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硬皮马勃论文-周会明,张焱珍,柴红梅,张小雷,刘璇

黄硬皮马勃论文-周会明,张焱珍,柴红梅,张小雷,刘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硬皮马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硬皮马勃,提取物,抑菌作用

黄硬皮马勃论文文献综述

周会明,张焱珍,柴红梅,张小雷,刘璇[1](2016)在《黄硬皮马勃子实体提取物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95%乙醇6种不同溶剂分别提取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sinnamariense)子实体活性物质,并用纸片琼脂法测定黄硬皮马勃子实体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效果较弱,对四迭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无明显抑菌效果;6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不同的细菌表现出相同抑菌规律,其中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0.83 mm,该溶剂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5、0.23mg/mL。(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吕伟奇,张霁,赵艳丽,王元忠[2](2016)在《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 Ell.et EV.)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红外技术对其进行产地鉴别,为黄硬皮马勃的资源鉴别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仪采集4个不同产地共40个黄硬皮马勃样本的红外光谱,每个样本平行扫描3次,取平均值。随机选择12个样本作为验证集,其余作为校正集,采用1 800~500 cm-1波段的光谱数据,对比多种预处理方法,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 ND(7∶3)+SD+MSC(ND为诺里斯导数平滑,SD为二阶导数,MSC为多元散射校正)构建的判别模型性能最佳,验证集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和校正集样本的回判准确率均达到100%,模型鉴别效果良好,可靠性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能有效鉴别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陈希元,王向玲,杜文娟[3](2012)在《黄硬皮马勃萃取物柱层析馏分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硬皮马勃萃取物柱层析馏分的杀虫活性。[方法]对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经过梯度洗脱以及等体积收集,选择Rf值相同的收集液进行合并、减压浓缩,并对不同的馏分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黄硬皮马勃萃取物柱层析馏分对粘虫3龄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黄硬皮马勃二级柱层析馏分B2对粘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结论]可望开发出基于馏分B2的新杀虫剂产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陈希元,杨蕴涛,夏建鸿[4](2011)在《黄硬皮马勃提取物农用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硬皮马勃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方法]以1∶1的甲醇?氯仿对黄硬皮马勃实体进行3次冷浸,对其提取液进行合并和减压浓缩,获取总浸膏及总浸膏的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以粘虫为试材,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在相同浓度下,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对粘虫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强于总浸膏的石油醚、氯仿及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在3种溶剂萃取物中表现出最强的拒食活性,在25 mg/ml的浓度下,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的拒食率达80%;当浓度在10 mg/ml以上时,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 h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48 h校正死亡率则均超过80%,7 d校正死亡率均为100%;石油醚提取物对粘虫触杀作用较弱。[结论]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有较强的拒食和胃毒活性,石油醚能有效的溶解黄硬皮马勃总浸膏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6期)

魏艳,李文闯,郝双红,高锦明[5](2007)在《担子菌黄硬皮马勃农药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甲醇和氯仿等提取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Per.的子实体,获得提取物,并测定其杀虫、抑菌及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黄硬皮马勃子实体提取物对粘虫具较拒食、毒杀和触杀作用,其中以拒食、毒杀活性较好,触杀活性相对较弱。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甲醇∶氯仿=1∶1提取)及其石油醚萃取物在25mg/ml的供试浓度下,对3龄粘虫的48h拒食率分别为96.8%、81.3%。石油醚萃取物饲喂3龄粘虫,LC50为8.4013mg/ml;触杀测定结果表明,25mg/ml的剂量对3龄粘虫48 h内的致死作用均小于54.0%。浓度为1mg/ml时,总浸膏及各萃取段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60%~70%;正丁醇萃取段对辣椒疫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85%。室内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总浸膏及各萃取段在浓度为12.5mg/ml时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幼根和幼茎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陈丽[6](2006)在《黄硬皮马勃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植物化学和现代化学分离理论为基础,在黄硬皮马勃提取物抑菌活性跟踪检测的前提下,对其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在此基础上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修饰,并比较了单体化合物和结构修饰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正丁醇萃取物在浓度为10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灵杆菌(Bacillus prodigious),产气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5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二者对灵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其中总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和灵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但这两种提取物对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等3种霉菌的抑菌活性不明显。总浸膏对这五种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均为3.75mg/mL;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的MIC为7.5 mg/mL,对灵杆菌的MIC为3.75mg/mL,而对巨大芽孢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从黄硬皮马勃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N,N-二甲基苯丙氨酸,属非蛋白氨基酸类化合物。以该单体化合物为原料,对其碳端(—COOH)进行了结构修饰,制备了甲酯化、乙酯化和丁酯化衍生物,并用波谱技术确认了这叁个衍生物的结构。单体化合物S及叁种结构修饰产物S-1、S-2、S-3在浓度为5mg/mL时对5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合物S和S-1对灵杆菌抑制作用较好,其中S对灵杆菌的抑菌圈透明,MIC为3.75mg/mL。化合物S-1、S-2、S-3在此浓度下,对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S-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此外,随着酯端碳链的增长,N,N-二甲基苯丙氨酸及其叁种结构衍生物S-1、S-2、S-3对灵杆菌、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即活性减弱,且以灵杆菌的规律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陈丽,李晓明,张鞍灵,丁虹茹,高锦明[7](2006)在《黄硬皮马勃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Per.)子实体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非蛋白氨基酸,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N,N-二甲基苯丙氨酸(N,N-dimethylphenylala-nine)。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黄硬皮马勃总浸膏以及黄硬皮马勃正丁醇部分浸膏对5种细菌和3种霉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于细菌的抑制效果要明显强于霉菌。该化合物对供试的5种细菌最小抑制浓度基本保持在3.75 mg/mL。(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魏艳[8](2005)在《黄硬皮马勃化学成分及农药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是一类“创造系数”极高的生物体,其中含有大量结构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源化合物相比,真菌中所含的次生化合物结构类型变化更大、更新颖。这种结构上的特点,对于发现新型医药、农药及兽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在对54 种高等真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杀虫作用进行测定时,发现黄硬皮马勃提取物对小菜蛾和粘虫等2 种试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及毒杀活性。基于此,本论文测定了黄硬皮马勃提取物的杀虫、抑菌及除草活性,发现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其石油醚萃取物对3 龄粘虫具有较强的拒食及毒杀活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在生物活性追踪下,进一步对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硬皮马勃总浸膏(氯仿:甲醇=1:1 提取)及其石油醚、氯仿、正丁醇等3 种溶剂萃取物对6 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1mg/mL 时,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其3 种溶剂萃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60%-70%;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85%。 2.以种子萌发法测定了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其3 种溶剂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及其根茎生长的抑制作用。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其3 种溶剂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及其根、茎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供试浓度为12.5mg/mL 时,正丁醇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种子萌发抑制率为63.2%),其它各提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及其根、茎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小于50%。 3.以叶碟法测定了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其3 种溶剂萃取物对3 龄粘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及其石油醚萃取物对3 龄粘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供试浓度大于25mg/mL 时,其48h 拒食作用均大于80%。氯仿及正丁醇萃取物对3 龄粘虫的拒食作用较小。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对3 龄粘虫的毒杀及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 mg/mL 石油醚萃取物对3 龄粘虫的48h 毒杀活性为80%;25mg/mL 石油醚萃取物对3 龄粘虫的7d 校正致死率为60.0%(触杀作用)。 4.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一级柱层析9个馏分对3龄粘虫的拒食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馏分B 对3 龄粘虫具有较强毒杀活性,试虫对馏分B 处理过的叶碟基本不取食,但试虫可在24h 内全部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12.5mg/mL 馏分B 对3 龄粘虫的48h触杀活性为86%,但无熏蒸作用。馏分C、G、H、I 对3 龄粘虫的48h 拒食作用均接近(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5-05-01)

魏艳,高锦明,郝双红,张兴[9](2005)在《担子菌黄硬皮马勃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担子菌黄硬皮马勃 SclerodermacitrinumPer. 子实体提取物对3龄粘虫的杀虫活性.黄硬皮马勃甲醇-氯仿总浸膏及其石油醚萃取物在浓度为25mg·mL-1时,对3龄粘虫的48h拒食率分别为96.8%和81.3%,而其氯仿及正丁醇萃取物的拒食活性相对较弱;石油醚浸膏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浓度10mg·mL-1时,3龄粘虫的48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80%;石油醚萃取物的触杀活性相对较弱,25mg·mL-1剂量对3龄粘虫7d内的校正死亡率小于60.0%.(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王晨英,高锦明,杨雪,董泽军,刘吉开[10](2002)在《黄硬皮马勃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黄硬皮马勃 Scleroderma citrinum具有消炎作用 ,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阐明其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 (IR,MS,1 H和 1 3 C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析鉴定了 8个化合物 ,它们分别为 :(2 2 E,2 4R) - ergosta- 5 ,7,2 2 - triene- 3β- ol( ) ,5α- lanosta- 8(9) ,2 3- diene- 3β,2 5 -diol- 2 2 - acetate ester( ) ,5 α,8α- epidioxy- (2 2 E,2 4R) - ergosta- 6 ,2 2 - diene- 3β- ol( ) ,(2 S,3S,4R,2′R) - 2 - (2′- 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 ) octadecane- 1,3,4- triol ( ) ,adenosine ( ) ,N ,N - dimethylphenylalanine ( ) ,N -methylphenylalanine( ) ,D- allitol( )。结论 化合物 和 均系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2年09期)

黄硬皮马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 Ell.et EV.)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红外技术对其进行产地鉴别,为黄硬皮马勃的资源鉴别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仪采集4个不同产地共40个黄硬皮马勃样本的红外光谱,每个样本平行扫描3次,取平均值。随机选择12个样本作为验证集,其余作为校正集,采用1 800~500 cm-1波段的光谱数据,对比多种预处理方法,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 ND(7∶3)+SD+MSC(ND为诺里斯导数平滑,SD为二阶导数,MSC为多元散射校正)构建的判别模型性能最佳,验证集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和校正集样本的回判准确率均达到100%,模型鉴别效果良好,可靠性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能有效鉴别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硬皮马勃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会明,张焱珍,柴红梅,张小雷,刘璇.黄硬皮马勃子实体提取物抑菌活性[J].食用菌学报.2016

[2].吕伟奇,张霁,赵艳丽,王元忠.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

[3].陈希元,王向玲,杜文娟.黄硬皮马勃萃取物柱层析馏分杀虫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陈希元,杨蕴涛,夏建鸿.黄硬皮马勃提取物农用生物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魏艳,李文闯,郝双红,高锦明.担子菌黄硬皮马勃农药活性的初步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陈丽.黄硬皮马勃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7].陈丽,李晓明,张鞍灵,丁虹茹,高锦明.黄硬皮马勃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

[8].魏艳.黄硬皮马勃化学成分及农药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9].魏艳,高锦明,郝双红,张兴.担子菌黄硬皮马勃杀虫活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

[10].王晨英,高锦明,杨雪,董泽军,刘吉开.黄硬皮马勃的化学成分[J].中草药.2002

标签:;  ;  ;  

黄硬皮马勃论文-周会明,张焱珍,柴红梅,张小雷,刘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