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度结构论文_马丽娟,张慧敏,侯振安,闵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丰度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结构,桉树,稀土,微观,微生物,永磁。

丰度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娟,张慧敏,侯振安,闵伟[1](2019)在《长期咸水滴灌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长期咸水滴灌对棉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A)和氨氧化古菌(AOB)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采集已经过10年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AOA和AOB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试验设3个灌溉水盐度水平:0.35、4.61 dS·m~(-1)和8.04 dS·m~(-1)(分别代表淡水、微咸水和咸水)。结果表明:微咸水、咸水灌溉显着降低土壤NO3--N含量和潜在硝化势(PNR),但显着增加土壤盐分和NH4+-N含量。不同处理AOA和AOB的amo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2.2×106~3.6×106copies·g~(-1)和1.9×105~3.2×10~5copies·g~(-1)干土;微咸水、咸水处理AOA和AOB amoA基因拷贝数均显着低于淡水处理,且微咸水处理显着降低AOA/AOB。PNR与AOA丰度(P<0.001)和AOB丰度(P<0.001)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灌溉水盐度下AOA群落操作分类单元(OTUs)的数量大于AOB,微咸水、咸水灌溉显着降低AOB群落的OTUs。与淡水处理相比,咸水、微咸水处理显着增加AOA群落的香农指数,咸水处理显着降低AOB群落的香农指数。AOA和AOB群落的优势类群分别为Candidatus Nitrosocaldus和Nitrosospira;咸水、微咸水处理抑制AOA群落的Betaproteobacteria生长,而咸水处理中Candidatus Nitrosocaldus显着高于淡水和微咸水处理。AOB群落中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显着降低。LEf Se分析显示,AOA在咸水灌溉下仅有1个差异物种,而AOB在微咸水灌溉时有5个差异物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AOA群落结构的改变与土壤NO3--N、pH和盐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而AOB群落结构的改变仅与NO_3~--N和pH显着相关。盐分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生长及群落结构的主导因素,AOA和AOB共同参与土壤硝化作用,淡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AOB可能是硝化作用主导微生物种群,而咸水灌溉条件下AOA可能是主导微生物种群。(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蓉,朱杰,金涛,刘章勇[2](2019)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演变。【方法】试验点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稻虾共作模式(CR)与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与古菌(AOA)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与MR模式相比,CR模式显着提高了土壤硝态氮、总碳及总氮含量,对土壤p H、碱解氮及土壤碳氮比无显着影响。CR模式土壤AOA与AOB amo A基因拷贝数为3.13×10~5和7.01×10~5 copies/g干土,MR模式土壤AOA、AOB amoA基因拷贝数为1.41×10~5和3.87×10~5 copies/g干土,两个模式土壤AOB的数量均显着高于AOA,CR模式土壤AOA、AOB的数量均显着高于MR模式(P <0.05)。α群落多样性指数表明,相比MR,CR模式显着降低了土壤AOA群落多样性,对AOB群落多样性无显着影响。Venn结果分析,CR模式增加了AOA amoA基因的物种,改变了AOB amoA基因的物种组成,且AOB amoA物种数量下降。在属水平上,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Thaumarchaeota、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Crenarchaeota、norank_p_environmental_samples_k_norank为AOA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占AOA amoA基因总序列的99.25%~99.46%,CR模式显着提高了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Crenarchaeota在AOA群落属水平的相对丰度;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norank_f_environmental_samples、norank_o_environmental_samples_c_Bet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o_Nitrosomonadales为AOB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共占97.78%~98.49%,且CR模式显着增加了norank_o_environmental_samples_c_Betaproteobacteria与unclassified_o_Nitrosomonadales在AOB群落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于土壤AOA、AOB群落结构影响有着相似的趋势,其中对AOA、AOB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硝态氮,其次分别为总碳、铵态氮、碱解氮、pH。根据RDA投影距离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AOA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AOB,且MR与稻虾共作模式土壤AOB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度。【结论】稻虾共作模式显着降低了AOA群落多样性,而对AOB群落无显着影响;稻虾共作模式显着增加了AOA与AOB的丰度并显着影响了群落结构组成。土壤硝态氮、总碳、铵态氮、碱解氮、pH含量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丁广飞,廖是聪,郑波,郭帅,陈仁杰[3](2019)在《钇基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r、Nd、Dy、Tb等作为稀土永磁材料主要需求元素消耗巨大,造成因伴生开采提炼出的其它稀土元素La、Ce、Y等被大量堆积,导致稀土元素利用的严重失衡。开展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是缓解当前稀土利用不平衡现状的有效手段[1]。本研究工作立足于我国南方离子型富钇稀土矿的资源特色,从高丰度元素冶金特研究出发,调控高丰度元素在磁体内部的分布状态,进一步优化磁体的晶界组织结构,制备高矫顽力高丰度钇基永磁材料。在Y取代15%稀土的条件下,在(Nd_(0.85)Y_(0.15))_(14.9)Fe_(bal.)B_(5.37)M_3成分体系中获得矫顽力大于17kOe的钇基永磁材料,如图1所示,磁体在高温条件下的矫顽力优于相应牌号的商业Nd-Fe-B磁体,在室温到120℃的温度系数仅为-0.548%/℃,具有优异的温度稳定性。从磁体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磁体薄壁晶界相中Nd、Cu、Ga明显富集,Fe、Y的浓度较低(如图2所示),晶界相连续均匀的空间分布以及富稀土的成分特征有效增强了相邻晶粒间的磁隔离。同时在宏观结构观察中也发现,稀土Y具有在主相内部分布的特征,能够在主相晶粒内形成中心偏聚的核壳组织结构,有助于晶粒表层区域磁硬度增强。进一步的磁畴结构分析及微磁学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具有耐温特性的核壳结构晶粒在连续非铁磁晶界相的隔离下,磁体矫顽力和热稳定性得到显着优化。(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邹飞,唐仁衡,肖方明,周庆[4](2019)在《晶界扩散工艺对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d-Fe-B系稀土永磁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磁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受益于节能家电,风力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经济的发展,钕铁硼永磁材料获得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随着稀土永磁产业的快速发展,Nd、Pr等低丰度稀土资源的使用量和价格(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王良明,李渊,张然,田永军,张俊[5](2019)在《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表温和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太平洋公海区域为我国近年来重点开发的海域,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该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种,本文初步探讨了该海域日本鲭渔场的形成机制。根据2015年4—6月春季航次和2016年6—7月夏季航次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船各站点的调查数据,对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ture,SST)、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春季日本鲭的站位平均渔获率为736.94 kg/h,高于夏季的498.87 kg/h。日本鲭渔场的分布范围随季节变化而略有差异,春季主要集中在40°N、151°E~153°E海域,夏季主要集中在41°N、154°E~160°E海域。春、夏两季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渔场SST范围为7~19℃,最适SST为11~15℃;夏季渔场SST范围为8~24℃,最适SST为8~12℃。分析了不同季节的5~50、50~100和5~100 m水温垂直梯度与站位平均渔获率的关系,表明不同季节渔场的水温垂直梯度差异明显,从50~100 m水温垂直梯度来看,春季日本鲭的站位平均渔获率在0.10~0.15℃/m组距内达最大;夏季,站位平均渔获率随水温垂直梯度增加而减少,在-0.05~0.00℃/m组距内达最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ΔT_(50~100)(50~100 m水温垂直梯度)是对日本鲭渔获率影响最显着的因子,关联度为0.991,纬度、经度和T_(50)等次之。同时分析了所选取的3个代表性站点的水温垂直结构,表明在50~100 m水深范围内有温跃层的站点渔获产量较高,因此,日本鲭渔获率的大小可能与50~100 m水深范围内温跃层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蕊,吴宪,李刚,修伟明,王丽丽[6](2019)在《林地转型耕地对东北丘陵区白浆土cbbL细菌群落丰度和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固碳细菌的CO_2同化作用能够将CO_2转化成有机质,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过程,然而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下土壤固碳细菌群落丰度和结构变化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在此,采用q 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东北丘陵区林地转型耕地后白浆土cbb L细菌群落丰度和结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理化因子在群落丰度和结构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耕地土壤细菌的cbb L基因丰度为2. 57×108copies·g~(-1),显着低于林地土壤的7. 30×108copies·g~(-1),但林地与耕地间cbb L/16S r RNA基因拷贝数比无显着差异.与林地相比,耕地土壤cbb L细菌群落的Shannon和Chao1指数显着降低,而Simpson指数显着升高.系统发育树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均表明林地转型耕地改变了土壤cbb L细菌群落组成.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bb L基因丰度和Shannon指数均与pH极显着正相关,而与AP和NO_3-显着负相关,证明了施肥导致的土壤pH和速效养分改变是造成土壤cbb L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pH、NO_3-、AP和NH_4+与土壤cbb L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着相关.综上所述,了解土壤cbb L细菌群落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响应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将为加强我国东北丘陵区白浆土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重建提供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狄霖,刘玲玲,钟志仁,黄顾林,盛海君[7](2019)在《水稻田铁氧化菌的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土中铁氧化物的存在对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研究参与其形成的微生物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分别采用浓度梯度试管富集培养不同水稻根部土壤中的铁氧化菌,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方法计算其丰度;测定土壤主要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结合各种土壤理化因素进行多元生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几种不同肥力的水稻土中可培养的微好氧铁氧化细菌数平均达169万个/g,其丰度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着相关性。在门的水平上,所测样品中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主要类别,平均占细菌总量的46.35%。在属水平上,则以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Anaeromyxobacter(厌氧黏细菌)、Geobacter(地杆菌属)、Anaerolinea(厌氧绳菌属)等为主,代表性的铁氧化菌Gallionella(披毛菌属)在所有相对丰度中排名第7,达2.2%。总体而言,各种样品的理化性质相近,但是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差异较大,其分布受到样品理化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黄琼,王庆,吴启华,李爽,黄莹[8](2019)在《硝化抑制剂对酸性红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种典型酸性红壤为研究对象,在微宇宙培养条件下,研究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乙炔对酸性土壤硝化过程以及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铵态氮肥)施加刺激了土壤硝化过程,硝化抑制剂处理显着抑制了硝化作用并且C_2H_2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DCD更强。研究还发现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丰度与的浓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的丰度与的浓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表明单施硫酸铵处理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结构。硝化抑制剂处理对AOA和AOB的群落结构没有显着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高铵氮条件下AOB是土壤硝化过程的主要执行者,硝化抑制剂通过抑制AOB的丰度从而抑制硝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9年02期)

袁晓武[9](2019)在《HLA-DR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菌群是人体生理、免疫系统发育、消化、发育和解毒反应的重要场所,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与多种疾病存在关联,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与多种肠道疾病存在关联;不仅如此,最近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脊柱炎、多发性硬化等都与肠道菌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Williams Turpin等,关于宿主基因组与肠道菌群的关联研究发现,叁分之一的肠道菌群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鉴定出58个宿主SNP与33个细菌群丰度相关。Bonder等对荷兰人群1514个样本进行研究,鉴定出影响人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座,发现在MHC位点中,存在部分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相关的SNP,例如位于MUC22基因附近的SNP,提示HLA-II类分子可调控肠道菌群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多种HLA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均证实HLA等位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例如有研究表明在HLA-DR3_AIH模型中,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着改变,但在C57BL/6J小鼠中没有改变,这意味着HLA等位的不同可能导致微生物群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多项基于大样本患者人群的GWAS研究发现,从遗传因素全局范围来看,HLA-II类分子的遗传变异决定了HBV的感染/清除。本课题组前期“基于GWAS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HLA-DR研究”表明,HLA-II类分子DR/DQ是决定乙型肝炎重度损伤的关键分子DRB1*1202等位在慢性HBV感染者个体免疫损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DRB1*1202为免疫损伤易感等位。细菌感染可通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诱导或加重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ACLF患者常见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基于高通量测序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研究”表明,在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所致不同严重阶段(轻度肝炎,重度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中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整体演变,且致病菌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中显着上升。因此,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我们猜想在HBV感染者个体免疫损伤过程中,免疫损伤型等位DRB1*1202对肠道菌群有着潜在的影响,它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进而影响疾病的进展。为探索HLA-II类分子DRB1*1202与肠道菌群构和丰度的关系,本研究首先比较了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和野生C57BL/6J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的差异。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是以C57BL/6J小鼠背景,6号染色体定点敲入HLA-DRA1-DRB1*1202基因的小鼠模型。然后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采用异笼饲养、同笼饲养、同窝(同一母亲产的仔鼠)等实验设计,研究HLA-DRB1*1202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基因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对比分析,我们揭示了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与野生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同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在异笼饲养实验中,(1)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分析显示(PCoA):DRB1*1202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显着区分于C57BL/6J野生型小鼠,呈现出两种基因型各自组内聚集,两组清晰的区分(Adonis R~2=0.32,P=0.001);(2)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显示:DRB1*12:02转基因小鼠显着低于C57BL/6J小鼠;(3)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显示:门水平分析,DRB1*1202小鼠肠道中的类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递延细菌门(Deferribacteres)丰度显着低于C57BL/6J野生型小鼠(P=0.046;P=0.0002),而蓝藻门(Cyanobacteria)丰度增高(P=0.0404);科水平分析,DRB1*1202小鼠肠道中普氏菌科(Prevotellaceae)、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和面纱科(Veillonellaceae)丰度显着低于C57BL/6J野生型小鼠(P=0.0001;P=0.046;P=0.00001),日肯氏菌科(Rikenellaceae)和胃厌氧菌科(Gastranaerophilales)丰度增高(P=0.019;P=0.04)。属水平分析,普雷沃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副萨特式菌(Parasutterella),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和粘液杆菌(Mucispirillum)丰度显着低于C57BL/6J野生型小鼠(P=0.00003;P=0.046;P=0.0001;P=0.00002),而理研菌(Alistipes)和胃厌氧菌(Gastranaerophilales)丰度增高(P=0.0108;P=0.0404);2.通过对影响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因素及贡献度分析发现,分开饲养的两种基因型小鼠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其中基因型、同笼和同窝叁种因素的总解释度为0.66(Adonis R~2=0.66,P=0.001),基因型DRB1*12:02等位的解释度为0.32(Adonis R~2=0.32,P=0.001),同笼和同窝因素共同的解释度为0.32;3.进一步进行合笼实验,以期严格控制异笼、非同窝等影响因素,更加凸显基因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1)肠道菌群物种组成:门水平,DRB1*1202小鼠肠道中蓝藻门(Cyanobacteria)丰度显着高于野生C57BL/6J小鼠(P=0.0375),递延细菌门(Deferribacteres)显着降低(P=0.0325);科水平,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和胃厌氧菌科(Gastranaerophilales)丰度显着低于野生C57BL/6J组小鼠比降低(P=0.026;P=0.03251;P=0.035);属水平,DRB1*1202小鼠副萨特式菌(Parasutterella)和粘液杆菌(Mucispirillum)丰度显着低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P=0.026;P=0.032),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胃厌氧菌(Gastranaerophilales)的丰度增高(P=0.0404;P=0.035)。4.挖掘DRB1*1202小鼠肠道特征菌群发现,合笼后4周DRB1*1202小鼠和C57BL/6J小鼠的肠道菌群差异菌种分析显示,LEfSe分析和Wilcox分析均证实DRB1*1202小鼠肠道中Lachnospira、Gastranarophilales(LEfSe分析,LDA阈值2.0;)丰度显着高于C57BL/6J;5.通过对两种基因型不同肠道菌群可能导致的功能预测发现,与C57BL/6J小鼠相比DRB1*1202小鼠有15个功能基因通路丰度存在差异包括核糖体,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脂多糖生物合成蛋白质,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磷酸转移酶系统,卟啉和叶绿素代谢,视黄醇的新陈代谢,弓形虫病,泛肽系统,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生物素代谢,细胞分裂,香叶醇降解等通路。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显着不同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异笼饲养时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受到基因因素、异笼饲养因素、同窝基因的共同影响;合笼饲养后,HLA-DRB1*1202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尽管受到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共饲养的粪食环境影响,但仍然呈现出HLA-DRB1*1202基因对肠道菌群影响及特征菌群,通过功能预测提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影响功能基因通路。本研究揭示了HLA-DRB1*1202基因对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探索HLA-II类分子DRB1*1202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参与疾病(如HBV-ALCF等)的发生发展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10](2019)在《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沼渣在桉树集约化经营中的合理利用,为了解桉树人工林种植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尾巨桉人工林地布设了沼渣、桉树专用肥和对照CK共3组施肥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施用沼渣后对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施用沼渣显着促进了AOA的生长,土壤总氮、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均与AOA丰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和铵态氮以及尾巨桉树高、胸径和材积相关不显着(P﹥0.05)。施用沼渣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要比施用桉树专用肥的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好。(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丰度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演变。【方法】试验点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稻虾共作模式(CR)与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与古菌(AOA)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与MR模式相比,CR模式显着提高了土壤硝态氮、总碳及总氮含量,对土壤p H、碱解氮及土壤碳氮比无显着影响。CR模式土壤AOA与AOB amo A基因拷贝数为3.13×10~5和7.01×10~5 copies/g干土,MR模式土壤AOA、AOB amoA基因拷贝数为1.41×10~5和3.87×10~5 copies/g干土,两个模式土壤AOB的数量均显着高于AOA,CR模式土壤AOA、AOB的数量均显着高于MR模式(P <0.05)。α群落多样性指数表明,相比MR,CR模式显着降低了土壤AOA群落多样性,对AOB群落多样性无显着影响。Venn结果分析,CR模式增加了AOA amoA基因的物种,改变了AOB amoA基因的物种组成,且AOB amoA物种数量下降。在属水平上,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Thaumarchaeota、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Crenarchaeota、norank_p_environmental_samples_k_norank为AOA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占AOA amoA基因总序列的99.25%~99.46%,CR模式显着提高了norank_c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Crenarchaeota在AOA群落属水平的相对丰度;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norank_f_environmental_samples、norank_o_environmental_samples_c_Bet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o_Nitrosomonadales为AOB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共占97.78%~98.49%,且CR模式显着增加了norank_o_environmental_samples_c_Betaproteobacteria与unclassified_o_Nitrosomonadales在AOB群落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于土壤AOA、AOB群落结构影响有着相似的趋势,其中对AOA、AOB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硝态氮,其次分别为总碳、铵态氮、碱解氮、pH。根据RDA投影距离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AOA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AOB,且MR与稻虾共作模式土壤AOB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度。【结论】稻虾共作模式显着降低了AOA群落多样性,而对AOB群落无显着影响;稻虾共作模式显着增加了AOA与AOB的丰度并显着影响了群落结构组成。土壤硝态氮、总碳、铵态氮、碱解氮、pH含量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丰度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丽娟,张慧敏,侯振安,闵伟.长期咸水滴灌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王蓉,朱杰,金涛,刘章勇.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3].丁广飞,廖是聪,郑波,郭帅,陈仁杰.钇基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4].邹飞,唐仁衡,肖方明,周庆.晶界扩散工艺对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5].王良明,李渊,张然,田永军,张俊.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表温和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王蕊,吴宪,李刚,修伟明,王丽丽.林地转型耕地对东北丘陵区白浆土cbbL细菌群落丰度和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7].狄霖,刘玲玲,钟志仁,黄顾林,盛海君.水稻田铁氧化菌的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黄琼,王庆,吴启华,李爽,黄莹.硝化抑制剂对酸性红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甘蔗糖业.2019

[9].袁晓武.HLA-DR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9

[10].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年4月航次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相对丰...年中华哲水蚤C1-4,C5期幼...REE丰度坐标系与演化线的3个参数(从原...台沟海峡2004年S月1^-6日FI站徽型浮...3-40不同湖库浮游植物丰度的结构组成...2 微波作用前后稠油沥青质的红外光谱图...

标签:;  ;  ;  ;  ;  ;  ;  

丰度结构论文_马丽娟,张慧敏,侯振安,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