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路间距论文_高锋,甘德清,陈超,卢宏建,李泽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进路间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进路,间距,崩落,无底,数值,高度,结构。

进路间距论文文献综述

高锋,甘德清,陈超,卢宏建,李泽营[1](2014)在《庙沟铁矿崩矿步距与进路间距的耦合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放出体和崩落体最大程度吻合理论,耦合优化庙沟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和进路间距。结合结构参数和实际体积贫化率与回收率的经验公式,推导质量回贫差的数学模型,计算不同崩矿步距的理论最优进路间距、放出体体积和质量回贫差。综合理论计算结果和工程类比法选择试验参数,进行1∶50比例尺立体模型相似模拟放矿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回贫差数学模型是可靠的,同时得出最优崩矿步距约为3.6m,最优进路间距为16.5~17m。(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4年10期)

洪松,潘尔斌,张国良[2](2009)在《大浞河铁矿进路间距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回采巷道长、岩体稳固性差、变形坍塌严重、维护费用高的特点,通过调大进路间距,减弱应力相互影响,对巷道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理论计算大浞河进路之间不产生应力迭加间距为13.4m;数值模拟进路间距不同情况下的应力相互作用,以单条巷道围岩应力为基准,对比分析出最佳进路间距为13m。最后根据对比分析长炮孔施工困难状况,确定回采巷道间距为13m。(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09年11期)

李海洲[3](2009)在《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下铁矿主要的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长期以来受传统放矿理论的约束,这类矿山大多采用10m×10m左右的小结构参数,开采方式落后,作业地点分散,设备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制约了地下矿山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正朝着“两大、一高、一减少”的方向发展,即采用大结构参数,装备大型高效设备,高强度开采,减少采准工程量,以降低采矿成本。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由于加大了进路间距,改善了巷道的应力集中状态,提高了回采巷道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加大了进路间距,减少了进路数量,暴露的矿岩面积减少,也有利于采场地压的改善。我国的有些金属矿山矿体埋藏深、地压大,矿体本身松软破碎,围岩不稳固。有的节理,裂隙和断层发育,有的粉矿多、矿石稳固性较差,有的矿体虽然坚硬,但是非常破碎。地压问题成为这些矿山影响采矿生产和安全的主要问题。采用大间距方案无疑对改善这类矿山的地压、促进矿山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采区调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金山店铁矿岩体进行模拟,分析采场不同结构参数的地压情况,获得模拟数据;同时利用梅山铁矿应力和位移的监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地压变化的规律。通过研究,进路间距从15m提高至20m,间柱受力状态有所改善,即适当地加大进路间距有利于间柱稳定。从位移(变形)及最小安全率的变化情况看,加大进路间距有利于间柱或采场的稳定。加大间距的对采场地压状况的改善,在不稳矿体采区或其它矿岩不稳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5)

胡杏保[4](2005)在《大间距无底柱开采进路应力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的无底柱采矿结构,针对该结构开采中的进路布置,在梅山铁矿采用现场监测、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手段,分别比较了15m×15m、15m×20m种采场结构 (即大间距结构与普通进路结构)的进路间柱的应力变化差别,通过对比监测及分析认为,采用大间距无底柱开采, 其间柱所受应力得到了较大改善,该结构参数在应力大、采场地压显现严重、矿岩破碎等矿山应用,将有效地减少工程支护量,降低矿山开采成本。(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5-09-01)

汪和平,王挺,王兴明[5](2004)在《不同进路间距地压监测及模拟显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井下仪器的监测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通过计算机的数值模拟 ,比较梅山铁矿 15m× 15m与15m× 2 0m不同结构参数间柱、巷道的应力和应变 (位移变化值 ) ,得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不同结构参数的地压活动及其规律 ,即大间距采矿应力集中有了很大的改善 ,并提高了巷道和采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减少了支护量 ,体现了大间距采矿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04年01期)

董振民[6](2001)在《加大进路间距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参数优化的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的实质就是放出体的空间排列的优化问题,并建立了大间距结构的数学模型,指出了加大进路间距是该采矿方法参数优化的唯一选择。(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1-10-01)

董振民[7](2000)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探讨——分段高与进路间距最优搭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参数优化的实质是放出体的空间排列问题,排列最密实者为最优。大间距结构形式和高分段结构形式在理论上损失贫化指标是等价的,但在实践中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梅山科技》期刊2000年01期)

董振民[8](1999)在《加大进路间距降低采矿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探求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法,并通过国内外同类矿山的成功经验,以及梅山铁矿的实例分析,说明了加大采场进路间距,是降低采矿成本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期刊1999年02期)

王彦武,霍祖照[9](1989)在《加大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间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电算模拟方法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分段高度和进路宽度条件下加大进路间距的研究,发现正常分段的矿石回收率存在一个相对平衡区,大间距平稳区上的进路间距与分段高度之比值K为1.0~1.2;并指出了加大进路间距只适用于厚大型矿床;还验证了瑞典LKAB公司所采用大结构参数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1989年12期)

进路间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回采巷道长、岩体稳固性差、变形坍塌严重、维护费用高的特点,通过调大进路间距,减弱应力相互影响,对巷道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理论计算大浞河进路之间不产生应力迭加间距为13.4m;数值模拟进路间距不同情况下的应力相互作用,以单条巷道围岩应力为基准,对比分析出最佳进路间距为13m。最后根据对比分析长炮孔施工困难状况,确定回采巷道间距为13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路间距论文参考文献

[1].高锋,甘德清,陈超,卢宏建,李泽营.庙沟铁矿崩矿步距与进路间距的耦合优化研究[J].中国矿业.2014

[2].洪松,潘尔斌,张国良.大浞河铁矿进路间距优化设计[J].现代矿业.2009

[3].李海洲.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稳定性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9

[4].胡杏保.大间距无底柱开采进路应力状况研究[C].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

[5].汪和平,王挺,王兴明.不同进路间距地压监测及模拟显现分析[J].金属矿山.2004

[6].董振民.加大进路间距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参数优化的方向[C].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2001

[7].董振民.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探讨——分段高与进路间距最优搭配[J].梅山科技.2000

[8].董振民.加大进路间距降低采矿成本[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9

[9].王彦武,霍祖照.加大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间距的研究[J].金属矿山.1989

论文知识图

进路间距与回采指标关系仿真值梅山铁矿进路间距确定方法进路间距确定方法示意图20m分段高度不同进路间距指标变...低贫化放矿时进路间距确定方法...不同进路间距时采场巷道围岩应...

标签:;  ;  ;  ;  ;  ;  ;  

进路间距论文_高锋,甘德清,陈超,卢宏建,李泽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