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层序地层学论文_谭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相层序地层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层学,地层,禄丰,盆地,体系,湖盆,高分辨率。

陆相层序地层学论文文献综述

谭平[1](2019)在《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5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被引入国内以来,经过理论研究与探讨后,进入应用研究为主的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理论对于陆相盆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识别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其应用关键。在陆相高精度地层格架的建构中,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然而此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向定量化、模式化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刘津[2](2013)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层序地层学引入中国近20年,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向上的深入研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为中国的油气勘探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陆相层序地层在纵向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完善。总结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陆相层序地层学应该在理论基础研究、加强成果应用、方法与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3年32期)

郑昌勇[3](2013)在《云南省禄丰地区侏罗纪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禄丰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西部边缘,产大量的恐龙化石,被誉为“恐龙之乡”,前人对该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古生物研究工作,而该地区侏罗系的沉积相、层序地层研究及盆地演化分析等资料仍较匮乏。本文依托区域上地质调查及重要点上详细资料采集,采用岩石地层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总结前人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通过本次野外资料的整理对比,对禄丰地区禄丰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岩性的不同,在区域上可将禄丰群分为四段:下部以暗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泥岩、粉砂岩及粉-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性组合为特征,属禄丰群一段(JL1);中下部为禄丰群二段(JL2),岩性以鲜紫红色、灰紫色、暗紫红色细碎屑岩为特征;中上部以灰色中-粗-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鲜红色、暗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沉积特征,归为禄丰群叁段(JL3);顶部紫红色砾岩、灰白色、灰色中粗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层为禄丰群四段(JL4)。在研究区内,一段底部与下部地层表现为不同的接触关系,北部茂芷地区与下伏地层叁迭系上统舍资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南部地区与前震旦纪鹅头厂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内部的沉积也存在着不同的沉积界面,这是由盆地内的微环境的不同导致。区域内的沉积间断、各种界面及事件界面可以进行地层的对比。对比盆地内不同位置产出的剖面岩性组合、生物组合、沉积构造等,并利用现代层序地层学理论,总体可将禄丰群划分2个二级层序,详细可分为4个叁级层序,由1个低水位体系域(LST)、1个湖进水位体系域(HST)和1个高水位体系域(HST)构成。具体表现为禄丰群一段和禄丰群二段的湖泊相(细碎屑沉积),向上水体变浅转变禄丰群叁段下部的叁角洲相(粗碎屑沉积),禄丰群叁段中上部的碎屑岩组表明水体较快速变深,向上再次变浅至禄丰群四段中部叁角洲相,至禄丰群顶部,区域内总体快速抬升,被成熟的河流相沉积所替代。总体禄丰盆地水体经历了湖相(小型)—叁角洲相—曲流河相的沉积替代历程。综合研究发现,禄丰地区侏罗纪发展为滇中小型的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条状凹陷盆地,盆地西邻楚雄、谋定,北靠元谋,南邻玉溪易门、楚雄双柏,东接昆明武定、禄劝和安宁,总体面积约1200km2。盆地的发展受燕山造山运动构造的影响,经历了挤压凹陷沉降—沉降—上隆叁个阶段。(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王文革,蒲秀刚,周立宏,陈长伟,林常梅[4](2012)在《陆相断陷湖盆挠曲坡折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叁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为一典型的陆相断陷。歧北斜坡是位于歧口凹陷南缘的大型宽缓多阶挠曲斜坡,面积约1000km2,是歧口凹陷近几年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规模增储的重要区带之一。在经典层序地层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以大连片叁维地震资料为支撑,井震结合,建立了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等时格架下开展了系统的坡—折体系划分、控砂机制及沉积体系研究。研究表明,歧北斜坡区SQEs3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由3个叁级层序组成,共识别出与油藏单元基本对应的7个准层序组(四级层序),并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编制砂体展布及沉积体系工业化图件。平面上,歧北斜坡区受孔店-羊叁木凸起物源影响,沿北西顺坡向的断控沟槽向低斜坡区输送,形成大面积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前缘亚相具有砂层厚、延伸远、发育稳定的特点,构成歧北斜坡区SQEs3低位-湖扩期沉积体系的主体。垂向上,砂体演化受基准面旋回控制。低位期(SQEs33),现今斜坡高部位出露地表,遭受剥蚀,挠曲坡-折带的中下部至平坦湖底部位(二阶坡-坪带~叁阶坡-坪带)砂体富集,发育大型低位辫状河叁角洲沉积;湖扩期(SQEs23)水体加深,湖盆范围扩大,辫状河叁角洲向岸退缩,一阶坡-坪带为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主体发育区,二阶坡-坪带及叁级坡-坪带带为深湖-半深湖沉积背景,砂层埋深加大,累计厚度也有加大趋势,主要发育远岸水下扇体;高位期(SQEs13)湖平面达到最大后开始萎缩,辫状河叁角洲向湖进积,现今斜坡高部分砂体遭受剥蚀,残余砂体主要分布在二阶坡-坪带及其下倾方向。勘探实践证明,多阶挠曲坡折控砂机制明显,坡-坪带富集砂体,尤其是在中低阶坡-坪带,低位—湖扩早期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砂体连片分布,业已证明是十分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8)

邹才能,吴因业[5](2012)在《全国第七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在大庆召开——陆相湖盆深水沉积砂体的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第七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于2012年8月14日至18日在大庆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陆相湖盆深水沉积砂体的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共同承办。(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永春,李秋媛[6](2011)在《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若干问题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层序地层学在应用于我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时,遇到许多与海相层序地层模式不同的现象,诸如陆相层序地层形成的控制因素、自旋回和异旋回、体系域及岩石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区别。笔者认为构造沉降和气候是控制陆相层序形成的因素,并通过湖平面的相对变化反映出来;通过精细的单相分析是在异旋回中识别自旋回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解决陆相层序地层划分多重性的重要方法;陆相断陷盆地在进行体系域划分时,应该考虑具有断层坡折带和无断层坡折带的情况,并分析在具断层坡折带盆地的不同情况;层序地层学与岩石地层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层序地层的界面具有相对等时性。(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1年08期)

朱如凯,白斌,刘柳红,苏玲,高志勇[7](2011)在《陆相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研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以四川盆地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层序地层标准化是未来层序地层研究重要发展方向,层序成因模式、标准建立、工业化应用是核心;层序地层学分析的标准工作流程强调识别沉积物成因类型和层序地层界面的原因,向共同方法迈进。针对中国陆相沉积复杂多变的特点,可以利用野外露头伽马仪、元素捕获仪、探地雷达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划分,识别叁级层序界面与洪泛面,建立露头—钻井—地震层序地层格架。可以依据陆相湖盆沉积旋回在古水深、古气候、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定量表征,综合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在四川盆地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中,将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叁级层序,须家河组二段上、下亚段实际上是2个不同叁级层序的基准面上升与下降体系域沉积,须二下段发育进积型叁角洲,上段发育退积型叁角洲;由于叁角洲砂体发育机理明显不同,导致须二下段储层厚度和物性均好于上段,产层主要分布在下段。在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须二、四、六段是主要储层发育段,层间泥岩也可作为烃源岩。须一、叁、五段是主要烃源岩发育段,盆缘规模较小的叁角洲砂体也是重要的储层。(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1年04期)

刘传虎,王学忠[8](2010)在《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勘探实践——以埕岛东坡东营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济阳坳陷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地层是逐渐超覆于中生界、古生界潜山上的披覆状沉积。这类沉积在渤海湾下第叁系地层中广泛发育,并极大地受古地貌特征的控制。在特定的古地貌条件下,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沉积充填序列及生储盖组合的分析加深了对储层及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的认识,并对济阳坳陷缓坡带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埕岛地区东部斜坡带东营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其地层格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并结合沉积发育特征、厘定地层界线、划分地震旋回,建立层序地层序列,有效地指导了济阳坳陷缓坡带油气的勘探。(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0年06期)

高建荣[9](2008)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含油气盆多属于陆相盆地,盆地类型多且复杂,储层类型更是千差万别,造成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技术在应用上遇到许多困难,急需新的应用方法开展研究工作。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开展研究。论文以对地震同相轴的再认识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的地震数据处理和分析认识到,地震数据是频率的函数。经过剖析对比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应用实际资料对比,认为地震同相轴并不完全与地质层位对应,特别是在叁级层序以下尺度内并不一定代表地层的反射。通过井震标定、地震相位处理等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应用地层切片技术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的方法。在等时的地质格架层序地层单元内,应该寻找在频率变化小的可持续追踪的地震同相轴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通常情况下可识别划分为叁级层序,应用地层地层切片技术在高质量地震资料情况下能划分到4—5级准层序组。在层序地层约束下,应用地震储层预测反演研究砂体分布及其储层特点。讨论了常规约束反演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剖析砂泥岩薄层储层特点,应该采用储层特征重构技术来预测高精度的储层分布。该方法是基于测井曲线的各项校正及岩石地球物理分析下进行拟声波曲线反演的一种方法,为了揭示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和进一步提高反演分辨率,作者提出了高频补偿技术反演方法,该方法基本原理是,基于储层特征重构的波阻抗反演技术获得的相对波阻抗体,虽然大幅度的提高了反演的纵横向分辨率,但是,在一些薄砂泥岩互层中,有很多较薄的砂体依然难以区分,这就需要在现有资料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它的纵向分辨率,在保证相对波阻抗体横向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将模型中的高频适当而又合理的补偿到相对波阻抗数据体中,得到纵向分辨率更高的绝对波阻抗体。该方法通过在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的应用,证明效果良好,在生产实际工作中获得高度评价,具有普遍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6-01)

宋荣彩,张哨楠,董树义,周文,付恒[10](2007)在《非补偿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廊固凹陷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补偿沉积表现为无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单层暗色泥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沉积剖面以退积为特点。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基底地层、物源体系的研究,结合沉积物组合特点、沉积剖面序列和构造发育阶段特征,分析了非补偿沉积盆地的层序发育样式,总结了非补偿盆地层序边界发育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了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11个叁级层序。研究了不同沉积、构造背景下各层序组内体系域的样式,将一个完整的层序划分为湖泊充填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稳定体系域及湖泊萎缩体系域(下降体系域)等4个阶段,使体系域的迭加与层序的演化相关联。建立了非补偿型陆相盆地有利体系域沉积模式,认为物源的演替是其主控因素,复杂的断裂系统仅是一种控制沉积作用的一种表象。(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陆相层序地层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相层序地层学引入中国近20年,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向上的深入研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为中国的油气勘探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陆相层序地层在纵向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完善。总结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陆相层序地层学应该在理论基础研究、加强成果应用、方法与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相层序地层学论文参考文献

[1].谭平.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述[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2].刘津.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

[3].郑昌勇.云南省禄丰地区侏罗纪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王文革,蒲秀刚,周立宏,陈长伟,林常梅.陆相断陷湖盆挠曲坡折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叁段为例[C].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5].邹才能,吴因业.全国第七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在大庆召开——陆相湖盆深水沉积砂体的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J].沉积学报.2012

[6].王永春,李秋媛.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若干问题讨论[J].微计算机信息.2011

[7].朱如凯,白斌,刘柳红,苏玲,高志勇.陆相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研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以四川盆地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为例[J].地学前缘.2011

[8].刘传虎,王学忠.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勘探实践——以埕岛东坡东营组为例[J].特种油气藏.2010

[9].高建荣.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

[10].宋荣彩,张哨楠,董树义,周文,付恒.非补偿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廊固凹陷古近系为例[J].地层学杂志.2007

论文知识图

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框架图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框架图[5...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流程图断陷湖盆陆相层序中各体系域块体模式图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二维模式图体系域与水平面升降关系图(据刘招君,19...

标签:;  ;  ;  ;  ;  ;  ;  

陆相层序地层学论文_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