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力量论文_纪大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的本质力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本质,力量,技术,现实意义,具体措施,马克思,体育。

人的本质力量论文文献综述

纪大海[1](2019)在《教育现代化:释放人的本质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当然也包括教育现代化运动,总是在有限与无限、肯定与否定、现实与超越、物性与人性的辩证互动中纠缠前行。教育现代化是有限的,因其有限,它有了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有了发展的明确指向;教育现代化是无限的,因其无限,它是一个无尽的过程,永远在前方,永远是"已来之未来",是教育的西西弗(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远人[2](2019)在《揭示物与人的本质——读德里克·沃尔科特《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星星》期刊2019年20期)

车辕,陈浩凯[3](2018)在《技术如何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兼评易显飞《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体现和外化。技术创新是唯一能够揭示技术"存在"的方式,它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都包含对技术的深刻领悟。在社会日益技术化的当代,技术创新是变革现实社会的"重器"与"利器"。易显飞等的新着《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将技术创新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多视角探究了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问题。文章侧重探究该着作中的"技术观",通过对"技术"的哲学领悟,达到对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更深层次把握。(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余乃忠[4](2018)在《积极的“异化”: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本质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类历史进程制高点的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与实践的模式,并在思想根基上动摇了人类对自身的信念和传统"异化"的哲学理解。人工智能扬弃了人类自身作为物种的统一性。自然人+人工智能人的新型"异化"关系在总体、交互、生存和本体等关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向,同时,非现实性上人的积极"异化"变得更为丰富。尽管如此,"超人时代"仍然是自然人"固有的本质力量"。破解以积极的"异化"为内核的"人的本质力量"应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使命和哲学现代化的起点。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解是中国智造取得成功的密码。(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马升翼[5](2016)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思想的当代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指人为求得生存和谋取发展将自己的本质属性、内在需要、能力创造等主体性元素能动地、客体化地施加于自然界和社会,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类要想在自然界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和进步,都必须外化自身的本质力量。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成为可能的现实途径,人在实践过程中外化自己的本质力量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只有在保持人类与自然界、个体与社会之和谐的前提下,才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得到合理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大连干部学刊》期刊2016年08期)

王猛,刘一民[6](2014)在《体育: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育本质的哲学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本质问题是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探讨体育的本质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体育以及参与体育活动。利用钱穆先生的文化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来对体育本质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体育是文化"、"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人以自身的身体为客体对象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认识。另外,对于"体育是教育"的观点,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并做了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赵英超[7](2013)在《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及丰富开创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苏轼词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其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承载物。深入探讨"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为我们古代文学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的丰富开创空间。文学是人的本体存在的一部分,苏轼词是美的显现,我们在苏轼的词作中品味苏轼,反观自我,以提高人之品性。(本文来源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新市[8](2012)在《“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当下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立论的根据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表现为类存在,人类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人的本质力量也应随之不断地完善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第一个决定性条件,意识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本质力量建设要注意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加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对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全社会动态地强化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大众心理认同,彰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之美,加强人的意识修养,彰显人的内在美,强化对人的非本质力量的"审"视,积累本质力量建设成效。(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2年05期)

李新市[9](2012)在《“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当下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立论根据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表现为类存在,人类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人的本质力量也应随之不断地完善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第一个决定性条件,意识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本质力量建设要注意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加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对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全社会动态地强化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大众心理认同,彰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之美,加强人的意识修养,彰显人的内在美,强化对人的非本质力量的"审"视,积累本质力量建设成效。(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7期)

于萍[10](2012)在《论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只是从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方面去理解生产力,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只被看成是一种外在财富的发展。其实生产力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只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力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表现为某种异己的物的力量并且扭曲了人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打破异化的状态,重新回归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类主体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解放。(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人的本质力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的本质力量论文参考文献

[1].纪大海.教育现代化:释放人的本质力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

[2].远人.揭示物与人的本质——读德里克·沃尔科特《力量》[J].星星.2019

[3].车辕,陈浩凯.技术如何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兼评易显飞《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余乃忠.积极的“异化”: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本质力量”[J].南京社会科学.2018

[5].马升翼.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思想的当代诠释[J].大连干部学刊.2016

[6].王猛,刘一民.体育: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育本质的哲学探源[J].体育科学研究.2014

[7].赵英超.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及丰富开创空间[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

[8].李新市.“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当下措施[J].教育文化论坛.2012

[9].李新市.“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当下措施[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于萍.论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一1材娇方“圣诞文化”Fig7一1Christma...甲骨文服装设计师以熊猫形态设计的服装人借...自然界中的动物熊猫、3-4西班牙太阳能发电站艺术与劳动

标签:;  ;  ;  ;  ;  ;  ;  

人的本质力量论文_纪大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