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郭建[1]2012年在《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活性物质,有着广泛的医疗保健作用。本文对大豆异黄酮的提取、酶解转化及其纯化进行了研究,优化确定了主要工艺参数,并以剩余豆渣为原料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和低聚糖,为大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或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普通溶剂萃取和超声辅助萃取两种大豆异黄酮常规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分别为:普通溶剂萃取70oC,80%乙醇,固液比1:20(g:mL),4h,80目,异黄酮提取量为2099.87μg/g豆粉,提取率为85.16%;超声辅助萃取超声功率250w,70%乙醇,固液比1:15(g:mL),70oC,2h,80目,异黄酮提取量为2104.25μg/g豆粉,提取率为85.3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并优化了新颖的碱醇式提取工艺,其最佳条件为:pH9.0,80oC,80%乙醇,70min,固液比1:15(g:mL),80目,异黄酮提取量为2372.25μg/g豆粉,提取率为96.21%,结果表明碱醇式提取工艺更加节能、高效。其次,利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新型酶制剂纤维素酶GC-220完成了对糖苷型异黄酮的水解,使其成功转化为活性更高的异黄酮苷元,其最佳反应条件为:50oC,pH4.5,加酶量0.65U/mg糖苷型异黄酮,4h,酶解率高达94.8%,得到大豆异黄酮苷元1398.00μg/g豆粉,证明廉价的纤维素酶GC-220完全可以代替较为昂贵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转化制备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苷元。再次,设计了操作简便的大豆异黄酮纯化工艺:对于超声辅助萃取产物,经过碱絮凝酸沉淀、醇沉、乙酸乙酯-水萃取叁步纯化制得(1838.00μg/g豆粉)、纯度为62.09%的异黄酮,最终收率74.54%;对于碱醇式提取与酶解转化产物,经过醇沉、乙酸乙酯-水萃取、水洗叁步纯化制得(1280.00μg/g豆粉)、纯度为87.25%的大豆异黄酮苷元,最终收率80.38%。最后利用提取异黄酮后的剩余豆渣联产制得分离蛋白(216.25mg/g豆渣)和低聚糖(73.75mg/g豆渣)。全部工艺流程中未使用有毒有害溶剂,并对所使用的乙醇和乙酸乙酯进行了溶剂回收再用,整个流程无废水和废渣排出。

宋冰[2]2007年在《大豆异黄酮和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品种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是豆科植物Glycinemax (L)Merr.的成熟种子。在世界各国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含有许多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大豆主要成分为蛋白35%、脂肪16%~21%、碳水化合物23%~27%、水分和粗纤维15%左右;另有2%的皂苷和异黄酮等糖苷,其中异黄酮占0.1~0.5%左右。在我国是重要的食用油原料,食物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大豆中所含有的异黄酮和皂苷具有非常强的药活性,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应用前景广泛,所以说大豆是在营养学和药理学上都非常有意义的植物。吉林省是个产粮大省,其中大豆是主要作物之一,大豆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潜力,而大豆异黄酮和皂苷的开发利用更是目前的一个研究和开发热点。以往的大豆异黄酮和皂苷提取往往侧重于使用穿透能力比较强的甲醇等有机溶剂,而这些提取溶剂都带有一定的毒性,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及人们的直接使用带来不便。本实验设计了两个独立的提取工艺,第一个工艺流程是采用食用乙醇提取,经实验分析确定最佳的大豆异黄酮和皂苷提取工艺,再采用此提取条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8个有主要代表特征的大豆品种进行了异黄酮含量进行差异分析。采用超滤的方法对提取液进行纯化,去除蛋白质,分析纯化后的提取物中异黄酮的纯度,之后使用冷冻干燥机冻干保存。第二个提取工艺是采用热水提取,经实验分析得到最佳的大豆异黄酮和皂苷提取条件。但是水提取初提液中的溶出蛋白较多,严重干扰了检测和后续工作。本文采用盐析-等电点法先去除大部分粗蛋白质,之后再使用超滤纯化提取液,完全的去除掉蛋白质,再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提取物的纯度,提取液冷冻干燥保存。本文经过实验最终确定了乙醇提取和水提取大豆异黄酮和皂苷的最佳条件,液相检测条件,超滤系统的使用条件,及8个不同基因型大豆的异黄酮含量差异。其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采用80%乙醇,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h,固液比为1∶15,提取2次。此条件提取异黄酮的提取率能达到0.47%以上。2.水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为70℃,固液比为1∶18,提取时间1h,提取3次。此条件提取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0.42%。3.大豆皂苷乙醇提取的最佳条件是:采用70%的乙醇,提取温度是80℃,提取时间是4h,固液比是1∶18,提取2次。4.水提取大豆皂苷的最佳条件是:采用的提取温度是80℃,提取时间为2h,固液比是1∶18,提取2次。5.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为:采用Agilent1100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28/71/1,甲醇的比例由28%-70%,时间为30min,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ul。6.超滤条件的确定:主要是确立所使用的膜包的规格,使之去除蛋白效果最好,而异黄酮的损失最少。经过不同膜包的对比,最终确定热水提取时使用的膜包为截留分子量在8K的,这时蛋白去除率可达100%,异黄酮的损失率为22.23%。乙醇提取时的膜包采用5K的,蛋白去除率可达100%,异黄酮的损失率为22.35%。7.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分析了8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的准确含量,通过对比发现吉农17含量最高,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可达0.66%。

杨守凤[3]2014年在《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选用植物乳酸杆菌ATCC8014、 EM菌和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作为发酵菌种对豆粕进行微生物固态厌氧发酵,检测发酵产品中糖苷型和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含量,筛选出最优发酵菌种并优化发酵工艺参数。研究发酵工艺对发酵豆粕的抗氧化活性及饲料品质的影响,发酵产品同时具有了营养价值和保健性双重特性,这为发酵饲料的进一步生产和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第一部分旨在确定最优发酵菌种。选用EM菌、植物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单菌种及不同比例混合叁种菌种发酵豆粕饲料。结果显示:在6%接种量、35%发酵水分、30℃恒温发酵7d后,叁种微生物单独发酵后大豆异黄酮的活性比组合发酵高,其中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和EM菌单独发酵得到的大豆异黄酮活性最高,明显优于其它处理组,其苷元含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2.13%和64.56%,且重复性、稳定性较好,干物质回收率较高。为了进一步从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和EM菌中筛选确定最优发酵菌种,用两种菌株分别单独及混合发酵豆粕。发酵产物经HPLC检测后可知,在4-40mg/L的浓度范围,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大豆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EM菌种发酵7d后苷元转化效率最高,苷元含量在大豆异黄酮总量中比率可达54.18%。因此,选用EM菌为最终发酵菌种。第二部分通过正交设计试验,选用EM菌种为固态发酵菌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选用豆粕粉碎粒度(目)、发酵温度(℃),接种量(%),水分含量(%)和培养时间(day)作为处理因子,建立L516(4)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EM菌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40℃,35%的水分含量,7%的接种量,培养12d和豆粕粉碎粒度40目时,大豆异黄酮的苷元转化率最高,苷元含量在大豆异黄酮总量中的比率达85.30%。第叁部分研究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豆粕饲用品质的影响。在第二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检测大豆异黄酮转化率较高的处理组的微生物总数、乳酸菌、乳酸含量、抗氧化活性、蛋白含量和pH值等。结果表明,经EM菌发酵后,豆粕中乳酸含量为8.62±0.57g/kg、蛋白质含量为45.54±3.98%、DPPH清除能力为76.13±2.37%,相对于未发酵豆粕均有较大地提高,说明采用本实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活性,还可以保证饲料的其他优良品质。研究证明,高活性异黄酮发酵豆粕同时具备了营养价值和保健性双重特质,且发酵所需设备技术简单、能耗低、原料无需灭菌、生产过程无废水和残渣残留,为饲料的高效利用和安全优质畜产品生产提供了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贾冰心[4]2014年在《素食者降解大豆异黄酮产生雌马酚菌的分离与鉴定》文中认为大豆中所富含的大豆异黄酮能够预防及改善多种疾病已被多方认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中许多生物活性是有雌马酚来实现的,但是雌马酚的来源却异常匮乏,目前即便在国际上雌马酚也只能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由于合成涉及的中间步骤较多,大量的副产物既降低了转化效率又增加了雌马酚分离纯化的难度,加上使用的化学催化剂价格昂贵,致使试验所用的雌马酚标准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价格昂贵,Sigma公司3990元/5mg,国内公司2000/5mg,这也许是人体干预实验较少的原因之一。本项目以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尿样为样品,检测高产雌马酚供试者并采集其粪样,采用菌种培养分离纯化技术和紫外法,以雌马酚产出量为评价指标,比较观察产雌马酚菌,培养分离雌马酚高产菌株。主要深入了解素食者产雌马酚能力及产出相关细菌的种类和分离培养条件,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条件对雌马酚生成能力的影响。用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单一菌株进行菌种鉴定,以及提高雌马酚转化成能力的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深入研究素食者雌马酚产出相关细菌的种类和分离培养条件,为体外雌马酚高生物转化的实现奠定了一丝基础,为新菌株、新的细菌区系和新技术平台的建成尽上绵薄之力。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提升大豆及大豆制品的经济附加值,开拓雌马酚来源途径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以合肥兰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雌马酚标准品为样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标准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204nm。以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的尿样为样品,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尿样的脱色条件和纯化工艺进行研究,以雌马酚产量为评价指标,在脱色时间40-60min、脱色温度70℃、活性炭用量3g的脱色条件下,解吸剂浓度80%,解吸剂用量55mL,上样量8mL,吸附时间5h纯化工艺条件下测得50ml尿样中雌马酚含量平均含量为28.6020μg/mL,并且对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叁种生活状态下的晨尿进行检测,结果雌马酚含量食用大豆异黄酮保健品>正常生活>禁食大豆制品,并且素食者平均产雌马酚含量高于非素食者3-5倍,在食用大豆异黄酮后素食者产雌马酚为10.64μg/mL,非素食者为3.49μg/mL。以高产雌马酚素食者做为粪样供试者,以菌落清晰度和雌马酚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最优稀释度为104最适合进行后续实验,分别从麦康凯、MRS、IRIE、BHI青春双歧杆菌五种培养基,经过滚管法、厌氧管法、平板法等叁种培养方式,分别进行培养并筛选,最终得出结论在厌氧条件下用104稀释液以平板划线的方式接种于麦康凯和BHI培养基上,培养产雌马酚肠道菌效果最佳。以雌马酚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麦康凯和BHI培养基中产雌马酚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在麦康凯培养基中培养36h,pH7.0,底物浓度为4.25mg/mL的条件下连续培养n次,获得单一的菌落,并命名为LJ-G1,经过革兰氏染色及电镜扫描可知LJ-G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呈棒状有鞭毛;BHI培养基以葡萄糖为碳源,在37℃,PH7.0厌氧环境下培养26h连续培养n次,获得较为单一的菌落,并命名为LJ-Q2,经过革兰氏染色及电镜扫描可知,LJ-Q2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菌体呈球状,菌体圆润无鞭毛。再经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全序列测定结果,查阅《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得出LJ-G1菌株属于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amnigenus);LJ-Q2菌株与氨基酸球菌(Acidaminococcus Rogosa)与其十分相近。综上所述,在完成项目研究内容,达到预期目标过程中实现了以下成果创新。从素食者肠道菌中成功分离培养出高产雌马酚菌,将成为首次。对高产雌马酚菌进行鉴定,发现新菌种为菌株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提升大豆及大豆制品的经济附加值,开拓雌马酚来源途径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倪春蕾[5]2017年在《大豆糖蜜生物活性成分的连续分离和纯化》文中研究表明大豆糖蜜是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副产物,呈棕红色且有甜味。经鉴定,大豆皂苷、大豆异黄酮以及大豆低聚糖为大豆糖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大豆糖蜜中如何将这些成分分离、纯化,提高大豆糖蜜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大豆糖蜜为原料,研究在一个连续的工艺中分离出大豆低聚糖,再逐步分离出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并同时制备异黄酮酶解苷元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然后通过不同的纯化步骤对各活性成分进行纯化,得到理想的纯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豆糖蜜中连续分离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的工艺条件研究。调节大豆糖蜜固形物含量10%,25℃下用HCl调节p H=2.5,于1500 r离心20 min,所得上清液即为低聚糖呈棕黄色且澄清透明,透光率T600nm为84%,总糖含量为53.04%;酸沉沉淀按料液比1:10加入丙酮的水溶液(丙酮/水=4:1),调节p H=2.5,在55℃下提取2 h,得到的提取液于25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即为大豆异黄酮提取液,提取量为(43.79±2.05)mg/g,沉淀则在105℃干燥3 h,得到皂苷提取底物。2.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溶剂分离辅助方式的选择。通过超声及微波对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辅助分离效果的比较,选择超声作为辅助的分离方式,在超声功率130 w处理20 min,异黄酮的提取量为(64.16±5.91)mg/g。3.优化大豆皂苷的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乙醇-水提取大豆皂苷的条件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2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大豆皂苷的提取量达到最高,为(167.81±6.19)mg/g,此时皂苷的纯度为42.57%±2.34%。4.大豆低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条件的研究。活性炭添加量3%条件下、45℃脱色15 min,大豆低聚糖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为96.51%±1.04%,总糖含量为(77.74±6.66)mg/m L,纯度提高到82.93%。5.异黄酮的沉淀、萃取纯化处理。大豆糖蜜酸沉沉淀经超声辅助溶剂分离后的异黄酮提取液经氢氧化钙絮凝及酸沉降、醇沉、乙酸乙酯-水双相萃取,得到纯度为70.22%±2.37%的异黄酮纯品6.大豆异黄酮酶解苷元制备的工艺条件研究。单因素优化出酶解苷元的制备条件为:加酶量120 U/g,p H=4.2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50℃条件下,92.5 W超声酶解25 min,酶解率达到78.60%±0.8%。7.大豆皂苷的柱层析洗脱纯化。皂苷提取液经AB-8树脂柱层析和0~99%乙醇的梯度洗脱,得到纯度为73.21%±1.05%的皂苷样品。

康新莉, 田蒙蒙, 闫丽萍, 谢宁, 王多宁[6]2013年在《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葡聚糖凝胶及反相硅胶RP-18等4种填料的柱层析法纯化大豆异黄酮。结果表明,四种层析填料的纯化效果均较好,大豆异黄酮纯度达30%以上,其中以葡聚糖凝胶为填料的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纯度可达55.45%,提取率为90%。

钱利纯[7]2008年在《高效水解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及其对肉公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筛选了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种,并研究黑曲霉的发酵特性和酶学特性,优化了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对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以艾维茵肉用公雏为试验对象,研究了β-葡萄糖苷酶对肉公鸡生长、大豆异黄酮的吸收代谢、肉质、脂肪代谢、抗氧化能力及激素水平的影响,从而揭示了β-葡萄糖苷酶的促生长机理。1.菌种筛选和鉴定从自然界筛选的6个菌种进行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结果表明,zju2的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最高,说明zju2最适合用于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对zju2的基因组进行提取,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菌种18SrDNA进行PCR扩增及产物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序列用BLAST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种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D63697)同源性高达99%,进化树距离最近,综合菌落形态和产孢子性能,该菌种被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黑曲霉zju2 (A.niger zju2)。2.黑曲霉zju2发酵特性研究本试验以黑曲霉zju2为出发菌株,对其产β-葡萄糖苷酶最佳固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麸皮为主要培养基,玉米芯粉比率20%以下或米糠比率10%以下,适合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单独使用麸皮为固体培养基更适宜黑曲霉生长;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不需添加碳源;添加2%的无机氮(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和尿素),均可提高酶活性,添加量高于2%时,显着降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添加2-6%蛋白胨、4%酵母提取物、2%豆粕和4%棉籽粕,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着提高。培养基含水量为70%、接种量为107cfu/g培养基、培养基pH6.0、发酵温度28℃和培养时间72h为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优条件,优化后酶活高达508U/g。3.黑曲霉zju2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特性研究采用酶学研究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25脱盐和Sephadex G-100纯化了β-葡萄糖苷酶,并进行了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米氏常数等特性研究;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了分子量。研究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4.5;在40℃、50℃和60℃下较稳定,80℃以上稳定性差;β-葡萄糖苷酶在pH为3、7、8、9的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很差,在pH为4、5、6的缓冲液中稳定性较好,其中在pH为5时,稳定性最好;酶的Km=41.67mM, Vmax=23.81U/L;其分子量为65.2kDa。4.黑曲霉zju2β-葡萄糖苷酶体外酶解效率研究选用含量40%的大豆异黄酮(结合型占86.33%)和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以水解时间、温度和酶量为试验因素,以酶解产物游离型苷元含量为判断标准,采用叁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游离型苷元含量(y)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酶量之间可建立数学模型:(?)=0.876+0.029 X1-0.071 X2+0.072 X3-0.048X1X2+0.015 X1X3+0.017X2X3-0.035 X12-0.074 X22-0.091 X32,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86,达极显着水平,模型有效;在本试验所选水平范围内,对水解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酶量>温度>时间。通过优化,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反应参数为时间5.3h,温度55.4℃,酶量68.7 U/g。5.黑曲霉zju2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以反转录出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及结构预测。研究表明,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全长2583bp,编码86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93.2kDa,理论等电点为4.45。结构预测表明,β-葡萄糖苷酶信号肽切割位点在第19个氨基酸和第20个氨基酸之间,β-葡萄糖苷酶成熟肽片段为84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91.2kDa;成熟肽中含有15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中含无规卷曲568个,占67.54%,α-螺旋为165个,占19.62%,含折迭108个,占12.84%;该酶与蛋白质库中1ex1具有相似的叁维构象,同源性为23.7%。6.β-葡萄糖苷酶对肉公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选用1日龄的艾维茵肉用公雏为试验对象,设对照组和添加0.2%(0.6U/g饲粮)、0.4%(1.2U/g饲粮)及0.6%(1.8U/g饲粮)酶制剂的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研究该酶对肉公鸡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试验表明:(1)β-葡萄糖苷酶能改善生产性能:饲粮中添加0.2%(0.6U/g饲粮)的β-葡萄糖苷酶使肉鸡日增重显着提高了8.26%(p<0.05),添加0.2%、0.4%和0.6%β-葡萄糖苷酶分别使料重比降低了5.8%(p<0.01)、2.68%(p<0.01)和2.23%(p<0.05)。(2)饲粮中添加0.2%β-葡萄糖苷酶能提高大豆异黄酮的利用率:β-葡萄糖苷酶对大豆异黄酮的吸收和代谢有显着的影响,使肉鸡血清中结合型大豆异黄酮降低了68.02%。(3)饲粮中添加0.2%β-葡萄糖苷酶能改善肉质:使肉公鸡滴水损失率降低了22.00%(p<0.05),胸肌L·值降低了11.17%(p<0.01),胸肌a·值提高了41.81%(p<0.01)。(4)饲粮中添加0.2%β-葡萄糖苷酶能提高消化机能:添加0.2%β-葡萄糖苷酶使肉鸡胰重率显着降低了18.08%(p<0.05),肝重率降低了8.19%(p>0.05);β-葡萄糖苷酶使肉鸡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提高了30.43%(p<0.05),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分别提高12.40%(p>0.05)和57.93%(p>0.05)。β-葡萄糖苷酶使肉鸡粗蛋白和粗脂肪消化率显着提高了9.02%(p<0.05)和7.40%(p<0.01)。(5)饲粮中添加0.2%β-葡萄糖苷酶对骨骼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对肉公鸡的股骨、胫骨生长无明显影响,与骨骼生长相关的血清指标钙、磷和碱性磷酸酶也无显着变化。(6)饲粮中添加0.2%β-葡萄糖苷酶对脂肪代谢某些指标产生影响:β葡萄糖苷酶对肉鸡的腹脂沉积、肌肉之间的脂肪沉积和尾部脂肪沉积都无显著影响,β-葡萄糖苷酶对肉鸡脂肪组织中HSL和LPL的活性均无显着影响;β葡萄糖苷酶对肉公鸡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总胆固醇没有显著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提高了15.10%(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了36.43%(p<0.01)。(7)β-葡萄糖苷酶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显着提高了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了16.45%(p<0.05),而使丙二醛的含量降低18.16%(p<0.05),肝脏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3.00%(p<0.05)和14.88%(p<0.05)。(8)β-葡萄糖苷酶能促进激素分泌:睾酮和雌二醇分别提高了51.43%(p>0.05)和14.59%(p>0.05),IGF-I提高了57.78%(p<0.05)。研究表明,β-葡萄糖苷酶可以在肉鸡消化道酶解结合型大豆异黄酮,提高大豆异黄酮的利用率,从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张海军, 李琳, 李景文, 王庆钰, 王英[8]2011年在《大豆异黄酮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大豆异黄酮提取及纯化的各种方法,如:溶剂萃取法(乙醇提取法、甲醇提取法等)、微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沉淀法、柱色谱法、超滤法、固相萃取法等,简要介绍了原理及目前应用状况并对各方法特点作出比较分析,以期为大豆异黄酮进一步的研发提供技术选择参考。

石冬冬[9]2002年在《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是近年来大豆中最引人注目的大豆功能成分之一。对其提取及功能性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试验以提取纯化高品质的大豆异黄酮为主要试验目的,力图寻找最经济的提取纯化方法。 通过化学及光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定,证明了大豆异黄酮的存在。并比较了单波长法、叁波长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叁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 以豆粕为原料提取大豆异黄酮时,根据有较高提取率、易于回收、无副作用等要求,采用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在以提取率为指标时,得到浸取最优条件为:以80%的乙醇水溶液,25:1的物料比,在60℃下提取9小时(浸取率为92.6%)。如考虑到经济效益,则物料比采用20:1(浸取率为91.8%)。研究利用微波预处理豆粕时发现,微波处理4min后,大豆异黄酮的溶出率显着增加,且提取液纯度也略有提高,并可将物料比减少至15:1。 将提取液浓缩后,利用正己烷萃取提取液中的脂溶性物质,然后分别测定在浓缩物中加入不同体积的20%的叁氯乙酸及2mol/L的盐酸的除蛋白效果,结果显示盐酸为较佳的除蛋白试剂。浓缩液除蛋白后用大孔树脂法继续进行纯化,将叁种备用树脂的性能进行比较后,选择XAD-4为纯化用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出适宜的上样条件:上样温度为40℃,流速2BV/h,1.58L/L树脂为最适进样量。然后在25℃下用蒸馏水进行洗涤以除去水溶性杂质。最后,利用梯度洗脱方法将大豆异黄酮由树脂柱上洗脱下来。以大豆异黄酮的得率为指标时,对梯度洗脱时的洗脱温度、洗脱流速两个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19.8802+2.4854x_1-0.02020x_1~2;最佳洗脱条件为60℃,1.04BV/h。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对大豆异黄酮进行洗脱其得率为:97.10±1.2%。将洗脱液浓缩成固形物,其纯度为56.43%。以分离度为指标时,利用间断式梯度洗脱方法,在纯化的同时实现异黄酮混合物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以大豆乳清为原料提取纯化大豆异黄酮时,首先利用微波对大豆乳清进行预处理。用该方法处理后蛋白质清除率为66.12±1.46%,异黄酮损失率为5.95±0.94%。然后用大孔树脂将大豆异黄酮吸附,从而使其由乳清中分离出来。大豆异黄酮浓度为40.92mg/L的大豆乳清的最佳进样量为4.10L/L树脂。分别以25℃的蒸馏水及浓度为20%的乙醇水溶液清洗除杂后,在60℃下,以1.04BV/h的流速对大豆乳清中的异黄酮进行洗脱,其得率为96.81%。 根据对产品的不同要求,还可以进行脱色及重结晶处理。最佳脱色条件为:在80℃下,加入15g/L的活性炭,脱色时间10min。重结晶条件为:加入等体积的冰块于大豆异黄酮丙酮溶液中,并将其放入冰箱中冷藏过夜。重结晶后产品纯度提高至91.3%,得率为19.6%。 最后,通过四种常用抗氧化体外模型试验对试验制得的异黄酮精制物的抗氧化功能性质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染料木黄酮糖苷(Gen),大豆石冬冬 摘要 东北农业大学昔(Dai)及总黄酮,都能有效的抑制肝组织匀浆的体外脂质过氧化。其中,以Gen抑制作川最强。当异黄酮的浓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减弱。(2)叁种试验样品对人体的血细胞膜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并在较高浓度时仍具有抗溶血活性。 (3)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Gen,Dai和总黄酮都具有较强的超氧阴离于自由基清除作用,且Gen和 Dai的清除能力比较接近,但当异黄酮形成的酚氧自由基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即表现出一定的助氧化能力。(4)Gen、Dai及总黄酮与羟基自由基作用形成的酚氧自由基稳定性很高,当溶液中大豆异黄酮的浓度很高时仍能保持其抗氧化活性。

蔡立[10]2009年在《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简称为ISO,为多酚类的混合物。在植物体内以12种形式存在,包括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黄豆苷元以及它们的β-葡萄糖苷形式存在,其中糖苷形式占绝大多数。众多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做了研究,但对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尚浅。本文以豆粕为材料对大豆异黄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大豆总异黄酮(total soybean isoflavones T-ISO)含量测定方法,确立了T-ISO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酸水解总黄酮苷的工艺路线;并对异黄酮苷元检测方法和T-ISO降血脂以及抗氧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豆粕中大豆总异黄酮的检测法,大豆异黄酮特殊结构在紫外区有吸收峰可以检测提取总黄酮含量。2. T-ISO提取的工艺路线为: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80℃,液料比为20:1,提取时间为2h,提取1次。提取率为0.59%。本实验工艺路线与文献记载工艺路线相比较,具有生产能耗低,工作程序少等优点,更适合于工业生产。3.利用大孔树脂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对粗提物进行了纯化。以总异黄酮回收率为指标,优化了大豆总异黄酮的纯化工艺路线。纯化工艺为:选用D4006型大孔树脂,1BV(柱床体积)=40mL时,大豆总异黄酮上样液质量浓度为2mg/mL,速率为2mL/min,洗脱剂为80%乙醇,洗脱速率为2mL/min,洗脱剂用量为3BV,通过两次过柱大豆总异黄酮的回收率为56.22%,按此条件纯化后的大豆总异黄酮纯度达30.58%。4. T-ISO酸水解的工艺路线为:甲醇浓度70%、温度65℃、提取时间3h和盐酸浓度为3mol/L。在此条件下,总黄酮苷元的得率为7.42%。5. T-ISO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各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中的TC、LDL-C、TG与模型组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6. T-ISO对羟自由基的清楚效果比较明显,与抗坏血酸对比,大豆异黄酮精提物和抗坏血酸清除-OH自由基的ECso分别为0.101mg/mL,0.132mg/mL。其清除OH自由的能力明显强于抗坏血酸。

参考文献:

[1]. 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郭建. 天津大学. 2012

[2]. 大豆异黄酮和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品种间分析[D]. 宋冰.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3]. 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D]. 杨守凤.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素食者降解大豆异黄酮产生雌马酚菌的分离与鉴定[D]. 贾冰心.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

[5]. 大豆糖蜜生物活性成分的连续分离和纯化[D]. 倪春蕾. 东北农业大学. 2017

[6]. 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J]. 康新莉, 田蒙蒙, 闫丽萍, 谢宁, 王多宁. 应用化工. 2013

[7]. 高效水解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及其对肉公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D]. 钱利纯. 浙江大学. 2008

[8]. 大豆异黄酮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进展[J]. 张海军, 李琳, 李景文, 王庆钰, 王英.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1

[9].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D]. 石冬冬. 东北农业大学. 2002

[10]. 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D]. 蔡立. 贵州大学. 2009

标签:;  ;  ;  ;  ;  ;  

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