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裂纹论文_王海帆,赵伏军,李玉,章思平,刘永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裂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纹,岩石,微波,波速,判据,脆性,页岩。

岩石裂纹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帆,赵伏军,李玉,章思平,刘永宏[1](2019)在《静力侵入岩石裂纹扩展及声发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刀具静力侵入岩石过程中裂纹扩展及声发射特征,基于刀具侵入岩石断裂特征,确定了声发射参数与刀具侵入岩石过程中径、侧向裂纹长度的关系式;通过分析不同脆性岩石和裂纹长度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得到声发射参数随裂纹长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岩石脆性程度对声发射参数随裂纹长度的变化曲线有很大影响,是造成声发射曲线不同的根本原因.选取不同脆性的水泥砂浆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RMT-150C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刀具侵入破岩试验.结果表明:高脆性花岗岩声发射计数率和能量率远大于低脆性水泥砂浆;不同脆性岩石在刀具侵入作用下声发射特征曲线与侵入载荷-侵深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很好表征刀具侵入过程中岩石内部裂纹扩展和宏观破碎过程.研究结果对于判断岩石材料破坏性质、深化岩石破碎机理及指导岩体稳定性监测有一定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易威,饶秋华,李卓,沈晴晴[2](2019)在《脆性岩石热-水-力-化学(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测试新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连续测量脆性岩石热-水-力-化学(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的新型导电碳膜电测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耦合加载系统,连续测量不同温度下预制红砂岩试件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红砂岩试件起裂时间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和加速度增大。通过能量法计算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导电碳膜电测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克服传统电法不能连续测量裂纹扩展速率以及光学法和声法不能测量多场耦合裂纹扩展速率的缺点,为THMC耦合作用下深部岩体工程的安全评估和止裂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8期)

李晓照,戚承志[3](2019)在《基于裂纹扩展脆性岩石动力压缩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脆性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特性,对岩石宏观动态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对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与宏观动态力学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准静态裂纹扩展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准静态与动态裂纹扩展断裂韧度关系、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模型及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观力学的动态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其中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是根据裂纹长度与应变关系的时间导数推出;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是根据推出的裂纹速率及应变率关系,与裂纹速率及断裂韧度关系相结合而得到。研究了应变率对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及动态压缩强度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岩石初始损伤、围压、模型中参数m、ε_0和R对应力-应变关系、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深部地下工程脆性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李洪伟,雷战,江向阳,刘伟,何志伟[4](2019)在《不同炮孔间距对岩石爆炸裂纹扩展影响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岩石的充分破碎,有效利用炸药能量,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及流固耦合(ALE)算法,研究了不同炮孔间距对岩石(角岩)爆炸裂纹扩展的影响,同时将模拟结果应用在工程实践上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两炮孔间距离的增大,单炮孔周围裂纹扩展更加充分,炮孔周围粉碎区增大,萌生的分支小裂纹逐渐减少,主裂纹增多。在两炮孔之间受到相邻炮孔爆炸应力波影响的区域,主裂纹发育扩展较为明显,且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大,主裂纹相互贯通的位置越靠近两炮孔中心连线方向。工程实践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爆破工程效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将数值模拟结果用来指导爆破方案设计是可行的,能够为爆破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师百垒,潘艳宾[5](2019)在《微波照射引起岩石裂纹开裂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交通的发展,微波辅助机械开挖岩体隧道备受人们的关注。为研究微波照射引起岩石裂纹开裂情况,采用PFC2D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波照射岩石裂纹首先发生在两种矿物交界处,不同矿物颗粒岩石晶体发生破裂所需微波能量不同,形状越不规则的颗粒越容易形成裂纹。(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4期)

刘红岩[6](2019)在《考虑T应力的岩石压剪裂纹起裂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断裂理论在研究岩石压剪裂纹起裂机理时,往往仅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Williams展开式中的r~(1/2)奇异应力项,而忽略了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的影响,造成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不符。在对压剪应力下裂纹受力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T应力引入传统断裂力学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提出了考虑T应力的修正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同时考虑压剪应力下的裂纹应力传递特点,在上述准则中又引入裂纹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等变形参数。最终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岩石性质和裂纹几何参数(如裂纹倾角、长度等)、强度参数(裂纹面摩擦系数)及变形参数(裂纹面法向及切向刚度)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更好地反映了岩石压剪裂纹起裂机理。算例表明由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翼裂纹起裂角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裂纹尖端相对临界尺寸对翼裂纹起裂角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胡小荣,柳岸[7](2019)在《基于叁剪统一强度准则的岩石裂纹压剪断裂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剪统一强度准则研究了岩石裂纹压剪断裂问题,根据最小J_2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及最小能量密度因子理论确定的岩石起裂角,给出了相应的岩石裂纹压剪断裂判据。通过断裂判据,计算出不同岩石的纯Ⅱ型裂纹断裂韧度与纯Ⅰ型裂纹断裂韧度的比值,并与试验值及其他准则的断裂判据理论比值进行了对比,发现通过改变中间主应力效应系数b,该比值可更接近实际值。该比值在开裂角确定时,与泊松比ν、内摩擦角φ及三剪统一强度准则中的中间主应力效应系数b有关,结果表明该断裂判据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国凯,李海波,王明洋,李晓锋[8](2019)在《基于声学测试和摄像技术的单裂隙岩石裂纹扩展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裂隙岩石破坏强度及裂纹扩展特征,采用MTS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单裂隙岩石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同步进行声发射、声波及摄像测试,研究裂隙岩石应力应变行为、声波及声发射特征与裂纹扩展、聚结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起裂应力、峰值强度及模量随裂隙倾角α变化一致,均先减小后增大,起裂应力和强度受α影响较大;裂纹间断性加速扩展引起的应力转移和释放(应力降),导致裂隙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呈阶梯状上升;应力降伴随着能量释放、刚度劣化和AE振铃计数的激增,随着α的增大,首次应力降和振铃计数陡增对应的应力逐渐增大,且振铃分布向峰值强度附近集中;裂纹起裂、扩展引起波幅和波速衰减,且波幅下降早于应力降的发生。α=0o岩样峰前波速降高达50%,随α的增大,波速下降点的应力逐渐增大,峰前波速降幅不断减小,α较小时峰前裂纹发育程度高,随着α的增大,峰前裂纹发育程度减弱,裂纹加速扩展、聚合向峰后转移;裂纹长度扩展到临界值时扩展速率会发生快速增大,随着α的增大,裂纹临界长度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陈宇龙,张科,孙欢[9](2019)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表面裂纹扩展过程细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页岩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借助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岩石在垂直和平行层理两个方向上的表面裂纹的扩展过程展开细观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对冻融循环作用的温度应力分布、裂纹扩展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深度、裂纹宽度和表面积比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部分颗粒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发生破碎和崩落。垂直层理的岩石表面的裂纹深度、裂纹宽度和表面积比的增幅较小,曲线较平缓。而平行层理的岩石表面的裂纹深度、裂纹宽度和表面积比的增幅较大,曲线较陡。层理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弱面特征。裂纹更容易沿着层理面扩展。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会导致应力场的重分布。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层理面与表面的交界处。表面裂纹大都发端于表面层的自由边界,而后向内部扩展。(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李铮,郭德平,周小平,王允腾[10](2019)在《模拟岩石中裂纹扩展连接的近场动力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脆性岩石材料在压应力作用下常出现两类裂纹:翼型张拉裂纹和次生剪切裂纹。近场动力学是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计算方法。在近场动力学理论中,采用积分形式的控制方程代替微分形式的控制方程使得该数值算法在断裂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Mohr-Coulomb准则和最大主应力准则引入非普通"态"基近场动力学理论中,分别用于模拟材料常见的压剪和张拉破坏。这种扩展的非普通"态"基近场动力学可以有效地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在多种受力状态下的裂纹起裂、扩展和连接问题。通过5个不同的数值算例说明该数值算法在处理脆性岩石材料断裂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首先,通过模拟含圆孔的弹性板拉伸数值试验说明该数值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次,数值模拟了简单叁点弯曲试验以及不使用其他外部准则条件下动荷载作用下裂纹的分叉试验,所得结果与其他试验结果或数值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然后,模拟了包含斜裂纹的巴西圆盘试验,裂纹扩展路径和计算所得的断裂韧度同样吻合于试验结果。最后,模拟了单轴压缩状态下,预制裂纹试样的裂纹扩展和连接问题。将该数值算法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方法可以模拟和预测岩石类材料的张拉和压剪裂纹的起裂、扩展和连接行为。(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2期)

岩石裂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连续测量脆性岩石热-水-力-化学(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的新型导电碳膜电测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耦合加载系统,连续测量不同温度下预制红砂岩试件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红砂岩试件起裂时间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和加速度增大。通过能量法计算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导电碳膜电测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克服传统电法不能连续测量裂纹扩展速率以及光学法和声法不能测量多场耦合裂纹扩展速率的缺点,为THMC耦合作用下深部岩体工程的安全评估和止裂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裂纹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帆,赵伏军,李玉,章思平,刘永宏.静力侵入岩石裂纹扩展及声发射特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易威,饶秋华,李卓,沈晴晴.脆性岩石热-水-力-化学(THMC)耦合裂纹扩展速率测试新方法(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3].李晓照,戚承志.基于裂纹扩展脆性岩石动力压缩力学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9

[4].李洪伟,雷战,江向阳,刘伟,何志伟.不同炮孔间距对岩石爆炸裂纹扩展影响的数值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19

[5].师百垒,潘艳宾.微波照射引起岩石裂纹开裂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6].刘红岩.考虑T应力的岩石压剪裂纹起裂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2019

[7].胡小荣,柳岸.基于叁剪统一强度准则的岩石裂纹压剪断裂判据[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9

[8].张国凯,李海波,王明洋,李晓锋.基于声学测试和摄像技术的单裂隙岩石裂纹扩展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9

[9].陈宇龙,张科,孙欢.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表面裂纹扩展过程细观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10].李铮,郭德平,周小平,王允腾.模拟岩石中裂纹扩展连接的近场动力学方法[J].岩土力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能耗密度随轴压的变化曲线能耗密度随围压的变化曲线应力分布图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双刀顺次加载作用下岩石裂纹的生...岩石裂纹分布细观图

标签:;  ;  ;  ;  ;  ;  ;  

岩石裂纹论文_王海帆,赵伏军,李玉,章思平,刘永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