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刍议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邹康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642350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年龄≥60岁)500名,均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7.2%(136/500),且随年龄增大有升高的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服用钙剂史及维生素D史是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高。高龄、低体重指数、无钙及维生素D摄入史的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男性;危险因素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2.6%,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生率超过50%。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一般无症状,多因发生椎体或股骨上段骨折、腰背痛就诊。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且已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部位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老年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发现、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患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500例体检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74.8±6.2)岁。其中60~70岁共146名,70~80岁共231名,≥80岁共123名。

纳入标准:(1)≥60岁的老年男性体检者;(2)意识清楚、有正常阅读能力及语言沟通能力者;(3)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以同性别同部位骨密度峰值为参考值,骨量正常为参考值±1个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骨量减少为低于参考值的1~2.5个SD;骨质疏松为低于参考值的2.5个SD。因人体各部位的骨密度不同,一般以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值判断骨质疏松。

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或既往接受过治疗的骨质疏松症者;(2)有骨代谢病史者、存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者;(3)曾经接受过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治疗者;(4)有糖尿病、胃肠道及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骨密度测量及骨质疏松的判断:采用DPX-NP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值,测量部位为股骨颈。本研究参考中国男性骨密度峰值调研报告相关结果,股骨颈峰值为(1.067±0.144)g/cm2。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500名老年男性健康体检者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2)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调查指标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是否有脆性骨折史、是否服用钙剂、是否服用维生素D、平均日照情况(日照不足是指平均日照时间<2h/d)、有无高钠饮食史(指平均摄入钠超过3300mg/d)等指标。问卷调查由本人亲自填写,并且有专业人员监督和指导,确保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题意的情况下如实填写。监督人员保证每份问卷不漏项,100%收回。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性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

共136名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总发生率为27.2%(136/500);骨质疏松发生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0.05);不同年龄段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不同(P<0.05),≥80岁老年人的股骨颈密度低于其他年龄段老年人(P<0.05),见表1。

2.2影响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高龄、BMI低、无服用钙剂史、无服用维生素D史是影响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结论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脊柱畸形、病理性骨折及肢体功能障碍,与年龄、内分泌及营养等因素有关。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后容易出现脊柱及髋部骨折,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目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高发疾病。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发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且其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我国>60岁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30%。本研究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总发生率为27.2%,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BMI低、无服用钙剂史及无服用维生素D史等均为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是临床多数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是高龄者机体出现功能退化和机能衰竭,从而影响正常的代谢和营养物质吸收、转化等,进而造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MI为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BMI低的老年男性人群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钙是骨代谢的重要因子,钙的缺乏是骨量低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因其自身吸收钙能力下降的缘故,缺钙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老年人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很有必要。维生素D在人体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促进肠道吸收钙磷,增加骨骼更新部位破骨细胞的活性,刺激成骨细胞合成蛋白质,参与骨基质的矿化。因此,适当服用维生素D对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高龄、BMI低、无服用钙及维生素D史均为老年男性原发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秀霞宋志雪陈长香.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7)

[2]汶麦霞王艳丽李津.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2(08)

[3]杨芳芳马慧萍葸慧荣等.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17(09)

标签:;  ;  ;  

刍议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