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论文_李朋,周军,于晓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最大功率,永磁,光伏,算法,风力发电,粒子,无源。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朋,周军,于晓洲[1](2019)在《立方星电源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优化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立方星在能量来源严重受限条件下如何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立方星的集中供电式空间微电源架构(EPS),并设计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来提升能量转换效率。首先,推导太阳电池阵列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特性,提出电源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物理系统实现结构。其次,设计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并进行了数学仿真校验。最后,对所设计的电源系统架构进行了硬件实现和试验验证。地面试验结果表明,电源系统的太阳能最大转换效率可达95. 5%。该电源系统成功应用于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的飞行试验,在轨数据表明电源系统工作状态良好,为微纳卫星电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曹松青,郝万君,郝诗源,陈歆婧,王昊[2](2019)在《基于超扭曲优化算法的风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力发电系统在低风速区采用传统控制方法具有风能转换效率较低、风轮转速跟踪实时风速的性能较差、发电机转矩波动范围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超扭曲算法与最佳转矩法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改进控制策略。为进一步改善控制性能,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以风轮角速度、发电机输出功率、发电机转矩、功率系数等为评价指标,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提高最大风能捕捉能力的同时可有效地抑制发电机转矩的抖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5期)

曾林滨,李国良,李明,冯志康,杨麟[3](2019)在《基于风电系统阻抗变化规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风电热泵制热系统和压缩制冷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问题,采用MPPT控制模型推导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出系统阻抗变化与风轮转速、风电转化效率间的对应关系.基于系统运行时压缩机阻抗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步长爬山搜索法(HCS).通过多变风速条件下的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高效性,解决了搜索方向错误和功率振荡的问题,并将平均风电转化效率由31.6%提高至40.58%.(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方云熠,曾喆昭,王可煜,刘晴[4](2019)在《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改进型积分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内部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问题,基于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NLESO)提出了一种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改进型积分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非线性光滑函数设计了NLESO,对系统的内外扰动等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和主动补偿,提高了转速的跟踪能力。引入非线性光滑函数设计了滑模趋近律,消除了传统滑模控制中的高频抖振现象,并基于Lyapunov原理对滑模控制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相比,该方法不仅响应速度快,无超调无抖振,而且具备良好的抗扰能力,风速突变情况下仍能快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在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3期)

徐建国,王海新,沈建新[5](2019)在《基于电导增量法与改进粒子群算法混合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统电导增量法跟踪最大功率点时,若跟踪步长较大,则跟踪速度较快,但跟踪精度较差;反之,则跟踪精度较好,但跟踪速度较慢。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利用传统电导增量法得到的功率变化曲线振荡幅度较大,功率损失较多。改进粒子群算法能够对外界环境的突变迅速作出响应,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功率变化曲线振荡幅度较小,但是很难精确地定位到最大功率点(MPP)。因此,文章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策略,先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快速跟踪到MPP附近,然后利用小步长电导增量法对MPP进行精细搜索。仿真结果表明,该跟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跟踪系统的响应速度、跟踪精度,减小功率变化曲线的振荡幅度。(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6期)

孔飞[6](2019)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环境污染以及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匮乏,追求低碳生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太阳能逐步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对太阳能的开发过程中发现,多变的环境因素导致了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不能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如何提高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对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光伏电池单元的电路拓扑图及特性对其进行数学模型的搭建,并建立了光伏电池的工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其次,从变换器的特性和电路结构两方面对光伏系统主电路DC/DC变换电路进行研究分析,依据光伏电池需升压和变阻抗的需求选用Boost作为系统主电路,并对其参数进行设计。然后,分析研究了传统和智能两类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针对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产生震荡的现象及模糊PID算法中模糊规则和论域范围无法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调整的不足,在模糊PID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变论域思想,改进了常规的模糊PID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扰动观察法、模糊PID及变论域模糊PID叁种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在标准测试及光照强度和温度反复变化的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PID不但有效降低了传统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处的震荡问题,还弥补了模糊规则和论域范围无法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不足,并且能在环境条件产生变化时快速稳定在最大功率点,有效地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3)

黎家成[7](2019)在《阴影光照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源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当下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该应用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光电转换效率,并使系统稳定运行。常用的方法是对光伏阵列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光伏阵列在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会发生失配效应,导致电能损失甚至引起电池发热烧毁。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需在光伏电池组件两端并联旁路二极管,以分担过大的电流,但旁路二极管的引入会改变光伏电池的电气特性,使得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出现局部极值,影响了MPPT控制的效率。为此,本文对不均匀光照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首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做了简要介绍,确定以Boost升压电路作为光伏发电系统MPPT电路的直流变换器。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得到了光伏阵列在均匀光照条件下的输出特性曲线;然后在分析光伏阵列等效阻抗调节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几种常用的MPPT跟踪方法的优劣势,并通过仿真验证了部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其次推导了不均匀光照条件下的光伏电池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得出了光伏阵列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光照时,其I-V特性曲线会呈现出多膝形状,P-V特性曲线呈现出多峰形状的结论。随后给出一种线性约束函数,利用该函数重新整定工作点使其落在全局最大功率点所属的电压范围内,再以该工作点为起始点,通过滞环比较法重新跟踪到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最后搭建仿真模型验证其可行性。然后为改善MPPT控制器输出纹波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具有高增益、低输出纹波的开关电感并联交错Boost电路。在理论分析开关电感结构以及并联交错结构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出这两种结构的升压增益和输出纹波,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开关电感并联交错Boost电路的优势。最后设计了5kW光伏并网逆变器,在此平台上完成了对MPPT算法的测试,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MPPT方法在阴影光照条件下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玉东,李传伟,韩亚[8](2019)在《PMSM风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无源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建立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风力发电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基于最佳叶尖速比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和非线性无源控制理论,设计基于无源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案;在Simulink中搭建PMSM风电系统各组成部分和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非线性无源控制控制器能够实现最大风能功率的跟踪;控制效果良好,风能利用系数C_p稳定运行在0.48左右。这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天昊[9](2019)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伏产业的日益发展,实际复杂环境引发的问题需要有效的解决,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其输出特性曲线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呈若干个极值点,若应用传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会发生寻优失效,造成严重的功率浪费和经济损失。对此,本文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和意义。根据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对其在不同光照强度、温度以及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光伏组件模型的参数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天牛须搜索算法(BAS)的光伏MPPT控制,为了进一步优化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MPPT控制算法,该方法基于BAS算法,通过引入随时间变化的自适应步长因子,在算法初期自动的选取较大的搜索步长,使之保持较高的全局搜索能力;中期逐渐增大步长的衰减速度,加快算法收敛;后期逐渐减小步长的衰减速度,以提高收敛精度。经典测试函数结果表明,该算法寻优速度更快、搜索精度和稳定性更高。提出并实现了自适应BAS算法的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并与传统方法、粒子群算法(PSO)、基本BAS算法的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BAS算法有效的减小了搜索时间和搜索震荡,能够准确的搜索到光伏最大输出功率;在光照突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的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洗玉,李佩琦,赵浩然,武甜甜,陈术山[10](2019)在《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优化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并网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光伏并网发电原理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作为核心;使用MATLAB软件建立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Boost电路实现阻抗变换来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及升高输出电压;利用预测型无差拍控制算法分析输出特性,得出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并网电流大小为12.1A,谐波畸变率为1.35%,逆变器效率约为98%。结论表明:该光伏并网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并网电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4期)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风力发电系统在低风速区采用传统控制方法具有风能转换效率较低、风轮转速跟踪实时风速的性能较差、发电机转矩波动范围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超扭曲算法与最佳转矩法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改进控制策略。为进一步改善控制性能,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以风轮角速度、发电机输出功率、发电机转矩、功率系数等为评价指标,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提高最大风能捕捉能力的同时可有效地抑制发电机转矩的抖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朋,周军,于晓洲.立方星电源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优化控制方法[J].宇航学报.2019

[2].曹松青,郝万君,郝诗源,陈歆婧,王昊.基于超扭曲优化算法的风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3].曾林滨,李国良,李明,冯志康,杨麟.基于风电系统阻抗变化规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方云熠,曾喆昭,王可煜,刘晴.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改进型积分滑模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5].徐建国,王海新,沈建新.基于电导增量法与改进粒子群算法混合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9

[6].孔飞.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7].黎家成.阴影光照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8].李玉东,李传伟,韩亚.PMSM风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无源控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黄天昊.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张洗玉,李佩琦,赵浩然,武甜甜,陈术山.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仪器仪表.2019

论文知识图

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光伏电源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光伏阵列在光照变化时的实验结果一巧两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仿真结果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波形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流程图

标签:;  ;  ;  ;  ;  ;  ;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论文_李朋,周军,于晓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