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认识论论文_刘静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义认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识论,广义,进路,反映论,修辞学,身体,智慧。

广义认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芳[1](2017)在《论“广义认识论”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从20世纪中国认识论的发展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毛泽东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冯契的"广义认识论"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理论成果。而两项成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广义认识论在肯定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理论成就的同时,对其有叁方面的推进:(1)推进了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叁个关键环节的理解;(2)推进了对心物、知行统一的中介一—逻辑方法论的探讨;(3)为"中国人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李广骁[2](2015)在《广义认识论视域下的“具体”之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西方哲学身体之维的回归开启了具身性研究的新领域,具身认知成为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此问题域出发,本文对于“具体”之知的讨论以广义认识论的视域,将考察对象置于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之上。先秦思想中的身体作为具体的现实存在,具有强烈的本体论意味。身体作为“整个的人”而参与认识过程,成为“具体”之知实现的依托和本体论前提。在“具体”之知展开为自然之知、道德之知、实践之知的过程中,身体与知成为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并且在形上学的维度上成为“在”与“知”的统一。在这样一种认识论—形上学的维度中,“知”与“智”也统一于广义认识论之中。论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展现问题域的开启,以及“具体”之知研究的脉络梳理和研究综述。正文第一章探讨作为“具体”之知实现前提的“身体”,从《周易》、《孟子》、《庄子》等个案入手,展现先秦对于身体的理解的思想趋向。第二章集中于先秦“具体”之知的讨论,展现身体与知如何在“具体”之知中成为互相作用的统一体。第叁章将“具体”之知的讨论带入“广义认识论”的框架,展现其认识论—形上学的意义,从而为“具体”之知的研究打开更为广阔的视域。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9)

高万云[3](2014)在《广义修辞学研究范式: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修辞学的一种研究范式,广义修辞学具有叁大特点: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叁位一体的修辞本体论,把修辞看作通向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重要途径的修辞认识论,多维与交叉有机统一的修辞研究方法论。这一研究范式提升了修辞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品味。(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4年02期)

程从柱,吴秋芬,周采[4](2013)在《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广义现象学的认识论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多元化格局构成中总体上表现出广义现象学的认识论旨趣。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概略地说,就是以怀疑的知识态度和严格的科学精神,放弃前见观念和预设理论,实现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一种认识论路线,是对传统本质主义认识论的否定和超越,直接导向了现代哲学在人学维度上的本体论重构,为教育学认识论转向提供了新路径。以广义现象学的多向度理论视域为认识论出发点,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理论建构的生动景象。在不断拓展的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意义上,教育学研究需要在个体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生命教育学、生态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方面有新建树。(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章伟[5](2012)在《论冯契广义认识论中的两条认识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无外是沿着"感性经验—理论思维—具体真理"进路对认识论进行阐述。这一认识进路克服了先验论和经验论的缺陷,但也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其淡化了主体自由人格的发展。而在冯契的广义认识论中,除传统认识进路以外,还突显出"认知—评价—理想"进路。它对前者的不足有所克服。比较这两条认识进路,可以进一步挖掘冯契对认识论的独特贡献。(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汝伦[6](2011)在《创新、超越与局限——试论冯契的广义认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契的广义认识论是在现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交汇后产生的种种紧张背景下形成的,它试图通过结合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克服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立和紧张,"智慧"学说则是其结合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关键。但是,由于将智慧理解为认识和理论,而非实践,使得他的智慧概念缺乏价值判断的功能。他的智慧概念始终游离于具体生活实践之上,不是实践的智慧,而只是理论。冯契主张符合论真理观,但他用传统的"自证"方法来证明智慧之所得,这就使他的真理观陷入极大的困难。冯契虽然对金岳霖的认识论有若干修正,但他们共同的存在论立场使他无法克服金岳霖认识论内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林合华[7](2011)在《理性直觉与感性实践:以冯契的广义认识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沟通直觉与实践有多重理论进路。与现代新儒家把作为直觉境界呈现之基础的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不同,冯契的广义认识论表现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道家"破"的修身工夫、儒家的道德实践以及唯物史观的感性实践都被纳入"实践"的范畴,并进而把感性实践作为最基础、最本源的实践,由此对直觉境界与实践工夫的关系作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樊唐荣[8](2010)在《“转识成智”——冯契广义认识论核心环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冯契先生一生的哲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大体都是围绕智慧的探索而进行的,建立了以广义认识论为核心的哲学智慧的学说。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想,努力培养真善美统一发展的自由人格和德性,克服知识和智慧的脱节、科学与人生、理智与情感的不协调,是他毕生的追求。智慧是什么?人究竟能否达到智慧?怎么达到智慧?冯契先生于1944年发表的《智慧》一文中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且把智慧称为认识,让它与知识和意见鼎立。意见是‘以我观之’,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是‘以道观之’。”冯契先生将智慧视为认识的一部分,是其“广义认识论”的最突出的创新点之一,他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从无知到知,从知识到智慧的运动,追寻智慧,则应该从广义认识论开始,以广义认识论的视域来考察智慧。冯契先生通过对中外哲学史的概括提炼,他以为:“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有四个,即: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理论思维能否把握普遍有效的规律性知识?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首先是世界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理想人格或自由人格如何培养?”我们分析冯契先生的论断,可以看出,这四个问题的前两个问题是知识经验领域的问题,而后两个问题是智慧领域的问题。在我看来,冯契先生之所以能够这样思考问题,是因为他饱经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同时又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染,在其追寻智慧的过程中,包含了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追求智慧时神秘主义的批判,又包含了对人类追寻智慧的科学性探讨。冯契先生眼里的“智慧”是由无知到知、由知识到智慧的两次飞跃,他引用了唯识宗的哲学术语“转识成智”来形象地描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并对知识上升为智慧的“转识成智”的过程做了更为侧重的讨论。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冯契先生这里,追寻智慧和追寻自由是一致的,智慧与自由是互为前提、互为表现的。本文重点在于通过以冯契先生提出的广义认识论为视域,来探寻知识上升为智慧的“转识成智”的理论基础、环节和方法,来阐明自己对冯契先生的“智慧学说”的认识和把握。(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0-06-01)

王锴[9](2010)在《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所谓“认识论的转向”成为哲学的特点,并理解为哲学关注的重心从本体论问题转向认识论问题。而冯契则建立了自己的广义认识论体系,他既没有将哲学的演进视为从本体论向狭义认识论的单一衍化,也不赞同将认识论作为克服的对象。而是以广义认识论为视域,扬弃了认识论与本体论、价值论等之间的分离形态,并将知识与智慧的统一引入认识论。他的广义认识论的独特思路,对推动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富有启迪意义,同时它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冯契认为广义认识论既要涉及经验领域的知识,又要涉及关于性与天道的智慧,并将知识论与元学统一起来,这也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回应。本文着重讨论了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和贡献。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广义认识论的内容以及理论渊源。第二部分,讲述了广义认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近代以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面对本体论时都有自身的缺陷,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狭义的认识论把非理性主义排除在外,导致人性的危机,当实证主义传入中国后,表现出价值的失落。在此种背景下,冯契提出广义的认识论,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认识本体论,建立了其动态的本体论体系。第叁部分则着重描述冯契在广义认识论下是如何化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在广义认识论下冯契智慧说哲学体系的构建。(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王锴[10](2010)在《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契先生的广义认识论体系的构建,使得其对智慧问题作了全新的理解和解说。从广义认识论提出背景、内容,以及在构建冯先生哲学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评述方面给予解读。(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广义认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西方哲学身体之维的回归开启了具身性研究的新领域,具身认知成为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此问题域出发,本文对于“具体”之知的讨论以广义认识论的视域,将考察对象置于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之上。先秦思想中的身体作为具体的现实存在,具有强烈的本体论意味。身体作为“整个的人”而参与认识过程,成为“具体”之知实现的依托和本体论前提。在“具体”之知展开为自然之知、道德之知、实践之知的过程中,身体与知成为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并且在形上学的维度上成为“在”与“知”的统一。在这样一种认识论—形上学的维度中,“知”与“智”也统一于广义认识论之中。论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展现问题域的开启,以及“具体”之知研究的脉络梳理和研究综述。正文第一章探讨作为“具体”之知实现前提的“身体”,从《周易》、《孟子》、《庄子》等个案入手,展现先秦对于身体的理解的思想趋向。第二章集中于先秦“具体”之知的讨论,展现身体与知如何在“具体”之知中成为互相作用的统一体。第叁章将“具体”之知的讨论带入“广义认识论”的框架,展现其认识论—形上学的意义,从而为“具体”之知的研究打开更为广阔的视域。最后一部分为结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义认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静芳.论“广义认识论”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推进[J].天津社会科学.2017

[2].李广骁.广义认识论视域下的“具体”之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高万云.广义修辞学研究范式: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J].当代修辞学.2014

[4].程从柱,吴秋芬,周采.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广义现象学的认识论透视[J].教育研究.2013

[5].章伟.论冯契广义认识论中的两条认识进路[J].济宁学院学报.2012

[6].张汝伦.创新、超越与局限——试论冯契的广义认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林合华.理性直觉与感性实践:以冯契的广义认识论为中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

[8].樊唐荣.“转识成智”——冯契广义认识论核心环节初探[D].河北大学.2010

[9].王锴.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意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10].王锴.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贡献[J].绥化学院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6)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7)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5)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3)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4)乔治·莫兰迪《静物》

标签:;  ;  ;  ;  ;  ;  ;  

广义认识论论文_刘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