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和反射型SSW行星波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冬季寒潮的联系

吸收和反射型SSW行星波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冬季寒潮的联系

论文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与北半球冬季寒潮的联系,本文使用了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1980年-2018年39年间47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的温度场和风场变化以及行星波垂直传播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并重点以2015年冬季和2016年冬季的两个SSW为例,探讨了吸收型和反射型SSW的行星波传播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冬季不同地区寒潮的联系。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1980-2019年39年间47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有24次吸收型SSW和23次反射型SSW。吸收型SSW事件增温前期上平流层为非反射状态和一致的强西风带,有利于对流层行星波持续上传;而反射型SSW事件增温前期上平流层为反射状态,同时中高纬度出现明显的东风带,阻止了行星波的持续上传并促进其下传。吸收型SSW事件增温后期对流层顶行星波垂直活动已上传为主;而反射型SSW事件增温后期对流层顶中高纬度地区行星波垂直活动以下传为主。SSW通常伴随着强的次行星尺度扰动(阻高等)并引发地面寒潮,24次吸收型SSW事件中有8%的事件加强原寒潮,67%的事件转移行星波引发新寒潮,25%的事件既加强原寒潮又激发新寒潮;而23次反射型SSW事件中有13%的事件加强原寒潮,65%的事件转移行星波引发新寒潮,22%的事件既加强原寒潮又激发新寒潮。(2)2015吸收型SSW所影响的寒潮爆发在北美地区,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强。原因是上传的行星波作用通量在平流层建立了大西洋高压并向下发展,持续上传的行星波使得北美地区上下游均是稳定维持的高压,深厚(贯穿平-对流层)阻塞下上下游的北风引导冷空气入侵北美;且由于行星波作用通量的不断上传使得平流层积累大量波动能量,也使得强阻塞形势得以长期维持,造成北美寒潮降温期长且强度强。而2016年反射型SSW所影响的寒潮爆发在东亚地区,持续时间较短,强度也弱。是由于反射型SSW的背景使来自对流层欧洲-大西洋地区的行星波作用通量上传后很快从平流层下传回对流层,所以位于平流层阿拉斯加的行星波作用通量向下并东传至邻近的乌拉尔山地区,引起小高压的快速发展,形成阻塞形势,而高压东侧北风引导冷空气南下入侵东亚;且由于行星波上传后很快下传,波动能量累积有限,阻塞高压从发展到消亡都很快,寒潮降温持续时间短,强度也较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研究进展
  •     1.2.2 波活动对北半球冬季天气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 问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介绍
  •   2.2 方法说明
  •     2.2.1 谐波分析
  •     2.2.2 吸收型SSW和反射型SSW分类方法
  •     2.2.3 Eddy heat flux
  •     2.2.4 E-P通量
  •     2.2.5 Plumb波活动通量
  • 第三章 吸收型和反射型SSW行星波活动特点
  •   3.1 引言
  •   3.2 1980年-2018年39年间冬季SSW分类分析
  •   3.3 吸收型和反射型SSW事件高层风场对比
  •   3.4 吸收型和反射型SSW事件对流层顶行星波垂直传播特征对比
  •   3.5 吸收型和反射型SSW事件三维行星波传播特征对比
  •     3.5.1 吸收型SSW行星波传播对地面寒潮的影响
  •     3.5.2 反射型SSW行星波传播对地面寒潮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吸收型和反射型SSW对北半球不同地区寒潮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吸收型和反射型爆发性增温事件的个例对比
  •     4.2.1 强增温和弱增温
  •     4.2.2 吸收型爆发性增温和反射型爆发性增温
  •     4.2.3 两类增温事件的背景风场和波作用通量特征
  •   4.3 两类事件与北半球不同地区寒潮的联系
  •     4.3.1 2015吸收型SSW事件对北美寒潮的影响
  •     4.3.2 2016反射型SSW事件对亚洲寒潮的影响
  •     4.3.3 不同类型的SSW对北半球地面寒潮影响的差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高雁南

    导师: 施春华

    关键词: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寒潮,行星波,阻塞高压,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047,91537213,41675039),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2018YFC1505602)

    分类号: P423;P429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303

    总页数: 77

    文件大小: 6520K

    下载量: 16

    相关论文文献

    • [1].格尔木地区寒潮天气预报方法及指标研究[J]. 青海气象 2019(04)
    • [2].青海东部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分析[J]. 青海气象 2019(04)
    • [3].2018年1月河南省暴雪寒潮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评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4)
    • [4].新巴尔虎左旗寒潮天气特征分析[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7)
    • [5].吉林省寒潮天气时空特点及其过程评估[J]. 气象灾害防御 2020(02)
    • [6].2018年1月底连云港低温寒潮天气分析[J]. 农家参谋 2019(17)
    • [7].气候变暖背景下廊坊寒潮的变化与极端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9)
    • [8].呼伦贝尔市2009年3月17日~19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吉林农业 2019(21)
    • [9].2014年4月24—25日临夏州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2)
    • [10].鄂尔多斯市冬季两次低温寒潮天气对比分析[J]. 南方农业 2017(02)
    • [11].安庆市寒潮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J]. 贵州气象 2017(06)
    • [12].闽东近44a寒潮气候特征分析[J]. 海峡科学 2017(12)
    • [13].镇江市寒潮特征分析及中、短期预报模型[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2)
    • [14].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04)
    • [15].太原地区一次寒潮天气成因分析[J]. 山西科技 2017(01)
    • [16].呼伦贝尔市2016年2月12-14日一次寒潮天气分析[J]. 江西农业 2017(03)
    • [17].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北京农业 2016(05)
    • [18].东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特征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6(03)
    • [19].新疆精河县4月22-24日一次寒潮天气研究[J]. 北京农业 2014(27)
    • [20].远山氤谷雨[J]. 新作文(初中版) 2017(04)
    • [21].冬季需当心 “心病”来势凶猛[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1)
    • [22].我们同唱节气歌(三)[J]. 少年月刊 2017(05)
    • [23].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赤子(下旬) 2016(08)
    • [24].春末夏初天多变 养生保健要设防[J]. 中国老年 2017(07)
    • [25].谷雨[J]. 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7(10)
    • [26].2018年4月5—7日延安市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服务[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5)
    • [27].青海省寒潮天气过程中的气温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20(01)
    • [28].2020年益阳初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09)
    • [29].扎兰屯市2018年1月9~11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 2020(06)
    • [30].2018年11月3日至5日扎兰屯市一次特强寒潮天气分析[J]. 现代农业 2020(10)

    标签:;  ;  ;  ;  ;  

    吸收和反射型SSW行星波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冬季寒潮的联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