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腺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浅谈乳腺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付宁郝乐(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肿瘤科8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06-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针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治药液外渗的发生、以及对于出现药液外渗的治疗护理。结果通过对于乳腺癌化疗的患者药液外渗的护理与预防、有效的减少了化疗药液的外渗的并发症、为患者减轻了化疗的痛苦。结论为化疗患者进行药物外渗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为患者的治疗做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护理体会

化疗是乳腺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经静脉途径给予化疗药物是治疗的首要选择方法。在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期间、出现化疗药液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如何预防避免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上护理重点。现将乳腺肿瘤化疗药物的外渗预防和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1.1化疗药物的病理病因: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引起血管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化疗药物可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而血管内液外渗、形成局部皮肤水肿。较高的药液浓度及长时间的血管与药液的接触,有些化疗药物能与人体内细胞的DNA结合,可直接引起细胞坏死、化疗药物的强酸强碱或高渗性刺激可诱导增值细胞成熟停滞、也可使局部组织毒性、造成内皮损伤。

1.2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1)在输液过程中常会出现沿血管走向灼热样疼痛或出现局部肿胀。(2)注射部位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会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有时可出现沿血管通路方向出现串状皮疹。甚至出现大小水泡。(3)严重外渗局部皮肤会出现紫色红斑坚硬、甚至可出现紫斑溃疡和坏死,由穿刺点向外蔓延至皮下组织坏死,边缘出现不整齐的表皮增生。(4)更严重的会出现皮下组织受损伴有肢体活动受限、并蔓延至淋巴,使同侧腋下淋巴肿大。

1.3化疗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主要根据对皮下损伤的程度进行分类:(1)发疱性化疗药物,其药物在临床上最易引起静脉外渗,后果最为严重,主要的药物有:诺維本,长春新碱,蓖环等,一旦出现血管外渗,短时间内可出现红肿热痛长时间下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会发生坏死,甚至导致局部皮肤永久性溃烂。(2)抗肿瘤的药物;氮烯咪胺和足叶乙苷等,刺激性化疗药物可以引起发热和轻度的局部组织炎性和疼痛,不能导致皮下组织的坏死和溃烂。(3)非刺激性抗肿瘤药物的治疗: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对局部皮肤无刺激作用。

2外渗的预防

2.1静脉血管的选择:化疗药物治疗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输液,最选择血管粗而且直的,并选择近心端静脉给药,尽量避开手背和关节上,因此处静脉接近动脉和肌腱,易引起局部永久性损伤,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选择静脉时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而且切忌在术肢进行静脉输液药物化疗。下肢静脉血流慢,血液循环慢,易损伤血管内皮,而且下肢静脉瓣较多不适合化疗给药。对于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可以选择深静脉置管或者是picc置管给药,严谨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者长时间静脉输液。

2.2护理人员的要求: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给患者进行输注化疗药物的护士应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知识,化疗前先识别化疗药物的类型和作用以及毒性,是否是强刺激性的药物,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调节药物滴数。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穿刺流程和穿刺技术。合理选择静脉,对于血管粗直弹性较好的可以适当的将化疗药物快速滴注,一般给药的速度5ml/min,如为发疱性药物时,在输液过程中每2ml左右抽回血一次,以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继续给药,并仔细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周围是否有灼热感和疼痛感。在使用发疱性化疗药物给药时最好选择深静脉置管给药,减少药液外渗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给予发疱性药物时要合理的进行稀释药液,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输注两种化疗药物的时,中间用氯化钠注射液或者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冲管,并且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超过30min。化疗药物静点结束后要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冲管后方可拔针。护士必须严格观察输注化疗药物的局部皮肤情况,观察皮肤有无肿胀或者疼痛,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绝不组织坏死。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漏渗,避免迟发型化疗药物的外渗引起的损伤。

3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3.1立即禁止输液拔除输液管,穿刺针可不必拔除,用注射器尽量吸出血管内药物,出现疼痛的患者立即给予局部用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沿外渗边缘做环形封闭,封闭的面积要大于渗漏区,深度最好到达渗漏区底部,注射时应抽回血。

3.2出现药液外渗时瞩患者卧床休息并减少活动,48小时内抬高患肢,在24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冷敷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斑和苍白的症状,防止冻伤发生。但是长春新碱类药物外渗时不宜冷敷,治疗方案:局部注射氯化钠稀释药物或用透明脂酸酶皮下注射外渗组织。外渗24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使用适当的超声波和红外线局部照射,可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局部组织吸收。外渗24小时后可以使用50%硫酸镁进行热敷,时间40min,温度45~55度,每天4~5次。外渗严重时可以选择局部应用拮抗药物:化疗药物外渗时可以局部使用拮抗剂进行缓解症状,避免局部发生溃疡,选用的拮抗剂有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透明介质酶、碳酸氢钠等,根据不同的外渗化疗药物选择不同的拮抗剂。局部出现破溃者可以选用意金黄散、桐油石膏油膏外敷,出现严重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的患者,需请外科彻底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术。

参考文献

[1]孙琦.化疗药物的外渗预防及护理体会河北北方医学院院报20092367.

[2]道力玛.肿瘤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全科护理杂志201065(8)341-342.

[3]尹娜.化疗药物的外渗预防和护理现代护理杂志200856(2)317-318.

[4]王红艳.乳腺肿瘤化疗病人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201123(8)428.

标签:;  ;  ;  

浅谈乳腺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