别是Bacillus、Paenibacillus、Lysobacter、Psendomonas、Brevibacillus、Ochrobactrum和Enterobacter。其中,最优势属为Bacillus,共包括了 67株、占总菌种数的73%。可以抑制马铃薯枯萎病、黄萎病、黑痣病和晚疫病的共有19株细菌,其中8株属于Bacillus、6株属于Paenibacillus、2株属于Lysobacter、2株属于Psendomonas、1株属于Brevibacillus。平板对峙试验表明,P01对马铃薯晚疫病抑制效果最好,H5对马铃薯枯萎病、黑痣病和晚疫病都有抑制作用,P16对马铃薯枯萎病、黄萎病、黑痣病和晚疫病的都有抑制效果,生防效果比较好的菌株,大多数具有固氮能力、溶无机磷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为了使菌株的生物量达到最好,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拮抗效果最好的4株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P01菌株最佳配方为胰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5 g/L、氯化钠10 g/L、蔗糖8g/L、麦芽糖10 g/L、干酪素6 g/L、硫酸镁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2、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2 h、发酵转速180 r/min、接种量250 μL/50 mL。P16菌株最佳配方为胰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5 g/L、氯化钠10 g/L、蔗糖8 g/L、葡萄糖6g/L、蛋白胨8 g/L、硫酸镁2.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8.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35 h、发酵转速160 r/min、接种量250 μL/50 mL。H5菌株最佳配方为胰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5 g/L、氯化钠10 g/L、蔗糖8 g/L、葡萄糖8 g/L、蛋白胨10 g/L、硫酸镁1.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8.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 h、发酵转速180 r/min、接种量250 μL/50 mL。K16菌株最佳配方为胰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5 g/L、氯化钠10 g/L、蔗糖8 g/L、葡萄糖6g/L、干酪素8 g/L、磷酸氢二钾2 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7 h、发酵转速 180r/min、接种量 150 μL/50 mL。(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学谱[6](2019)在《浅谈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生长情况和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长期间,经常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问题,同时还由于生产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而呈现出了一系列的不良现状,此种因非生物引起的病害被称之为生理性病害。从现有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马铃薯生理病害包含了多个方面,大体上体现为黑心病、空心病等,此种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商品率的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简单介绍了马铃薯种薯的生理疾病类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规范性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章宪霞[7](2019)在《东乡县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已严重影响东乡县大田生产,并造成贮藏期的烂害,形成二次损失,探索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对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汪源梅,汪源福[8](2019)在《互助县马铃薯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易受各类病害危胁,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就互助县马铃薯生产出现的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和马铃薯环腐病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以指导马铃薯生产。(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8期)

范振军,李小霞[9](2019)在《基于ROI快速检测与融合特征的马铃薯病害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在原始马铃薯病害图像上提取特征时计算量大、病害识别准确率低以及传统病害区域分割算法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关键特征点的病害感兴趣区域(ROI)快速检测与融合颜色和纹理特征的识别方法。【方法】对马铃薯病害图像作适当预处理后,首先提取ORB特征点,当其特征点数目小于给定阈值时提取SIFT特征点,再对所提特征点的坐标值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排序,并通过计算K个近邻点的均值来确定病害区域的坐标并提取ROI。然后融合病害ROI的HSV颜色直方图和UPLBP纹理直方图构成总特征向量。最后采用非线性SVM识别马铃薯病害。【结果】利用该方法对240幅马铃薯叶部、果实和茎部10种混合病害图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每幅病害图像ROI检测平均时间为0.013 s,平均识别正确率达95.83%,最高达100%,平均运行时间为0.083 s。【结论】基于ORB和SIFT关键特征点的病害ROI检测方法原理简单、易实现且实时性好。本文方法可实现对10类马铃薯病害的快速识别且准确率高,为其它农作物病害识别提供了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吕镇城,周香露,徐良雄,陈兆贵[10](2018)在《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环腐病(Potato Ring Rot)和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等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文章综述了这叁种病害所造成的危害特点及主要防治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治建议和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铃薯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轮作模式(LcLxM)的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大,叶片、茎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较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分别增加了22.57%、24.83%和23.42%,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28.09%,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07%,产量增加15.46%。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LcLcM)的轮作模式较好;马铃薯几种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以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最低,其中早疫病病情指数和植株枯萎病发病率较LcLxM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39.99%和76.40%,块茎黑痣病和疮痂病病情指数较LcLcM的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93.38%和87.98%。燕麦→向日葵→马铃薯轮作模式病害发生程度居中,LcLcM和LcLxM两种轮作模式的病害发生程度最高。综合分析各方面性状得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马铃薯生产中比较适宜的轮作模式是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徐雪亮,刘子荣,姚英娟,曾绍民,黄衍章.化学药剂种薯消毒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张海斌,蒙美莲,刘坤雨,章凌翔,陈有君.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3].李江涛,杨茹薇,罗正乾,徐琳黎,李克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马铃薯真菌病害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9

[4].韩亚楠.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J].农业知识.2019

[5].程永乐.马铃薯四种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6].徐学谱.浅谈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

[7].章宪霞.东乡县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8].汪源梅,汪源福.互助县马铃薯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J].农家参谋.2019

[9].范振军,李小霞.基于ROI快速检测与融合特征的马铃薯病害识别[J].西南农业学报.2019

[10].吕镇城,周香露,徐良雄,陈兆贵.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惠州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一5马铃薯病害图文界面马铃薯病害图像ROIFig.4Thedis...一14马铃薯病害图文界面马铃薯病害诊断第一1-2马铃薯病害的田间发病症状...马铃薯病害图像识别流程Fig.6Fl...

标签:;  ;  ;  ;  ;  ;  ;  

马铃薯病害论文_徐雪亮,刘子荣,姚英娟,曾绍民,黄衍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