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思想论文_张晓黎

导读:本文包含了阴阳五行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阴阳,董仲舒,思想,汉代,公羊,永泰,易经。

阴阳五行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黎[1](201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与企业竞争战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中国文化中辩证思维方式的一个关键内容。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两者互为辅助,五行必和阴阳,阴阳之说必兼五行,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形成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本文以阴阳五行的哲学和谐思想为主,从理论上对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探究。融合西方学者的企业战略思想,以中医五行之说为背景,改造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影响,以和谐竞争为主,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本文来源于《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期刊2019年08期)

赵学敏,赵永太[2](2019)在《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之卦理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与八卦渊源备受关注。本文试图阐述伏羲先天八卦所蕴含的自然卦理,对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做新的阐释。方法在易学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以卦象思维方法阐述"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的自然哲理。结果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就是自然规律与人体内在规律的一致性。"阴阳五行"学说得到完善,成为体现"互根-还原"运行规律的新式理论体系。结论卦象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总源头。易学理论的研究对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5期)

方坚伟[3](2018)在《司马迁阴阳五行思想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五行思想盛行于汉代,并发展成为中国人把握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基本思维模式,汉代知识阶层多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司马迁也不例外。董仲舒公羊学、家学传承及接受《易》学是司马迁阴阳五行思想的学术渊源;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史记》五帝系统的构建、"八书"的内容体系和德政思想;司马迁阴阳五行思想的实质是推崇政治正统论、史学循环论及五德终始说。(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段宏广,王强[4](2018)在《阴阳五行思想与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关系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理论等方面分析其与君权神授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6期)

方坚伟[5](2018)在《班固阴阳五行思想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汉儒家经典谶纬化解说的大背景下,班固粉饰新朝与西汉的血脉接续关系,运用的理论就是已经完全成熟的阴阳五行学说。班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要解决叁个问题:论证刘氏政权是上承尧后和正统嫡系之运,借阴阳五行的灾异感应现象以警示东汉政治施行王道,借齐诗的阴阳五行注经方法评论汉朝后宫干政引发外戚夺权的乱象。其目的是为了宣扬汉德、匡正汉主和挽救时弊。(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聂春华[6](2017)在《阴阳五行与汉代美学——以董仲舒的思想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董仲舒的思想出发,可知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汉代美学思想的骨干。受阴阳五行关联性思维的影响,汉代思想形成了宗教、伦理和哲学相结合的混融境界,汉代美学思想须从这种混融境界去理解和体悟;作为阴阳五行系统基本质料的气,为汉代人开辟了一种仰观俯察、吞吐宇宙的流动、有序和系统的大美境界;阴阳五行系统的五行之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成为理解汉代人丰富而有序的审美意象的隐喻原型;阴阳五行系统的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点也塑造了汉代人既新奇炽烈又浅尝辄止、既循环无穷又保守自足、既讲究视角流动又追求秩序规范的奇特的审美心理。(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勇[7](2017)在《《老子》阴阳五行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和西方都有经典诠释的传统,在经典诠释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思想的创发。西方最典型的是对《圣经》的诠释。东方则有对《老子》、“四书”等经典的解释。专门研究《老子》诠释的学问称之为“老学”。熊铁基先生等撰写的《中国老学史》对于《老子》的“启后”——即对《老子》的后世影响研究很重视,对《老子》的承先——即《老子》的思想渊研究也比较重视。书中谈到《老子》对“天道”、“五行”、“辩证法”、“无为”、“自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饶宗颐先生则提出从思想史发展脉络上来研究,开辟出“先老学”一名词。而对《老子》本身的文字研究和思想内涵、哲学内涵发掘则对于无论是“先老学”还是“后老学”,都具有根本的价值。本文的主旨,一是就《老子》的“承先”部分,特别是对阴阳五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论述;二是对《老子》本身的文本和哲学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对《老子》以前的阴阳五行思想的梳理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本文将《尧典》、《舜典》、《大禹谟》叁篇文章合并研究,结合《洪范》篇的哲学思想,从而认为阴阳五行思想的成熟时间至少在商末周初。《老子》的思想底蕴是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是理解《老子》的一把钥匙,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理解,可以深化和细化我们对《老子》的理解。本文理清了《老子》和阴阳五行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指出了《老子》道论的超越性。认为《老子》道论是《易经》阴阳哲学在新时代、新环境中做出的新解释。《老子》将一个普通的名词“道”抽象成专有的哲学术语,从而将之前的朦胧和萌芽状态的哲学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体系完整,极具解释性和包容性,这是先秦传统思想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高潮,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突破。阴阳和五行肇端于古天文学。阴阳源于先人对身内和身外的观察和探索,特别是对天象的归纳总结。阴阳思想和五行思想同源。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前七、八千年阴阳观念初步萌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阴阳观念已具雏形,而尧舜禹以及夏代是阴阳五行观念的发展期,而商末周初的《洪范》篇是阴阳五行观念成熟的标志性文献。周代阴阳五行思想的应用在《左传》、《国语》中有集中的反映。《老子》文本、修辞、结构、义理等方面均体现了阴阳五行思想。《老子》第二章“善恶相生”、第四十二章“负阴抱阳”最为突出。而第十二章“五色、五音、五味”、第十章“营魄抱一”、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等则反映了五行思想,本文均——进行了辨析。本文认为《老子》书中蕴含不少的医学知识,《老子》和《黄帝内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天文学解老、医学解老可能会成为老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道论、物论和名论叁方面对《老子》道论进行阐发。对道的属性和特点(自为性、自在性、自因性、自然性、无限性、圆满性、均衡性、超越性、终极性等)、道名关系、道物关系等方面做了一定论述,并努力尝试古今和中西理念的融合。最后,文章指出《老子》哲学及阴阳五行思想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对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应对“文明冲突论”做出了积极的回答。并且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研究体系、话语体系都具重要价值。本文在研究《老子》的阴阳五行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了解释学、天文考古学、哲学、传播学、和文献学等方法,也综合运用了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和归纳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汇通寻求新意。本文注意结构上的逻辑关系。第一章是《老子》以前阴阳五行思想发展的开端、发展与成型过程;第二章分析《老子》的阴阳学说;第叁章分析《老子》的五行思想;第四章通过阴阳五行学说的视角研究《老子》道论的展开;最后讨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田冰瑞[8](2016)在《阴阳五行 汉代玉雕设计思想的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在中国整个哲学思想史上留下惊鸿一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价值观以及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汉代为时间节点,以玉雕作为主体,详述阴阳五行对汉代玉雕的影响下所展现的时代性的设计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国宝玉石》期刊2016年06期)

徐凤[9](2016)在《从日本歌论来看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对和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话语含蕴"。细读日本古代着名和歌歌论着作,就会发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1600多年前东传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古代和歌的起源,还从内容到形式,即从五七五七七句调的固定形式到"花""心""实"等关键歌论概念,都对日本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古代和歌歌论中的话语蕴含,可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李霓[10](2016)在《论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艺术具有古拙大气又神秘浪漫的独特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与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思想有密切关系。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思想、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阴阳五行思想中的整体统一思想、循环平衡思想、相生相克思想、刚柔并济思想以及和谐圆满思想催生了汉代艺术思想中的注重整体观、循环流动观、中和适度观和刚柔交融观以及将“天、地、人”和谐作为艺术最高境界的艺术理念。在汉代艺术内容上,天人感应思想使汉代祭祀自然神的乐舞大量增加,造型艺术中出现众多祥瑞的动植物形象;受阴阳互补思想影响,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日、月、四灵成为汉代艺术的重要母题;从乐舞、画像石到汉赋和建筑,五行的时空结构成为汉代一切艺术组织其内容的结构模式。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形式也有重要影响。在艺术材料方面,画像石、墓葬壁画、丧葬礼仪等常选用与汉代灵魂观念和神仙信仰关系密切的石和玉做材料;服饰和绘画在色彩上尊崇五色观的用色方法;在形象创造方面,汉代艺术使用灵气飞动的线条为造型骨干,线条作为阴阳二气的运行轨迹成为汉代人表现宇宙生命的最佳形式;阴阳互生思想推动了汉代艺术纹饰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受阴阳五行思想中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宇宙模式的影响,汉代艺术的布局、造型和构图也追求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的模式,注重中轴对称和秩序感。同时,汉代阴阳五行思想中所包含的谶纬迷信、阳尊阴卑等封建等级观念也给汉代艺术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阴阳五行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与八卦渊源备受关注。本文试图阐述伏羲先天八卦所蕴含的自然卦理,对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做新的阐释。方法在易学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以卦象思维方法阐述"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的自然哲理。结果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就是自然规律与人体内在规律的一致性。"阴阳五行"学说得到完善,成为体现"互根-还原"运行规律的新式理论体系。结论卦象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总源头。易学理论的研究对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阳五行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与企业竞争战略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2].赵学敏,赵永太.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之卦理探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方坚伟.司马迁阴阳五行思想辨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

[4].段宏广,王强.阴阳五行思想与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关系考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5].方坚伟.班固阴阳五行思想论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聂春华.阴阳五行与汉代美学——以董仲舒的思想为视角[J].衡水学院学报.2017

[7].张勇.《老子》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8].田冰瑞.阴阳五行汉代玉雕设计思想的核心[J].中国宝玉石.2016

[9].徐凤.从日本歌论来看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对和歌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李霓.论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门楣设计中体现出的美学形式法则中...镶嵌云雷纹敦、镶嵌几何纹敦、勾连云纹...从伏羲画卦的史实看阴阳五行思想:西安北郊出土陶灶壁纹饰拓本上的“...天坛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阴阳五行思想基督教剪纸Fig.2Paper-cutofChristian

标签:;  ;  ;  ;  ;  ;  ;  

阴阳五行思想论文_张晓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