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塞控制论文_李华,刘占伟,郭育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拥塞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算法,网络,自适应,协议,数据,超文本,神经网络。

拥塞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刘占伟,郭育艳[1](2019)在《WSN中结合近源数据聚合和拥塞控制的低能耗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由于感知数据传输引起的能量消耗直接影响网络寿命。数据聚合能消除密集WSN中的冗余数据传输以节约能源,为此,提出了一种WSN中结合近源数据聚合和拥塞控制的低能耗路由协议。首先,构建网络的无结构拓扑,根据数据可靠性权重和节点成本函数来选择数据转发节点。然后,每个中继节点通过近源数据聚合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聚合,以此降低传输能耗。另外,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各节点根据接收阈值来决定是否转发数据,以此实现拥塞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议在能源效率、可靠性和传输延迟方面获得了优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许乾坤,李烨,董浩,叶剑飞,李俊何[2](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TCP拥塞控制算法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识别服务器端采用的拥塞控制算法对于预防和缓解TCP网络拥塞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已有的对拥塞控制算法的识别方法均存在一定问题。在对当前主流拥塞控制算法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接收端采集的数据提取丢包时拥塞窗口下降比例、拥塞避免阶段窗口增长函数、快速恢复阶段窗口增长函数等特征。为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一种极限学习机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算法,对服务器端的拥塞控制算法进行识别。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所构造的特征向量可实现对RENO和NEWRENO算法的识别,且所提识别新算法取得了比其它识别方法更优的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董瀚泽,郭志川[3](2019)在《BBR拥塞控制算法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拥塞控制算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谷歌提出的BBR算法(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Round-Trip)为拥塞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可以在具有一定丢包率的网络链路上充分利用带宽,并保证较低的时延.但是该算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当无线网络的时延剧烈抖动时,BBR具有很低的传输速率,即便网络不丢包且此时未发生拥塞,这一问题在以往的论文中还没有人提出过;其次,BBR对网络带宽的降低不够敏感.本文详细分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BBR算法:通过比较RTT的均值和标准差判断网络时延的抖动程度,在时延抖动很剧烈时,使用RTT的均值取代最小RTT来计算拥塞窗口;在网络不稳定时,降低PROBE_BW状态中平稳阶段的时间长度.在实际网络中的实验表明,改进后的BBR算法几乎不受时延波动的影响,随着时延波动程度的提高,改进后算法的传输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BBR几乎不能工作时仍能保持正常的传输速率;而且改进后的BBR算法在网络不稳定时能够更快地探测到网络带宽的降低并收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沈微微[4](2019)在《基于约束逻辑的无线通信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捷的无线网络通信成为信息的重要传输方式。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复杂的多样连通路径,传统的端到端拥塞控制机制难以解决无线通信网络的拥塞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约束逻辑的无线通信网络拥塞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拥塞检测机制、拥塞避免机制、拥塞消除机制解决拥塞问题,实验模拟了叁种无线通信网络拥塞方式,测评了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拥塞控制性能,结果证明新方法的拥塞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10期)

吴桦,王凌,程光[5](2019)在《基于DASH流媒体的TCP拥塞控制算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视频流量的快速增长,流媒体传输技术也日新月异,从传统的使用UDP传输协议的实时流媒体协议到使用TCP传输协议的HTTP协议,各大视频服务提供商都在为获得更多用户不断发展新的流媒体传输技术.超文本传输协议上的动态自适应流媒体作为目前最流行的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技术,在提高用户观影体验方面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的分片传输所形成的ON-OFF传输模式会造成TCP流的突发.这种间歇性的流突发会对其他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多个客户端同时竞争带宽时会造成播放器错误估计网络带宽,从而产生视频分辨率频繁切换,对用户体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TCP作为传输层的协议,其拥塞控制算法对视频的传输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拥塞控制算法不能很好地适应DASH流媒体的传输,提出了TCP-HAS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基于TCP Vegas进行了优化,将带宽估计值与视频码率相结合用于设置TCP拥塞控制参数.实验表明TCP-HAS能够提升网络QoS,并能在多个用户共享链路带宽时提升用户观影体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胡毅,李璐[6](2019)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中传递着各类信息,一旦发生拥塞,势必会导致网络出现传输超时、丢失数据包等现象,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拥塞发生过程,探讨了引起拥塞的原因,提出了针对网络拥塞的控制策略,有利于提升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性能,减少拥塞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5期)

赵飞,仉树军,郭胜楠,洪波[7](2019)在《基于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技术的视频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在复杂网络环境下传输视频流时,因网络可用带宽的不稳定造成的远端监控视频出现模糊、马赛克及卡顿等问题,在视频处理系统中增加视频流传输的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机制,以实现视频流在复杂的网络传输环境中高效、平滑、稳定的传输。(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9年16期)

江淼[8](2019)在《复杂网络通信拥塞控制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复杂网络通信拥塞控制方案控制效果差的问题,设计复杂网络通信拥塞控制方案。对于网络通信的复杂情况,引入临界算法,构建复杂网络通信量约束机制,选择处于最短路径上的节点作为数据传输路由节点的路由策略,生成通信路由规则,以此实现复杂网络通信拥塞控制。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复杂网络通信拥塞控制方案的效果高于传统方案。(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16期)

井元伟,李赞华,刘婷[9](2019)在《一类TCP网络系统的Minimax拥塞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类带有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流干扰的TCP网络系统拥塞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个严格反馈非线性TCP网络系统模型,然后,利用反推(backstepping)技术和极小极大(minimax)理论,提出一个新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并且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在最大UDP流干扰存在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TCP网络系统渐近稳定.最后,对4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特别是在最大干扰存在时对4种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通过得到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金鑫,杨阳,李振兴,刘智,程果[10](2019)在《基于模糊L_(1/2)正则化的无线传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网络在传输数据过程中,越靠近中心节点越容易产生拥塞,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的拥塞问题,提出一种L_(1/2)正则化和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在发送端对采集数据进行压缩观测,融合数据,达到初步缓解拥塞的效果。由于网路的传输数据量与压缩观测矩阵维数成正比关系,网络的拥塞程度很难用精确地数学模型描述,所以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压缩感知观测矩阵维数进行自动的调整,增强算法对网络不同程度拥塞的适应性。在接收端采用L_(1/2)正则化方法对无线传感网络压缩后的传输数据进行重构,重构精度高,数据损失小,实现对网络拥塞的全局控制。最后,对该算法进行MATLAB仿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缓解无线传感网络的拥塞问题且效果明显,在不同的拥塞状况下,网络的吞吐量增大25%~50%,丢包率降低20%~55%,时延减少6s。(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拥塞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识别服务器端采用的拥塞控制算法对于预防和缓解TCP网络拥塞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已有的对拥塞控制算法的识别方法均存在一定问题。在对当前主流拥塞控制算法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接收端采集的数据提取丢包时拥塞窗口下降比例、拥塞避免阶段窗口增长函数、快速恢复阶段窗口增长函数等特征。为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一种极限学习机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算法,对服务器端的拥塞控制算法进行识别。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所构造的特征向量可实现对RENO和NEWRENO算法的识别,且所提识别新算法取得了比其它识别方法更优的识别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拥塞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刘占伟,郭育艳.WSN中结合近源数据聚合和拥塞控制的低能耗路由协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许乾坤,李烨,董浩,叶剑飞,李俊何.基于机器学习的TCP拥塞控制算法识别研究[J].通信技术.2019

[3].董瀚泽,郭志川.BBR拥塞控制算法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改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沈微微.基于约束逻辑的无线通信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9

[5].吴桦,王凌,程光.基于DASH流媒体的TCP拥塞控制算法优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6].胡毅,李璐.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7].赵飞,仉树军,郭胜楠,洪波.基于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技术的视频处理系统[J].计算机与网络.2019

[8].江淼.复杂网络通信拥塞控制方案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9].井元伟,李赞华,刘婷.一类TCP网络系统的Minimax拥塞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金鑫,杨阳,李振兴,刘智,程果.基于模糊L_(1/2)正则化的无线传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尺度上因子的K-L距离Fig.5.8TheK...序列序列相关性分析不同无线链路误码情况下吞吐量比较(发...协议反馈控制机理分层组播描述模型

标签:;  ;  ;  ;  ;  ;  ;  

拥塞控制论文_李华,刘占伟,郭育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