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渗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地下室底板渗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地下室底板渗漏的原因,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介绍了"堵疏结合"的治理对策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渗漏;滤水层

0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地下空间以其增加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等优点,其建设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下室投入建设使用,地下室渗漏问题大量涌现,尤其以底板渗漏较为突出。造成地下室底板渗漏的原因有很多,处理的方法也不同,文章将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其地下室底板渗漏原因,提出针对该原因的治理对策,同时为其他工程的同类渗漏问题积累经验。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住宅小区,占地面积38174.7㎡,造价约5.57亿元,总建筑面积208860.70㎡。住宅部分由10栋28~32层塔楼组成,其中1#楼为29层;2#楼地上28层/地下2层;3、4、5#楼为地上30层/地下2层;6#楼为地上29层/地下2层,分为A、B两座;7#楼为地上32层/地下2层,分为A、B、C三座,7#楼一层为沿街商业,其余均为住宅。本工程地下室共两层,功能为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建筑面积30915.40m2,层高为3.9m,地下室设计为筏形基础,底板厚度为400mm,顶标高为-9.25m;电梯井底板厚1000mm,板顶标高-11.15m;集水坑底板厚400mm,板顶标高-11.25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

地下室埋置深,面积大,形状较为复杂;底板地梁较多,向下突出底板底,底板外防水施工较困难。

2自然环境条件

2.1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该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条件如下: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按成因、物质组成自上而下可分为:素填土、第四系残积层及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

场地内填土层,厚0.50~3.00m,为近期人工堆积物,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含少量孔隙性上层滞水;残积砾质粘性土含少量的孔隙水,含水性、富水性差;中等风化混合花岗岩、微风化混合花岗岩局部裂隙发育段,含少量的裂隙水。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50m~2.50m,水位年变化幅度为0.50~1.00m,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

2.2地形条件

场地地面标高在7.25~9.47m,地貌为剥蚀丘陵,机械整平,场地平坦。场地南面是高尔夫公园,山体植被丰茂,有水塘。公园山体地下水系会对地势较低的工程所在地地下水有影响。

3底板渗漏概况

对已完部分地下室底板进行渗漏检查,发现:地下室底板表面局部区域(面积约160㎡)存在着渗漏情况,渗漏区域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可清晰看见较分散细小裂纹且裂纹长度不一。

4底板渗漏原因分析

4.1开发商在底板施工前召开了防水设计评审,提出地下室底板应为外防水。但鉴于本工程地下室抗浮锚杆多,不利于保证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质量等实际情况,结合地勘报告和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在本工程各责任主体及监管主体无异议的前提下,底板改为内防水。将外防水的卷材改为内防水1.2kg/㎡用量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4.2基础底板施工在冬季枯水期,底板下大面积地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混合花岗岩,承压水水压不高,底板施工期间未见渗水。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至第二年春夏雨季时,底板出现不规则裂缝和渗漏点。

4.3本工程抗浮锚杆较多,在锚杆位置出现明显的渗漏点,经核对施工记录和施工图纸发现锚杆未设计中间止水措施,丰水期地下承压水顺着锚杆处的裂缝向上渗漏。

5制定对策措施

根据底板渗水的原因分析,项目部会同建设、设计、监理及防水分包单位等进行专题研究,决定采用“先堵后疏,堵疏结合”的对策。即:先对底板渗漏点和裂缝进行注浆封堵,再在底板上增加一道滤水层,将渗漏水引流至排水沟,从而保证底板不再出现渗漏水现象。

6对策实施

具体实施如下:

6.1增加抽水泵、增加人员不间断降排水

本地下室工程底板面积大、地质情况复杂、底板渗漏治理施工期间恰逢雨季,地下水位高,水压力大等情况,合理布置基坑底部和顶部的集水井、排水沟。加大雨季施工物资储备,增加抽水泵、增加人员合理不间断降排水。通过对基坑及时的降水、排水措施,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小了水压力对底板防水层的破坏,底板封堵渗漏点施工进展顺利。

6.2完善设计、合理设置滤水层

通过设计变更通知单,补充完善设计方案,对于出现渗漏的底板范围,将原设计的100厚细石混凝土结构找平层变更为内防水层+保护层(找坡)+滤水层+保护层。

6.3基层清理

将待施工区域底板结构面基层的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将表面的泥垢和灰尘冲洗干净,检查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6.4注浆封堵,施工防水层

在底板裂缝宽度>0.2mm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注可在水中固化的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液,在底板裂缝宽度≤0.2mm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注速凝微膨胀水泥,封堵后,渗漏水点均未再出现渗漏水痕。

对底板的裂缝进行灌浆封堵后,在底板表面进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涂刷厚度≥1mm,且防水涂料用量不少于1.5kg/㎡(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中活性成分生成物堵塞混凝土结构的毛细孔隙)。涂刷完成后,再抹5mm厚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6.5滤水层施工

在防水保护层完成面做100mm厚混凝土垫层(靠近排水沟、集水井四周1米范围内1%找坡,坡向排水沟或集水坑),垫层里预埋成品φ50带孔排水管﹫2000mm。

在清理干净的垫层基层上,设置高度为14mm的塑料夹层排水板,排水板凸点朝下,铺设时接头部位须搭接严密,不可漏缝。地下渗水沿着排水板的排水坡度,顺利排入排水沟或集水井中,面层不再出现渗漏点。

6.6保护层施工

滤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130mm厚的C3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保护层内配φ10@250mm双向单层钢筋网。保护层施工完成后洒水养护14天以上,达到地下室底板表面无渗漏,无水痕。

6.7效果检查

现场采用上述对策措施处理施工后,经数月的检查观测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地下室底板表面无渗漏,无水痕。

7结语

地下室底板渗漏水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占比较大,不同的渗漏原因所采取的处理对策措施也不尽相同。本工程针对因底板外防水改内防水,锚杆无截水措施等渗漏原因,在不影响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取了增加滤水层的对策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处理中尽量能兼顾成本和效果,一次到位,防治处理不当、反复渗漏、反复处理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2]史俊杰,某地下室底板渗漏水原因分析和处理《山西建筑》2015年34期

标签:;  ;  ;  

地下室底板渗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