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高血压病的社区规范管理

78例高血压病的社区规范管理

马莉

(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442004)

【摘要】目的:促进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和规范化管理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结果:评估高血压管理效果。结论: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是否有利于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60-02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年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明显上升。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病人数约1.6亿[1],已经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2]。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且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由于诸多原因没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3],远低于欧美国家。本文针对78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规范管理办法

1.1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及健康档案高血压病患者管理卡的内容包括:个人编码、编号、管理类别、基本信息、病例种类、临床确诊时间、左右手血压、确诊医院、并发症、病例来源、高血压病家族史、建卡日期、责任医生、复诊者、复核时间等。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及个人体检表,其中基本信息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所在社区、所在居委、家庭地址、身份证、联系人、联系电话、既往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家族史等;体检表包括:体检日期、责任医生、现有不适症状、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锻炼及方式、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各系统健康情况及并发症(包括心脏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1.2健康教育对正常人群,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

1.2.1正常人群:了解高血压,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1.2.2易患人群: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1.2.3高血压人群:认清高血压危害,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1.3行为干预:行为干预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4]。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干预,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自觉自愿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控制血压,而且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体危险性[5]。

1.3.1限制钠盐摄入:帮助患者制定低盐食谱和具体操作细节,每天控制在6g以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瓶盖食盐约为6g):如减少烹调用盐、限制酱油用量、使用代用盐、增加副食品种类等等。

1.3.2控制体重,减轻肥胖:指导患者减少总能量的摄入和增加热量的消耗。

1.3.3减少脂肪摄入:帮助患者了解正确的饮食结构和常用饮食的主要营养成分,作到合理膳食,减少脂肪摄入:减少做菜用油,不食各种肉皮,少食或不食肥肉,改食低脂、脱脂牛奶。

1.3.4增加或保持运动:帮助其制定个体化的、科学的、适度的有氧运动计划,包括运动项目(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强度、时间、频率和方式等,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1.3.5戒烟限酒:帮助患者加强戒烟限酒意识,寻找戒烟“窍门”,如替代办法、转移注意力、少参加聚会、体育运动等。

1.3.6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工作和精神过度紧张,保持乐观平和的健康心态。

1.4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因此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降压药。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及小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药。坚持长期治疗,平稳控制血压。不可随意停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提倡自测血压。

1.5进行随访管理

1.5.1指导高血压病人做好服药与血压监测记录,加强自我管理。

1.5.2定期随访病人,并将随访情况及时记录,并记录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反馈管理、监测信息及失访情况,以便进一步管理。

1.5.3实施病人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管理、监测信息及失访情况。

1.5.4定点、定时为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未到定点场所测量血压者,要上门随访测量血压。

1.5.5注意监测病人的高血压相关事件,评估其管理效果。告知病人如有下列异常须立即就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夜间憋醒、心前区疼痛、视物模糊、眼痛、四肢麻木、无力、下肢水肿以及行走时出现下肢疼痛。

1.6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估高血压社区考核指标:①管理覆盖率;②规范管理率;③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mmHg);④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以上第①、②、④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标准。

2讨论

实践证明,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规范管理,倡导健康的行为方式是高血压综合防治的一个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但是这一模式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应从社区着手,不仅着眼于老年人群,要从青少年抓起,对居民进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治病的信心和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把被动就医转变为主动预防。可见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最廉价和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4].

[2]李菲,王云飞.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手册,2011,8(5):194.[3].

[3]科技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12:919-922.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2-223.

[5]任冲利,任喜德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J].2007,17:1484.

标签:;  ;  ;  

78例高血压病的社区规范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