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路由器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描述技术研究

IPv6路由器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描述技术研究

刘霞[1]2004年在《IPv6路由器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描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从IPv4向以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Internet的过渡,涉及网络硬软件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因此,对基于IPv6的新一代网络产品研制和开发就成为整个过渡期的重要任务。相应地,对以IPv6为基础的网络产品进行测试的工作也重新受到学术界和网络界的重视。路由器作为通信子网的核心设备,其测试技术的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涉及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大背景是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该项目的研究与建设目标是:探讨与IPv6路由器相关的多端口并发测试的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面向测试中心的两层结构的分布式路由器测试环境,即由上一级的多端口并发测试管理器和下级的多个双端口测试器组成的分布式测试环境。本文的工作主要涉及该项工作中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即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环境的研发;论文作者的工作主要是该环境中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测试控制数据的描述技术研究。 网络协议测试环境由测试系统与测试支撑工具两大部分组成。测试系统通过执行可执行的测试控制数据(测试集、组、子组和测试例)实现对被测对象的观测。可执行控制数据则是根据测试对象相关的协议的理解分析,为不同测试目的需要(协议实现是否符合相关协议、性能指标、与同类设备的互通能力或系统的鲁棒性可靠性等),归纳和描述相应的测试集,并最终获得测试系统可执行的测试控制数据。尽管ISO将协议测试控制数据界定为:通用测试集、抽象测试集和可执行测试集叁大类,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业界尚无对如何规划通用测试集以及如何从通用测试集获得与测试方法相关的抽象测试集的方法学的研究。加上IETF目前尚未制定出标准的IP协议测试集,本项研究工作既是项目研究与开发的需要,也可以作为同类研究开发工作的借鉴。 本文作者的在相关研究中的贡献在于: 1、探讨性地提出了通用测试集的规划方法;完成了IPv6、ICMPv6以及RIPng协议通用测试集(GTS-Generic Test Suite)的规划,并在多个协议规划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总结出单状态协议和多状态协议GTS规划的一般方法。 2、探索性地提出了“抽象测试信息表”(ATIT-Abstrct Test Informatio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H页 Table),从而简化了oTs到抽象测试集(灯S一Abstraet介st Suite)的过渡。3、用TTeN一3部分完成了Ipv6、ICMpv6、咫png叁个协议的ATS描述,并 通过了本实验室TTcN一3编译程序的语法和语义检查以及oPenTTcN[7’] 的在线语法和语义分析器的检查。 协议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描述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而且耗费人力的长期性工作,由于实验室的测试系统及相关测试支撑工具的开发工作尚未完成,作者定义的测试集尚无可应用的实际测试环境,不能不留下一些遗憾,由后面的同学来完成。

成宇萍[2]2005年在《路由器中SNMP协议测试集规划与定义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路由器的测试技术涉及叁方面的内容:测试方法研究、测试控制数据的描述/自动导出技术研究、测试系统的开发。本论文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对路由器中SNMP的测试控制数据集进行规划以及如何利用国际标准测试控制数据语言TTCN-3来定义/描述相关测试例。它是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有关路由器的测试技术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第1章笔者首先简要讨论国内外路由器测试系统现状,指出路由器多端口并行测试技术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本研究工作的背景是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的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研究和系统的开发。开发中的路由器的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是具有上、下两级结构的分布式测试系统。上级系统处理系统配置、多端口间测试控制数据的指派、测试过程的管理和协调控制;下级为多个单端口或双端口测试系统。 第2章对SNMP,特别是SNMPv2协议进行了概要的介绍,然后对与SNMPv2有关的测试技术进行初步的讨论,为后续章节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3、4章是笔者的主要工作,分别完成测试例生成两个重要步骤——测试集的规划和抽象测试例描述。第3章讨论SNMPv2协议测试集的规划原则,并按照归纳的规划原则对SNMPv2协议一致性测试集作出了详细的规划;第4章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TTCN-3对SNMPv2协议定义抽象测试集(ATS)。笔者在该章中,将探讨性地将SNMPv2协议测试分为四种类型:非参数标量测试、参数标量测试、列向量逐行测试和列向量抽取测试,分别给出每种测试的测试流程图和测试实例。第5章在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由于目前实验室的双端口测试器的开发工作尚未完成,因此未能进行编译并用于实际的测试。Internet的SNMP系列协议除与管理信息传输相关

张薇薇[3]2007年在《IPSec协议集及其测试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相应地,人类社会活动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当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利益的同时,网络黑客的频繁攻击带来的严重危害也引起了人们对网络安全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除了在Internet现有的许多协议上增加安全补丁外,还在网络层制订了IP安全协议(IPSec-IP Security),试图通过对IP头的隐藏包装和对IP净荷部分的加密解决网络传输的安全问题。作为对Internet安全性问题研究的一部分,笔者的硕士论文对IPSec协议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相关研究也为笔者以IPSec为对象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和定义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的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研究项目为背景,重点对IPec协议一致性测试进行了研究。由于IPSec是一个复杂的协议集,本文选取认证头(AH-Authentication Header)协议为重点进行了相关测试集规划。同时,对IPSec的研究可为实验室有关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体系结构”(SUPA—Single physical layer User Plane Architecture)的安全机制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第二章分析了Internet存在的安全问题,对IPSec相关协议的层次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并从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的角度分析了IPSec的优点和不足。第叁章在分析传统测试技术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第四章以双端口测试系统为背景讨论了IPSec协议测试集的规划原则和命名规则,并重点对AH协议一致性测试集、IPSec路由设备的性能测试集和互操作性测试集进行了全面的规划。第五章在介绍测试描述语言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基础上,使用该语言描述了在IPSec双端口测试器上执行的AH协议抽象测试例(ATC—Abstract Test Case)。本论文反映的工作为实验室测试集后续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很好的借鉴,同时对使用TTCN-3进行测试控制数据定义的读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淼[4]2005年在《多端口IP路由器“边界网关协议”(BGP-4)的并行测试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技术背景是自IPV6出现以来就引起全球关注的路由器测试技术。为了保证互联网平稳的从IPv4向IPv6过渡,支持IPv4、支持IPv6、支持IPv6封装在IPv4或者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路由器将在一段时间内并存。这种状况使得路由器的测试变得更加复杂,而且现有的测试方法回绕测试法(LTM, Loop-back Test Method)和穿越测试法(TTM, Transverse Test Method)无法适应现代多端口路由器的测试。因此,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多端口测试技术的研究。 自提出多端口分布式并行同步穿越测试法(MDSP-TTM, Multi-port Distributed Synchronized Parnell Transverse Test Method)以来,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投入到多端口路由器分布式并行测试系统(MPR-DCTS, Multi-Port Router—Distributed Concurrent Test System)的研发工作当中。该系统采用两层的体系结构,上层是一个作为多端口测试管理器的终端,下层由很多的双端口测试器(TPTs, Two-Port Testers)构成,TPT采用穿越测试法或者回绕测试法。 测试系统通过执行测试控制数据来管理测试的进行,因此,测试控制数据的定义是路由器测试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论文反映的工作是对重要的路由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4)的测试集、测试组、测试例的规划与描述。笔者的贡献总结如下: A.对BGP-4协议进行了测试集的总体规划,重点是一致性测试集的规划。 B.文章给出了一个运行于TPT的TTCN-3描述的测试例来探讨了测试例的定义技术。 C.为论证新定义的并发多端口测试语言(CMP-TDL, Concurrent Multi-Port Test Definition Language)的可行性,本文给出了一个多端口的测试例,并在实践中得出了一些改进、完善CMP-TDL的建议。

宋波[5]2005年在《多端口路由器并发测试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协议测试技术就成为了网络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其间,ISO9646定义了面向路由器等中继系统的两种测试法和面向端系统的四种测试法,以及一种定义测试控制数据的语言TTCN(Tree and Tabular Combined Notation)。但在路由交换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现有的这些测试方法和技术无法满足其高速、多端口、同步协调测试的要求,以及涵盖叁类测试: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互通性测试的要求。随着IPv6的出现,协议测试技术再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从叁个方面介绍了现代路由器/交换机对现有测试技术提出的挑战:在测试方法上,现有中继系统测试方法不能满足多端口并发测试的要求;在测试控制数据定义语言上,现有的TTCN3(TTCN第叁版)由于侧重于功能性描述,因而该语言难于描述多端口并发、实时、性能等要求;在测试系统上,测试系统是测试方法和测试数据控制定义语言的体现,因而现有的测试系统难于满足多端口并发的涵盖叁类测试的测试要求。然后,本文基于对现有测试方法、测试语言、测试系统不足的分析,在方法上提出了“路由器分布式并发穿越测试法”,在测试定义语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CMP-TDL(Concurrent Multi-Port Test Definition Language)”,并以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数据定义语言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的分布式测试系统。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协议测试的背景以及研究测试技术的意义,然后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研究概况,最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和创新点。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现代路由器对现有测试技术提出的挑战,重点从测试方法上、测试控制数据定义语言上、测试系统上这叁个方面分析了现有测试方法的不足、现有测试语言的局限性、以及测试系统在功能上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控制定义语言和新的测试系统。 第叁章重点阐述了“路由器分布式并发穿越测试法”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重点阐述了新的测试描述语言CMP-TDL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的基本语法、语义、基本框架、基本语言要素,以及对实时、协调等方面的控制功

沈含笑[6]2007年在《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管理器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背景为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SC-Netcom Lab)提出的“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MPC-TTM)和开发的“多端口路由器并发测试系统”(MPR-CTS)。以ISO9646为代表的传统的路由器测试方法“穿越测试法”(TTM),难以适应现代路由器多端口的特点。实验开发中的MPR-CTS分为两层结构:上层为多端口并发测试管理器(MPC-TM),下层为双端口测试器(TPT)。本论文的工作重点是双端口测试管理器(TPT-TM)的研究与开发。TPT-TM作为多端口测试系统下层测试管理器和独立的双端口测试管理器具有双重职责和双重功能:既是双端口测试系统中的统筹管理部件,也是整个多端口测试系统中的具体执行部件。为此,笔者将TPT-TM划分为四个模块:1、用户接口模块:作为独立双端口测试系统时通过用户界面提供与测试操作员交互接口以接受命令例如测试配置、测试例选择、日志模式选择等配置信息;显示子模块可以根据用户配置(测试结果显示模式/详细过程显示模式)动态显示测试过程信息。2、测试管理模块:可以根据预先选择的测试例序列或根据自动化控制理论动态选择测试例,并调用由测试支撑工具(包括TTCN-3/C编译器,C编译器、数据发生器)生成的相关可执行测试程序。3、日志模块:根据日志记录模式记录N-PDU和(N-1)-PDU,在测试报告的部分测试例结果为“不确定”(Inconclusive)时参考被测层PDU流记录和支撑层PDU流记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人工分析,得出补充结论。4、TPT & MPC-TM接口模块:当TPT作为多端口测试系统的下级测试器时通过TPT与MPC-TM之间的接口模块接受其控制并返回测试数据。该模块支持并发测试协调管理协议(Concurrent Testing Coordination & Management Protocol),通过对具体功能的设计证明了其可行性。本论文为TPT的联机调试与集成和相关的测试试验提供了可用的初步软件系统框架,为整个项目的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李秀峰[7]2004年在《OSPFv3协议测试技术研究与测试集定义》文中研究指明支持IPv6的网络产品日渐增加,网络设备协议实现与协议标准是否能够保持一致已经成为各设备互联、互操作的关键。为此,需要对网络协议实现进行多种测试,以保证协议实现与协议标准的一致和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产品间的互联互通。 本文反映的研究工作的背景是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的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研究和系统的开发。开发中的路由器的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是具有上、下两级结构的分布式测试系统。上级系统处理系统配置、多端口间测试控制数据的指派、测试过程的管理和协调控制;下级为多个单端口或双端口测试系统。笔者的工作在于以OSPFv3协议为对象,研究双端口和多端口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定义和描述。 针对于OSPF协议的特点,笔者的工作之一是对OSPF测试数据进行规划,将它划分为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测试和性能测试3个测试集(Test Suite)。一致性测试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笔者进一步将该测试集划分为:Hello协议测试、邻居关系测试、链路状态数据库测试和路由计算测试组(Test Group)。根据测试的需要,在测试组内还进一步划分了测试子组(Test Subgroup)和具有明确测试目的的基本测试单元——测试例(Test Case)。笔者对OSPF测试控制数据的描述采用了半形式化的TTCN-3描述语言。 测试例的描述是协议测试准备工作中工作量大而繁琐,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例如:笔者已经完成的一致性测试例的数目已接近100个。为了对TTCN-3描述提供一个感性认识,4.2和5.3节分别列出了一个双端口测试和并发多端口测试系统的测试例的部分描述。通过OSPF测试例的描述实践,笔者发现TTCN-3仍然不能适应并发测试控制数据描述的需要。因此,除了对TTCN-3进行了扩展外,相关的需求已经在定义CMPTDL语言中加以了考虑。

高莉[8]2014年在《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络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线传感网作为信息采集的重要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价值将无线传感网和IP网络互连是无线传感网发展的必然趋势6LoWPAN的提出为实现无线传感网与下一代网络IPv6的无缝连接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而如何对这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协议进行一致性测试以确保可靠有效的通信,成了该技术发展与普及的关键本文针对6LoWPAN进行了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的相关研究,所做的工作如下:1.对6LoWPAN适配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重点研究了头部压缩和解压缩分段与重组以及路由技术等2.对中继系统的测试方法做出了改进,称之为集成测试方法在详细地阐述了集成测试法的测试原理测试结构和测试流程后,给出了它在6LoWPAN路由中的应用该方法不仅减小了传统测试法中多个测试器之间由于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提高了测试精度,而且简化了实际的测试系统,降低了多个测试器的同步与控制协调的难度3.设计了一致性测试系统结构,给出了各模块的设计目的功能和具体组成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实现功能的分配与隔离首先,独立的模块具有高内聚性;其次模块间通过统一的接口通信,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4.对6LoWPAN协议进行了详细的测试集规划用TTCN3语言对6LoWPAN中报头压缩分段报头解压缩和重组这四个核心功能进行测试描述和实现,并通过实验进行了一致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的6LoWPAN的相关功能到达了预期目标

曾飞[9]2006年在《双端口测试器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未来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将具有多端口和高端口速率高的特点,而多媒体应用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使路由器/交换机必须具备高速交换能力和对不同数据的服务质量给予保障的能力,这也给路由器/交换机本身和相关的测试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模拟路由器的真实工作环境,对路由器的功能与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评测,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对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的研究和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开发的测试系统分为上下两级,上级为“多端口并发测试器¨(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er,MPCT),下级为路由器“双端口测试器”(Two-Port Tester,TPT),二者通过交换设备实现互联组成“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Distributed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System,DMC-TS)。本文的工作主要涉及双端口测试器部分。 双端口测试器由测试执行部分(因为他直接面对测试操作员,有时也称之为测试前台系统)和测试集支撑工具组成。笔者的工作重点尽管概念上属于TPT测试执行部分,但由于本系统采用编译方式,为了使编译结果能够独立运行,TPT将单测试例执行器(Single Test Case Executor,STCE)实际上作为“可执行测试控制数据”(Executable Test Control Data,ETCD)的主控程序,因此,以STCE为核心的TPT测试执行部分实际上由编译程序自动生成。相应地,笔者工作变成研究如何通过TTCN-3(the 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编译程序自动生成可执行测试控制数据的问题。 现有TTCN-3编译程序中所采用的“单遍”或“多遍”扫描方式,本论文介绍的SC-Netcom TTCN-3 Compiler选择了繁简适中的两遍扫描方式,经过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形成语法树和符号表,再经代码优化最终生成可执行测试控制数据ETCD。STCE根据测试要求发送测试数据,接收并记录被测对象的应答并做出相应的测试结论,因此,STCE的生成程序是编译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设计的STCE特色是以“测试状态变迁表”(Test State Transition Table,TSTT)为基础进行测试控制。测试状态对应于测试树中的节点,与协议状态之间不具备一一对应关系;测试状态集是更加细化的协议状态集,是为适应测试各种细化的状态变迁的需要而扩展的。采用“测试状态变迁表”的方式来控制测试过程具有全面、细致和直观的优点。笔者在本论文中反映的工作,除了完成了STCE的设计与生成程序的编程之外,为了配合对IP层的测试,增添了IP

徐娟[10]2006年在《MPLS及其测试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有人把MPLS看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网络新技术之一,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持反对意见的人包括IETF中的网络安全专家Steve Bellovin和网络运行专家Randy Bush等人。但无论怎样,作为目前已被ITU、IETF和其他标准化机构的作为建议标准或征求意见的标准(RFC),因此,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选择了对MPLS技术进行研究并把它作为路由器协议实现的测试对象的原因是:实验室开发的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系统需要MPLS的测试控制数据;对MPLS的研究可作为实验室有关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研究工作的参考。因此,本论文讨论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对MPLS技术的研究与分析以及对MPLS测试集规划和典型测试控制数据描述。 本论文第2章重点分析讨论了MPLS的提出背景、相关协议的层次结构及工作原理;从未来叁网合一的需求、高效传输与交换、服务质量保障与安全问题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MPLS的不足,某些观点可供SUPANET研究工作的参考。 在第3章对路由器测试技术进行概要介绍的基础上,第4章以双端口测试系统为背景对MPLS通用测试集(GTS-Generic Test Suite)的规划原则和命名问题进行了讨论,第5章以标签分发协议(LDP)为对象,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一致性测试集规划,利用TTCN-3测试描述语言对典型的测试例进行了描述。由于缺少实际测试环境,本项研究仅利用TTCN-3编译程序进行了语法语义检查。第6章描述了多端口并发测试例并简要地讨论了并发测试例的定义问题。 尽管由于客观原因,笔者定义的测试控制数据尚未用于实际的测试,但笔者相信本论文反映的工作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IPv6路由器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描述技术研究[D]. 刘霞.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2]. 路由器中SNMP协议测试集规划与定义技术研究[D]. 成宇萍.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3]. IPSec协议集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 张薇薇.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4]. 多端口IP路由器“边界网关协议”(BGP-4)的并行测试技术研究[D]. 曾淼.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5]. 多端口路由器并发测试技术研究[D]. 宋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管理器的研究与开发[D]. 沈含笑.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7]. OSPFv3协议测试技术研究与测试集定义[D]. 李秀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8].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络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研究[D]. 高莉.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双端口测试器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系统研究与开发[D]. 曾飞.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10]. MPLS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 徐娟.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  ;  

IPv6路由器的测试控制数据的规划与描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