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量论文_段存丽,惠倩楠,刘王云,刘丙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迟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测量,光学,方位角,色散,脉冲,琼斯。

延迟量论文文献综述

段存丽,惠倩楠,刘王云,刘丙才[1](2019)在《大口径波片空间相位延迟量误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片相位延迟量的常用检测方法只是针对激光光束直径(2 mm左右)的光束测出的平均值,对于大口径波片空间相位延迟量的检测,本文提出基于菲索干涉仪的检测方法,建立了波片的空间相位延迟量误差与干涉图样之间的理论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影响相位延迟量误差主要因素有:光源的光谱宽度、石英晶体的空间折射率分布以及波片的面形误差;利用MATLAB程序编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若要求波片的相位延迟量总误差小于一般波片测试误差1°,则光源的光谱宽度应小于0.2 nm,石英晶体的空间折射率分布误差应小于0.005,面形误差应小于200 nm;实验室搭建菲索干涉仪,选取了口径25.4 mm的石英波片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测量精度为0.05°。(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5期)

宁晓琳,桂明臻,孙晓函,刘劲,吴伟仁[2](2019)在《一种基于太阳震荡时间延迟量测的自主天文导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震荡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太阳光强度和光谱线心波长的剧烈变化,通过探测太阳光强度和光谱线心波长并记录时间,可以获得直接接收的太阳光到达时间和经天体反射的太阳光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间延迟,可以利用时间延迟作为量测量提供航天器的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震荡时间延迟量测的自主天文导航方法;建立了基于时间延迟的隐式量测模型,并应用了IUKF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导航方法,应用在转移轨道上的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分别约为3.55 km和0.077 m/s,环绕轨道分别为1.76 km和1.57 m/s。同时也研究了3种因素对导航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深空探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金伟,李克武,景宁,罗欣玮,王志斌[3](2019)在《波片相位延迟量测量和快轴标定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实现测量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设计了基于弹光调制技术与数字锁相技术相结合的波片测量系统。采用弹光调制器对检测激光进行调制,运用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技术提取调制信号的一、二倍频项,利用优化算法解调出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步进电机带动波片转动使快轴到达零度位置,相位延迟量由LCD显示出来。搭建了实验系统,并对1/4波片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1/4波片快轴方位角的测量精度优于0.31°,相位延迟量的测量精度和重复度分别优于99.47%和0.14°。测量系统的弹光调制器驱动信号、电机驱动信号、数据运算都由FPGA控制,实现了光机电一体化。(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袁凯华,邓剑勋,刘超,黄佐华[4](2018)在《一种快速同时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ueller矩阵和斯托克斯矢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实现了对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快速同时测量。激光通过偏振片和标准1/4波片后产生标准的右旋圆偏振光入射待测波片,用斯托克斯测量仪记录通过样品后激光的斯托克斯矢量,同时得到待测波片的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分析了标准1/4波片的参数误差及系统稳定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该实验系统测量得到的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平均标准差分别为±0.05°和±0.03°,同时,得到了云母波片及石英波片的参数与温度的实验关系。所提方法具有测量过程简单、精确度高及可以对未知各向异性材料相位延迟量及其等效快轴方位角进行实时测量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贾豫东,张晓青[5](2017)在《GRENOUILLE系统中时间延迟量参数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GRENOUILLE飞秒脉冲测量系统中,时间延迟量是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决定了飞秒脉宽测量范围。本文量化分析了时间延迟量与菲涅尔双棱镜底角、待测光斑直径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菲涅尔双棱镜底角越大,待测光斑半径越大,双棱镜-SHG晶体间距越大,产生的最大时间延迟量越大,可测得的飞秒脉冲越宽。确定了光路系统中器件参数,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的误差优于5%,为GRENOUILLE测量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7年05期)

谭巧,徐启峰,谢楠[6](2016)在《一种测量1/4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通过软件计算输出椭圆偏振光矢的长短轴来测量1/4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新方法,其测量光路简单易行,仅由光源、起偏器、待测1/4波片、检偏器和光功率计组成,测量结果通过Mathcad进行分析运算,得到波片的相位延迟量。文中详细论证了新方法的原理过程,给出了应用实例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的绝对测量误差小于0.26°。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光学器件少,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引入误差小,测量精度高。(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张伟,李星光[7](2016)在《相对湿度对天顶总延迟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对湿度参数对GPS水汽反演精度的影响的存在性,以香港卫星参考站网数据为例,提出了利用GAMIT软件实验分析相对湿度对天顶总延迟量的方法。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分别分析了相对湿度参数设置及其本身对天顶总延迟量解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存在且无误差时,相对湿度参数设置对ZTD解算影响很小。同时,20%的相对湿度误差对ZTD解算影响也不大。而当相对湿度量不存在时,默认的相对湿度设置(50%)引起的ZTD误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GPS水汽反演精度。因此,在有相对湿度量数据时,都应该被使用。(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岳增友,吴福全,孙丹,孟鑫鑫,王丽丽[8](2015)在《双折射晶体相位延迟片的延迟量色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双折射晶体相位延迟片(即波片)的延迟量色散性质,由晶体已知的折射率数据,拟合得出光线垂直入射不同双折射晶体波片的相位延迟与波长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几个常用设计波长和选定级数的波片,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得到入射光波长与波片相位延迟量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双折射晶体波片其消色差特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原因在于晶体双折射率色散的一致性;同一设计波长的波片,其消色差效果随着波片级数的增加而变差;而对于相同的级数,设计波长越长其波片的消色差效果越好,且随波长增加,波片的消色差效果变好具有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封建胜[9](2015)在《基于大色散延迟量的啁啾布拉格光栅脉冲展宽与压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高功率的皮秒超短激光脉冲在工业加工、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然而,皮秒-百皮秒超短激光脉冲的高效放大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直接放大皮秒-百皮秒脉冲的方案效率低、成本高;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将纳秒脉冲压缩至百皮秒,脉冲产生时间出现抖动,时间精度较低;采用传统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简称CPA)对皮秒脉冲进行放大,所需色散量大,且系统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啁啾布拉格光栅损伤阈值高、色散能力强,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本论文针对皮秒-百皮秒脉冲的展宽和压缩,开展了啁啾布拉格光栅带宽特性和色散特性研究,提出并使用对称级联啁啾布拉格光栅结构作为展宽器和压缩器,获得了大色散延迟量,将皮秒级脉冲展宽到纳秒量级。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传输矩阵和F矩阵方法,结合经典耦合波理论,研究了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带宽特性和色散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度增加,光栅通带和色散区域均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群延迟以线性部分为主,最大群延迟差与光栅厚度成正比;群延迟振荡来自入射面附近的反射光与光栅内衍射光之间的干涉,采用切趾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这种振荡。2.啁啾布拉格光栅展宽与压缩脉冲的能力与光栅厚度相关,纳秒级的脉冲展宽与压缩要求光栅厚度高达数十厘米。本论文在多块啁啾布拉格光栅级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称的级联构型,该构型具有单块光栅厚度小、消空间啁啾和“即插即用”等优点。采用该对称级联构型分别对高斯型和双曲正割型脉冲进行了展宽和压缩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对称级联构型能够将脉冲由10 ps展宽至1 ns,并再压缩至10 ps,具有大色散延迟量,为基于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大色散延迟量脉冲展宽与压缩提供理论参考。3.采用1030 nm皮秒光纤激光器,开展了啁啾布拉格光栅展宽与压缩脉冲的实验研究,在一块光栅上同时实现脉冲展宽与再压缩,且再压缩脉冲脉宽与初始脉冲脉宽相等。采用两块光栅级联结构设计,将脉宽15 ps的初始脉冲展宽至约1 ns,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整个展宽器的长度可控制在约23 cm。4.采用平面波与柱面波干涉曝光和两步热处理法,在光热敏折变玻璃中制备了啁啾布拉格光栅,利用超连续谱光源测量了光栅的波长选择性曲线。当光栅线对数为3650 lp/mm、折射率调制幅度为103 ppm时,传输矩阵方法模拟得到的波长选择性曲线与测量结果相符。5.采用能量50 J、脉宽3 ns、中心波长1053 nm的激光器,开展了啁啾布拉格光栅的激光损伤研究。在1-on-1测量方式下,光栅的零概率面损伤阈值约为10.3 J/cm2;在R-on-1测量方式下,光栅的零概率面损伤阈值为15.2 J/cm2,光栅的零概率体损伤阈值为19.1 J/cm2。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表面损伤形貌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后表面的能量沉积多于前表面。采用经验公式,并结合光热敏折变玻璃的色散曲线,估算得出基于光热敏折变玻璃的啁啾布拉格光栅的非线性折射率为4.7×10-20 m2/W。这些结果可为啁啾布拉格光栅在高能高功率激光条件下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论文所取得成果可为扩展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皮秒-百皮秒超短激光脉冲的展宽与压缩提供一种简单、紧凑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张颖[10](2015)在《基于单一波长激光器测量多波长波片相位延迟量的系统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是现代光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波片相位延迟量精密测量仪器的开发对高质量光学偏振器件的生产及各类应用波片的光学仪器的研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波片是典型的偏振光学元件,能够对特定波长的光波产生确定的相位延迟量,在与偏振相关的很多光学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遥感偏振成像系统、偏振光干涉仪、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等器件中波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学相位延迟量是波片最为重要的参数指标,波片加工和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度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应用系统的质量。目前虽然有多种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方法在测量时都有测量波长带宽的局限性问题,即通常需要采用与波片中心波长一致的光源进行测量。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测量在某些特定波长下波片的相位延迟量,这其中的某些波长没有与之对应或接近的激光光源谱线。为了提升对波片相位延迟量测量的波长兼容性并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将调制法与补偿法相结合,利用调制偏振光理论设计了基于单一波长激光器测量多波长波片相位延迟量的精密测量方法,从光电系统设计概念出发,分别介绍了光学调制补偿单元、机械结构控制单元、光电探测单元及数据软件处理单元,分析了集成系统的测量原理,经过实验研究和误差分析并最终通过优化开发,实现了该系统的商品化转化。研究成果有:1) 本测量系统从光的偏振理论出发,充分发挥了调制偏振光的优越性,利用电光效应的纵调制Pockels盒,加入正弦调制信号,并利用Babinet-Soleil补偿器补偿系统加入待测波片后产生的相位变化量,从而得到波片的相位延迟量。调制正弦信号的加入主要是为了使在光路末端的具有窄带选频放大功能的光电探测器能够探测到基频信号与二倍频信号。经过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当完全补偿时,探测器显示出的信号只有二倍频信号,基频完全消失,这样的判断方法非常敏感和准确,可以避免对光强极值点的直接探测。2) 系统测量时先对系统进行标定,获得系统在某一温度、某一调试状态下的2π周期补偿量,再测量波片放入系统后补偿器的补偿量,利用相对比值关系求解波片的相位延迟量,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避免一些系统误差。通过对不同波长激光器的标定,可以得到波长λ与周期补偿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这条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拟合出的直线能够方便的求解出某一特定波长的周期补偿量,通过对所设计系统的琼斯矩阵分析和算式推导,获得了采用单一波长光源测量多种中心波长波片相位延迟量的交叉测量方法。3) 系统中采用旋转编码器实时监测光调制器、待测相位延迟器和相位补偿器的角度旋转操作,避免了因刻度盘的刻度不准确以及人为读数误差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并使操作变得更简单直观。4) 对实验系统进行进一步开发和优化,最终实现商品化的相位延迟器件检测仪。通过实验验证,该仪器能够对300-1100nm波段中任意中心波长的各类波片进行测量,测量精度能够达到λ/1000,且该方法在其他更宽的波段内也具有有效性。同时仪器重复精度高,平均测量偏差小于0.2%。仪器还具有操作简单,多功能性等特点。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提出了单波长激光器测量多波长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方案设计和测量方法,从光学调制补偿单元、机械结构控制单元、光电探测单元及数据软件处理单元几方面介绍了系统的集成原理及方案,相比其它需使用与波片对应波长激光光源测量的方法,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更高,光谱范围更宽,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强,方法简便易于操作。2)测量时利用调制偏振光二倍频信号精确判断补偿零点及完全补偿点位置。测量时采用实测值相对标定值的方法求解相位延迟量,能够避免系统自身的误差。对系统标定时获得的多波长测量常数拟合线性曲线,能够得到各波长的2π补偿量常数,从而实现不同波长间交叉测量。通过将波长交叉测量得到的结果与直接采用同波长激光器测量的结果相比较,测量值相对偏差小于0.3%。测量中还发现起偏器与检偏器平行模式下补偿器移动量较小,相比起偏器与检偏器垂直模式下补偿器移动量较大的情况系统测量精度更高。3)对上述实验系统进行产品化开发,优化各部分结构设计、加强成本控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开发了偏振光特性研究及调制应用综合实验以及相位延迟器件检测仪两类功能多样化的商品仪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2-26)

延迟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阳震荡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太阳光强度和光谱线心波长的剧烈变化,通过探测太阳光强度和光谱线心波长并记录时间,可以获得直接接收的太阳光到达时间和经天体反射的太阳光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间延迟,可以利用时间延迟作为量测量提供航天器的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震荡时间延迟量测的自主天文导航方法;建立了基于时间延迟的隐式量测模型,并应用了IUKF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导航方法,应用在转移轨道上的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分别约为3.55 km和0.077 m/s,环绕轨道分别为1.76 km和1.57 m/s。同时也研究了3种因素对导航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迟量论文参考文献

[1].段存丽,惠倩楠,刘王云,刘丙才.大口径波片空间相位延迟量误差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2].宁晓琳,桂明臻,孙晓函,刘劲,吴伟仁.一种基于太阳震荡时间延迟量测的自主天文导航方法[J].深空探测学报.2019

[3].王金伟,李克武,景宁,罗欣玮,王志斌.波片相位延迟量测量和快轴标定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4].袁凯华,邓剑勋,刘超,黄佐华.一种快速同时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5].贾豫东,张晓青.GRENOUILLE系统中时间延迟量参数优化设计[J].激光与红外.2017

[6].谭巧,徐启峰,谢楠.一种测量1/4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新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

[7].张伟,李星光.相对湿度对天顶总延迟量的影响[J].导航定位学报.2016

[8].岳增友,吴福全,孙丹,孟鑫鑫,王丽丽.双折射晶体相位延迟片的延迟量色散性分析[J].光学技术.2015

[9].封建胜.基于大色散延迟量的啁啾布拉格光栅脉冲展宽与压缩研究[D].苏州大学.2015

[10].张颖.基于单一波长激光器测量多波长波片相位延迟量的系统设计与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线宽测量系统简图电离层延迟对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影响用6fs周期量级泵浦激光分别在单色(曲...-6起喷电液延迟时间Fig.4-6Electrican...-9不同提前角下的延迟时间Fig.4-9Dela...含水率、作业速度对土壤瞬时下陷量的...

标签:;  ;  ;  ;  ;  ;  ;  

延迟量论文_段存丽,惠倩楠,刘王云,刘丙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